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汽修专业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主要依赖于实践教学环节,而实践教学环节顺利开展的前提是有充足的、实用的、合理的实训教学设备。现在电动座椅已成为标配,其作为汽车使用者的直接支撑装置,在整车装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而目前职业院校中整车电动座椅实训起来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设计研发出一种简单有效的电动座椅实训教学设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提高舒适性是汽车技术发展方向之一,介绍了电控悬架技术、电动座椅、随速可变助力转向、全自动区域空调、倒车雷达、智能前照灯等汽车舒适性技术,分别介绍了各自结构与工作原理,指出未来汽车舒适性将向着集成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记忆座椅作为一种新型的座椅形式,因其简便的操作过程收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目前国内外绝大多数的记忆座椅仍然面临着成本高、调节准确度低的问题。为改善车主的使用体验,本研究提出一种座椅自适应调节电控模块,基于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更加简洁高效的代码使得操作更加便捷、调节更加准确。首先,通过单片机使用OpenCV确定最佳人体识别方案;然后运用MCU自动控制技术进行座椅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及电控程序的编写;最后使用STM32单片机运行电控模块并进行验证,识别成功率达92%。研究结果显示,该人脸识别系统在保证了识别准确率的同时控制了成本,结合汽车中的记忆座椅后对于简化座椅调整流程、改善用户实际体验效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爬楼轮椅普遍存在着结构复杂、只能在爬楼过程中使用、爬楼过程需要辅助等不便利的因素,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电动爬楼轮椅.此款轮椅主要由平地行驶机构、上下楼梯攀爬机构、轮-履模式切换机构、前后支撑机构和座椅姿态调节机构组成.针对爬楼轮椅进行了整体机械结构的方案设计并建立了机构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上楼/下楼运动阶段的力学分析,建立了爬楼轮椅的力学模型.采用ADAMS对爬楼轮椅的关键机构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爬楼轮椅轮履切换机构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所设计的电动爬楼轮椅能够根据路况环境随时切换平地/爬楼工作模式,通过座椅的调节机构实时调整座椅的姿态,最大限度提高乘坐者的安全舒适性,真正满足了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独立出行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目前汽车电动记忆座椅记忆人数有限且记忆过程需要人工干预的问题,重点研究如何结合人脸识别技术与单片机控制技术,在全程无人工干预的情况下,使座椅实现真正的自主记忆,智能控制,并可随时扩充记忆人数。本研究从整体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入手,重点对控制系统的上位机软件,下位机软硬件及机械结构进行分析和阐述,并给出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汽车悬架及司机座椅动态参数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八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作为汽车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用前后四轮路面随机激励作为系统输入,对车厢及司机座椅的输入功率谱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的悬架及司机座椅动态参数进行优化,并给出悬架参数及司机座椅参数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汽车后碰撞中不同的座椅靠背结构对颈部损伤的影响,基于人体解剖学和实际座椅测量数据构建了人–座椅系统有限元模型.通过后碰撞仿真模拟,得到采用不同座椅靠背时人体颈椎的应力应变响应数据,以此数据为依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了发生事故时对汽车乘员保护性能较好的一款座椅靠背骨架结构,或可为座椅的被动安全性设计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是用来保护儿童乘车安全的,"安全"是每一位消费者选购安全座椅的最核心需求点,一台不合格的安全座椅在关键时刻不仅不能保护儿童的安全,反而很有可能会加重对儿童的伤害。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安全座椅琳琅满目,产品的质量也是参次不齐的,如何选购一台适合自己宝宝的儿童安全座椅,是很多父母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座椅的全称是"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从产品的名称  相似文献   

9.
汽车振动系统动态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悬架及司机磨椅动态参数对汽车行驶的平顺性有着重要影响,以八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作为汽车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用前后四轮路面随机激励作为系统输入,对车厢及司机座椅的输入功率谱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该模型的悬架及司机座椅动态参数进行优化,并给出悬架参数及司机座椅参数的优化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一个简化的汽车-座椅-人体振动系模型以路面不平度为输入函数,计算系统及人体的振动响应,从而对平顺性作出评价。通过计算和试验讨论了改进汽车平顺性的途径,探讨了悬挂座椅的设计原则。实验证明,实现悬挂式座椅刚度的最佳选择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齿廓公法线上的距离为齿廓间隙,提出了一种修正齿形针摆传动初始间隙的准确计算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计算了汽车座椅调角器的空转角,并通过实际啮合状态仿真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正确性.运用该程序,还研究了修形方式与初始间隙、修形量与空回转角及啮合位置的关系,得出了负等距加正移距修形可以获得最小的空转角度、啮合位置与修形量大小有关的结论,并用以指导汽车座椅调角器性能的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2.
