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cNPV增强子hr5增强HBsAg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形成包涵体(OOC+)并能利用人工合成启动序列和多角体XIV启动子表达外源基因的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将多角体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基因和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的增强子hr5部分序列同时插入无包涵体的粉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TnNPV-SVI-G基因组中,得到两株高效表达HBsAg基因又形成包涵体的重组病毒TnNPV-shr35-OCC+和TnNPV-shr26-OCC+.对重组病毒的酶切鉴定、DNA斑点杂交和Southernblot分析证实,外源基因及其相应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已正确插入病毒基因组中.插入顺序中,hr5增强子是插入HBsAg基因下游,多角体基因与HBsAg基因方向相反.125Ⅰ-固相放射免疫检测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HBsAg基因在昆虫离体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保留了抗原活性.TnNPV-shr26-OCC+和TnNPV-shr35-OCC+表达的HBsA吕蛋白与没有插入增强子序列的重组病毒TnNPV—HBs85-OCC+的比较,分别提高了40%和46%.  相似文献   

2.
Sl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lNPV多角体蛋白基因的开放读码框为750bp,编码249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是目前所发现的最长的多角体蛋白基因.SlNPV多角体蛋白Mr=29236,其氨基酸序列与其它核多角体病毒的多角体蛋白氨基酸序列有高度同源性.  相似文献   

3.
首次发现粉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和中国棉铃虫单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分别诱导斜纹夜蛾细胞Sl-zsu-1和纹夜蛾细胞Tn-5B1-4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通过PCR扩增,得到苜蓿丫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californicaNuclearPolyhedrosisVirus,AcNPV)具早晚期启动子元件的p35基因启动子,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质粒pSXIVVI+X3多克隆位点上游,使之与pSXIVVI+X3质粒中的人工合成后期启动子(PSyn)、多角体XIV启动子(PXIV)串联构成早期、晚期、极晚期能持续启动外源基因表达的转移载体质粒pSX35.将pSX35用于组建含HBsAg基因并形成多角体的重组TnNPV,HB-sAg基因的表达量显著提高,表达时间亦明显提前,从而实现了外源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全期、高效表达.mRNA引物延伸试验结果显示,Pp35在重组病毒中可产生2套转录本,分别于病毒感染的早期和晚期起始HBsAg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人生长激素基因在昆虫细胞中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人生长激素hGH的cDNA片段克隆在转移载体pVL1393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成重组转移载体pVL1393hGH,将该质粒DNA与昆虫杆状病毒(AcNPV)DNA共转染秋粘虫(Spodopterafrugiperda)细胞Sf9,通过体内同源重组,hGH基因取代多角体蛋白基因,从而整合到病毒基因组上,经感染昆虫细胞后表达外源hGH基因,通过反复病毒空斑纯化,获不含多角体的重组病毒,利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hGH表达量达40μg/mL.  相似文献   

6.
用差速离心和庶糖梯度超速离心方法,分离提纯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碱解后经超速离心提取多角体蛋白,用以免疫家兔,采用对流免疫电泳和ELISA方法检测定量多角体中的多角体蛋白,结果表明:用对流免疫电泳方法检测的最低灵敏度是0.025mg多角体/ml,而用ELISA方法则可以测出10ng多角体/ml,其光吸收值(OD_(490))与多角体的浓度(mg/ml)的负对数值之间呈明显直线关系。回归方程为y=1.5335-0.2342x。  相似文献   

7.
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kie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 MNPV)日本株(C3)基因组中克隆了p10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断涵盖了318bp的读码框及5’端启动子区191bp和3’端终止区62bp的序列.在起始密码子ATG上游-63~-59bp处有一杆状病毒晚期和晚晚期启动子基序TAAG.联配分析表明,Splt MNPV日本株(C3)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它9种核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有较大差异.以p10基因为基础绘制的杆状病毒分子进化树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hopolyhedrovirus,BmNPV)与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cid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归到同一分枝,这与以gp37基因和egt基因为基础绘制的杆状病毒分子进化树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斜纹夜蛾NPV多角体基因的克隆和部分测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SINPV基因组作了酶解分析,测得其基因组大小为145kb,并用双酶法确定了SINPV基因组的HindⅢ和PstⅠ物理图谱。以含AcNPV多角体基因的质粒pAC-Ⅰ的SalI-C片段为探针,对SINPVDNA酶切片段southern转印杂交结果,初步判断多角体基因定位于PstI-B/C/D片段、BglⅡ-C/D片段、BamHI-B/C片段和EcoRI-A/B片段上,且SINPV与AcNPV多角体蛋白基因有64%的同源性,而以大肠仟菌质粒pUC19为载体对SINPV的多角体基因试克隆,得到带有BglⅡ-PstⅠ双酶切片段的2个克隆子。对这两个杂交阳性克隆子之一的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插入片段与BmNPV多角体基因上游序列亦有一定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杆状病毒gp64基因可能是细胞凋亡诱导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现野生型芷宿丫纹夜蛾多粒包埋核多角体病毒诱导斜纹夜蛾细胞Sl-zsu-1发生典型的细胞凋亡。ajfr xleq  相似文献   

