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学革命拉开序幕的1917年,上海《民国日报》与《神州日报》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小说《九尾龟》的"隔空笔战",论争双方是民国报人成舍我与《九尾龟》的作者张春帆,论争背后是"小说与社会关系"这一"新小说"核心理论的再次思考与强化,既反映出《民国日报》小说家对清末民初小说发展的回望与反思,也引起了之后《民国日报》小说家对小说改良的讨论与规划,他们的小说改良方略包括现实层面的若干具体操作,也曾寄希望于附设在教育部内的北京通俗教育研究会。《民国日报》小说家成舍我、叶楚伧、姚鹓雏、胡怀琛等各有小说论著,并且试图从理论层面矫正民初小说界的不良习气,然而在古今、中西的交互冲击之下,他们却难以突破旧文学渊源的束缚,种种努力最终被"五四"新文学革命的时代强音吞没。  相似文献   

2.
编者的话     
在第10期编者的话中,我不慎将《水经注》的作者误为徐霞客。一位来自广西象州,自称"爱《世》读者"的朋友首先向我指出了此点,之后又有许多读者指出了这个错误,令我额头生汗。在此一并致歉并感谢。  相似文献   

3.
读者来信     
《科技导报》是我参加工作后比较喜欢的一本杂志,不过那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可以说,我从《科技导报》中获取了很多关于"三农"问题的知识和信息,也看到了《科技导报》的一份社会责任。但后来由于工作辗转,我没有连续订阅《科技导报》。今年,我抽空订了几期,一则是想从杂志中获取知识和信息,二是想看看我的"老朋友"在这几年的变化。但当拿到手时,我发现贵刊  相似文献   

4.
陈杜梨 《世界博览》2013,(11):68-69
安吉丽娜·朱莉切除乳腺的新闻,再次把基因权力之争带到了世人面前。拥有"最完美胸部"的好莱坞性感女星安吉丽娜·朱莉又一次震惊了世界。5月14日,38岁的朱莉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名为《我的医疗选择》的专栏文章,披露她已经于4月27日完成了预防性的双侧乳腺手术,以降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文章写道:"我母亲与癌症抗争了近十年,最后还是在56岁的时候去世了……我自己身上也有恶性的基因BRCA1,而这种基因极可能使我患上乳腺癌和卵巢癌。"据医生估算,朱莉有87%的几率罹患乳腺癌,50%的几率罹患卵巢癌。考虑个体差异的因素,携带BRCA1的女性有65%的可能罹患乳腺癌。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读写算》杂志将迎来30岁生日。如果你曾经是《读写算》杂志的读者,一定会有一段难忘的经历;如果你现在是《读写算》杂志的读者,在她伴随你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亲切的故事。亲爱的朋友,请你赶快拿起笔来,参加"《读写算》伴随我成长"有奖征文活动!一、参加对象《读写算》杂志的老读者、新读者,《读写算》杂志的大朋友、小朋友。二、征文要求应紧扣"《读写算》伴随我成长"这一主题,讲述自己或自己的孩子、学生经历的事情字数一般不超过1000字,严禁  相似文献   

6.
阅读作品,实际上是一种"召唤结构",不同读者会对同一部作品有不同的感受。从美学角度说,每一部作品都有许多不确定点,它形成的"召唤结构"因读者在经历、文化修养与性格气质上的差异而形成认识上的区别。艾米的《山楂树之恋》和赫塔.米勒的《狐狸那时便是猎手》《心兽》《今天并未遇见我》三部曲就是论证和分析此理论的经典范例。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大自然》2016,(6)
正《大自然》编辑部:我出生在内蒙古东南部科尔沁左翼中旗名为嘎达莫瑞的小屯子,那是一个在地图上都不易找到的小地方,近日步入了"80后"的行列。在"百岁不稀奇,九十正当年,八十满街跑,七十算老几"的当下,我不敢也没资格给自己挂个"老"字。唯独写《读评信》《听评信》和《观评信》时,称自己是"热心老读者"、"热心老听众"和"热心老观众"。早先就有人说我是"成天读书看报的书呆子"。我虚心接受,但坚决不改。我有机会就买书、订报刊,先后订阅过《大自然》《民族画报》和《中国环境报》等好几种,每次  相似文献   

8.
正别人读书是快乐的,而我读书却是"烦恼"的。有一次,妈妈从新华书店给我买了一本《笑猫日记》,我如获至宝,整整两个星期都与这两本书形影不离。妈妈见我如此痴迷,便无可奈何地对我说:"小旭,别看这么长时间,会把眼睛看坏的,出去活动活动吧!"我只是象征性地"哦"了一声,屁股一动也不动,继续钻进书海里畅游。到了晚上,妈妈的脸"多  相似文献   

9.
正习爷爷曾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在暑假里,我认真地读了一本习爷爷读过的书——《论语诠解》。《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讲了很多人们做事和学习应该有的方法和态度。在学习方面,《论语诠解》教给我很多道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经常温习学过的  相似文献   

