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对收集的明代雹灾史料进行整理和分类,构建了我国明代的雹灾数据库,将雹灾的定性描述转化成定量描述。根据冰雹的大小和造成的危害进行等级划分,对发生雹灾时伴随的其它阵性天气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关联挖掘模型continuous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algorithm(CARMA)算法挖掘不同等级的雹灾与风、雨、雷电等阵性天气的关联性及其有关规律。结果表明:明代的雹灾与雨的关联性最大,其次是风和雷电;它们易带来大雨雹或大风雨雹等灾害。同时不同等级的雹灾发生时伴随着其他的阵性天气的置信度也存在着差异;因此当雹灾出现的时候,应同样考虑到其他如暴雨、狂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灾害造成的危害。获得的雹灾关联信息,可用于指导雹灾的预报与支持决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陇县冰雹灾害的分布规律及灾害损失,为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陇县公元193~2005年的冰雹灾害资料,结合实际调查,对冰雹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冰雹发生路径、冰雹直径以及冰雹所造成的灾害损失等进行分析。结果降雹的年、月、日变化、降雹直径及造成灾害的冰雹持续时间比较显著,20世纪90年代冰雹日相对少一些,但以重雹灾为主。结论影响陇县冰雹灾害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植被土壤和天气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山区高速公路雷电灾害的风险,以怀化高速洪江服务区为试点,选取周边2007-2016年的闪电数据,结合区内环境和天气系统,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服务区的雷电特征、雷电风险等级等.洪江服务区属多雷或强雷地带,雷电风险逐年递增,雷电的密度呈东多西少、强度呈西强东弱的趋势,特别是偏东和东北方位约200 m(服务区加油站附近)以远是大片的高雷区.西风带与东风波天气系统会对服务区雷电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考虑服务区环境和雷电风险等级,按标准对防雷设施进行检测整改,加强偏东和东北方位的防雷设施建设,开展雷电灾害防护宣传等以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地震灾害频发,在雷电活动高发季节,雷击易导致灾区群体性灾害事件发生.以2014年8月3日昭通6.5级地震灾区为例,结合近30年全省雷暴日统计资料、2009—2013年闪电定位监测和2006—2015年全国雷电灾害汇编资料,分析区域雷电活动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雷电灾害易损性指标,对各指标量化分级赋值,获取雷灾易损综合评价指数R并进行雷灾风险等级划分,形成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灾区雷电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闪电发生频繁且强度密度大,雷电活动从午后呈逐渐增强趋势,巧家县为雷电灾害高易损区,鲁甸县为雷电灾害中易损区.建立地震灾区雷电灾害易损性区划,能够为确定灾区雷电防护重点,科学指导灾区重建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不同雷灾风险易损程度等级的区域应当采取相应的雷电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新华  冯彩波 《科技信息》2007,(23):34-34,36
根据1960--2000年聊城市气象观测资料,对近40多年来冰雹灾害发生时的天气背景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聊城市冰雹灾害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冰雹灾害具有极强的局地性。造成聊城市降雹的天气形势可分为低涡、低槽、横槽和西北气流4种类型,并提出了可行的冰雹灾害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利用曲靖市2004~2007年5~8月的降雹及雹情资料以及EC客观场资料和地面实况资料,分析了曲靖市主要降雹区的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和天气特征.结果表明:曲靖市冰雹灾害多是局地性的.6~7月份发生最多,其地理分布是北部多于南部,东部多于西部.造成曲靖市冰雹的天气形势可分为冷空气型,副热带高压外围气流型,热带低压外围气流型和低涡切变型.其中以冷空气型最多,低涡切变型最少.  相似文献   

7.
浅谈雷电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电往往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汛期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之一。为了避免或者减轻雷电的危害,一方面需加强雷电预测预警工作;另一方面要通过对雷电可能造成或已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价和估计(即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确定易受雷电侵袭的高风险区,从防灾避灾的角度确定最合理的防雷设施。笔者对雷电的定义、危害进行了阐述,对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性、作用及目前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大家能充分了解并促进雷电灾害风险评估工作的正常开展。  相似文献   

8.
以泰山天气雷达站为例,针对高山雷达站的特殊结构,结合泰山雷达站的雷电灾害实际情况,采用IEC62305-2<雷电灾害风险评估>[1,2]的评估方法对高山雷达站进行初步的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本文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高山雷达站工作人员、游客人身安全,确保高山雷达站建筑群及其相关仪器安全为最终目的,按照"以人为本、安全可靠"的原则对高山天气雷达站各建筑现有防雷设施的防护效率进行科学计算.  相似文献   

