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三个方面对中国主流宗教与基督教精神进行了比较 :中国宗教以人为中心 ,基督教以神为中心 ;中国宗教追求现世的幸福 ,基督教强调来世的完满 ;中国宗教比较宽容 ,基督教则比较独断。  相似文献   

2.
随着航海技术的全面发展世界开始了解中国,中国也开始逐步的了解世界。中国的音乐发展也是这样,随着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中国人民逐步的开始欣赏到各种基督教的音乐,在这其中基督教的合唱艺术表演形式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非常大影响。本文就是从基督教合唱艺术的发展,对中国合唱艺术发展的启发,从中思考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近代知识和西方文化载体的基督教大学在中国出现后就开始了本土化历程。基督教大学在中国的本土化表现在校园文化、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学校管理、服务对象等方面。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的客观需要,基督教教会内部的变化以及办学经费的需要。中国基督教大学本土化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这种本土化体现了外部嵌入和内部培育之间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精神支柱。它传入中国数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基督教传入中国的途径以及基督教专有名词的汉译方法及其运用,论证了基督教对中国文化和语言所产生的历史和现时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爱民 《科技信息》2009,(30):43-43
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股特殊势力,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可否认,近代的基督教传教活动,具有很大的侵略性和隐蔽性,给近代的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但是在另一方面,基督教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也有积极的一面,本文主要介绍的是1900年以前基督教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和政治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三十年来大陆地区中国基督教区域史已不再是边缘化的历史,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基督教区域史研究的内容也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对基督教在各地区传播历史简单地探讨,对基督教在各地区的活动也有所研究,涉及到区域基督教教育、医疗、出版、慈善等事业。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三十年来大陆近代基督教区域史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本身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的。从基督教文化的层面对中国现代诗人郭沫若及其诗歌创作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郭沫若诗歌作品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栈山航海来到中国传教,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互争雄长。为了顺利传教,传教士推行文化改造路线:首先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的伦理观异同进行比较与会通,力求基督教教义能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进行"学术传教",通过翻译、编著中文期刊和书籍等介绍西学,同时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及儒家思想经典;最后通过推行"以学辅教"策略兴办教会学校,意图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基督教在华传播。传教士的活动造就了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性,既融入了殖民主义的宗教文化,又渗透了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基督教是从外国传入的。在19世纪,尤其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便越来越同大多数中国人的关系呈现紧张,并被称为“洋教”。根本原因在于,近世以来的西方传教事业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利用了,成为侵略中国的工具之一。但基督教并不都是帝国主义的帮凶,绝大多数为爱国志士。有民族意识的中国基督教徒主张中国教会自立并由此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爱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0.
翻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在许多作家身上,打着或模糊或鲜明的基督教文化的烙印,而他们的作品也洋溢着或多或少的基督教色彩。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青年会兴起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成立后不久即传入中国.中国基督教青年会本着基督精神,提倡德、智、体、群四育,培养了一大批有益于国家和社会的男女青年.中国基督教青年会致力于宣传宗教文化,将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引入中国,为社会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应予以客观的评价.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和女青年会非常重视社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关心社会文化生活,热心于公益事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仍然起着一定的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基督教会积极投身于抗日爱国救亡运动.教会展开人道主义活动,救济和帮助难民.中国基督徒通过多种形式支援政府抗战,还利用与国外宗教和政治团体的联系,广泛宣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争取国际援助.中国基督教会在抗战初期的爱国救亡活动有力地支持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13.
探析安徒生的基督教情结,对安徒生童话中基督教主题作品进行探讨。指出由于长期以来忽略了宗教文化对安徒生创作的影响,导致了中国读者对安徒生童话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营口被开辟为商埠,基督教也开始向东北传播。传教之初,基督教遭到民众的强烈排斥,但最终得以在东北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传教士开展的社会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东北的发展,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则是其得以融入本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上世纪加年代受西方现代派影响颇深的中国诗人,穆旦诗歌与基督教的关系是个不应该被忽略的问题.本文在梳理穆旦与基督教之间事实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典型的诗歌文本<隐现>的分析,认为穆旦诗歌跟基督教的关系不只是一种借用关系,基督教的影响在穆旦诗歌中不仅体现在话语层面,更涉及到了精神层面,因此穆旦诗歌中有基督教意识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但并不能据此推导出两者信仰层面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基督教自产生、发展约六个世纪后便与中国开始了接触。历史上,基督教曾四度入华,先后经历了唐、元、明末清初以及近代初期四个传播时段。  相似文献   

17.
浅论明清时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明清时代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文化)对中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巨大影响,认为中国人对基督教文化的吸收存在大量的误读现象,导致了中西文化撞击下中国文化发展的独特景观。同时本文探究了产生误读的原因,认为与中国的传统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基督教是从外国传入的。在19世纪,尤其在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基督教的传教事业便越来越同大多数中国人的关系呈现紧张,并被称为“洋教”。根本原因在于,近世以来的西方传教事业被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利用了,成为侵略中国的工具之一。但基督教并不都是帝国主义的帮凶,绝大多数为爱国志士。有民族意识的中国基督教徒主张中国教会自立并由此开始了长迭近百年的爱国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19.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营口被开辟为商埠,基督教也开始向东北传播。传教之初,基督教遭到民众的强烈排斥,但最终得以在东北立足并取得一定的发展。传教士开展的社会事业在客观上推动了基督教在东北的发展,而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特点则是其得以融入本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青年胡适在美国留学期间,曾经表示要成为基督教徒,但很快改变自己的想法,不仅坚定少年时代形成的无神论观点,而且对有神论作了系统批判。不过,他始终对基督教保持一种研究的态度,一直欣赏基督教经典启发性的知识,胡适能够接纳基督教的思想,与他从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老子的宽容思想影响有关,而他改变对基督教的看法,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也有实用主义的引导,归结为两点: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论和树立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