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甬商”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宁波籍商人群体,是宁波商业传统与现实政治文化的产物.“新甬商”在近30年取得了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但在商业文化的制度建构与精神引领两个层面尚有诸多不足.一个重要原因是传统的“经世致用”的商业文化精神本身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另一原因则是商业文化受到现实的制度文化与商业环境的严重制约.  相似文献   

2.
民营企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时代及社会大环境为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宏观经济形势、政策法律等层面及民企本身存在的内部管理、资金流转等问题制约着其发展壮大。河南省民营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包括企业管理的转型与创新;发挥区位优势,依托"农"字做文章;发扬豫商精神,提升豫商深层价值等。  相似文献   

3.
商文化研究     
崔旺来 《甘肃科技》2004,20(4):161-163
商文化是指商主体信奉本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文化是商主体的“软件”,商文化是商主体发展的灵魂,是构建商事组织的“基因”。  相似文献   

4.
文献记载,商丘地区是商族,特别是先商部族活动的重要地区。由于建国以来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先商文化遗存极少,有学者认为可以排除先商部族在该地区活动的可能性。商丘杞县鹿台岗遗址的发现和发掘证明先商文化在商丘西部有存在的可能。我们通过考古调查并结合已公布的考古材料,认为先商文化在商丘地区确实存在。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一个民族重要的软实力,但只有通过"文化自觉"才能创新文化、重塑文化.大型纪录片<河之南>以"朝圣"者的姿态,运用大历史的视角,以影像代笔,通过对中原历史、地理、文化风貌的追述记录,全方位地剖析了中原即河南地区在塑造中华文明演进中的核心地位,凸显了中原文化的原创力及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河之南>从"文化反思与文化叩问"、"文化记忆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觉与文化重塑"等三个部分,阐述了中原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城市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离开个性,则难以找到一座城市文化名片独特的印记.郑州城市文化名片的印记是什么?寻根、少林、书院、军事、生态、饮食等诸多文化形态和文化理念,都难以涵盖郑州丰饶的文化积淀和绵长的文化传承.惟有"商",才是郑州城市文化名片印记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以武夷山为代表的闽北地区,因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存在着多元的闽越礼俗、中原礼俗以及地域独特的生产性礼俗文化,它们构成了相对独特的区域文化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文化生态价值,反映着多元的文化精神、理念和文化思维.探讨这一地区的文化多元性和文化生态价值,有一定的文化反思和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文熙 《科技信息》2009,(28):33-34
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传承篓程中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充当商业附庸的角色导致其合理开发的力度遭到削弱。为确保中原传统文化在当下的顺利传承亟待建立科学长效的保护开发机制,即通过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的模式,全方位保护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因地制宜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开发中原传统文化资源,构建起科学长效的中原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9.
陇右文化依赖地域之便,东与中原文化接壤,吸收和发展了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汉文化传统,西与高原大漠的西域文化唇齿相依,少数民族文化、外来文化与汉文化荟萃于此,从而形成了充满生气活力、刚毅豪放、尚武侠义、开放的陇右文化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10.
对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不能简单地概而论之为重商或抑商,对于古代商业政策的研究,应将其置于其所产生的时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外,需要明确的是:我国古代的商业依其性质有官营商业和私营商业两部分,"抑商"究竟是抑制官营商业还是抑制私营商业这才是讨论的焦点。西汉王朝对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商业政策。因此,对"重农抑商"政策的研究绝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惟此才能对"重农抑商"政策有一个比较客观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全新媒体形态,借助新媒体时代高效的参与互动性、个性化的信息源、多媒体的信息组合等特点可以提升中原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但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原文化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这一有效平台,从着力推动中原文化的认同机制、深入推进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建立健全中原文化的长效传播机制、逐步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四个方面实现中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推动中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楚国是先秦时期生活于江汉之间的一个封国,在商、周时期时均独立于华夏民族之外,被中原国家视为蛮夷之邦。在长期的生活生产中他们自成一体,形成独特的迥别于以中原国家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民族的文化与习俗,但由于种种需要与中原各个国家发生着频繁的交往。在交往中,深受着中原文化的影响,自觉不知觉地吸收着中原文化的元素,这也使他们逐渐融入到中原文化中。《清华简·系年》中的众多史实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对研究两种文化的关系有重要的作用,对于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创新区,弘扬中原传统文化有着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在诗人笔下,唐代岭南商业虽带有明显的异域色彩,在本地乃至全国有着不可取代的经济地位,但这种商业已纳入全国商业整体规范之中。一方面,多元文化决定了唐代岭南商业生态群落的多样化,作为海洋文明主要形式的海外贸易空前发达,而区域内的商业文化则仍保存着严重的落后因素;另一方面,受到中原文化的强势挤压,岭南传统的商业文化的主流地位逐渐丧失,商业文化蜕变为岭南新文化中耀眼却脆弱的亚文化。  相似文献   

14.
邵玲 《创新科技》2013,(8):46-47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河南几十年来发展的难得的机遇,应紧紧把握这一机遇,重新发掘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价值,认识中原文化的重要地位,了解中原文化在未来对中原、对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觉地承担起历史的责任,把河南建设成为中部区域文化中心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文化核心区和世界人文意识的精神的家园,从而使河南成为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地和世界新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文化形态的性质是务实求利;其特征是商业俗文化;其结构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港澳文化和西方文化四因素构成;其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曙光”,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16.
在作为社会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广告设计中的文化正迅速扩大着他的影响力.由于广告文化同时带有商业和精神双种文化的特征.它在刺激人们购买欲的同时也扮演者传播精神文明的责任,例如公互性广告.本文将对现在广告设计中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并探究其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先秦荆楚文化的基本特质及其文化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已大致成型,在北方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在南方则形成以楚文化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作为一种多元性的地域文化,先秦荆楚文化在楚人不断南移、东移和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承袭、吸收了中原文化因素和南方诸土著文化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融合、创新、积淀,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质和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为开拓进取、自强创新、兼容并包、坚韧执着、剽悍尚武、恋乡敬祖、爱国忠君、浪漫情怀、机智灵巧、价值多元、崇尚乐舞、奢靡享乐、崇火尊凤、尊巫尚鬼等。  相似文献   

18.
文化根源于经济,但又作用于经济,本文将从商业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方面来讨论文化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商业文化是文化作用于经济的方式之一,重视商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竞争力,可以在商业活动中占据有利地位;同时了解各国间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商务谈判和商业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明显迥异于北方中原儒家文化系统中的长幼尊卑、循规蹈矩的文化面貌,而建立在独特的文化精神传统和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的基础之上;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特色文化,兼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特殊地域蕴涵积淀而成的独特文化属性;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继承了古往今来地域优秀传统精神的现代文化;大别山红色文化是一种富有现实创新精神和转化能力的文化,具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厘清大别山红色文化禀赋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发展、利用大别山红色文化,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地为现实服务的优质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浪潮的席卷下,各种商业投机眼花缭乱、文化争夺硝烟弥漫.滋生于中国文化襁褓中的传统武术已在商业市场冲击下面目全非,丧失了原有的社会土壤和赖以生存的精神文化价值基础.本文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结合当前传统武术发展趋势的思索与审视,提出建议.旨在探讨如何引导传统武术走出困惑、摆脱尴尬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