针对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失效的问题,以复合紧急锁止式汽车安全带卷收器为研究对象,简介了 汽车安全带卷收器的工作原理和失效形式;通过分析汽车安全带卷收器失效的原因,提出解决汽车安全带卷 收器支架变形和芯轴断裂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案;应用 HyperMesh 有限元软件分析,以轻量化为目标,分析了 汽车安全带卷收器结构的应力值和强度值,对比标准表明其结构满足使用性能要求,降低了后期制作样品的 成本,提高了其经济性和技术性,为汽车安全带卷收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轮椅市场上的轮椅多为人力后轮驱动,其缺点是机动性差、劳动强度大、舒适性差等,而部分电动轮椅多为进口产品,价格昂贵。为此,设计了一种多功能电液动轮椅,该轮椅主要由电机驱动系统、座椅高度液压调整系统、轮椅靠背调整装置等组成,可以实现速度控制、轮椅高度及轮椅靠背倾斜角度的调整,其控制方法简单、结构紧凑,与进口电动轮椅相比价格低廉,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承受冲击时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在承受冲击时,汽车座椅结构的动态特性对座椅安全性的影响.应用显式有限元方法和PAM-CRASH软件构建了国产某轿车驾驶员座椅骨架总成、座椅头枕骨架及头枕软垫有限元模型,并根据GB 11550-1995的有关规定对座椅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座椅头枕在承受冲击时,其软垫材料的软硬程度以及座椅靠背刚度对作用在假头型上的加速度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某型异形汽车椅弹簧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刚度特性及应力进行理论计算.利用Hypermesh与ANSYS联合仿真研究该异形汽车座椅弹簧的结构特点,并对其弹簧的刚度特性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校核.结果表明:基于弹簧串联理论得到的弹簧刚度和仿真结果更接近;汽车座椅弹簧轴向载荷与轴向变形量呈近似线性关系,刚度随着轴向力的增大而小幅增大,在满载工况下,汽车椅弹簧能满足强度要求,符合实际应用要求.利用有限元软件对弹簧进行应力分析及强度校核,并对切应力计算公式提出修正系数,使结果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6.
汽车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坐姿的生理形态和体压分布,对汽车座椅的设计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并用优化设计理论对座椅靠背曲线进行拟合,得出更符合人体生态曲线的座椅靠背曲线,以提高乘坐的舒适性,并适应人体的健康需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汽车座椅尺寸设计,结合人机工程学和统计学理论,提出基于累积概率和分组插值的人体静态尺寸的两种设计方法.通过建立第95个百分位假人模型,验证这两种设计方法对人体身高尺寸进行计算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得到的身高数据精度较好、结果相近,可以为汽车座椅的尺寸确定提供设计依据,也能为不同百分位假人模型的建立提供合理的尺寸.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给出了具有正、负刚度弹性元件的汽车座椅的理论分析、设计程序和实验数据.以上表明负刚度弹性元件的应用,将提供降低汽车座椅振动响应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改进汽车座椅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分析双座电动飞机基于GBAS系统在空间领域环境中的运行情况,以双座电动飞机模型为基础,设计并建立了基于三维可视化仿真FlightGear平台来模拟GBAS系统的运行引导效果。通过对导航数据分析处理,仿真了可见星和运行轨道的情况。针对传统的最小二乘伪距定位方法和载波相位平滑伪距算法的定位精度、可靠性都不能满足双座电动飞机定位着陆需求的问题,采用了增强算法卡尔曼滤波平滑伪距算法,对增强算法进行了仿真。采用FlightGear与MATLAB联合仿真,可以更直观的看出GBAS导航数据对双座电动飞机的引导效果,从而验证了双座电动飞机在终端区的导航定位着陆可以通过GBAS系统结合增强算法来引导。定位的水平平均误差和垂直平均误差都减小到 1 m 以内。  相似文献   

20.
客户对汽车座椅第一时间的感性认知影响着客户对整车的评价及选择.使用眼动仪设备,根据不同注视时间和不同类别的汽车座椅进行客户的视觉感性认知实验,研究客户的感性认知规律,结果显示:被试受到座椅的短时视觉刺激时,汽车座椅的靠背和颈部最吸引被试视觉.随着观察时间增加,被试对座椅的图案、颜色、造型、材质、线条等能够吸引视觉关注的感性元素进行比较选择.在被试进行多种座椅的长时间选择时,由关注座椅某种语义形态逐渐发展为与座椅的语义传递和情感的融合.本文是对反映客户真实内心需求的一种探讨,实验中仍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将在后续的实验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