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动物园的金丝猴馆里,饲养着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在这里饲养着三种金丝猴,一种是产在云南的滇金丝猴,一种是主要产在四川的川金丝猴,2006年又有一只产在贵州的黔金丝猴入住。这金丝猴的世界也是多彩纷呈,个体也是性格迥异。川金丝猴号称金色国宝,在动物园里是两个大家庭,上期讲得“大仔家庭”是个非常霸道的大男子主义,这次我们说的另一个家庭则是老公怕老婆。在这个家庭里这老公有一妻一妾,老公身强体壮,全身披金色的长毛,尤其是它背上的毛差不多有一尺来长,长着一张浅蓝色的脸,两只圆圆的大眼睛,口中长着四颗…  相似文献   

2.
借仔学做保姆的猴 在动物社会,有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真亲”,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动物叫做“假亲”。动物学者经常观察到,猿猴在失去母亲之后,就由无血缘关系的母猴照看。死了母亲的黑猩猩幼仔,常常由其它猩猩抚养,或由它们的哥哥姐姐照看。日本猴当母猴走失后,其幼仔就由猴群中地位较高的雄猴照顾,这类事例不胜枚举。动物世界的假亲有时表现得比真亲还要亲。  相似文献   

3.
短尾猴分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华 《科学通报》1995,40(15):1423-1423
虽然非人灵长类的分群现象并非常见,但它在人工投饲或自然种群中确实存在.这一事件的发生,生态学观点认为是种群增长超过了环境容纳量;社会学观点则理解为这是由于某些群体成员之间社会关系的疏远引起.非人灵长类的分群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在日本猴(Macaca fuscata),Nishimura报道1只雌猴通过与另1只外来雄猴形成配偶关系,然后这对配偶带领该雌猴的后代一起离开原群;Furuya观察了1个自然群的分群,其核心由1只顺位正在下降的雄猴和一些年轻的雄  相似文献   

4.
1983年为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确定的“中国熊猫年”。1月23日四川汶川县卧龙公社社员冷志中猎杀雌性大熊猫“憨憨”。“憨憨”是大熊猫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对象,戴有无线电发射器装置,且尚在哺育不满半岁的幼仔。3月16日北京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和陕西动物所等单位完成对七只大熊猫的大体解剖和器官组织学的研究,认为大熊猫是由食肉动物转化为吃竹子的。3月18日卧龙特区成立。4月1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4月14日卧龙桦树沟尾山脊处发现六只大熊猫群体,五雄一雌,有一雄一雌在树上完成交配活动。4月22日猎杀大熊猫的罪犯被判刑二年。4月26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红石河边发现十五只大熊猫的大群体。  相似文献   

5.
滇金丝猴,又名黑白仰鼻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目前仅存1000多只,早在1977年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仅次于大熊猫的“国宝”级珍稀动物。滇金丝猴不仅毛色美丽高贵,还是人类之外唯一拥有红色嘴唇的灵长类动物,然而,由于人类的盗猎及对森林的破坏,滇金丝猴已经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6.
说起猴子,人们就会想到《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凭一根金箍棒,保唐僧去西天取经。在民间,猴子是讨人喜爱的。旧时街上有耍猴戏的,常常吸引过往行人。现在每逢节庆佳日,人们还爱带着孩子去动物园观赏猴子。猴子的活泼与灵巧,颇得人们赞赏。人们常称那些机灵、敏捷的人像“猴精”一样。在自然界,猴子是一种比较高级的动物,我国共有18种品类,其中6种是我国的特产。而在这6种之中,有3种是名贵的金丝猴。它们全身的毛呈灿烂的金黄色,非常美观。在珍稀动物的级别上,金丝猴的地位与大熊猫相当,只是知名度稍低一点。我国的金丝猴主要产在西南山区,其中…  相似文献   

