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绥靖政策是对二战具有重要影响的一项政策,学术界也作了很多分析,尤其是对英国的绥靖政策。二战之前的英法之间存在很多的契合点,同是该政策的实践者,文章主要对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做了较为深刻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绥靖政策是特定的政治现象。20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推行绥靖政策有它深刻的历史原因,主要表现为:实力的衰退;统治集团的战略思考和压力集团的推波助澜;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一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时也加快了大英帝国的衰落。  相似文献   

3.
绥靖政策是一种特定的历史现象;英国在30年代大步地走上绥靖道路有它深刻的根源,主要表现在:经济大危机带来的冲击、战后国家实力的衰败以及战争给政府带来的教训、人民的反战情绪。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前夕,绥靖主义在欧美盛极一时。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大大鼓励和培育了法西斯德国。西方(包括美国)的绥靖政策,也对法西斯意大利和军国主义日本,在不同程度上起了催化剂的作用,从而促使希特勒提前发动了世界大战。时隔三、四十年,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国内拚命扩军备战,对外竭力侵略扩张,威胁和破坏世界和平,走上了希特勒的老路。与此同时,绥靖主义又抬头了。它助长了北极熊侵略的胆量、扩张的势头。如今,苏联已经悍然出兵侵略阿富汗,其扩张野心已暴露无遗,而西方的一些绥靖主义者却仍对北极熊幻想联翩,希图维持欧洲地区的“缓和”。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年代前后英国在国际危机外交事务中表现出忍让、妥协、直至后来的绥靖政策,其结局给世界带来危险的战争.这与一战后英国强势处理国际事务、20年代采取“扶德抑法”和满足通过条约、国际联盟下的维护集体安全体系有关.英国的这种“和平外交”决策和英法满足德意日的侵略利益的做法,实际上袒护了法西斯的侵略行动,其结果是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其教训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6.
1938年9月30日,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在德国慕尼黑开会,签署了把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协定。慕尼黑的交易是希特勒实现其侵略计划的重大步骤,也是英法绥靖政策的顶点。它对国际关系的发展,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7.
日本全面侵华,在所难免。日本帝国主义是全面侵华战争的主要责任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坐山观虎斗政策和远东慕尼黑阴谋,助长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嚣张气焰;同时,苏联对日屡屡退让,也为日本侵华开了绿灯;此外,中国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卖国政策,使日本全面侵华更加肆元忌惮、得寸进尺。这些国家的如此举动及造成的后果都不同程度地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在法西斯势力高涨并给世界局势带来动荡不安时,苏联提出了维护世界安宁的正确路线——集体安全政策,但最终却以苏德条约的签订而宣告破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是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及祸水东引的不良居心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该政策失败的关键。本文将转换视角,从苏联方面对待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法西斯国家的真实心理来破析苏联对集体安全计划失败应付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对英国绥靖政策的浅析陈玲玲(一)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五十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地区包括亚洲、非洲、欧洲及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参战国家和地区先后有61个,卷入大战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  相似文献   

10.
苏联史学界和我国少数史学家曾经认为,1939年苏联出兵波兰是为了清除“威胁”,“收复失地”、“制止扩张”,以及“击破英法的绥靖政策”。笔者根据当时的历史事实,认为当时苏联出兵波兰,其真正目的只在于夺取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此乃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违背国际法的行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