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不同浓度盐酸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并系统地研究了改性沸石的孔道特征、化学成分、表面电位及阳离子交换性能的变化.盐酸改性后,沸石晶体结构破坏较小,表面变得疏松粗糙,K+、Na+、Ca2+和Mg2+元素含量均小幅下降;表面负电荷增加,阳离子交换容量减小;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均有所提高,最高分别从原沸石的35.97 m2·g -1和0.0761 m3·g-1提高至64.46 m2·g-1和0.1156 m3·g-1.盐酸改性对沸石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分布影响明显.从迟滞回线形状判断沸石孔道类型均为不均匀狭缝型孔道,盐酸改性不会改变沸石孔道类型.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斜发沸石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温度及时间梯度焙烧改造天然斜发沸石,重点研究了焙烧改造后沸石结构特征的变化以及对再生水中氨氮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焙烧温度和时间下,天然斜发沸石因孔道内部水分及杂质脱除,比表面积增大,而晶体结构和孔径分布特征无明显变化,且阳离子交换容量并不增加,但对水中氨氮去除率由5315%提高到7213%;而过高温度及过长时间的焙烧改造沸石,导致沸石特征衍射峰减弱,骨架结构出现坍塌,比表面积与阳离子交换容量大幅下降,孔径分布特征变化明显,对水中氨氮的去除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改性沸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行为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酸、碱、盐浸泡改性和高温焙烧改性等方法对天然斜发沸石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沸石对诺氟沙星的吸附特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测定仪(BET)、X射线衍射仪(XRD)对沸石表征,HAMZ相比天然沸石的比表面积由6.55 m2/g增大到9.53 m2/g,细孔容积由4.75 mm3/g增大到11.49 mm3/g,孔道中原有半径较大的阳离子减少,吸附活性中心增加.盐酸改性沸石(HAMZ)对诺氟沙星的最大吸附量提高了41.0%.HAMZ对诺氟沙星的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反应为吸热反应,可自发进行,反应向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吸附作用力表现为静电作用力、氢键作用、电子供体-受体作用和-作用.该研究为水中诺氟沙星的去除提供了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微孔-大孔双孔结构β沸石材料的构筑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苯乙烯小球(PS)为模板,纳米沸石为基元构件,采用受限空间和吸附沉降自组装法,在密堆积的聚苯乙烯小球间隙里组装纳米β沸石,高温焙烧除去PS模板后得到具有微孔-大孔双孔结构的β沸石多级孔材料。并考察了几何因素、化学因素以及浓度因素在受限空间自组装法中对制备规整有序大孔材料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改性天然沸石的制备及对氨氮的吸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不同温度及超声辐射条件下,用NaCl溶液浸泡天然沸石来对其进行表面改性,以强化其对氨氮的吸附.应用静态吸附法分别测定了氨离子在天然沸石和美国产Champion、中国台湾产AZOO沸石和改性沸石上的吸附离子交换等温线,并探讨了溶液pH值、焙烧温度和浸泡方法对沸石吸附氨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沸石吸附氨氮的最佳pH值范围在3~9之间,吸附过程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高温焙烧会引起沸石脱水,从而导致孔壁坍塌,使沸石孔径增大,比表面积减小,降低了对氨氮的吸附交换能力;经98℃NaCl溶液浸泡后,沸石中Na 的含量增加,沸石对氨氮的吸附交换容量明显增大,超过了美国产Champion沸石和中国台湾产AZOO沸石.  相似文献   

6.
核磁共振法表征磷改性斜发沸石骨架硅铝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固固相P—Al同晶取代的方法,采用焙烧和微波两种加热方式磷改性斜发沸石。并用^27Al、^29Si和^31P高分辨MASNMR表征磷改性前后斜发沸石骨架上的硅铝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能使沸石骨架Al脱除,形成八面体Al(H2O)^3 6,骨架硅铝比显著增大,微波法对斜发沸石骨架P—Al同晶取代效果比焙烧法好,同时,两种方法对磷改性斜发沸石的骨架结构影响也不同。  相似文献   

