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型微型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新型微型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热管的充液率、倾角等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充液率直接影响热管的传热性能,热管的最佳充液率为30%左右,且重力对热管的性能的提高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一种双面矩形通道的新型平板式脉动热管进行了传热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充液率、倾角、工质等对传热的影响.从试验结果来看,存在最佳充液率(25%~30%)和最佳工作角度(90°),使得热管工作性能最优;在相同条件下,采用二次蒸馏水作为工作介质时,热管工作更稳定.该型热管传热性能(280 W/(cm·℃)) 较过去研发的其他...  相似文献   

3.
新型径向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能够代替金属基板,并能与大功率模块一体化设计的新型径向平板热管结构.相对于金属基板,该热管基板的优势在于利用两相沸腾换热对功率模块内的集中热源进行扩散,因此其热扩散能力大大高于以导热热扩散的金属基板,从而能够提高模块的功率密度.对径向平板热管进行了稳态和瞬态传热性能实验,并与铜基板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铜基板相比,径向平板热管具有更高的热扩散能力,可降低模块的结壳热阻;热管冷凝面具有良好的等温性,当芯片功率密度为176W/cm^2时,热管冷凝面的温差在3℃以内;热管模块启动过程中芯片达到相同温度需要的时间长,有利于克服功率“飙升”和提高功率器件抗热冲击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应用中心复合设计的统计学原理对研究平板型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试验方案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由试验数据得到了以充液率、倾斜角度和加热量作为变量的二阶回归模型,统计回归结果与试验结果偏差在5%以内.结果表明:倾斜角度和加热量对传热热阻的影响均是二次方的关系;充液率与加热量的乘积以及倾斜角度与加热量的乘积对传热热阻也存在影响;充液率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与倾斜角度对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联系.通过求解回归极值,可以对模型在给定工况下进行优化,从而获得脉动热管的最佳传热性能.  相似文献   

5.
设计加工了2种具有非均匀槽道结构的平板热管并进行实验,分析了充液率和加热功率对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平板热管的充液率越高时,其启动所需的时间越长。在同样的加热功率和充液率下,鱼骨形槽道平板热管启动性能更优;充液率一定时(如60%),在较低功率范围内(60~170 W)鱼骨形槽道平板热管传热性能更好,最小总热阻为0.14℃/W;而交叉槽道平板热管在实验功率范围内(60~350 W)热阻持续降低,其最小总热阻为0.10℃/W。  相似文献   

6.
小型平板热管传热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用于电子器件高效冷却的小型平板热管(简称为热板)的传热机理,提出热板设计方案;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在热板蒸发的热板蒸发端烧结毛细多孔层,强化了工质的沸腾换热过程;对热板进行了传热稳态和瞬态性能测试,分析工质充装量、毛细多孔层厚度、热板工作方式等因素对热板传热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研究充液率、倾角、工质、加热功率、启动温度对双面三角形和双面矩形2种通道的平板脉动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双面矩形平板脉动热管和双面三角形平板脉动热管都具有工作稳定与良好的传热性能,但三角形截面热管的传热性能比矩形截面热管的传热性能优。  相似文献   

8.
吸液芯结构对超薄平板热管的传热性能有很大影响.为对比不同结构吸液芯的超薄平板热管传热性能,研制了4种吸液芯的超薄平板热管并进行传热性能实验.结果发现:120~200目烧结芯超薄平板热管的热阻最低,在稳定工作时蒸发端温度最低,启动时间最短;在相近孔隙率下,烧结芯热管比丝网芯热管的传热性能好,粉末烧结结构比网状结构更利于改善毛细力和强化沸腾.  相似文献   

