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存储年限对砂生槐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以2016年采集的西藏曲水县砂生槐种子为研究对象,对采种第2年、第3年和第4年的砂生槐种子进行破皮处理,并在不同培养基质下观察种子萌发特点.结果表明:人工破皮处理可提高砂生槐种子的萌发率,但与砂生槐种子的存储年限无关;在沙土培养基质中对砂生槐种子进行人工破皮处理可显著提升砂生槐种...  相似文献   

2.
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近年来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状况,对近年来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类分析,研究表明,藏药化学成分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西藏砂生槐生物碱抑菌抑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砂生槐是西藏南河谷地带分布极广的一种多年七豆科灌木.为青藏高原持有植物种,是一种极为宝贵的植物资源.我们首次从砂生槐种子中提取中物碱.用K—B法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法进行体外抑菌活性研究.用MTT法测定生物碱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砂生槐种子总生物碱具有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繁殖的活性.对SPC-A-1和GLC-82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这一发现为开发砂生槐的药用价值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海省的藏药草木樨的化学成分.方法:对草木樨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部分进行色谱分离,根据光谱数据和理化性质确定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草木樨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Ⅰ)、豆甾醇(stigmasterol)(Ⅱ)、槲皮素(quercetin)(Ⅲ)、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Ⅳ)、齐墩果酸(oeanlic acid)(Ⅴ).结论:化合物Ⅱ、Ⅲ、Ⅳ和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西藏豆科槐属植物砂生槐内生菌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从砂生槐植株茎内分离得到链格孢属真菌,利用PDA培养基和KB培养基鉴定菌株菌落形态,利用载片培养法鉴定菌株孢子形态。结果显示:1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呈波状;该菌株菌落到后期时,从菌落中心到边缘呈现三种不同颜色,即中心部位为白色,白色菌落边缘为黑色,最外层为暗绿色;气生菌丝茂密,孢子与基质均呈黑色。在KB培养基上菌落舒展,呈白色毡帽状,等径生长,边缘整齐;该菌株菌落到后期时,从菌落中心到边缘呈现三种不同颜色,即中心部位为白色,白色菌落边缘为暗黄色,最外层为暗绿色;气生菌丝茂密,孢子为黑色,基质呈黄色。2孢子呈倒棒状、球形、倒梨形和椭圆形等多种形态,具有纵、横或斜的真隔膜,呈砖格状分隔,喙多数为单细胞假喙,少数为短柱状假喙形态。3所分离出的菌株不具有性型,能形成简单的子座,分生孢子链从子座上伸出,并作合轴式延伸。4分离得到的菌株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真菌的一种。  相似文献   

6.
藏药翁布是一种传统藏药,广泛分布于藏区,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随着对翁布研究的深入,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逐渐被发现.本文探讨近年来关于藏药翁布的化学成分、药理学活性、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总结,为今后合理开发藏药翁布药用资源、临床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为更深一步的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理活性研究作基础.  相似文献   

7.
藏药哈巴乌头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藏药哈巴乌头(Aconitum habaens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反复硅胶柱层析、重结晶等分离手段从中分离得到了8个化合物,通过现代波谱技术和理化常数测定鉴定了结构,其中5个为二萜生物碱,分别是粗茎乌碱甲(crassicauline,1)、查斯曼尼丁(chasmaconitine,2)、滇乌碱(yunaconitine,3)、印乌碱(indaconitine,4)、塔拉萨敏(talatizamine,5),同时还得到2个酚性类化合物和β-谷甾醇.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藏药宽筋藤的化学成分,利用溶剂提取法,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从宽筋藤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10个化合物,包含6个酚类以及4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香草醛(2)、香草乙酮(3)、异莨菪亭(4)、香草酸(5)、丁香酸(6)、伪巴马汀(7)、trans-N-coumaroyltyramine(8)、trans-N-feruloyltyramine(9)、trans-N-feruloyl-3′-O-methyldopamine(10).化合物3、4和10为首次从宽筋藤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藏药忽布筋骨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0.
11.
藏药线叶紫菀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河南风砂地约有1500万亩,主要分布在豫东、豫北原黄河故泛道带,其中砂丘、砂岗约占300万亩。解放后,在党和国家领导下,防风固砂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是凤砂危害并未根除。为了改变砂区面貌,调查研究砂生植被是必要的。砂生植被是指砂土地区地表的复盖情况,即是研究砂土地区植物结合方式、生长情况和环境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藏药甘肃蚤缀(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结构.最后从φ=70%的乙醇提取物与大孔吸附树脂φ=50%的乙醇洗脱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为该药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14.
藏药柳茶,来源于蔷薇科鲜卑花属植物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 (Rehd.)Hand-Mazz.和鲜卑花Sibiraea laexigata (L.) Maxim.的枝条及果序。柳茶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挥发油类、有机酸及其酯类、饱和脂肪醇及饱和脂肪酸类、萜类及其苷类、黄酮及其苷类、多糖类等。其具有调节脂代谢、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肝损伤及预防、治疗AD等作用。本文概述了国、内外学者对柳茶的生药学、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藏药柳茶的更深入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藏药唐古特青兰(Dracocephalum tanguticum Maxim)可治疗胃炎、肝炎、头晕、关节炎及疖疮等症.通过现代研究手段表明该植物含有黄酮、三萜、苯乙酰胺糖苷、苯丙素、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有显著的抗缺氧、抗心肌缺血、抗糖尿病、预防心脏毒性和抗癌等活性.综述了唐古特青兰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烈香杜鹃(Rhododendron anthopogonoides Maxim.)为常见传统藏药,具有祛痰镇咳、平喘、心脑血管保护、抗炎、杀虫等作用,为藏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药效物质基础的阐述是民族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总结传统藏药烈香杜鹃的主要化学成分,尤其是近5年发现的成分,共汇总化学成分上百种,并讨论了不同类型化学成分与其药理作用对应的关系,为藏药烈香杜鹃的现代化研究和开发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藏药甘肃蚤缀(Arenaria kansuensis Maxim.)全草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将该植物的乙醇(φ=70%)提取物经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取φ=50%乙醇洗脱部分经反复柱色谱处理,分离并鉴定了其中的5个黄酮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丰富了该传统藏药化学成分研究的内容,为其资源利用补充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2008—2016年报道的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槐属植物中主要含有生物碱类和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炎、抗增殖、抗病毒、镇痛等较强的药理活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藏药灰兜巴所含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检验.方法:采用试管法,对灰兜巴的水提物、95%乙醇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初步推断灰兜巴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灰兜巴中可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多糖及甙、生物碱、有机酸、鞣质等,为灰兜巴的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产于云南香格里拉的革叶兔耳草(Lagotis alutacea W.W.Smith) 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用硅胶柱层析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并用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共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10-O-(3,4-dimethoxy-(E)-cinnamoyl)catalpol(1),10-O-(3,4-dimethoxy-(Z)-cinnamoyl)catalpol(2),ehrenoside(3),lagotoside(4),木犀草素(luteolin,5),木犀草素-4-甲醚(luteolin-4-methyl ether,6),木犀草素-7-O--D-葡萄糖苷(luteolin-7-O--D-glucoside,7),茴香酸(anisic acid,8),香草醛(vanillin,9),-谷甾醇(-sitosterol,10) 和胡萝卜苷(daucosterol,11).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