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与标定中的争论及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合成记录的概念、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入手,探讨了合成记录的制作及其作用,论证了合成记录在油气地震勘探研究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师之间和其他油气勘探工作者中经常发生的关于合成记录的争论,指出了在制作合成记录以及标定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3.
井间地震资料深度域合成记录的制作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对深度域的井间地震资料进行地质解释时,用于层位标定的合成记录必须是深度域的。对深度域的地震资料合成记录制作方法进行了探讨。总结归纳深度域合成记录制作过程应包括:(1)利用声波、密度等测井曲线进行层位划分并建立深-时关系,根据多层介质反射系数的波动方程推导公式,求取频率域的反射系数;(2)对时间域的井旁道记录利用同态反褶积方法提取地震子波,得到频率域的子波谱;(3)利用频率域褶积模型计算合成记录,作反傅里叶变换得到时间域合成地震记录,再根据时-深关系求出每个时域采样点对应的深度点,按照所要求的深度采样间隔进行重采样,得到深度域合成地震记录。应用实例表明,利用该方法制作的合成记录与井旁道的吻合程度较高,可以用于井间资料的层位标定。  相似文献   

4.
研究地震信息CDP记录的混沌与分形特征,通过数值计算,从CDP记录中提取其能量维数Df,将其应用实际勘探剖面进行油气颁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勘探情况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5.
转换横波合成记录制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转换波地震剖面的解释过程中转换横波的合成记录标定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转换横波合成记录制作方法,即将纵横波声波测井曲线相加,得到伪转换波声波测井,从而得到伪转换波反射系数,再用常规的制作合成记录的手段制作转换波合成记录,可以得到时间准确、振幅特征近似准确的结果.该合成记录制作方法简单、快捷,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证明了制作方法的有效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朱峰 《科技资讯》2010,(5):250-250,252
地震、地质、岩石、测井等学科的资料都是油气勘探的基础资料,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反映了地下构造与油气藏特点,然而在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时,需要把各种资料进行综合的分析,克服上述不足,进而提高最终成果的可靠性和精度。要把钻井数据、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构造和储层研究,通过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层位标定将三者结合起来,建立岩性、电性、物性、井旁地震道和其他地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合成地震记录层位标定技术作为连接地震、地质和测井工作的桥梁,在地质解释和储层精细描述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辽河西部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辽河西部凹陷油气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现今的勘探面临着复杂的石油地质难题。为了加强西部凹陷的油气精细、立体勘探,提高油气资源的探明率,并借鉴冀东油田、吉林油田和胜利油田油气精细勘探的成果实例,开展西部凹陷的油气精细勘探十分必要,而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是油气精细勘探的基础,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收集了辽河西部凹陷丰富的钻测井资料、地震资料及古生物资料,通过对本区地震剖面上不整合面的识别、古生物化石的等时地层对比、测井曲线组合的突变面识别等,进行层序边界的识别,并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在本区古近系识别出4个二级层序和11个三级层序。在层序界面识别和层序单元划分基础上,通过制作合成记录,建立井震层序地层格架。层序格架内沉积层序整体分布规律为:沉积中心向南迁移,斜坡沉积厚度薄;南厚北薄,洼陷地层齐全;凸起部位地层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8.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9.
在有限单元法动力学分析制作地震合成记录时,使用中心差分法能得到较其它直接积分法更为精确的计算结果。但中心差分法为条件稳定的计算方法。文中详细探讨了用单自由度转换法求取中心差分法的时间步长的选择原则。结论表明,在有阻尼和无阻尼情况下的临界时间步长都是小于或等于最高本征频率倒数的两倍。但由于有阻尼的有限单元系统较稳定,则允许较大的时间步长。文中还介绍了一种确定最高本征频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世界油气勘探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促使石油地质学与若干边缘学科结合,取得了明显进展。本文根据这些新进展,结合近10年来的科研成果,论述了与现代油气勘探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总结出了盆地,区带及圈闭等方面的研究程序,论述了现代油气勘探中应采用的新理论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川东南地区嘉陵江组T_1j~(2-1)-T_1j~1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单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勘探难度较大.综合考虑T_1j~(2-2),T_1j~(2-1)和T_1j_1地层的地质特征,通过地质、测井进行合成记录层位标定,建立正演模型, 探讨了旺隆及周边地区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和地震响应特征,提取了地震属性对储层进行横向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中-强振幅、同相轴下拉、同相轴分叉、频率降低现象代表储层发育.地震属性分析结果表明太和、旺隆地区储层较发育,这与钻井显示较吻合,说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出该套储层的分布范围,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文本探讨了描述地震剖面层状连续构造的一种特征抽取方法。其特点是利用横向构造连续性的限制条件同时对多道等价强反射系数进行估计。为了消除噪声的影响,在进行计算时,选择某些集团重心位置作为迭代过程中的等价强反射层位置。在人工合成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说明了方法的有效性。最后讨论了用多道等价强反射系数作为特征来描述地震剖面层状构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中、下侏罗统暗色含煤地层发育,对其沉积及展布特征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以古水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地层残留厚度及钻井资料对该区中、下侏罗统的展布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中侏罗世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之间发育一个大的近东西向展布的沉积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的沉积中心在古阿尔金山区,西北部边界越过占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中、下侏罗统沉积连为一体,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地区,南部边界在红柳泉-煤沟-黑石山-月牙山一线。山前斜坡带分布多为冲积扇、沼泽化冲积平原等边缘相粗碎屑沉积,烃源岩不发育;而山前带清水沟-月牙山北一线湖相暗色泥页岩发育,为中等烃源岩,具备一定的生烃能力。该区油气勘探应以山前带为主,适当靠近阿尔金山的清水沟和月牙山西是两个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4.
高邮凹陷古水动力场及其与油气运聚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含油气盆地地下水动力场与油气的运移、聚集和分布规律关系密切。在地层水水化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高邮凹陷油气主运移期的古水动力场分布及其对油气运聚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油气大规模运移期,高邮凹陷为典型的不对称型压实流-重力流盆地,形成了上、下两个含油气系统水动力场。在纵向上和平面上,各亚水动力场具有泥岩压榨水离心流、越流泄水、越流-蒸发泄水、大气水下渗向心流等局部水动力单元类型,油气的运移、聚集与压实流及其末端的越流泄水区紧密相关。同时还指出,盆地的内斜坡和北斜坡外侧等地区是今后上含油气系统的勘探潜力区;沙埝以北、柘垛以及码头庄以西等地区是下含油气系统的潜力区,且对下含油气系统应加强深层油气藏的勘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天然气的产量与砂岩的厚度,孔隙度,连通性,砂泥比等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解决砂体在空间以什么形态出现,其方向如何,纵向上如何变化,连通形式如何等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篷来镇组某工区的砂体进行了精细识别和解释。在地震剖面上,砂体的响应一般表现为强振幅,低频率。孔隙性好,含气丰度高的砂体往往表现为速度低和极性反转的特点。但发现该工区的砂体在地震剖面上表现形式多变,甚至出现了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严重不吻合的现象,故砂体识别工作不能遵循统一模式。因此,采用了多井约束,多层标定,分层解释来识别有利砂体。  相似文献   