10.
将人生长激素hGH的cDNA片段克隆在转移载体PVL1393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下游,构成重组转移载体PVL1393HGH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对银纹夜蛾进行温度、紫外线照射、微生物(苏云金杆菌)处理,以诱发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分离、提取、光镜、电镜及染色观察,可见到有多角体被诱发产生,初步鉴定该多角体为核型多角体。实验发现后者对害虫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2.
病毒感染蚕的血液及其他组织,在侵害的细胞核内形成多角体,所以叫做核多角体病毒(NPV),在病组织中,病毒有呈游离态存在的,也有包涵在多角体之中的,当多角体经碱性溶液(如蚕的胃液)溶解后,病毒便放出。多角体呈整齐的六角形,偶而也有四角形和三角形的,大小在2~6微米之间,有较强的析光,多角体和多角体蛋白经化学分析,含氮14.3~15.2%,磷0.19~0.35%,碳54.37%,氢7.02%,硫1.48%,氯0.075%,灰分1.51%,主要成分为各种氨基酸以及 DNA(5.7微  相似文献   

13.
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cMNPV)和芹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faMNPV)感染甜菜夜蛾(Laphgma exigua)血细胞系Le-H-HNPU_7,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证实,该细胞系对这两种NPV都很敏感,病毒在细胞中的发生呈现出典型的NPV病理发展过程。电镜下可以见到受染细胞核中病毒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和多角体。其病毒形态大小分别是:AcMNPV病毒粒子为27.8±1.83×214.4±33.5nm,多角体为1.82±0.35μm,多角体蛋白质晶格为60.7A;SfaMNPV病毒粒子为38.1±2.09×306±14.5nm,多角体为1.45+0.1μ,多角体蛋白质晶格为70A。  相似文献   

14.
将人尿激原cDNA分别插入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K283和pBF4中,构建成两个重组质粒。所构建的这两个重组质粒与野生型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DNA共转染家蚕培养细胞,经病毒斑实验筛选出含pro-UK cDNA的稳定重组病毒株BmNPV-pk1和BmNPV-pk2。将此两株蛋白平板溶圈测活法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细胞培养上清及细胞和家蚕的体液及组织,证实均有pro-UK表达。家蚕培养细胞的  相似文献   

15.
DpNPV多角体蛋白拉曼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马尾松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蛋白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DpNPV多角体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为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后者含有大量的β回析,多角体蛋白的侧链C-C-S-S-C-C-构型为反式-扭曲-反式。  相似文献   

16.
Bergold(1963)综合地报导了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性质;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核酸也陆续进行了研究;我国沈思祥等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核酸(DNA)进行了研究,并报导其分子量为1.6×10~7。我们对农作物的主要害虫斜纹夜蛾的核型多角体病毒核酸进行分离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17.
前言茶毛虫病毒在国外已有记载,国内在贵州、福建等省也有发现,但都为核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其病毒粒子一般都为杆状。 1978年5月,我们在湖北省蒲圻县城关鎭五七茶场发现了茶毛虫一种新病毒,死虫表现为典型的核多角体病毒病的病症,经光学显微镜观察,敏感性组织的核内有多角体,但在电镜下初步所观察到的病毒粒子,为圆形而不是杆状。因此我们认为它是一种质型多角体病毒发生在核内的新品系。暂命名为“EP-CPV-N”,即茶毛虫质多角体病毒的核品系。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对银纹夜蛾进行温度、紫外线照射、微生物处理,以诱发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经分离、提取、光镜、电镜及染色观察,可见到有多角体被诱发生产,初步鉴定该角体为核型多角体。实验发现后者对害虫有致死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五、中肠多角体病毒在五十年代仅见到8种昆虫的中肠细胞中有本病毒的侵入,现在已发现100种以上的鳞翅目昆虫受到中肠多角体病毒(CPV)的侵染,此外,在少数脉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中也发生本病,它们之间是否完全不同、对家蚕能否感染尚不了解。病毒在侵染细胞内形成多角体,是这类病毒的特征,对家蚕来说有在中肠细胞质内形成多角体的,叫做质型病毒,其在核内形成多角体的,叫做核型病毒,后者尚属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茶毛虫的两种核多角体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报导一种三角形的茶毛虫核多角体病毒,在同一寄主中的多角体,同时存在两种粒子色埋型:一种为单个粒子色埋型(SV 或SEV):另一种为成束粒子色埋型(BV或MEV)。病毒粒子的大小,都在270—299×27—46nm 范围之内,而其多角体的大小平均为18.3μ。多角体蛋白质品格,表现为线型,病毒粒子随机分布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