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园艺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园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设施栽培的推广应用,园艺植物及其产品在生产和贮藏中的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园艺植物病害防治的方向是不断送还和化学农药的使用,大力研究的发展具有无污染,无公害的生物防治,笔概述了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机制,包括对植物的诱导抗性,利用拮抗微生物和菌根真菌等,介绍了抑病土的概念及其利用以及生物农药的开发及应用情况,包括天然植物产物的利用,抗生素农药和杀线植物利用等。另外,对园艺植物病害生的防治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木霉菌与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 总被引:64,自引:2,他引:64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木霉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杀伤多种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作用机制多种多样。除了从自然界分离筛选之外,木霉菌的诱变育种改良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以及基因操作已有效地应用于木霉菌的改造。木霉菌的大量生产技术以及蓖剂的制备技术也有较大发展,已经有10多种商品化制剂。木霉菌的筛选技术是需要重要的研究领域,而其发展则离不开对生态学和作用机制的详细了解。 相似文献
3.
4.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学是围绕绿色农业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该课程在我国的后发优势对教学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课程特点,从教材编写、教学模式与考核机制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和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6.
以李俨、严敦杰的学术通信和已发表的论著相对照,讨论李俨对四个有争议问题在不同时期的看法和取舍态度。这四个问题是(1)刘歆的圆周率;(2)《九章 相似文献
7.
病害识别是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对及时发现和早期预防植物病害起着关键作用。近年来,随着病害识别方法的不断演进,病害识别性能有了显著提高,但自然条件下病害特征提取困难、病害严重程度难以区分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病害识别的新思路,先是针对不同识别目标,分析病害识别和病害严重程度识别的研究现状。然后从视觉特征类型和学习方式两个角度对植物病害识别方法进行全面的比较与研究,指出深度模型是当前植物病害识别的主流方法,融合多源信息和结合不同的机器学习方式是改进植物病害识别的重要手段,并将不同识别方法在主流数据集上的性能进行对比和分析。最后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吴晓丽 《科技导报(北京)》2014,32(12):0-0
植物病害是农业生产中突出的自然灾害之一,对全球农作物产量造成的损失达13%~20%。中国作为农业大国,通过使用农药每年可减少经济损失300 亿元左右。其中,化学农药施用量占农药用量的80%以上,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等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0.
化学学科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一门系统而丰富的科学,并且日新月异地在现代化学的新阶段驰骋。但是,化学的历史却是曲曲折折的,对于化学史的回顾、研究、以及对古代化学遗产批判地继承与吸收,仍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对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在化学史上的地位作一粗略阐述。 相似文献
11.
齐慧霞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2,16(3):55-58
介绍了植物抗病反应及信号分子包括水杨酸 (SA)、乙烯、茉莉酸及其甲酯 (JA和Me -JA)、活性氧(Aos)及钙离子流等在植物抗病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徐福缘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1993,(2)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MIS)是一种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方法或手段,它已经在经济发达的国家里被广泛采用.我国的MIS开发应用虽然起步晚了一些,但经过近十几年来的发展。在总量上也具有一定的规模.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其原因众说纷纭。但很少有较系统地加以总结的.本文将在国内外、特别是国内现有的关于这方面研究的基础上,作一些较为全面综合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企业今后的MIS开发应用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试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管理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具有互动效应,利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已受到广泛的重视,现阶段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在管理中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就如何改善生态旅游的管理进行了探讨,强调科学的管理体制和全方位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7.
余朝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3)
本文讨论了近十多年来植物染色体C-带技术在核型分析、物种亲缘关系鉴定、染色体组进化研究、染色体畸变鉴别、远缘杂种细胞学鉴定、染色体行为研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8.
改善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苏杨 《科技导报(北京)》2004,(9):31-34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数量、面积快速增加的同时质量问题凸显,保护区没有管理好、没有经营好、没有利用好。出现这些问题有以下原因:目前国力下保护区范围过大,投资不足、资金未能统筹利用,因政策倾向、管理体制、权属等问题造成保护和开发矛盾难以协调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重点从数量增长转移到质量提高上.增大对保护区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修改有关管理法规,填补政策漏洞,规范自养方式,促进建立社区共管共利机制,并在条件成熟时试点改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9.
植物染色体C─带技术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佘朝文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14(3):87-93
本文讨论了近十多年来植物染色体C-带技术在核型分析、物种亲缘关系鉴定、染色体组进化研究、染色体畸变鉴别、远缘杂种细胞学鉴定、染色体行为研究、基因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0.
刘信中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13(4):42-47
本文对我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提出建立二级分类系统:1.按照保护的对象和目的把自然保护区划分为六类: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区,重要生物物种保护区;森林公园;山地水源保护区;自然遗产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区。2.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和综合管理的要求划分为若干小区,即: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经营区、旅览区、动、植物园、生活服务区等。明确保护区类型和实行分区制是强化保护和实行综合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