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人起源于非洲的分子人类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婧泽  徐智  李辉  金力 《科学》2006,58(6):21-25
人类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始祖在大约700万-500万前与黑猩猩的祖先分道扬镳,然后各自沿着不同的进化路线向前发展。人类的演化历程漫长而又艰辛,在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等阶段,最后在大约10万年前进化到晚期智人阶段,也即解剖学结构上与现代生活在地球上各个角落的各色人种非常接近的人类——现代人。  相似文献   

2.
黄世强 《科学》2000,(12):48-51
一、对人类起源有关问题的诠释 对人类的解剖特征(简称特征)和化石证据的研究表明:①人类具有陆、树、水三栖特征。②古猿是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演化原有的特征而逐渐获得人类特征的。由此衍生了人化古猿在只有陆、树二栖地貌内容的环境中不可能兼具水栖特征的结论。但人类学家又得出人化古猿必是经历了一个环境巨变过程的结论。这使古猿是在怎样的巨变环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家发现一块距今380万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属于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南方古猿物种,这一新发现使过去关于南方古猿的进化假设蒙上一层疑云。湖畔南方古猿的头骨(左)及化石面部重建图海尔一赛拉西等人和塞勒等人报告了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一块380万年前的湖畔南方古猿头骨(收集编号MRD-VP-1/1)。化石的表面重建部分叠加在头骨上,表示该物种颅骨区域先前仅有的已知部分,这些来自肯尼亚的420万年前的化石是上领骨(收集  相似文献   

4.
生物学家们研究物种问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进化过程,往往根据现在物种的基因。这是因为一来它们取之方便,二来结构稳定、完整,测序容易。根据人和非洲大猩猩的DNA分析,科学家推断400万年前非洲古猿如何进化成人类。但仅仅是推测而已,因为动植物的古老化石中很少留下残存的DNA。  相似文献   

5.
河北蔚县上新世旧石器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英俊  陈万勇  陈淳 《科学通报》1999,44(19):2106-2109
河北省蔚县东窑子头大南沟发现的旧石器,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工制品,也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起源,从古猿向猿人进化断代的有力证据。根据产石器地层的综合研究,其时代为上新世,大约近300万年。  相似文献   

6.
正请看人类在非洲起源、最终走向世界的最新故事。19世纪中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提出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后来,一系列化石发现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理论。距今大约400万年前,非洲出现了从猿到人的过渡物种——南方古猿(发现于非洲最南部,已灭绝),它们开始学会用双足行走。距今210万年前,第一个名字中带"人"字的动物——能人首次出现在非洲大陆上。成年能人的平均身高仅为1米。相比祖先南方古猿,能人的脑容量更大一些,牙从猿到人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未来     
现代人是否仍在进化 一般讲的人类进化,是指原始的早期人类怎样进化到现代人的过程,而不涉及现在的人的进化。那么,现在的人是否还在进化呢?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人类体质形态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发展成现代人后,形态结构已经基本上定型,变化就很小,如身高有微小的增加,牙齿的数目在减少。现代人上下颌一般各有16颗牙齿,总共32颗,但有人上颌或下颌的第三臼齿(智齿),甚至上下颌的全部第三臼齿终生不萌出,所以总共只有30颗甚至28颗牙齿。我现在已经84岁,就只有28颗牙齿。我们…  相似文献   

8.
中新世古猿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  郑良  高峰 《科学通报》2002,47(7):492-500
近10年在非洲、欧洲及亚洲发现了一批与早期人类起源密切相关的中新世中晚期古猿化石,其中在东非新发现的具有直立行走功能的地猿始祖种家族祖先亚种及原始人图根种在年代上已达到或接近6MaBP。这些发现及研究提示,非洲作为早期人类起源及人猿最近的共同祖先的生存地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而迄今在欧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发现的中新世古 猿化石尚不能提供作为人猿共同祖先,或向后期人类演化的可靠证据。新的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涉及古猿向早期人类过渡、人猿共同祖先的分支时间、区分人 猿的标准、早期人类起源的环境等人类演化的传统观点进行重新考虑。对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的研究及其性质的认识,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澄清的问题,其中也反映出目前国际学术界在中新世古猿研究领域共同面临的难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对化石特征辨识乃至古猿系统演化关系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9.
一、传统的观点十九世纪中叶,达尔文提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理论.长时期来新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的森林古猿被认为是人和猿的共同祖先.但究竟是第三纪的哪一个时期和哪一种森林古猿,都不明确。直到1965年,当时美国耶鲁大学的西蒙斯(E. Simons)和皮尔比姆(D. Pilbeam)把庞杂的全部28属50多种的森  相似文献   

10.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75,20(2):69-69
关于人类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尖锐斗争。 一百多年以前,达尔文论证了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沉重地打击了“上帝造人”的形而上学观点。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阶级地位的限制以及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影响,达尔文学派没有能够认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也不可能理解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自觉的能动性以及这种自觉的能动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因而不能够正确地阐述人类起源的根本规律。  相似文献   

