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地下空间朝着更深更大的方向发展,如何在确保软土深大基坑安全开挖的同时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成为了一道难题.在分析深大软土基坑变形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软土基坑变形的微扰动技术,详细介绍了7项微扰动的设计方法及技术措施.并通过在2个工程案例中的应用,表明在软土基坑工程中采用微扰动技术,可有效控制基坑变形,保护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等效起始扰动概念论述了被动控制的原理,即在发射过程中,使火箭的真实起始扰动与等致起始扰动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实现被动控制的原理。文中具体推导了刚性发射架有效实现被动控制的条件,满足此条件便可使动不平衡的影响趋于消除。文中还综述了一般柔性发射架实现被动控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对于具有非仿射型非线性特性的系统,逆系统方法是解决其控制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该方法对系统参数依赖性较强。该文分析了用于变桨距风电系统功率控制的逆系统方法对系统参数扰动的鲁棒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逆系统鲁棒补偿方法以抑制系统参数的扰动。设计了硬件在环的VP-WGS实验平台,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逆系统鲁棒控制方法实现简单,可以在风速任意波动条件下有效地控制风电系统的输出功率,并且对系统参数的大范围扰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NPLS技术的超声速混合层流动控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流马赫数(Mc)为0.5的超声速混合层风洞中,通过在两股气流的分隔板上添加扰动片的方式,对超声速混合层进行了流动控制的实验研究。比较了不同尺寸下,二维扰动片和三维扰动片对混合层流动控制的效果。采用基于纳米粒子的平面激光散射技术(NPLS)进行流动显示,所得NPLS图像清楚地再现了混合层的流动结构,为比较流动控制的效果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流动控制的结果表明:二维扰动控制增强了混合层的二维特性,有利于推迟混合层的转捩;三维扰动控制增强了混合层的三维特性,使混合层转捩提前。采用NPLS技术对混合层内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流动显示,在三维扰动控制下,混合层内部出现明显的H-型分布的A涡结构。  相似文献   

5.
针对同步Buck变换器设计了基于改进次优算法的二阶滑模控制器,只需检测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不需测量电容和电流,就可实现对变换器的控制。通过对次优算法引入滞环,在输出电压达到稳态时限制了变换器的开关频率。在Simulink环境下,构建状态机实现了二阶滑模控制器,验证了同步Buck变换器的启动性能和稳态性能,以及从10A跃变到20A大负载扰动和5V跃变到10V电源扰动时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次优算法的二阶滑模控制器保留了滑模控制的鲁棒性,并在抵抗扰动方面优于一阶滑模。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CFB锅炉主汽温度动态特性的分析,针对主汽温度的大迟延、大惯性、慢时变及扰动因素多的特点,研究了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对主汽温度进行控制的策略.仿真研究表明,这种方案使控制系统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及良好的控制品质,提高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描述航天器和单框架控制力矩陀螺(SGCMG)间的相互作用,本文对应用在航天器上的SGCMG进行了全面的动力学分析,并建立了框架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同时,为SGCMG框架伺服系统设计了一个扰动力矩观测器,并采用基于扰动力矩补偿的PID控制器对其进行控制.该观测器形式简单,易于实现,并能极大地抑制摩擦力矩、脉动力矩、航天器运动引起的牵连力矩等扰动力矩对框架伺服性能的影响.最后,用一个仿真例子对框架伺服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及扰动力矩抑制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口径火炮的传弹机械手旋转定位控制存在负载变化、摩擦因素和未建模动态等不确定性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扰动观测器的传弹机械手旋转定位自适应滑模控制策略。在控制策略中引入扰动观测器在线估计等效扰动力矩,其估计误差由滑模控制的切换项补偿;并采用一种新型增益自适应方法确保切换项增益不被过高估计,进而设计一类Lyapunov函数验证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传弹机械手的负载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可以满足大口径火炮传弹机械手快速精确的旋转定位要求。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时变负载大惯量随动系统的响应速度以及控制精度,将解析模型预测控制运用到负载系统的控制策略中.建立了大惯量随动系统负载的动力学模型,并考虑系统性能指标、能量输入功率和制动功率等约束条件,通过双无迹卡尔曼观测器对负载惯量扰动进行实时观测,实现了大惯量随动系统的解析模型预测控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包含了约束条件的解析模型预测控制,减小了大惯量随动系统的响应时间,提高了控制精度,达到了预期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通行能力及延误数学模型,研究了四路双车道主路优先、四路停车以及环形交叉口在不同交通分布模式下的交叉口通行能力及延误特性.研究发现,主路优先控制下主要道路车流通过交叉口延误小,抗交通流量扰动性好,但次要道路车流通过交叉口延误大,同时在交叉口各进口道交通量趋于平衡或左转车流比例较大时效果较差.四路停车控制方式对交叉口各进口交通量非平衡情况及左转车流比例较大情况适应性最好,但通行能力较低,抗扰动性能较差.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较大,对进口道交通量非平衡情况、左转车流比例较大情况以及进口道车流扰动情况的适应能力介于前两者之间,但在交通量较小时延误较大.给出了各类控制方式适宜的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磨煤机模糊-PID复合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燃煤电站钢球磨制粉系统运行控制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了钢球磨制粉系统动态过程数学模型.在对系统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仿真分析基础上,基于模糊控制理论,提出参数在线自校正模糊-PID控制,并对所提出的控制系统的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糊-PID复合控制方案能显著提高燃煤电站钢球磨制粉系统的运行控制效果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2.
