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百年来,东南亚南部的苏门答腊一直流传着一些神秘恐怖的故事,讲的是一种毛茸茸的两足动物,名叫"苏门答腊小矮人",或"丛林小矮人".科学家发现,一种矮小的史前人类曾在印度尼西亚的另一座岛上居住,有人给他们取了个绰号,叫"霍比特人".这项发现引发了无边的猜测.有没有可能这种小矮人并未灭绝,现在还生活在丛林深处?或者,林子里会不会栖息着某种未知的类人猿?  相似文献   

2.
<正>霍比特人真的存在过吗?在看过《魔戒》和《霍比特人》的人们中,很多人对影片中的形色各异的"霍比特小矮人"一定印象深刻,那"霍比特小矮人"有没有可能在地球的某一个地方真实存在呢?英国伦敦帝国学院进化动物学家林德尔·布朗厄姆和马塞尔·卡尔迪洛在2007年4月出版的《生物学通讯》上发表文章说,电影中出现的"霍比特人",也许是原始人类的一支,由于进化压力才演变成矮小体型。也就是说,影片中的小矮人在人类进化史上可能确实存在过。"小矮人"真实存在过的证据  相似文献   

3.
在德国人的花园里,经常能看到一些高0.2-1米、造型各异、憨态可掬、栩栩如生的小雕像,它们颇似童话故事《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仿佛在向人们热情地打招呼。在德国,小矮人不仅能起到装饰花园的作用,而且人们还把它们当成家园的忠实守护者。  相似文献   

4.
“很久很久以前,树林里生活着一个小矮人……”在印度尼西亚的弗洛里斯岛上,也许这不只是个传说。在那里,人们发现了一个新的人种化石,其特征是:头部很小,四肢细短……这一发现与古老的传说不谋而合,难道是纯属偶然吗?跟随我们到弗洛里斯岛上探个究竟吧。  相似文献   

5.
地球一天缩短1.26微秒 美宇航局下属喷气推进实验室地球物理学家理查德-格罗斯通过电脑模型评估了智利大地震造成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由于加快地球自转速度,智利大地震可能使地球一天的时长缩短了1.26微秒。为进行比较,格罗斯利用相同的电脑模型,对2004年12月发生的苏门答腊9级大地震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6.
魏明 《科学大观园》2009,(3):I0004-I0004
奇蹄目犀科(Rhinocerotidae) 本科包括4属5种动物,其中亚洲3种:苏门答腊犀、印度犀、爪哇犀;非洲2种:黑犀、白犀。 犀牛是至今生存在陆地上的仅次于大象的庞大哺乳动物。它的体重约2.5吨,身高2米多。犀牛大部分时间都在吃草,每天的食草量达0.5吨左右。  相似文献   

7.
<正>癌细胞难以被彻底消灭,那么是否可以退而求其次,通过使它们进入永久"冬眠"状态来拯救病人呢?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日前发现了一种有这样功能的免疫细胞,有望为治疗癌症提供新思路。澳大利亚泰莱松儿童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名为TRM细胞的免疫细胞能让黑色素瘤细胞处于"冬眠"状态。黑色素瘤是由皮肤上的色素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种癌症,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科学发现的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在传统的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这三种科学发现模式的基础上,产生了第四种类型的发现新模式,即知识密集型科学发现模式。这种新模式带来了科学发现逻辑起点的变化,从"科学始于观察"变为"科学始于数据",并引发了从"观察渗透理论"变为"挖掘渗透理论",而且科学发现的检验方式和科学划界的判断标准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英国科学家对据称是在印度发现的"雪人的毛发"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这些毛发其实只是一种喜马拉雅山羊的毛。他们对从印度梅加拉亚邦东北部获得的这些毛发进行了DNA检测,结  相似文献   

10.
正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新发现,一种蛋白质能够帮助被称作"超级细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该发现为未来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了新靶点。"超级细菌"指那些对多种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它们虽然对抗生素有耐药性,但在人体内仍然会受到免疫系统的攻击。不过研究人员发现,有些"超级细菌"还是能躲避免疫系统的攻击,因此治疗它们  相似文献   

