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歌简洁凝练,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意象。诗人借助意象将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高度浓缩,赋予诗歌以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意趣。诗中的意象往往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并与悠久的中国历史有着密切联系,换言之,意象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的特点。在翻译中译者应该尊重和保持意象的民族性和历史性。本文从这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比较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英译中的得失,强调指出意象翻译中对意象民族性和历史性考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诗人重视在直接感知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的第一印象,讲究将即景即物的生活直感直接入诗。诗歌的文体特征决定了诗人审美感知的选择性、能动性、整体性等特点与小说家有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从诗歌的意境与禅趣赏析入手,可以发现实验组诗《天生丽质》在通过现代汉语与现代形式向古典诗境的有机转换与完美呈现中,体现出诗人沈奇以"古典理想之现代重构"进行诗歌文本实验的初衷,表现了他探寻文化记忆里诗美和诗境,以及在沟通古典传统与现代汉语和现代意识诗性联系的多种尝试。  相似文献   

4.
陈晓燕 《科技信息》2012,(32):I0087-I0087
佐藤春夫是日本近代著名的作家和文艺评论家,也是一位受中国古典诗歌影响很深的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的日本诗歌,同时,他还凭借自己诗人的天赋和对古典汉文学独特的理解,翻译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歌,为汉诗和译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本文通过将佐藤春夫的译诗与原诗进行对比分析来探讨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特色,并阐明其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6.
诗人杜甫在盛唐古典诗美的极致上,继承前人尤其是庾信的艺术手法,致力探索句法、篇法,对传统诗歌语言进行大胆的革新和创造,打破诗歌传统的以流畅性、和谐性、典雅性为特征的古典美感,大量使用叙述倒装、美感对比、议论直露等方式,为唐诗的传统美学标准注入了新的时代性元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艺术特色,为后世诗者开辟了新的广阔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既强调诗体的规范又强调诗体的进化的诗的进化论,是刘勰诗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诗歌的形式本体上的思想是既保守又激进的,他很重视文体,语言,体验和想象,刘勰诗的形式本体论的主要学说是“诗有恒裁”说:强调诗歌有体,诗人应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甚至认为四言为正体;又不反对诗体进化,主张“随性适分”、“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8.
“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在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中恰到好处地运用虚词能有效地增添诗歌的声情韵致,显现诗句的意脉流动,丰富诗歌的审美情趣。古代诗人中杨万里是继杜甫之后善用虚词的高手,恰到好处的虚词也是“诚斋体”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值得作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9.
盖瑞·史耐德是美国家喻户晓的诗人。幼年时偶然的一次欣赏中国山水画的经历,即宣告他从此与中国文化结下不解之缘。诗人翻译的二十四首寒山诗还被选入《中国文学选集》,逐渐成为英译汉诗的经典。除了翻译,中国诗也直接影响了史耐德的诗歌创作。无论是古典诗歌的句法格律,还是中国文化的经验模式、思维模式,都对诗人产生了明显的“移情”效应。  相似文献   

10.
理过其辞 淡乎寡味--论李季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季是一个辛勤的诗人,他的早期的诗,特别是《王贵与李香香》,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为新诗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的后期的诗,由于面对新的生活而找不到恰当的形式,更由于对形式的误解,终于使他的后期诗歌无法取得比前更大的成果,推及当代其他诗人,无不在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和对诗的本质的困惑中,终无所获地走过了他们的诗歌创作的一生。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YBCO掺杂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YBCO掺杂的基础知识,总结了YBCO各个位置采用典型元素掺杂而导致的超导电性和结构的变化,阐述了掺杂对YBCO的重要影响,并简介了当前YBCO掺杂效应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由于有限群的Lagrange定理的逆不成立,因此,n较大时要确定n次交代群An的所有子群或对An阶数的每一个正因数,确定是否存在这个阶数的子群是较困难的问题.文章通过对5-循环置换各次方幂的计算及其研究,构造出了A5的5个12阶子集,并证明了每一个子集都是A5的12阶子群,最后对A5的部分阶的子群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找出诱发高频机组基础不良振动的原因,从基础计算模型方面对基础激励与响应进行了分析,以两个高频机组基础为动测实例,经模态分析得出钢筋混凝土构架式基础竖向1阶振动与电机产生共振;应用功率谱法对动力机组及基础平台进行动测,得出平台异常响应频率66Hz为水泵工作频率,调整机器的工作频率可避开不良振源影响,达到明显的减振效果。由此而知,动力机器基础出现不良振动时,不可盲目改变结构的动力特性,应在机器不同工况比如:停机、起机及正常转速下,对机器及基础进行动测并对振动信号进行比较分析,以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减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前沿分支”的观点研究了圈幂补图的树宽,首先确定了它的树宽下界,又给出了达到此下界的标号,从而得到了它的树宽表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