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分析及分类结构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原理,根据可拓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系统结构模型加以改进,设计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分类结构模型,并应用该模型来解决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中的空间优化布局问题.  相似文献   

2.
姜超  程久苗 《科技信息》2013,(13):136-137,167
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对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论文探讨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相关方法,并针对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系统动力学和多目标规划整合模型(SD-MOP)的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并研究了SD-MOP整合模型的构建过程,为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研究探索出了一套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一种客观、量化且能解决多目标决策问题的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方法,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目标约束下,设计应用于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的多智能体遗传进化算法,构建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MOSOLUA(Multi obiective spati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land use allocation)模型;以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长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区域为例,进行多目标土地利用空间优化配置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OSOLUA模型得到的优化后的土地利用格局的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程度较优化前有明显提高;MOSOLUA模型的收敛速度较普通遗传算法模型的快,实证应用所花时间由8.57 h减少到3.31 h,运行效率提高61.38%;模型的总体适应度与采用普通遗传算法的优化配置模型相比提高了12.57%.  相似文献   

4.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过程中线性规划方法的不足,尝试用灰色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在分析新疆兵团农十师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该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有关规划控制指标,借助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和层次分析法(AHP法)求解2010年农十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据,最终找出符合社会、经济和生态三效益的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遗传算法在制造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资源优化配置是网络化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文中分析传统算法在解决优化配置问题上的缺陷.提出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优化配置算法模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该模型的有效性、先进性和可行性.最后.给出基于该模型的原型系统运行界面。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是要实现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目标.本文根据雷州市土地利用现状、地区经济、生态与社会特点,结合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将土地资源价值核算结果引入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核算出雷州市土地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价值,同时对雷州市土地资源进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导向的多目标优化配置研究.优化结果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得到的不同发展目标的优化方案,与雷州市经济发展趋势相一致,提高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7.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内涵入手,探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阐述了河南省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提出要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新村规划,加强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管理,优化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配置,全面实施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集约用地,走内涵型新村发展的道路,优化河南省土地资源配置,确保新农村高效、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从系统论角度指出资源要素既包括存在也包括意识,而资源优化配置主要应考虑整体性优化.接着对离散型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给出严格提法,最后利用最优化原理建立了资源优化配置决策模型并给出求解这一模型的迭代法.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土地产权结构安排理论和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指出不同土地产权结构安排会使得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土地等生产性资源要素都具有不同的安排和配置方式,土地产权结构安排越是具体到个体劳动者,来自于人力资源配置和资源配置的优化越会导致更高效率的经济。  相似文献   

10.
江苏滩涂围区功能及产业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江苏沿海开发滩涂区土地在产业、空间上的配置,使土地资源得以充分合理利用,运用产业布局理论与SWOT分析法,对江苏沿海规划中的21个滩涂围区进行了功能定位,并运用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对围区土地产业空间布局分析,定量给出了每一围区农业、生态和工业用地类型,可作为江苏沿海滩涂开发利用规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拟和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关系是一种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本文通过建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动力学模型,运用非线性科学理论,讨论了人口-土地资源系统的演化方向和平衡态稳定性问题.稳定的平衡态是系统发展可能达到的最终状态,在人口与土地资源自治系统中,土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人口数量和生活消费水平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研究表明:(1)稳定平衡态时人口数量与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成正比;(2)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总量与人类消费水平成反比;(3)人口数量和土地资源生产力与耕地面积和土地单产潜力成正比.文章对我国的土地人口承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  相似文献   

12.
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中时态数据组织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GIS建立矿区土地复垦信息系统,对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复垦规划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沉陷地土地资源信息随着煤炭的开采而不断变化。所以,矿区土地复垦空间数据库是一个时态数据库。分析了采煤沉陷地土地资源动态变化的特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基于事件和基于特征时空数据模型的特点,建立了一个基于事件和特征的时空数据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其相应的数据组织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该模型的时空信息查询与分析方法。该模型可以较好地保持特征实体的完整性,数据冗余较少,适合于在现有的GIS软件中组织时空数据。  相似文献   

13.
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郑州市农业系统进行辨识与诊断的基础上,描述了土地承载力系统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反馈关系,揭示了土地承载力系统的运行机制和控制机制,建立了郑州市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不同的策略方案,模拟了各方案下土地承载力系统的动态趋势,对系统动态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缓解郑州市人地矛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4.
建设占用耕地,后备资源补充的模式是被占用耕地得到补偿的一种有效方式,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二分类因变量的多元化分析方法对此模式在宁波市的时空演变进行研究,模拟了建设用地、耕地和后备资源时空演变的关系,预测了2011年以及未来10a即2021年建设占用耕地和后备资源补充耕地的趋势,发现2021年以后建设用地扩展在南部多丘陵地区有增多的趋势,占用耕地数量相对减少,但后备资源到2021年已无地可补,最后通过分析预测结果,提出了参考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作者提出的“土地资源可控利用理论”的指导下,以四川省邻水县土地资源的利用为例,初步建立了土地资源可控理论应用的技术体系和计算机系统。提出了区域土地资源生产潜力的计算模型和计算结果,区域土地资源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及对土地资源的水土流失、受到的污染状况的演化方向的预测,使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同一系统中得到统一,从而使土地资源的利用达到整体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基础上,将城镇用地细化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其它用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用地等),并将它们与耕地和工业投资、人口增长、收入水平、水资源状况等主要驱动力纳入统一的总体结构中,采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定量地描述它们的动态关系。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模拟结果显示,城镇用地的长期变化趋势是一种“S”型的增长规律,从1980年至2030年是城镇用地变化的快速增长阶段。在城镇用地的变化过程中,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第三产业用地在总的城镇用地中所占的比例在经过一个较长时期的波动后,大约从2020年开始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耕地的变化趋势是持续下降,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上海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得到了上海市1996-2005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灰色预测方法对近期(2010年)和远期(2020年)的生态足迹及各类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确定了生态环境适宜的上海市土地利用调控指标与优化布局,测算结果将有助于科学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调控,促进土地利用与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运用模糊数学方法研究土地资源质量评级.着重讨论了模糊方法的程序、鉴定因子的选择和隶属函数的建立,比较了模糊方法的优缺点.认为,模糊评级法比现有土地质量评级方法能更确切地反映客观实际,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土地资源质量评级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运用3S技术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开发设计了适用于土地部门实际需要的地理分析模型,建立了吉林省土地信息分析系统,为土地信息的分析、评价、预测和辅助土地部门进行决策提供了服务;同时,对空间统计分析、耕地后备资源评价、土地质量评价分析、土地利用评价、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等子系统做了深入的讨论,为今后的实际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