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把"课程思政"的支撑元素有机地融入高校的专业课教学中,才能确保各类专业课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向同行、协同并进.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实际情况,提出开发利用河南红色资源,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支撑元素,并探索该元素融入高校专业课教学活动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内涵丰富、价值巨大的鲜活教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有利于净化大学生心灵,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的作风,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情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三观"的养成。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教育教学的路径主要有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进入课堂教学、进入课程教材、融入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3.
红色体育精神赋予了当代体育事业新高度与新内涵,为了顺应中华民族复兴潮流、促进我国体育教育事业长足发展,需加强高校对在校学生红色体育精神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研究红色体育精神的历史价值与时代价值,挖掘红色体育精神对高校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作用。此外,从教育实践方面研究了红色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教学的具体教育方案与活动策略,一方面注重高校环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另一方面注意体育教学实践中对红色体育活动的考察筛选。红色体育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中需要注意:不仅高等院校要更加合理科学地展开教育教学活动,还要通过发挥高等院校自身优势引领社会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熔铸于中国共产党创立、成长、壮大过程中的独特精神文化样态,是大学生党性教育的资源宝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政治价值、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价值和守护民族根基的文化价值,但是二者的结合目前面临着存在感不强、创新力不足、挖掘度不高等堵点、痛点、难点问题。高校可以通过促进内容融合、创新传播形式、开发优质资源来疏通堵点、打通痛点、纾解难点。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高校思政教育作为思政工作的核心环节,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有利于坚定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打造思政教育新课堂、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承等,而目前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面临着对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不够充分、思政教师队伍红色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红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环节较薄弱等问题,今后高校思政教育可以从用活用好身边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培训等多措并举提升思政教师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方式以及转变观念加强红色文化实践教学活动等方面不断增强思政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已成为中国高校一项庄严而紧迫的任务.赣南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有着内涵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江西理工大学作为一所长期扎根赣南苏区办学的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挖掘和提炼"赣南红色文化"中具有真理性和时代性特点的内容,找准"赣南红色文化"与思政...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红色资源利用与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所具有的优秀特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与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强校园红色文化的建设工作,有利于确保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利于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加强高校红色文化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校园红色文化景观、引领校园红色文化时尚、注重红色课堂教学以及加强红色校园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9.
把红色资源融入老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所决定.作为老区高校,具备了其特有的优势和特殊条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存在不足.改变的根本方法就是消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中融入红色资源上所存在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校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和教育形式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阐释“互联网+红色文化”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互联网+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其中包括:掌握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需求,建立“互联网+红色文化”的育人模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目前,“互联网+红色文化”教育存在教育碎片化现象严重、教育形式比较简单、缺乏科学引导、网络运营水平不佳等问题,高校可以通过推进党团云课堂教学模式、建立多种专属传播媒介、科学有效引导网络舆情和打造网络思政工作队伍等路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1.
红色经典阅读对于激发青年学子爱国热情、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任务的实现。但目前大学生的红色阅读率整体不高,因此有待于通过多种途径进行阅读推广。首先,高校图书馆可根据学校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资源整合和建设,设置专门的红色阅读空间,提供文献展阅导读服务。其次,还应利用各种平台、资源,做好红色经典阅读推广,提高文献利用率。第三,图书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开设"红色经典导读"课程,精选红色经典内容,进行深度导读,提升阅读效率,发挥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色文化是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育人价值是显著的。当前,吉林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有待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未能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等问题。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夯实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完善红色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发挥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辐射作用,深化地方领域协作增强教育吸引力。  相似文献   

13.
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先进文化,两者在理论内涵、价值指引上具有高度的同构性。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和拓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载体,是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该文分析文化融入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存在困境以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常州三杰"精神是中国革命早期形成的珍贵红色资源。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青年学生更应该主动继承和发扬其精神内涵,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永绽光芒。将"常州三杰"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打造沉浸式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助于焕发"常州三杰"精神时代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红色故事是青年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文化基石和不竭源泉。通过在安徽13所高校中开展问卷调查,发现红色故事融入思政教育的共性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高校应以教学理念上明确“为何融入”,教学内容上厘清“从何融入”,教学方法上探索“如何融入”三个方面全面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思政课育人格局,提升思政课的立德树人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党的二十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史学习教育十分重视。充分贯彻党史学习教育,是当下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而党史学习同样在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对党史学习教育的研究,有利于大学生更加系统、科学地学习党的伟大精神,对大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其历史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学”为中心,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百年党史融入高校,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红旗渠精神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教材。将红旗渠精神融入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推动青年党员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当前,红旗渠精神正积极融入青年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存在些许不足,需要加快提升融入内容整体性、实现融入形式多样化以及呈现融入效果新气象,促使青年党员不断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精神动力,筑牢理想信念之魂,书写青春奋斗之姿。  相似文献   

18.
90后大学生是当前大学生的主体。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当中,"中国梦"教育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针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从理论上讲清"中国梦"、多渠道弘扬"中国梦"、在行动上践行"中国梦",使90后大学生个人价值实现的青春梦真正融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历史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价值意蕴和现实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和培养的永恒主题。目前,对这一问题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探讨已在高校达成普遍共识,关键在如何抓落实。笔者在深入分析这项教育工作价值意义和现实状况的基础上,就做好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现实路径进行了探索,这主要包括:"四信"观念教育、加强高校党建、强化人文精神培养、注重社会实践等。  相似文献   

20.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1):106-112
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作为思政教育研究的新领域,从学习者的心理角度出发,以突出其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的规律,以提高理想信念教育接受的实效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接受心理进行了现状分析。研究发现,攀枝花学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接受心理分别在性别、年级、学科性质、政治面貌等方面呈现出个体差异,建议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应遵循大学生接受心理的规律,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模式的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