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在当今的商业化社会中,大众传媒领域也存在着对女性的性别成见、贬抑甚至歧视成分的报道和表现。大众传媒将女性刻板泛化为观赏的对象,进一步加深了女性的“他者”角色。社会性别的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结果。因而,我们在审视大众传媒时,需要用社会性别的批评眼光进行反省,同时需要女性积极行动为自身呐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众的构建平等社会性别意识,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2.
女性主义教学法主张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倡导建立师生间民主与平等的关系。现当代女性文学欣赏课程以批评与思考教学法、情景与体验教学法、差异教学法三种教学法为主,引入社会性别分析法,运用女性视角、使用女性话语解读文学文本,以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感悟力、想象力、鉴赏力和评判力,培养平等的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3.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社会性别的视角为分析框架,通过对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指出传统的社会性别意识对于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流动的一定限制,进而基于社会性别视角探讨了有关农村女性劳动力如何有效流动的现实思路,以期促进其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性别是在生理差异基础上社会后天建构的一套制度安排,是代代相传的社会期待的建构。女性性别的建构背后藏匿着对于女性的权力限制,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凝视使女性性别的建构得以完成并持续。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在对男性凝视的抗争中出现了"男色消费"与女性凝视现象。但女性凝视是一种戏谑化的对抗,如何在抵抗、拆解父权制建构的具有限制性的性别秩序之后,提供一个有别于父权逻辑的新编码与架构,以发挥出女性主体的生命经验及真正的女性力量,依旧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6.
苔丝狄蒙娜与窦娥是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典型代表.她们性格相似,结局相同.更为重要的是,在传统文学批评领域,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性别身份都被置于边缘地带.采用女性阅读视角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不同悲剧冲突模式下所隐藏的相同的女性性别身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为蓝本,立于女性立场,重新审视希腊神话中的符号配置,以探究神话话语中性别之分的来源,特别是女性性别的生成,企图解剖出千年男性群集体心智的病理现象。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女性的社会地位空前提高,女性的自我性别意识也有所提升,但在现实生活中仍有不少女性保留着传统的性别观念,本文将从当代女性存在的传统性别意识现状出发,分析原因,从矫正女性自我认知中的偏差、进一步消除社会性别歧视、确立具有操作意义的女性新价值标准,提高女性个体的文化素质和职业层次等四个方面提升当代女性自我性别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的商业化社会中,大众传媒领域也存在着对女性的性别成见、贬抑甚至歧视成分的报道和表现。大众传媒将女性刻板泛化为观赏的对象,进一步加深了女性的“他者”角色。社会性别的差异及性别的传统印象,是被社会文化所赋予、培养的结果。因而,我们在审视大众传媒时,需要用社会性别的批评眼光进行反省,同时需要女性积极行动为自身呐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公众的构建平等社会性别意识,以促进社会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10.
以考古发现及古代流传的“孝子故事图像”为中心 ,讨论“二十四孝”形成过程中的女性形象及“社会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建构诸问题。其关注的要点有 :儒家伦理与行动———“孝道”中的女性形象 ;古代女性规范———“妇道”与“孝道”互渗中的女性性别建构。希望借助这个历史中的“性别”解读 ,拓展对中国妇女史、性别史以及两性关系等议题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专业技术人才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推动力。以IAPP为理论框架,通过对中国劳动统计年鉴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女性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经济效率价值取向明显、性别失衡突出、粗放发展模式凸显等特征。我国应通过推行性别公正与性别差异相统一的专业技术人员评选政策、塑造性别社会文化、转变女性角色行为模式等,促进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日本农村女性和农业政策为研究对象,从社会性别视角考察日本农业政策的变化,指出随着女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实际作用,随着日本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的农业政策从偏向于男性向重视女性的方向调整,从政策的高度突出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把社会性别主流化作为实现农村社会男女平等的手段,在构建农村社会政策体系基本框架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女性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电视媒介通过对女性形象的建构,表达了男权中心文化对女性角色的种种期待,以及男性话语对女性的想象和叙述。性别陈规下的女性类型主要有贤妻良母、职业女性和作为娱乐消费形象出现的女性,表现出性别不平等的角色定型现象。这种媒介所建构的女性单一形象对女性意识的提升有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提高社会和公众的性别意识和性别敏感度,加强对社会性别问题的反省,是消除电视媒介中的性别歧视、改变传统角色定型,推进两性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己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15.
“性别文化”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以“女性艺术”为契入点分析文学是另一种目光,换一种思维思考现当代文学的女性作家的“女性艺术”的现代化的进程,就女性作家和男性作家的文本“性别”意识个案分析,试图阐释新时期的文学现象和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始终与革命相伴,而女性的解放问题也是与革命话语息息相关的.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中,女性期望以自由恋爱的方式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在恋爱梦幻灭后,女性在时代的感召下走入了革命的阵营.革命中的女性依旧没有获得解放,或是遭受到了严酷的性别压迫,或是抛弃自身性别意识以迎合革命.在光辉的革命历史中,女性却并未求得自身的自由与解放.女性的解放事业,依旧是历史开裂处一场未能完成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为了在就业中体现性别平等,保障女性充分就业,防止女性地位受到损害,政府有关部门应将社会性别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流.造成女性就业困难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对于不同的性别有着固有角色期待和定位;在社会性别的角色分工上,私人领域和公众领域被截然分开;亲属权利义务关系的牵绊也会影响女性就业;社会文化对性别形象进行控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8.
以香港导演王家卫创作的九部电影中的女性为主要论述对象,将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与女性服饰、造型等多方面的问题还原到具体的电影之中进行解读,分析电影中女性服饰与人物所承载的性别符号.  相似文献   

19.
吴翌晖 《科技信息》2009,(30):I0242-I0243
性别意识形态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并影响着我们观察体育、参与体育和思考体育的方式、方法。与其它社会领域一样,男性在体育领域中一直都拥有特权,男性占统治地位,以男性为标准,以男性为中心 而女性参与体育则一直处于落后,被限制的地位。文章客观分析了当前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及其对妇女平等参与体育的影响,从性别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妇女参与体育不平等现象的意识形态根源,并为实现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提出了改变男性概念、改变女性概念和改变体育实施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性别认同的角度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女性写作中的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从这些女性形象身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女性群体创作所普遍呈现的性别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