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构建亳州城市化发展与水资源利用的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分别评价2003—2017年亳州市城市化和水资源利用综合水平的发展变化,在此基础上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亳州市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亳州城市化综合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后综合指数的增幅明显加快,是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空间城市化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水资源利用水平变化起伏较大,2003—2011年整体呈现趋势性下降,2011年以后表现出趋势性上升,主要受水资源量等要素的影响;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的耦合度2003—2009年呈现波动上升,增加幅度大,2009—2017年耦合度整体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有小幅波动;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从2003年的中度失调阶段发展到2017年的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济-城镇化-碳排放间耦合协调规律,为促进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单元,建立经济-城镇化-碳排放子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两两间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5、2017和2019年子系统耦合协调空间分异及演变特征。【结果】1) 耦合协调空间分布受区县综合发展水平影响大,高水平耦合协调区县中,大都市区区县占比约为60%,渝东南区县占比仅16%左右;2) 耦合协调变化具有趋同对应特征,大都市区为双高水平耦合协调,双高区县占比约为93%,渝东北、渝东南为双低水平耦合协调,渝东北区县占比约52%、渝东南区县占比约33%;3) 耦合协调度变化差异明显。空间上,耦合协调度呈“点+线”结构,以中心城区、渝东北万州、渝东南黔江为中心辐射点,形成东高西低梯度线;时间上,耦合度为反“L”型上升曲线,协调度为“M”型波浪曲线。【结论】因重庆市区县经济、城镇化发展水平差异,碳减排政策须因地制宜,在产业协同、城乡统筹、开源节流方面实施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旅游市场规模、旅游产业效益、旅游教育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6年湖南省旅游"市场规模-产业效益-教育水平"(旅游"M-P-E"系统)耦合协调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6年湖南省旅游市场规模与旅游产业效益发展水平整体呈交替上升趋势,个别年份存在波动异常,旅游教育发展水平呈震荡下降态势,发展走势稳定性欠佳,不同时段三大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位序关系更替显著,旅游"M-P-E"系统发展脱节现象突出;2006—2016年湖南省旅游"M-P-E"系统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并呈"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中级协调"循回起伏式演进特征,耦合协调等级普遍偏低,研究期内三大子系统一直处于磨合发展期,以2012年为时间断面,前期表现为旅游教育超前发展,后期则成逆转态势.最后,从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旅游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现代旅游职业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旅游"M-P-E"系统优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既要承担国家生态建设战略部署、维护生态安全重任,又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产业转型升级、林业增效、职工增收来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分析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两者的自我发展水平和相互影响情况,为研究森工国有林区实施生态建设和经济转型协调发展提供一种相对客观的动态评价方法。【方法】遵循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发展演变过程及科学性、代表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原则,构建了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互动机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灰色动态评价模型分析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相互影响程度。【结果】①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主要以生态建设为主导目标。除2000、2001年以外,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有序度均高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表明生态建设占据主导。而2000年与2001年的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大于生态子系统有序度,虽然表面上说明经济发展占据主导,但本质是生态建设效果的滞后性所致。②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有序度整体处于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生态建设效果趋显,森林资源得到逐步恢复和稳定增长,生态功能持续提升,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而同期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变化整体呈近似“U”形变化趋势,2003—2006年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处于“U”形趋势底部,2006年之后有序度恢复上升态势,尤其是2011年以后经济子系统有序度显著上升,各年有序度水平都超过了0.5。③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耦合协调度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不同发展类型阶段,总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态势、逐渐趋于良好耦合协调发展的轨迹。2008年及以前耦合协调度属于过渡阶段,尤其2003—2007年期间,近乎处于“U”形趋势底部的经济子系统有序度与同期的生态子系统波动上升的有序度形成了较大的离差,导致这一时间段出现了过渡阶段中的濒临失调发展类型; 2009年及以后属于协调发展阶段。④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都具有自我发展能力,但都较弱。这是由于施业区内经济生产活动产生的工业废水、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固体废物等造成生态系统外部环境压力仍然巨大,以及森林资源生长的长周期性使得活立木总蓄积、森林覆盖率等指标的数据增长缓慢,致使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依然较弱。2000—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发展中出现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加速、转型发展路径日渐清晰、改革不断深入的良好势头,但也存在着制约和影响林区持续发展的短板问题: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林业局收入减少,科技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林区专业技术人才断档,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较低; 黑森绿色食品、森林旅游等产业发展还刚刚起步,生态产业、非木产业等转型替代产业发展潜力还没有释放出来; 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主导产业不突出、同质化竞争严重、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较低、拉动力不强等依然是产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的资源优势、生态优势依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致使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经济子系统的自我发展能力疲软。⑤生态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有促进作用,而后者对前者有抑制作用。