11.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已经知道在东非发现的古猿人化石"露西"是我们早在数百万年前的祖先,然而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当我们的东非祖先正在非洲大陆留下他们的足迹之时,可能还存在另外一类原始人种。根据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论文显示,近期科学家们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境内发现了一种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第六感",它不用借助视力就能发现光,甚至有可能是一种心灵感应的形式。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杜克大学的科研组称,这是第一次在成年动物身上发现的,它们的其他功能不但未受影响,而且显著增强了。神经生物学家米格尔·尼古拉斯说:"我们并非利用皮肤传递这种信号,但是并没有看到光的老鼠们却能够感到光。这种情况着实很有趣。我们做这些是为了证明我们通过让老鼠‘接触’哺乳动物无法发现的红外光,能够创造一种新感觉。这是从没有人梦想能够做到的一种接  相似文献   

13.
正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对立体形态进行了分类,包括柏拉图在内。此后,科学家只发现几个几何立体形态,最后一次是在400年前。但而今的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第四种等边凸多面体,被称之为"戈德堡多面体"。这种新立体形态的发现要感谢人眼中天然出现的形态。戈德堡多面体的发现可能促使科学家发现数量无限的类似形态。  相似文献   

14.
科学解释的语用学认为解释是与语境相关的。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特征对于生物学中多样化的解释模式能够给出合理说明。通过对生物学中每一种解释模式的语境分析,我们能发现每一种解释模式所包含的独特"解释内容"和每一种语境所特有的"描述性信息",即解释的"语境信息"。而生物学中各种"还原论"模式由于忽视了解释的语境相关性,因而损失了不同层次解释模式的"语境信息"。语境分析对坚持生物学解释模式的自主性和多样性,反对各种各样的"还原论"模式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古学家在墨两哥东北部经过12年的挖掘,发现了一种带有"头盔"头饰的鸭嘴龙骨架,它鼻子长在头顶上,且有特别长的鼻腔.  相似文献   

16.
正英国《卫报》近日报道,牛津大学的科研人员正在打造一种叫作"内嵌富勒烯"的材料,并以2.2万英镑(约合20.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销售出了第一批重量为200微克的产品。这个重量仅相当于一片雪花的1/15,售价却如此之高,堪称"世界上最昂贵的材料"。富勒烯是继石墨、钻石之后,人类发现的单质碳的第三种同素异形体。1985年,英国科学家哈罗德·克罗托和美国科学家理查德·斯莫利发现了富勒烯,因为这一分子与美国建筑学家富勒的建筑作品很相似,就将其命名为富勒烯。富勒烯是  相似文献   

17.
<正>在南极洲工作的科学家们监听到神秘的"歌声",这种被称之为"南极BW29"的声音可能出自一种此前未知的新种鲸鱼之口。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叫声并非来自于已知的突吻鲸种群。这一分析结果让科学家意识到神秘的"歌声"可能由一种新种突吻鲸所唱。尽管利用"歌声"导航的突吻鲸是第二大鲸类家族,但科学家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3月3日,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中国许昌发现晚更新世人类头骨研究》,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因为这个发现找到了"许昌人"是中国古人类跟尼安德特人交流并向现代人过渡的证据,中国境内古人类连续演化的证据链又增添了非常关键的一环。"许昌人"化石由河南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发现于许昌灵井遗址,到2014年,考古队一共挖掘出45块古人类头骨碎片,拼接成两颗较为完整的人类头骨,年代测定为距今10.5万~12.5万年。"许昌人"是一种新的古老型人类,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迄今所知最古老的真盔甲鱼类是谁?它们在哪里?到底有多古老?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3月30日发布一项最新化石发现及研究给出了答案:该所科研团队在江西武宁县一处志留纪地层中首次发现早期真盔甲鱼类的两个新属种化石,命名"俊卿清水鱼"和"刺猬安吉鱼",距今约4.38亿年,代表了迄今最古老、...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4,(15):14-15
<正>微博上曾经流行一种说法,称"人一生能吃九吨左右的食物,谁先吃完谁先走"。"一生只能吃九吨"引起了众多网民议论,甚至有网友调侃"绝食是不是能长生不老?"调查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如果按照70岁寿命计算,人一生大概要吃掉50吨食物。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