7.
王晓萍  靳伟  于黎  张亚平 《科学通报》2010,55(32):3102-3106
灵长目疣猴亚科金丝猴属(Rhinopithecus)包括4个种, 即滇金丝猴(R. bieti)、黔金丝猴(R. brelichi)、川金丝猴(R. roxellana)和越南金丝猴(R. avunculus). 除越南金丝猴外, 其他3个种都分布于中国地区6大主要山脉的高海拔地区(>2000 m), 是目前已知栖息地海拔分布最高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与其他疣猴亚科相比, 中国金丝猴物种有更好的适应于高海拔地区低温缺氧环境的能力, 是研究动物对极端环境适应性进化机制的绝佳模型. 然而, 迄今为止, 从分子水平上对它们或者其他非人类灵长类的高海拔适应研究却非常缺乏. 瘦蛋白(Leptin)是一类由脂肪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类激素. 它可以通过增加能量的释放、基础代谢率和非颤拌性产热来增强动物适应寒冷环境的耐受能力, 在适应高海拔低温缺氧环境中的能量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 本研究测定并比较了滇金丝猴、川金丝猴和低海拔物种越南金丝猴以及其他疣猴亚科物种的Leptin基因序列, 探讨了Leptin基因在非人类灵长类高海拔适应性进化中的作用. 结果显示, 在7个所研究的疣猴亚科物种中, 序列之间没有发现氨基酸替换, 表明高海拔金丝猴和其他疣猴亚科物种相比, 在Leptin基因进化模式上一致. 与以前在高原鼠兔中发现Leptin基因存在适应性进化模式的结果不同, 本研究表明Leptin基因在同样高海拔生存的中国金丝猴物种中并没有起到同样重要的作用. 因此, 在鼠兔Leptin基因中所表现出来的适应性进化模式并不普遍存在于所有高海拔动物中, 至少在中国金丝猴物种中. 研究提示, 通过研究与能量代谢相关的其他核基因可能会为进一步揭示中国金丝猴属如何适应高海拔寒冷缺氧的极端环境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着深厚的“悼念之情”。在动物世界中,同时存在着葬礼的仪式。 在这方面,猴子表现突出。老猴刚死,其他活着的猴子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它们把死猴尾巴留在外边,群猴注意观察动静。如果来一阵风,风一吹,尾巴一动,群猴就高兴地把死猴挖出来,百般抚摸,盼望复活。当见到死猴毫无反应,又重新掩埋。往往反复十多次。 在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里,有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当同类鸟死亡时,其他鸟便把绿叶或五颜六色的花瓣覆盖在死鸟的尸体上,以示“哀悼”。 热带森林里,老象断气后,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泥土,用鼻  相似文献   

9.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6,38(2):116-119
所有的灵长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其社会群体的组成成分依物种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它们在群体中进行取食、漫游、休息和睡眠等各种活动。对灵长动物的社会组织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对各个物种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便于研究能够影响社会组织多样性的各种因素。灵长动物的社会分群是多种选择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种因素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猴群的大小、组成成分和数量动态。虽然大多数灵长动物生活在本物种所特有的社会单位中,但它们并不是终生都生活在同一个社群中。有些种类是雌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而雄猴外迁到另一个社群中;还有一些种类是雄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中而雌猴外迁;吼猴和小狷猴等是雌雄两性都外迁。从个体的视角看,灵长动物的社群并不是一个稳定持久的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个体的出生、成熟、外迁、迁入、迁出、配对、生殖和死亡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关于灵长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来自于持续1~2年的短期观察,但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长期野外观察资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这些资料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物学视角并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令人瞠目的狒狒狒狒有好几种,它们都属于灵长目猴科,它们共同的外部形态特点是,四肢粗短,吻部突出似犬,雌雄体型差异较大。1988年两只阿拉伯狒狒远渡重洋由日本来到我们北京动物园喜结良缘,雄的生于1986年,雌的生于1987年,至今它们在动物园生活了18年,已是儿女成群。20岁的大雄狒狒是这个狒狒家族的首领,它的年龄已相当于人的中年,它上半身的背毛非常长,像披着一件蓑衣,很有首领的风度。狒狒的性情残忍,与山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但在人工饲养下,性格要比野生的好得多。雄性狒狒较一般的猴子要厉害,它与饲养员对视,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从面目…  相似文献   

11.
张欣 《科学之友》2005,(11):38-38
1870年,第一个见到大熊猫的西方人大卫神甫在他的见闻笔记里这样写道:“大熊猫似乎以植物为食,但有机会吃到肉食的时候,也绝不会拒绝。我甚至认为在冬季里肉食是它的主食……”不过,尽管早在19世纪已经有人知道“大熊猫吃肉”这个秘密,但直到现在,很多人仍然认为大熊猫是“植食性动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大熊猫调查队在卧龙听到当地农民反映,在野生大熊猫的胃里发现大型啮齿动物的残渣,还有人看见大熊猫捕获一只竹鼠,卧龙地区的研究者也发现熊猫的粪便中有金丝猴的毛。王郎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粪便中则发现林麝的毛、骨、蹄和肉。卧…  相似文献   

12.
植物趣闻     
"会说话的树"巴黎一次农业展览会出了一棵"会说话的"柠檬树。它被栽在一个大木桶里,每当缺水时,它就会说:"我要喝水"。原来,根据树木缺水就会产生微小收缩的原理,专家们在柠檬树上安装了微机,使它在缺水时发出"人语"。树缠人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上,有一种缠人树。它长有许多细长枝条,当人或其它动物碰到枝条时,该树所有枝条都伸过来,将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生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警告说“:热!”在瞧见了一个盘子里摆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近几年来,生物学家艾奥尼·佩珀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天,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块!”亚历克斯”回答说。它接着又流利地回答出有关这个木块的其他问题,描述出木块…  相似文献   

