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跳跃动作的技术录像解析,获得的起跳时水平速度、空中水平位移、起跳时垂直速度、腾空高度、空停时间、腾起角、关节角度等参数,并把我国优秀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作比较,结果发现我国运动员起跳时水平速度与国外优秀选手还有差距,需提高滑行技术和蹬冰力量;我国部分运动员腾起角偏大,在提高水平速度的同时,人体重心腾起角应逐渐减小;助滑末期运动员支撑腿应积极屈膝,充分后引浮腿,起跳时支撑腿应积极蹬伸,形成"小摆臂,早收臂".  相似文献   

2.
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中髋关节角度始终增大。髋关节几乎不参与缓冲髋在跳远起跳动作中的位置和其角度变化,对起跳效果及成绩有重要的影响,在起跳着板瞬间蹬伸和蹬伸阶段积极"伸送髋"对于提高跳远成绩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运用国际先进的艾利尔运动技术分析软件及生物力学三维录像DLT分析方法,对中国花样滑冰队和国外高水平男子单人滑运动员的后外点冰三周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我国运动员闫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较大,腾空时间长,已经具备四周跳的能力.宋某腾空时间不足,导致空中动作没有视觉冲击性,很难获得高分.王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较小,腾空水平飞行距离较国内外优秀运动员近,腾空时间较短,垂直方向速度较大,腾空高度较高.关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变化幅度平缓,不存在明显的下降阶段,同时获得较大的垂直方向上的速度.金某在缓冲蹬冰阶段,水平速度小,垂直方向速度低,腾空高度和腾空水平飞行距离都不够.同时首次应用NORAXON表面肌电图机对主要发力肌肉的肌电进行分析,对主要用力肌肉发力顺序及贡献率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攻克难度动作提供了理论依据.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股直肌和胫骨前肌先发力,并且股直肌稍先于胫骨前肌.积分肌电和贡献率最大的肌肉是股直肌,其次为胫骨前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股二头肌长头的积分肌电值较小,起支撑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国内外一些优秀女子跳高选手起跳前后的一些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跳高成绩提高的关键因素是起跳离地瞬间踝关节、膝关节及髋关节的蹬伸不够,起跳时,蹬摆幅度小即助跳与起跳技术的结合欠佳。  相似文献   

5.
起跳腿的前伸落地,是助跑的结束,起跳的开始,也是速度的转折点.因此,它既约束着运动员最大水平速度的发挥,又对起跳蹬伸时人体创造最大垂直速度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并进而决定着跳跃成绩的优劣。本文旨在针对跳跃技术理论中,传统的起跳技术动作阶段划分之一——"缓冲"的观点,通过理论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供广大同行们参阅。  相似文献   