球磨机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严重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性,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有效。在对球磨机动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型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采用软测量技术获取磨负荷的信息,通过协调器实现对球磨机的磨负荷和出口温度的有效控制。通过控制热、冷风量的比值实现对球磨机入口负压的控制。控制器均采用模糊PID控制算法,以确保动态响应和稳态精度。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钢球磨煤机噪声是电站锅炉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噪声超过100dB(A).通过对DTM 350/600型球磨机筒体噪声进行测试分析,利用吸声、隔声和阻尼减隔振的降噪原理,开发设计了多层结构隔声套.该隔声套应用于DTM 350/600型球磨机简体噪声治理,治理后的磨煤机噪声降低了15.8dB(A),取得了较满意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4.
球磨机制粉系统具有多变量强耦合、非线性严重以及生产工况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常规控制策略很难奏效。文章采用一种简化的模糊控制方法实现对球磨机的有效控制。该方法通过比值控制实现对入口负压的控制,同时采用球磨机的出口温度来控制给煤量实现磨负荷的控制。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具有简单、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球磨机起动过程中的冲击振动对球磨机的可靠运行以及工作寿命有影响的问题,应用系统动力学定量分析了球磨机直接起动以及分段起动时,由于传动间隙所引起的冲击动载荷,建立了相应的数学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能够准确地计算出球磨机起动时由传动间隙引起的冲击动载荷的大小,为球磨机的合理设计制造以及现场安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球磨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噪声频谱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获得了噪声频谱和磨机工作状态参数的定量关系,真实地反映了磨机的工作状态,为建立其数学模型,实现磨机的自动控制,达到节能高产的目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搅拌磨和球磨磨矿产品的粒度特性及其磨矿过程中的比生产率、能耗情况.结果表明:搅拌磨磨矿产品较为均匀,球磨磨矿产品中微细粒和粗颗粒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采用直线和指数曲线拟合搅拌磨和球磨时不同入磨粒度和比生产率的关系,随着入磨粒度的下降,球磨的比生产率下降较搅拌磨明显;采用Walker等提出的关系式,拟合入磨粒度与能量消耗的关系,搅拌磨的耗能增长速率远小于球磨的增长速率.搅拌磨相对于球磨在细磨和超细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按球头铣刀的平面刀刃曲线的定义,基于球头刀刃与特种回转面形刀体上的螺旋刃在交点处应满足一阶连续的条件,建立了球头刀刃曲线的几何模型.在该几何模型的求解过程中,截球头平面及刀体与球头的相对位置被完全定义.最后本文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9.
球磨机是火电厂的一种重要设备,它将原煤破碎並研成粉末,为了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有温度,压力与差压控制系统,由于系统的耦合影响,系统长期处手操状态,甚至被取消。本文介绍一种控制方案,该方案成功地应用于球磨机控制系统,经长期满负荷使用,证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验证某大型磨机的设计强度,解决以往采用经验强度计算方法验证磨机强度与实际不符的问题,利用有限元理论和动力学知识,建立了大型磨机回转体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磨机回转体在满载、静止、物料冲击工况下的应力和应变,得出磨机回转体应力应变的关键部位。探讨了磨机回转体应力应变分布规律,为验证磨机产品的设计强度和安全生产检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