11.
芮氏线周期是研究牙齿生长发育特征的一个关键变量.本文通过制作牙齿切片和显微观察方法,研究了华南化石猩猩牙齿芮氏线周期,所研究的15枚牙齿芮氏线生长周期均为9d.将华南化石猩猩与现生灵长类、相关古猿以及早期人类的芮氏线周期进行比较,发现华南化石猩猩具有相对较长的芮氏线周期,位于现生猩猩、大猩猩和现代人的变异范围内,长于黑猩猩和其他现生灵长类的芮氏线周期;华南化石猩猩芮氏线周期与禄丰古猿、西瓦古猿的相当或相近,短于步氏巨猿,长于欧洲和非洲目前研究过的所有古猿及大多数早期人类,现有数据显示亚洲地区的大型古猿似乎较非洲和欧洲的中新世大型古猿的芮氏线周期要长些.分析讨论了灵长类芮氏线周期的类别差异及时代演化趋势.此外,对6种现生类人猿和5种化石人类的芮氏线周期与体重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芮氏线周期与体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南非研究人员发现了一具极为古老的骨架,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古老的现代人类祖先的完整骨架。研究人员认为,它是由猿进化成人类期间很多过渡性动物之一。这具骨架是由约翰尼斯堡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的。检验说明这一骨架大约有350万年,埋在约翰尼斯堡附近洞穴的岩石中。领导这一科研小组的兰·克拉克认为,这具骨架属于南方古猿属的一种猿人,这种动物正好存在于早期人类之前、最近发现的这具骨架看来能像人一样用双脚行走,但很明显也能像猿那样挥动双臂在树木之间穿行,据克拉克说,在确认这具骨架届哪个种类还需大约1年时间一在此…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把192种现存猴子、猩猩的毛皮一字铺开,在其末尾放上一张人皮的时候,其古怪之处便一目了然了。差别是这样的显著,他的腿太长,胳膊太短,脚也古里古怪,而最为注目的是,他的皮肤总的来说是光洁裸露的,而不像其他灵长目动物那样,总是有一件毛茸茸的外衣。因而作为动物学家,笔者给人类起了个别名——裸猿。人与猿的这种差别,显然是长期进化的结果,然而它是如何发生,又是如何帮助走出森林的古猿生存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14.
吴汝康 《科学通报》1981,26(18):1125-1125
1980年第四季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云南省博物馆组成的联合发掘队,在云南省禄丰县石灰坝古猿化石地点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野外发掘工作,在发掘的过程中,采集了比较丰富的腊玛古猿、西瓦古猿和其它动物化石。这些材料的发现不仅为研究人类起源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也对我国华南新第三纪哺乳动物的性质增加了新认识。  相似文献   

15.
笔者大体上按照时代先后介绍包括600~700万年前的原初人和撒海尔人的最早期的人类、地猿、南方古猿、扁脸肯尼亚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的化石人、东南亚的直立人、魁人和弗洛勒斯人、欧洲的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非洲的匠人、罗德西亚人。接着介绍中国的直立人(俗称猿人)的主要特征,并对中国其他人类化石作了简略的介绍。其后用具体资料说明人类进化早期身材逐渐增高,这种趋势停止于大约180万年,人类的脑量则一直存在着增大的趋势,后期增速更快。笔者还简单叙述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最后介绍关于现代人起源的争论,特别是从人类化石的形态,古文化遗物,古气候环境等方面的资料对中国现代人起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1871年,达尔文在出版《物种起源》12年之后。又出版了《人类起源和性的选择》一书。他在书中运用自然选择的理论,解释了从动物到人的进化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对自身进化前途和命运的关怀,远胜于对自己身世的回眸与追问。50万年以后的人类会是什么形象?我们会变成鳞茎状的树栖人吗?我们会变成大头大眼的恐龙人吗?我们会变成……?抑或什么都不变?……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6,(3):5-5
早期人类吃什么?微小难辨的牙齿磨痕正在向我们提供线索。最近,科学家运用新技术精确观察了两种早期人类——非洲南方古猿和傍人“罗百氏”的牙齿表面状况,包括数万个观测微点,并将观测结果同多种现代猴子的牙齿磨痕进行比较。研究者们以往认为,这两种古人类的饮食习惯截然不同。非洲南方古猿生活在大约300万年前至230万年前,他们的磨牙较小; 傍人“罗百氏”生活在180万年前至150万年前,颚骨和牙齿相比而言都更大更结实,颚肌发达。  相似文献   

18.
谁是第一个原始人? 不久以前,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是360万年以前生活在东非热带稀树干草原上的“南方古猿阿法种”。其最著名的代表是科学家于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具保存完好的女性古猿骨骼:露西。近些年来,科学家大概发现了五种比露西还老的古猿。2002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布  相似文献   

19.
人类停止进化了没有?进化论的下一次爆炸性事件是什么?在过去几十年里,不论是公众还是权威生物学家都有这样的共识:人类进化已经结束了,自然选择与我们已经不相干了.换句话说,从石器时代到眼下,人类的进化都没有什么进展了.  相似文献   

20.
广西布兵盆地么会洞新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么会洞出土的人类牙齿化石, 形态上与非洲南方古猿牙齿存在差别而与中国境内的直立人牙齿比较接近, 可暂定为直立人(Homo erectus). 共生的哺乳动物群中存在巨猿、爪兽、小猪、裴氏猪和小种大熊猫等华南早更新世巨猿动物群的代表性成员, 明确显示么会洞人类化石的时代为早更新世. 同时, 么会洞动物群的总体面貌与2 Ma的巫山龙骨坡动物群相似, 表明两者的年代相近. 目前, 亚洲发现的早更新世人类化石不如非洲的多, 而且在层位、年代和分类位置等方面仍有诸多争议. 此种状况显然不利于探讨至今仍未有满意答案的人类起源与进化之谜. 现在, 么会洞所提供的层位清楚、时代可靠和特征明显的人类化石无疑有助于改善上述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