9.
针对稠油开采等过程中使用的单支超长重力热管由于结构所限存在的可靠性极低的问题,提出了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的概念,并模拟稠油开采环境条件对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以验证接力传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接力式重力热管系统能完成热量的接力传递,其总体传热性能弱于单支超长热管,但弥补了单支超长热管可靠性极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对一种以微槽道作为吸液芯的平板式热管散热器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加热功率、冷却强度、工作倾角等因素对该平板热管散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热管内部热阻所占热管散热器总热阻的比重很小。热管冷凝端的高效散热是热管散热器正常稳定工作的关键。该平板热管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强;并具有良好的均温特性,在散热冷却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印刷电路工艺,设计制作了厚度为1.00 mm的铜基平板脉动热管.宽度分别为1.00和2.20 mm的通道在平板脉动热管内交替排布,宽通道底部为刻蚀有平行微槽的阵列结构.以HFE-7100为工质,在充液率为30%~50%条件下,对有、无微槽结构的交替变径通道平板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开展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平板脉动热管在水平和竖直放置时均可以正常启动,且实现稳定运行,引入微槽结构可以显著改善脉动热管的启动和传热性能,降低蒸发段温度,并增强其抗重力性能;在加热功率为24 W、充液率为30%条件下,超薄脉动热管分别呈水平和竖直放置时,其等效导热系数可分别达到1 241和1 226 W/(m·℃),比无微槽脉动热管分别提高25.6%和18.7%,能够较好满足部分芯片器件散热冷却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振动平板的传热性能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风热回收技术利用排风处理新风,能够有效解决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和实现节能的矛盾.为此,实验研究了流体低速错流流过振动平板的传热特性,定量考察了在不同的冷热流体流量和温差下平板振幅、频率对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换热板的振动能有效改善传热.与平板不振动相比,换热效率随着冷热流体进口温差的增加变化趋于平缓;与频率相比,振幅对传热的影响较大,换热效率最大增加了18.1%.研究成果可为流体诱导振动在建筑中排风余热回收的有效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不同工质振荡热管的传热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不同工质回路振荡热管运行和传热机理及规律,进行了风冷弯曲封闭循环振荡热管的实验,测定了R123、乙醇和水3种不同工质在振荡热管中不同充注量及不同加热功率下的热阻.结果发现,振荡热管的激励和传热特性与工质的物性包括饱和温度、比热容、汽化潜热及饱和温度下压力随温度的变化率有关,且不同物性在不同工况下作用大小不同,这决定了热管发生振荡的难易和发生振荡后热阻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为分析热管余热回收装置的运行特性,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对装置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热管换热器在不同结构形式(改变管排数、改变管间距)和不同入口参数(改变烟气的进口速度)时的换热过程进行模拟,获得不同情况下预热空气的温度,得出余热回收装置的最佳运行条件.模拟结果表明4排热管布置时换热效果优于5排,烟气进口速度增大时换热效果也会增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目前在空调热回收系统中常用装置进行了比较,得出热管换热器在空调热回收方面更具优势。然后对热管换热器在空调热回收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在民用建筑供暖改造中,外网改造费用昂贵,集中供热费用高的问题,自行设计、研制了一种应用热管技术,实现高效、低污染的节能型家用型煤热管热水锅炉,同时给出了热管其热传递过程中各环节热阻的数学模型,并对热管传热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拓展三相流强化传热和防、除垢技术的应用领域,优化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设计并构建了一套三相流闭式重力热管系统.考察了固含率、加热功率、充液率和颗粒种类等参数对于三相流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相流重力热管可以强化传热,但其传热效果随着固含率的增加会出现波动;热管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充液率的增加而减小;颗粒的种类对三相流重力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较大,在所采用的3种颗粒中,树脂颗粒的强化传热效果较好,与两相流重力热管相比,蒸发段对流传热系数可提高2.8%~28.3%.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功率集成设备的散热瓶颈问题,建立了一种微热管模块数学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加热功率不同风速下的微热管模块热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微热管基板表面的平均温度比铜基板降低7~10℃.微热管基板表面最大温差在3℃以内,表明了微热管在高热流密度时能够有效扩散集中热源并具有优良均温特性。分别分析加热功率,空气流速以及导热翅片对微热管模块传热性能的影响特性,发现微热管模块在热流密度180 W,空气流速2.5 m·s~(-1)以及导热翅片20片时热扩散性能达到最优。模拟表明该微热管模块能够最大限度避免基板的热应力集中,从而保证功率模块的高效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9.
针对径向偏心重力热管的结构特征,分析其传热过程和传热特性;以传热热阻分析的方法,推导各热阻的计算公式,并重点推导径向偏心重力热管内管外壁面的凝结换热系数,得到了径向偏心重力热管内管外不同角度下管外凝结换热系数的规律,从而揭示了径向偏心重力热管的传热特性.  相似文献   

20.
平行轴旋转热管传热性能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平行轴旋转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热管的冷却段采用无接触热阻的整体针翅制作。实验的充液率范围为10%~25%,热流密度为7×103~5.3×104W/m2、冷却风由热管自身旋转形成,其雷诺数范围为2.3×103~1.2×104。实验结果表明充液量为20%时热管的传热性能最好,其传热能力随转速的增加逐渐增强,加热功率的变化对热管的传热性能影响不大。实验发现,吸液芯对于该型热管的传热性能作用不大。在相同条件下,该平行轴旋转热管的传热性能可达到同心轴旋转热管的1.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