16.
采用基于交错网格的傅里叶伪谱与有限差分混合方法, 求解弹性波动方程, 根据地球化学分析得到的两个火星理论结构模型, 模拟二维全火星模型中P-SV波和SH波的传播过程。根据理论地震图和波场快照, 讨论全火星模型中震波的传播过程以及各种震相的产生和演变, 分析模型内部火星壳厚度以及火星核幔边界深度对震波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速火星壳内部多重反射波及转换波的相干叠加会形成很强的波列, 其特征受火星壳厚度的影响较大, 在切向分量上可以更清晰地观测到核幔边界的反射震相。  相似文献   

17.
纯梁油田东部地区沙二段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气藏的形成是在一定的地质背景下,油气由分散到集中的漫长的地质过程.油气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储、盖、运、圈、保、异常压力等各种地质条件都可以决定油气的最终分布.在分析了纯粱油田沙二段油气成藏基本条件和已发现油气藏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该区油气分布的规律和成藏模式,应用管理经济学中的"木桶原理",提出了"短板"控油的说法.结合工区实际情况认为:①圈闭条件是决定研究区油气分布的"短板";②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寻找岩性、地层等隐蔽性圈闭以及通过精细构造研究寻找小型构造圈闭是加长"短板"、勘探沙二段油气资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