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文化层面上显示出卓绝的功力,具有丰富且深广的内涵。作者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浓缩在弄堂这个小舞台中,写出了以王琦瑶为代表的小市民在上海弄堂中几十年浮浮沉沉的人生图画,同时作者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将这首《长恨歌》写得委婉曲折,字字句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直指人的心灵深处,看似有距离的描写,却更真切地写出了生活的原生状态。作者表现了市民意识的复苏、历史感中的怀旧气息并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2.
刘红英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44-1446,1489
上海精神是王安忆小说的主题之一,她在不同的时代寓之以不同的形式。《长恨歌》与《天香》以不同的审美方式回溯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象,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纵向承续与转型变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精神中优雅精致文化的象征,《天香》则描摹了几代天香园人对刺绣的精湛追求,成就了艺魂诗心的高贵品质。不论是王琦瑶个体式的娇艳姿态,还是天香园人集体式的群芳潜质,都凝结了王安忆对新旧上海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相似文献   

3.
4.
王安忆的<长恨歌>在文化层面上显示出卓绝的功力,具有丰富且深广的内涵.作者以女性独有的细腻和绵密将城市的历史浓缩在弄堂这个小舞台中,写出了以王琦瑶为代表的小市民在上海弄堂中几十年浮浮沉沉的人生图画,同时作者用独特的叙事艺术将这首<长恨歌>写得委婉曲折,字字句句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闪烁着理性与智慧,直指人的心灵深处,看似有距离的描写,却更真切地写出了生活的原生状态.作者表现了市民意识的复苏、历史感中的怀旧气息并具有独特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王安忆的《长恨歌》虽然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然而无论从写作手法还是叙事角度方面看,都与盛行于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有很多相似之处,呈现出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长恨歌》与现代都市民间神话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现代都市民间叙事是以现代都市世俗审美叙事的方式出现的;《长恨歌》体现了对启蒙话语的消解;《长恨歌》中所描写和弘扬的道德与人情之高尚充分体现了世俗之美。  相似文献   

6.
运用弗莱的“向后站”理论审视剖析王安忆的《长恨歌》,指出《长恨歌》世俗素材都是对于宗教精神的暗示。这一暗示揭示儒学的现世快乐追求、基督教的灵魂拯救、佛教的人生超脱都无法让人类安身立命,从而引发对宗教与人类生存的关系的疑问。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采用一种纯叙述语言,巧妙地运用比喻,反衬、拟人等手段,表现主人公睹物伤怀、触景生情的性格特征,展示主人公留恋过去、慨叹时光的内心世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缠绵悱恻的情感韵味,洋溢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感伤诗代表作,也是千古传颂的名篇,白居易因此而有“《长恨歌》主”之称。长期以来,学界对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一直存有较大争议。笔者从“情与中国文化”的哲学视野出发,认为《长恨歌》在形式上属于代笔悼亡诗,在主题上则带有明显的追思与怀念性质。  相似文献   

9.
从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或者说"气质"入手来描述上海的历史,是王安忆最近两个长篇<长恨歌>与<富萍>的写作主旨所在,也是其在上海谱系的作品中的特色所在.从作品的内在逻辑来看,<富萍>的产生可以看作是王安忆对<长恨歌>第二部文字的充实.  相似文献   

10.
长脚是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根歌》中塑造的一个在都市生活中混社会的人物形象,他在社会上扮演多重角色,每天都要以不同的嘴脸在几种社会层面穿梭往返,小说在塑造这一个物形象的时候情节设计有不周全之处,使这一个物形象在整体上给人一种闪烁不定,扑朔迷离的印象,其性格特征也有些自相矛盾.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的小说《弟兄们》是一个关于女性追寻自我的寓言。既隐喻着女性潜意识深层对父权制规定给女性的社会性别角色的认同 ,又喻示着女性试图突破规范追寻自我历程的矛盾、困惑与艰难  相似文献   

12.
2003年王建成先生出版了《荣辱人生——严嵩话本》这本书,透过正史这层膜,发掘历史的真实,揭开了历史真相的一角。这部书有四个特点:一、观点新。认为严嵩的为人,基本上是正人君子,而陷害他的徐玠,并非正史所说的“良相”。二、风骨硬。作者没有考虑得失利害。而是秉笔直书,敢闯禁区,体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风骨。三、创作苦。耗费近二十年精力收集资料和研究写作,才著成此书,吃了不少苦头。四、架构巧。全书只用30多万字,就把严嵩八十多年的人生风云,尽收笔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台湾女性文学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几位女作家的作品 ,并指出台湾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呈现出不断增强的趋势 ,作家对女性意识的认识经历了由外向内的转型 ,渐至全面、成熟、理性。  相似文献   

14.
《长恨歌》被视为王安忆的巅峰之作,这部作品将上海的浮华与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王安忆独特的历史书写则作为骨架支撑起整部作品。小说将日常生活视作城市历史的主体结构,对其进行感性的历时性呈现;小说以背对历史的姿态对王琦瑶的命运进行了精彩刻画,并将其作为城市命运的同构体而赋予深刻的历史意义;小说将弄堂作为上海的景观结构,通过街巷里弄里的世俗生活再现了城市的历史沧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主动与被动、历史文化的粘合与隔离、追逐生命的游戏三个方面论述了李昂、王安忆性爱小说的差异状态,并借此分析了两位女作家不同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在表现都市与女性的题材上都有相似之处,她们都关注都市生活,都将视域放诸于都市女性的生存境遇,显示出鲜明的市民立场和女性关怀意识。所不同的是,面对世俗人生,张爱玲是以俯视的眼光冷静地审视女性的脆弱与暗淡,体现了一种否定与批判;王安忆则以平视的目光热切地关注女性的成长与变化,表现出一种赞赏和祝福。  相似文献   

17.
宋代士人汪藻曾由于撰写李纲的贬词,而长期被视为“小人”。究其一生仕宦生涯,可知汪藻并非小人,而是一位清廉有为的官员,又是一位文学大家,足以列入宋代名臣之列。  相似文献   

18.
科举与社会流动性--看王安石论宋人"自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人王安石看来,“自进”是“不得已”士人的合理选择,“自进”有“道”。同时,“自进”人存在身份和资格上的限制。首先,“自进”与庶民无关,平等有限;其次,它要限制“势家官户’’子弟,保护弱势地主子弟。所以,就王安石看来,北宋科举未能激起结构性的社会变动,科举“自进”只是一种必要但有限的士人流动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在首次涉笔性爱,使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根据意义和用法的不同,安义方言的“搦”字句可以区分为搦1、搦2、搦3、搦4、搦5、搦6、搦7,它们分别表示“拿”“给予”“役使”“使用”“处置”“被动”“假设”,并构成各种句式。“搦”在安义方言里仍保留了动词的用法,但“搦”虚化的意味渐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