相对而言,生态子系统自我发展能力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的持续支持下强于经济子系统的自我转型发展能力;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效果显著走强的趋势对经济转型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整体上经济转型起步迟缓、转型替代产业发展潜力尚未释放出来,从而对生态建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截至2016年,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处于良好协调发展阶段,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在未来建设发展中,应统筹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以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和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来维护森林生态安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建设生态产业、非木产业及开发境外资源来推进森工国有林区经济转型升级,缓解或解除经济发展对生态建设的抑制作用,以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转型的优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方法】使用熵权TOPSIS法计算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1) 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个别时段出现波动;2) 两者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对旅游业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37~0728之间,旅游业各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87~0706之间,旅游业关联的主导要素是旅游市场和旅游收益,新型城镇化关联的主导要素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 两者关系度渐趋磨合,但均处在颉颃阶段,它们的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结论】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两者的关联度较强,它们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秦巴山区以优越的资源环境条件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探究秦巴山区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及人地协调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位于秦巴山区的重庆市城口县为研究对象,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子系统构建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改进后的TOPSIS模型对城口县2007—2018年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进行动态评价。【结果】2007—2018年,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子承载力以及社会经济子承载力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对城口县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影响最大的是自然资源子承载力,其次是生态环境子承载力,最后是社会经济子承载力。【结论】研究结果可以为秦巴山区其他县域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运用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模型及GIS工具,从逆向思维出发,对山西省1999~2017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过程进行时空测度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化和生态环境水平表现为稳步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水平自身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上升—上下浮动—上升的趋势;(2)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特征表现为持...  相似文献   

8.
通过建立城市化和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城市化水平与水资源环境二者之间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对南京市2000—2012年间的城市化与水资源环境交互耦合作用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化综合指数呈线性增长趋势,水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及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处于均衡发展态势,虽然近些年两者的协调度出现波动式变化,但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在合理可控的范围,需要对出现的协调度下降状况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0-2009年统计数据,构建了山西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标体系.在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质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模型,对山西省不同年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0-2009年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综合质量呈波动性变化,即:2000-2003年山西省生态环境评价值呈现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2003-2006年,生态环境评价值呈下降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差;2006-2009年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值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质量变好.从协调发展度来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呈波动性上升.从协调度发展类型来看,山西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在2000-2009年期间1a失调,1a接近失调,4a基本协调,4a协调发展.总的来说,山西省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较为协调,处于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重庆三峡库区典型县域乡村人口-土地-产业-财力(后简称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发展格局与机制,为该区域全面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升乡村内生发展能力和创新内生发展路径提供思路。【方法】以重庆三峡库区15个典型县域为研究区,选取2005、2010、2015、2020年等4个典型年份,从人口、土地、产业、财力等4个维度构建系统要素评价指标,综合测度了人-地-业-钱系统发展水平与耦合类型,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揭示了系统内生要素的耦合作用强弱、协调水平及时空演变格局,进而探讨了内生要素耦合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结果】1) 2005—2020年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土地、产业、财力等子系统多处于中、低发展水平。2) 2005—2020年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呈现“高耦合低协调”状态,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沿西南—东北方向递减,空间分布较为分散。3) 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耦合协调关系在2005—2020年主要分为3种类型:低协调水平的人口-产业发展领先型、中协调水平的产业发展引领型和高协调水平的财力-产业发展引领型,产业和财力子系统在乡村协调发展中作用重大。4) 研究区乡村土地子系统发展水平变化相对稳定,乡村发展主要依赖人口、产业、财力等子系统的发展驱动。【结论】研究区乡村人-地-业-钱系统多处于中、低发展水平,乡村劳动力、农业发展水平、土地生产效率与农户收入是制约乡村发展的主要因素,乡村人-地-业-钱系统内生要素发展出现分化,发展不平衡趋势逐渐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