6.
通过多年来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达标测试,我们发现,学生虽然都受过中、小学阶段的跳远学习,但能较好地掌握跳远动作的却为数不多,而大多数学生对跳远动作概念模糊,尚处于粗略掌握动作的阶段。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第一,助跑节奏紊乱,步点不准确,抑制了助跑速度的发展,影响起跳速度;第二,起跳前(倒数第一步),摆动腿蹬地无力,摆动速度慢,造成起跳时身体重心前移不够,起跳效果差,影响了跳远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我国优秀跳高运动员黄海强起跳过程蹬摆动作的技术特征,并与国外选手进行比较,寻找其优劣,提出改进建议,提高成绩,以缩小与国外选手的差距.方法:采用两台摄像机拍摄黄海强成功过杆2.20m时的倒一步助跑及起跳过程,采用24点辐射式三维框架标定,所拍摄的技术动作在SIMI MOTION软件中进行解析,人体重心计算采用Gubitz人体模型.结果:(1)黄海强起跳离地即刻踝关节角130.2°,H1/身高值为67.7%,世界优秀选手对应值为170°和75%;(2)黄海强助跑速度利用率、腾起竖直速度分别为57.24%和4.11m/s,世界优秀选手分别为62.03%和4.59m/s;(3)黄海强着地-最大缓冲、最大缓冲-离地摆动腿摆动角速度分别为400.28°/s和470.15°/s.结论:黄海强起跳过程蹬伸不充分,助跑速度及利用率、起跳加速距离、起跳腾起速度均与国外选手存在较大差距;起跳缓冲时间大于蹬伸时间,蹬摆过程摆腿先于摆臂,摆动腿摆动角速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采用相位多普勒粒子分析仪(phase Doppler particle analyzer,PDPA)测量了风沙两相流动中沙床面上沙粒碰撞和起跳速度概率分布以及不同高度处沙粒速度概率分布.结果表明,沙床面上沙粒碰撞和起跳速度概率分布均可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描述,碰撞和起跳角度均可用指数分布函数描述.沙粒平均碰撞角度为28°-39°,平均起跳角度为30°~44°,平均起跳速度为平均碰撞速度的0.81~0.9倍,向后碰撞沙粒占总碰撞沙粒的比例为0.05~0.11,向后起跳沙粒占总起跳沙粒的比例为0.04—0.13.沙粒水平速度概率分布在4mm高度处表现为正偏斜类型,在20mm高度处沙粒水平速度的变化范围更加广泛,在80mm高度处沙粒水平速度变化范围小于20mm高度处的变化范围.沙粒垂直速度概率分布在不同高度处均可表示为正态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体动力学原理,建立背越式跳高运动的人体力学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揭示了运动全过程的运动生物力学规律.分析研究表明:运动员在倒二、倒一步助跑和起跳的缓冲阶段,人体重心位置都向前向下移动,其水平和垂直速度变化趋势亦基本一致.蹬地开始后的前0.02秒内人体重心水平速度均突然下降,然后逐渐上升.其垂直速度则是逐渐上升,而后期下降.正由于这三个运动技术阶段的落地、蹬地姿态各不相同,导致它们的运动生物力学特性各有特色.这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影片解折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可为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高成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跳远技术的动作模型是由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本文对影响跳远成绩多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跳远的助跳速度,以及上板速度,缓冲过度,蹬伸速度及摆动速度等。都是影响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背越式跳高的起跳阶段的诸因素进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起跳腿的着地,起跳脚的缓冲和起跳腿的蹬伸。通过分析可知,在组成完整的跳高技术中,起跳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跳高的起跳技术掌握得好坏是其运动技能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夏赛杰 《科技信息》2012,(21):294-295
本研究对优秀武术运动员侧空翻技术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起跳腿起蹬前,两腿间的协调运动,能将人体重心在起跳腿蹬伸前调整到一个合理的位置,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体离地角与起跳腿蹬伸过程中人体重心与支撑点连线所形成的扇角;在起跳腿离地前,躯干、摆动腿、起跳腿之间的协调运动,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起跳腿发力能力,使人体从正面开始转换到空中侧身翻转,同时获得在空中侧身翻转的角动量。这揭示了侧空翻中“正面一侧身”转换机制与空中侧身翻转的形成机制,两臂此间段的协调配合可能是这两个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在空中时段中,躯干与下肢在额状面内的相向运动,是空中侧身翻转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李卫 《科技信息》2012,(22):291-291
背越式跳高整个动作阶段始终强调三个结合:跑跳结合、速度与幅度结合、蹬摆结合。为提高起跳效果,要采用高速弧线助跑。助跑过程中强调在可控范围之内保持高速放松跑动状态,身体在助跑过程中保持内倾姿势为起跳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14.
对跳远运动中助跑与起跳各个技术环节进行了剖析,认为助跑中适宜的助跑距离、适合自己的启动方式、合理的步长和步频、固定的助跑节奏、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踏跳中快速上板、合理缓冲、有利的蹬伸时机是起跳的关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有力结合是提高跳远成绩的关键和当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女子优秀排球运动中三号位扣快球、四号位扣拉开球的起跳阶段为研究内容,运用三维摄像和Foot-scan足底压力测试系统,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两种扣球起跳动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4号位扣球整个起跳时间长于3号位扣球,人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左足最大压力显著性较小;3号位扣球前足是压力最大峰值主要出现区;4号位扣球动作中最大峰值压强左足主要出现在足后区和前足区外侧,右足为前足区内侧和足后区内侧.建议根据优秀排球运动员足底主要部位受力分布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有针对性的训练运动员足底关键区域周围肌肉群的力量以提高起跳能力,加强排球运动员下肢关节缓冲与蹬伸力量训练,预防与减少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方法,对跳远中的助跑、起跳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我国运动员助跑与起跳动作衔接不是很好,表现为着地缓冲动作消极,重心下降过大,水平速度损失过大。由于二者的不连贯性,制约了运动员跳远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力台实验、数理统计法对实验对象在1°、2°、3°、4°坡的短程下坡跑起跳和全程平跑起跳的实验指标(最大冲击力值、起跳时间、蹬伸指数、波谷力值)进行分析比较,得出:4个坡度的短程下坡助跑起跳在针对跳远起跳腿支撑能力的练习中,2°、3°、4°坡的短程下坡助跑起跳训练手段均能达到和全程平跑助跑起跳相当档次的负荷强度,其变化形式是以3°坡为拐点,在3°坡之前逐步加大,在3°坡之后逐步减小;3°坡的实效性相对于其它坡度最为适合,其与全程平跑助跑起跳的素质要求和负荷强度最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从田径训练学的角度,对跳远运动员的助跑与起跳能力进行实验性研究.经过12周的训练,并结合评价指标和专项测验,结果证明:快速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且同步发展的训练方法与手段要优于传统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其效果优于以往单纯发展助跑速度或起跳力量的训练效果.并且不同的助跑接起跳训练手段对发展运动员的专项能力具有专门性和实效性;专项力...  相似文献   

19.
黄贤爱 《科技信息》2007,(2):226-227
决定跳远成绩的好坏有诸多因素,如:助跑、助跑与起跳的结合、起跳角度、空中动作、落地技术等,其中助跑的目的就是获得更快的水平速度。据统计资料测算的结果,助跑速度和跳远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6。因此不难看出助跑速度因素的取得是极为重要的,是获得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20.
试析背越式跳高助跑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背越式跳高中,孤线助跑的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关系,一直是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多数学者都只从单一的方面(能量转换或蹬地反作用力)论述弧线助跑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转换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剖析孤线助跑最后一步,通过能量转换,动量矩守恒,蹬地反作用力,将孤线助跑的水平速度部分转化为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