9.
统计分析了张家口地区1985~1987年13个气象站利用雹雨分测器和全自动雹雨分测计及测雹板所测的雹雨参数,给出该地区雹云天气下降雹量的气候特征、时间变化及地理分布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利用最小二乘法、小波分析法、空间插值法等,对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的种类、等级、时空特征及原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明清时期陕北自然灾害频发,共发生645次,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水灾、雹灾和寒冻低温灾害,将自然灾害划分为轻、中、重度3个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7.4%、66.4%和6.2%.自然灾害10 a频次呈显著波动增加趋势,最大值发生在1830—1839年,分为频次最少-频次较高-快速上升3个阶段,单一季节灾害多在秋季和夏季,跨季节灾害多为夏秋连发、春夏连发且灾害等级较高.灾害发生具有2~3 a,5~8 a,10~13 a的周期.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榆林、绥德、延安为3个高频中心,黄陵、吴起则为低频中心.不同自然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差异表现为旱灾在米脂、绥德频繁,水灾、雹灾、寒冻低温及风灾以榆林为最突出,虫灾和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黄陵.气候的寒冷干旱,以及由于屯垦、砍伐等人类活动造成了生态环境恶化,是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海洋覆盖地球70%以上的面积,由于没有陆地上布设气象观测站网的便利性,使得海上气象观测资料严重不足,难以支撑对海上和来自海上高影响天气过程的深入研究以及预报准确性的提高。为了加强海上气象观测能力的建设,本文对气象海洋卫星、大气探测飞机、岛屿气象站、海上浮漂和岸基雷达等观测平台及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基于无人驾驶平台的智能海洋气象探测技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宝鸡渭北冰雹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冰雹是一种局地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宝鸡渭北地区冰雹灾害非常严重,对农业生产危害极大。根据宝鸡渭北地区冰雹分布及地理环境的特征,分析了地形地貌、植被、土壤对冰雹的影响机理,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方法将冰雹发生频率与地理环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下垫面的热力非均匀性是冰雹强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结论根据当地情况,提出了加强预测预报、植树造林和改良土壤以及减弱上游冰雹形成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暴雨和冰雹2种强对流天气的区分问题,研究了主成分分析联合线性鉴别分析对雷达图像中提取的冰雹及暴雨特征降维和去相关的作用,设计了基于聚类评分的暴雨/冰雹分类模型,采用K均值聚类评分的办法确定具有高分类性的主成分,并以此主成分设计分类器对暴雨和冰雹进行区分.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联合线性鉴别分析进行特征处理能够在降维的同时保留大部分分类性信息,基于聚类评分的分类模型有利于提高冰雹识别的命中率并降低其误警率,且对一般类型公共数据分类问题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以方志史料记载为依据,制定了划分雹灾程度的等级标准,揭示了明清时期山东雹灾的气候规律,探讨了雹灾的地域分布和季节分布。与现代情况的比较结果表明,山东明清以来雹灾的气候规律基本上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81—2010年开封地区五个地面观测站观测资料,对强对流天气包括短历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出现次数由多到少依次为短历时强降雨、雷雨大风、冰雹、龙卷.开封短历时强降雨自西南到东北逐渐增加,一年中主要出现在4—9月,7、8月为短历时强降雨多发期,极值出现在1996年7月26日开封站,雨量为170.7 mm/h.雷雨大风西部多,东部少,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到夏季,6—7月为雷雨大风高发期.冰雹北部多,南部少,除了冬季外,其他季节均会出现,4—7月为冰雹的多发期.开封龙卷的发生为小概率事件,有记录的龙卷风只有2次,分别出现在春季和夏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广西强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特征,在天气形势分型的基础上统计提供强天气发生的物理量诊断阈值。【方法】采用长时间序列、大批量样本进行分类统计和合成分析方法。【结果】雷暴南部多,北部少,其中桂东南和沿海地区是雷暴的高发区;冰雹主要出现在北部,桂南降雹少;广西东部和沿海地区为大风频发区;历年龙卷风天气发生次数不多,且集中在涠州岛及沿海地区;强降水呈南北两个高频带。雷暴、降雹和强降水的月变化都具有"单峰型"特征,大风月分布具有"双峰型"特征。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至次日8∶00,大风、雷暴和冰雹天气则主要出现在午后至傍晚。【结论】广西强天气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不同地域及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的温度层结和不稳定能量等特征物理量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塔里木盆地周边28个气象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天气 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演变规律,在构建多元线性回归影响因子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气温 、地温日较差、气压、平均风速、降水量5个气候因子对沙尘天气的影响程度,建立了沙尘 指数。塔里木盆地沙尘天气有着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春季是高发期,沙尘日数 与气候因子季节变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沙尘日数年际变化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具有6~9 a的 振荡周期。3—9月盆地沙尘天气的主要影响因子依次是平均风速、降水量和地温日较差。春 季降水量占主导地位,6—9月平均风速占主导地位。选取各月对沙尘天气影响有意义的气候 因子建立了沙尘指数,它在时间序列上对沙尘天气有很好的反映,可用来做沙尘天气出现日 数的气候预测。  相似文献   

18.
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落区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作俊 《河南科学》2013,(12):2232-2237
利用三门峡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006--2009年冰雹个例资料,结合豫西山区地形特征,分析了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落区的影响,结论如下:豫西地区每年都会发生雹灾多次,对当地经济作物危害很大;最早产生冰雹灾害的月份为5月,最晚为10月,其中以6月产生次数最多;冰雹灾害产生时间多在午后到傍晚,集中时段是在14—16时,傍晚之后的18—22时也有一个弱的峰值,而每日的6-12时没有产生过冰雹灾害.冰雹灾害影响范围比较小,最大直径(影响范围内两点间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50km,大多数雹暴的雷达初始回波出现在降雹点的西北部,少数出现在降雹点的东北部、西南部或西部.豫西大部分地区都可能产生冰雹灾害。但在丘陵地形的影响下,有2个较集中的地带,一个在渑池县境内,另一个在卢氏县中北部到灵宝市南部地区.冰雹灾害落区均分布在山体的迎风坡上,且都在河流沿岸或附近.基于以上结论总结得到豫西山区冰雹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着眼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六盘水市地质灾害现状调查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罕见的冰雪凌冻、持续干旱、强降雨等灾害性天气后,地质灾害隐患点大量增加,六盘水市地质灾害现状发生了重大变化,防治工作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在2010年地质灾害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现状特点及防治工作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建议,为六盘水市新一轮地质灾害防治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