7.
利用HM沸石表面酸性中心对甲苯歧化反应的催化作用,并以加入三苯膦使沸石外表面上的活性中毒,即可测出内表现上的活性与催化剂活性位的比值,再用常规方法测出HM沸石的表面积后可求得内表面积。  相似文献   

8.
铁活化斜发沸石吸附水中氟的热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2%NaOH溶液预处理的白庙子斜发沸石分别用5?Cl3溶液静态热浸渍和动态热浸渍制得的3#和4#铁活化斜发沸石,其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微孔分布有了明显改善,对水中氟离子静态吸附容量有了明显提高.3#矿样上呈指数型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描述.4#矿样上呈S型吸附等温线,有多分子层吸附特征.热力学分析表明,两矿样对氟的校正选择商KC随温度和氟离子浓度提高而增大,选择能力增强.△exH0-m、△exS0-m和△exG0-m结果表明,吸附行为是吸热的熵增大过程,提高温度和浓度时矿样对氟的化学亲和力增强.3#矿样对氟离子的化学亲和力较强,静态吸附容量较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修饰对焙烧沸石物化性质和去除二级出水中氨氮效果的影响,对天然沸石进行了SDS修饰、焙烧改造处理.实验结果表明,SDS修饰可以大大提高焙烧沸石的脱氮效果.在SDS最佳修饰焙烧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98.79%,与不修饰相比,氨氮去除率提高近30%.通过对改性后沸石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图分析(EDS),X射线衍射分析(XR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红外光谱图分析(IR)、离子交换容量(CEC)等表征手段分析发现,SDS的修饰使得焙烧沸石表面更加松散,出现了更多的孔道,沸石孔容积和孔径也有增加,Na离子含量增加,硅铝比减少,主衍射峰强度减弱,沸石内部化学基团发生变化,离子交换容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化学表面改性丝光沸石结构、酸性及催化性能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FT-IR,XRD等方法研究经活性组分浸渍改性和盐酸脱铝的丝光沸石的结构、酸性及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丝光沸石中骨架铝的脱出选择性地发生在五元环中的T1,T2位置,晶格参数变化各向异性,B和Ce是较理想的活性组分。对浸渍后的丝光沸石进行红外干燥处理,获得较好的改性效果,红外干燥有利于活性组分进入沸石骨架或调节其表面酸位。  相似文献   

11.
对制备方法相同、活性相近的HM_(H~+)和HM_(NH_4~+)的酸强度分布(以NH_3的脱附活化能表征)和歧化中心在强酸中心中的分布状况作了比较。通过TPR与脉冲微反及流动法实验结果的比较,显示出在TPR中HM主孔道内的扩散限制。  相似文献   