10.
《潍坊学院学报》2015,(4):117-118
<正>《半亩方塘》是一部评论随笔集,其中既有对中国当代名篇如《围城》《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的点评,又有对外国文学佳作如《我的名字叫红》《紫阳花日记》《失乐园》的赏析;既有对传统文化经典如《论语》等的研读,又有对现代历史新作如《麻辣日本史·明治物语》等的沉思。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更有对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及其作品《蛙》《檀香刑》《丰乳肥臀》等的观照与诠释。所及皆为"大美之作",所评可谓"句句见地",实为一部文学评论的力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高中时代,一份名曰《世界博览》的杂志以其老派的面孔之下窝藏着的大量离奇生猛的内容成为了同学们在教室里瓜分传阅的重要读物。从那时起我成为了一名胡续冬专栏"并驾书场"的爱好者,也就是所谓的"冬瓜"——他在《世界博览》上关于巴西的文章是我最先接触到的他的作品。现在这些文章成为了一本有着奇特名字的书——《去他的巴西》,或者"去他的——巴西",又或者"去——他的巴西"。  相似文献   

12.
假如全国5000多家水泥厂有一半应用我发明的全自动立式烘干机,每年就可节煤2000多万吨,节电80多亿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亿吨。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按当前国际二氧化碳排放价格每吨10欧元计,将排放指标卖给欧洲发达国家,每年可创外汇10多亿欧元。——唐德顺  相似文献   

13.
刁大明 《世界知识》2014,(19):47-49
<正>"我和奥巴马总统与其他伙伴和朋友一样,也会有分歧,但我对曾为他工作而感到自豪,我非常期待见到他。"8月13日,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在赶赴马萨诸塞州为其新书《艰难抉择》进行签售宣传时,面对媒体这样辩解道。当晚,她出席了在玛莎葡萄园举行的一场私人社交活动,并在那里与度假中的奥巴马"巧遇"。就在8月初,希拉里曾接受《大西洋月刊》的长篇专访,大有给人其在指点江山、对2016年大选势在必得之感。对于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希拉里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批评,"伟大的国家需要  相似文献   

14.
罗洁 《世界知识》2010,(19):31-33
<正>从中学时读《谁是最可爱的人》起,就向往着去朝鲜看看,那是一片与中国有着太多纠结的土地:"唇齿相依"、"鲜血凝成"、"牢不可破",这些词是那么耳熟能详。而自从做了《世界知识》杂志朝鲜半岛的栏目主持后,又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但是却阴差阳错一直没能走进这个被西方人称为"神秘国度"的地方。终于在2010年的夏天,我有机会向它靠近了。  相似文献   

15.
《隐形伴侣》展示了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内心历程,揭示了每个人都有一个"隐形伴侣",一个虚伪的不为人知的"隐我"。从"谎花"意象所引申出的话之谎与花之美、谎花的本质、时代之谎的人生困惑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只有20岁的多兰便凭借其导演处女作《我杀了我妈妈》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三项大奖。自此,这位青年才俊就与戛纳电影节展开了奇妙的缘分。1997年秋天,《泰坦尼克号》几乎击中了整个欧美大陆的观众,瞬间成为"万人迷"的男主角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收到一封情书,上面是这样写的:"我今年八岁,看了五遍《泰坦尼克号》,你是个伟大的演员,我迷死你了。然而我也是个演员,拍过几个药品广告,参演了四部法语电影,希望有一天能跟你一起演戏,  相似文献   

17.
我是书迷     
正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家有一位小书迷,那就是我!很久以前,姐姐送给我一本书——《安徒生童话》。那时,我还不识字,于是缠着妈妈给我读里面的故事,每次我都听得入了迷。后来,我学了拼音,就闹着让妈妈给我买注音版的书。自己独立看完一本书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我爱上了看书,爱上了书中一个又一个新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8.
##正##虽然孑然一身,一生坎坷,一事无成,特别是下岗后生活无着,孤苦无助,但再困难我也没有放弃购买《世界知识》、阅读《世界知识》,毕竟我在"睁眼看世界",没有被世界抛弃。世知是我的人生支柱。1979年,我下乡插队回家过年时结识了《世界知识》。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我参加了世知举办的"世界知识竞赛",得了优秀奖。后来我还在世知社订阅过一年的《世界知识》。每年单位报刊征订时我都订《世界知识》,现在  相似文献   

19.
为庆祝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中国科协定于2008年4月1日至11月中旬举办主题为"发展与责任——见证科协50年发展历程"的"我与科协"征文活动。作为征文活动的组成部分,在此期间,我刊将开设"我与《科技导报》"专栏,面向《科技导报》  相似文献   

20.
兰斯顿·休斯在《救赎》讲述了12岁的"我"在一次福音布道会上寻求拯救的经历。"我"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获得"救赎",而是被迫为之。最后"我"明白了基督教的虚伪性,决定从此不再相信耶稣了。本文从《救赎》中的讽刺,重复和平行结构的写作技巧入手,分析这些写作技巧对主题的刻画所产生的强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