14.
陈淳 《自然与人》2010,(1):13-15
轰动的发现1983年,德国梅塞尔化石遗址出土了一件化石标本。是一只雌性类似狐猴的灵长类动物,身高3英尺,年龄约为9个月,被叫做“艾达(Ida)”,学名为达尔文梅塞尔猴(Darwinius masillae)。达尔文梅塞尔猴属于一类已经灭绝的原始灵长动物——免猴下目,它的近亲有狐猴、蜂猴及婴猴。它生活的年代为距今4700万年前的始新世,虽然它离人类的出现至少要早4000万年,但是古生物学家认为,这件化石标本表明这种灵长类动物很可能是人类的远祖。  相似文献   

15.
动物也疯狂     
害羞的章鱼奥利 动物的性格,人们恐怕只在卡通故事里看到过。比如,在一部动画片中,一只年轻的雄章鱼奥利正面临着青春期的最大问题—一害羞,每到周末别的章鱼都去迪斯科舞厅扭动它们的触须,尽情地在众章鱼面前卖弄自己时,奥利却躲在家里看电视。它生活的环境把它变成了一块颤巍巍的果冻,如果有一位章鱼小姐哪天多看了它几眼,它的脸立刻会从头红到脚。 在卡通故事中;人们可以任意编造故事情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一类说法常常被斥责为胡说八道,没有一点科学的严肃性。因为这个故事不但赋予了章鱼人的感觉、人的动机,而且还赋予了…  相似文献   

16.
长臂猿是类人猿动物中体形最小的一种,它生活在热带亚热带的阔叶林中,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等地,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世界濒危野生动物。它的两臂很长,在野生状态下很少下地活动,全靠两只长臂在森林中荡来荡去,食物主要是一些植物的枝叶、嫩芽、果实,也捕捉一些昆虫、小鸟及鸟卵等动物性食物。它们对环境要求很高,人工饲养下的环境很难达到要求,所以,饲养繁殖都很困难。长臂猿在很多方面都近似于人类,如:有丰富的感情,对配偶的选择严格,一旦选中会终生厮守。繁殖期不固定,孕期7个月,每胎1仔,7~8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小黑”落了个“…  相似文献   

17.
夜间人们常会在厨房地面上看到蟑螂匆匆溜走,墙后可能还有不计其数的蟑螂在活动着。要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只蟑螂藏在暗处,或者想知道周围是否还有蟑螂,这个问题昆虫学家们希望通过利用蟑螂自身的化学物质来解决。这种化学物质是一种性信号素,它是雌蟑螂用来引诱雄蟑螂的一种挥发性物质。将该物质放进捕捉机内,就会引来周围所有的雄蟑螂。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市拉特格斯大学的昆虫学家科贝·夏尔(Coby Schal)说:“没有比性信号素捕捉机更有效的了。”有几种蟑螂利用这些化学物质,但到目前为止,科  相似文献   

18.
封面照片是全世界唯一的一张滇金丝猴的生态照片,它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马雪山北部的崩热贡卡的海拔4200~4500米处。在这滇藏交界高海拔的云岭山脉中,这一家五口在饱餐了冷杉林上的黑松萝之后,攀到一块突出的岩石上晒太阳,消磨美妙的夏日时光。为首的是一只毛色华美、体格硕壮的大公猴,它坐的位置最高,视角也最广,俨然是一家之主,担负着警戒的  相似文献   

19.
昆虫的“语言” 是什么? 昆虫也会运用各种“语言”,使彼此了解,如: 音响“语言”:一般雄虫用发音器摩擦发音招引雌虫,如蟋蟀、蝉等。 激素“语言”:一只白蚁发现巢壁破裂或群体中出现“敌人”,会立即释放一种外激素,招来同伴修理“房屋”(蚁巢)或歼灭“敌人”。 形象“语言”:一只工蜂侦察到蜜源后,回到巢里用舞蹈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方向。 气味“语言”:一只苍蝇发现了可口的食物会释放出一种特殊的气味,招引同伴接踵而来,共享美餐。 色彩“语言”:有些昆虫的体表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有一只聪明异常的非洲鹦鹉。它的名字叫“亚历克斯”,能对自己所看见的一切发表评论。当参观者端起一只装有茶水的杯子时,“亚历克斯”会大声地警告说:“热!”在瞧见一盘子各种各样的水果后,它能够很快地宣布自己的选择──葡萄。从1987年开始,鸟类学家艾奥尼·佩拍伯格一直在研究“亚历克斯”对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了一种什么样的理解程度。有一次,他从一只装满了许多东西的大盘子中拿出一件问道:“这是什么玩具?”“木块。”“亚历克斯”回答说。接着它又流利地回答出有关这个木块的其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