12.
借助TGA-MS技术研究了煤中的氯含量(高氯、中氯、低氯煤)对煤在燃烧时氯的析出特征的影响.MS的结果表明,HCl第一个析出峰是一个热作用过程,这部分氯是以离子状态存在于煤的内表面上,第二个HCl析出峰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关,而氯则是与煤的有机结构相连,当煤燃烧时,以HCl形式与CO2、SO2、H2O一起析出.第三个HCl析出峰是由于煤中无机氯化物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13.
为确定氮肥对不结球白菜生长及品质的作用效果,采用室内盆栽的方式,以不施用任何氮肥为ck,研究了施用CO(NH2)2,NH4HCO3,(NH4)2SO4,NH4Cl,NH4NO3等氮肥对不结球白菜生长状况及品质作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比较,施用氮肥使不结球白菜的鲜重、叶绿素含量、硝酸盐含量、氨基酸态氮含量均有所增加;使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降低。其中,施用(NH4)2SO4能显著提高不结球白菜鲜重和叶绿素的含量;施用NH4NO3显著提高不结球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并使不结球白菜的Vc含量降低得最少;施用CO(NH2)2使不结球白菜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的最少;施用NH4Cl对不结球白菜的氨基酸态氮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源条件下,钼酸铵浸种对油菜产量、品质及氮磷钾(NPK)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NH4NO3+Mo对提高鲜食油菜的鲜重和干重具有显著作用;NH4Cl+Mo对油菜Vc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NH4NO3和(NH4)2SO4与钼配施效果不及NH4Cl。同一时期内的油菜植株Vc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在NPK的吸收方面,不同种类氮肥的阴、阳离子与钼互作效应不同,硝酸铵与钼配施时,钼与NPK均表现协同作用,而NH4Cl和(NH4)2SO4与钼配施时,钼与氮、磷表现协同作用,而钼与钾表现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氯化铵热分解过程的机理判别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法研究了氯化铵在氯气气氛下的热分解过程,通过实验数据对各种模型函数的试探表明:该过程受一维相边界反应机理控制,从氯化铵时晶体结构出发提出了氯化铵热分解理论模型,导出了理论速率公式。对固态反应中指前因子和活化能的理论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同一系统中通过改变外部条件得到目前所报道的一些典型的远离平衡态下的几种凝聚形态,研究了NH4Cl在琼脂凝胶中的枝晶生长,实现了在其生长过程中通过改变条件得到不同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NH4Cl起始质量分数对其结晶形态产生明显的影响,随着起始NH4Cl质量分数的减少,晶体生长形态的不规则程度增加,逐渐由枝晶过渡到密枝;在一定条件下,普通枝晶生长完成以后其生长形态转变为近来人们很感兴趣的曲折(zigzag)结构.产生这种形态转化的原因是琼脂中的NH4Cl结晶有分层生长的现象,随着琼脂凝胶水分的不断蒸发和琼脂表层的干燥和收缩,NH4Cl先在琼脂表层形成枝晶,然后过渡到在琼脂下面结晶成zigzag结构,在不同的结晶层面,生长的结晶体形态不一样.  相似文献   

17.
NH_4 Br:Cu~(2+)的EPR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晶体场理论研究了3d9离子Cu2+在NH4Br中的EPR参量,采用半自洽波函数模型计算了NH4Br:Cu2+的二阶和三阶近似下的g因子和A因子,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比较了NH4Br:Cu2+和NH4Cl:Cu2+的光谱实验值,发现它们的能级次序不同.  相似文献   

18.
以Na2O.nSiO2和Mg(NO3)2为原料,经沉淀法合成得到三硅酸镁。采用BET、吡啶吸附和亚甲基蓝吸附等表征手段,考察了不同加料顺序和不同活化方法对样品孔道结构、表面酸性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滴定顺序对样品的表面织构有明显影响,Mg(NO3)2溶液滴入Na2O.nSiO2溶液合成的样品为微孔材料,主要为3 nm以下的微孔,比表面积达568.93 m2/g,孔容为0.3524 cm3/g;Na2O.nSiO2溶液滴入Mg(NO3)2溶液合成的样品为大孔材料,比表面积为179.40 m2/g,孔容为0.8350 cm3/g;各样品孔径均呈多峰分布;煅烧和酸化均可提高样品的表面酸量;各样品的亚甲基蓝吸附量与表面织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表明孔道结构并不是影响样品吸附性能的唯一因素,酸活性位点的数量、强弱以及种类对样品的吸附性能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盐酸对硝酸铵热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80微量量热仪测定了纯硝酸铵、混有盐酸的硝酸铵在热分解过程中的反应和放热特性.比较了纯硝酸铵热分解反应和加入盐酸后硝酸铵发生热分解反应的不同机理.根据实验测得的热分解反应热流速计算得到热分解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盐酸对硝酸铵的热分解具有催化作用,其反应活化能小于纯硝酸铵的反应活化能.根据热爆炸理论,利用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计算得到混有盐酸的标准包装硝酸铵的自加速分解开始温度.  相似文献   

20.
借助于电化学方法和SEM技术研究了铝合金在氯化铵溶液中的阳极行为.所研制的铝合金较之纯铝具有明显的耐腐蚀效果,在加有少量(NH_4)_2CrO_4(C_2H_5)_4NBr或明胶作为缓蚀剂的NH_4Cl体系中,它们的耐蚀能力更强,阳极极化下的自放电速度很低,当电流密度为i_a=15~50mA/cm~2时,电极效率(η)可达99%;同时电极表面的孔蚀现象受到一定的抑制,腐蚀变得更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