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倩  李朝 《韶关学院学报》2012,33(11):137-140
《浏阳河》是湖南民歌经典作品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为了继承优良传统、激发时代精神,1995年曲作家邓东源创作了一首富于时代气息的《又唱浏阳河》。通过《浏阳河》与《又唱浏阳河》两首歌曲音乐表现手段、地方语言音调及唱腔韵味、主题思想等的比较分析,可知晓这两首歌曲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为我国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与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萌发着人的意义世界中的自由解放精神和从内心的精神自由到社会的现实自由的实践追求,萌发着自由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自由哲学化,即全人类的自由解放的崇高价值取向。是追求人类的自由和解放的宣言,是马克思学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刘红 《科技信息》2008,(33):202-203
本文通过对《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进行比较,探讨了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梁山伯与祝英台》主要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们思想的束缚,《罗密欧与朱丽叶》则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势力、追求自由爱情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十日谈》和《聊斋志异》的女性悲剧意识进行了对比分析 ,认为《十日谈》中的悲剧女性强调个人独立与尊严 ,肯定个体价值 ,主动积极地追求自由人格理想 ;而《聊斋志异》中的悲剧女性的悲剧意识往往被纳入伦理的心理结构之中 ,肯定群体价值 ,其人格主导特征是人伦道德型的  相似文献   

5.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诗人萨迪的代表作品,它通过散文诗的形式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无限渴望,对善良品行的高度颂扬,以及对美的不懈追求。而伊斯兰哲学家沙比对生命的体验也正在于此,他认为对真善美的追求是人类的最高追求。本文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对《蔷薇园》中的伊斯兰生命哲学作以梳理和认识,揭示了伊斯兰生命哲学的"真"、"善"、"美",并力图挖掘作品蕴含的审美意识,从中透视萨迪《蔷薇园》与伊斯兰生命哲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孽海花》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借助对名士的讥讽解构了名士日常的权威,实现一种狂欢式的解放;借助艳情的描绘解构了鼓荡人心的革命理想,为各个层次的广大受众提供了某种想象性的满足,就像《哈姆雷特》、《红楼梦》一样具有了追求自由的文本生命。  相似文献   

7.
经典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深沉积淀,是时代审美理想的集中表征,少数民族在长期的艺术活动中创造的优秀艺术,囊括了民族精神追求与人类审美范式,彰显出独特的艺术内涵与生态规律,终成民族艺术经典。该书通过对《刘三姐》与《阿诗玛》的生态关照及比较研究,探索了民族艺术经典文本的研究生态、传播生态,及其在不同生境与环境中,经由多种发展形态的系统生发路径,  相似文献   

8.
《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妙文,被推为老庄散文的代表作。《逍遥游》思想上反复阐述人生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艺术上则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充满浪漫主义的笔法,运用寓言故事来说明道理。清人林云铭如此评论《逍遥游》":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未续,以为复而未复,  相似文献   

9.
《孝经》的伦理精神与生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经》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精神。《孝经》在"事亲"、"事君"、"立身"等三个方面所体现的伦理精神主要包括:对生命源头的敬畏,对社会生命的实现,对精神生命的追求。其借鉴意义正是告诫当下人应在敬畏生命源头的基础上获得自己的社会生命与精神生命,如此方能体现自己生命的完整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世说新语》较真实、广泛地记录了魏晋士人的言行,所以从中可以解读出魏晋士人的人文精神:不迷信儒学,崇尚自由,追求美与真。  相似文献   

11.
《蓝桥会》是黄梅戏七十二小戏之一,演绎了蓝玉莲与魏魁元追求自由爱情的故事。这一故事缘起于尾生事迹,后结合了唐代裴铏的小说《裴航》,逐渐发展成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黄梅戏《蓝桥会》的主题却由最初的赞美尾生重信义变成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蓝桥会》也凭借着黄梅戏独特的魅力及演员的精彩演出,突出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出埃及记》在《圣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以色列民族的团结和发展影响深远。《出埃及记》具有口述化的叙事风格、线性的叙事手法、为意识形态和人类生活服务的叙事理念,其叙事艺术精湛,叙事技巧高超。  相似文献   

13.
李晓满 《科技信息》2012,(5):289-289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伟大的后现代作家约翰.福尔斯的力作之一,女主人公莎拉更是成为研究者争论的焦点。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女主人公莎拉追求自由这个领域进行系统的研究,认为莎拉是一位追求平等与自由的新女性。  相似文献   

14.
乔治.桑早期的小说曾致力于妇女问题的探索,她的成名作《印第安娜》描述了一位纯洁善良的女性,她为了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的爱情,所遭受压迫和阻碍的故事。用结构主义批评文论中的二元对立来解读小说,分析其人物情节中相对应的因素,进而揭示《印第安娜》这部作品的深刻意义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5.
《聊斋志异》中的每一个情节都反映了特定的文化心理,准确把握其中的文化心理是解读小说文本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其中《阿宝》篇的故事情节建构进行民族文化心理分析可知:孙子楚"切指"反映的是从众与取悦的心理追求;"离魂"是痴情与幻化的心理升华;"附魂"是定情与示爱的心理延伸;"还魂得功名"是名士与团圆的心理泛滥。  相似文献   

16.
“深得金瓶壸奥”的脂批,道出了《红楼梦》与《金瓶梅》的渊源关系。本文从题材选择、构思立意、人物塑造、艺术表现、语言风貌五个方面和社会历史内涵与文化思想底蕴、艺术功力、诗意与美感、“蝉蜕于秽”四个方面分别论述了《红楼梦》对《金瓶梅》的继承和超越,从而说明《红楼梦》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品位。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文学发展的各历史时期,众多作家们用不同的文学样式吟唱着相同的一个主题,向往自由与和平、追求民主与幸福的传统精神。而朗费罗的《海华沙之歌》恰是一部热情歌颂和平劳动生活和印第安民族兄弟友谊的诗歌,是描写印第安人的第一部史诗,它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卓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学中,许多作家常常以学为本体从宗教中汲取有益因素创造出理想化的艺术生命形式,这种生命形式,折射出人类心灵中最深广的旨趣和最宏远的追求,闪现着颇具超越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史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自杀叙事艺术成熟的标志.《史记》中的自杀叙事呈现出类型丰富的特征,并有着重要的艺术表现功能: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强化情节;增强作品的悲剧性.《史记》的自杀叙事艺术既有先秦文学的基础,又与司马迁的生命观、美学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民族艺术歌曲的经典作品,是诗与乐、人与情、声与情结合艺术典范。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重点阐述歌曲的民族素材、创作手法,人声的演绎、声情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