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研究基肥和追肥对金槐槐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金槐产业化种植中的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组合设计方法,在大田种植的条件下进行不同种类的基肥试验(鸭粪、牛粪、鸭粪+复合肥、鸭粪+钾肥、鸭粪+磷肥、鸭粪+复合肥+磷肥+钾肥),不同种类的追肥(鸭粪、牛粪、复合肥、磷肥、钾肥)试验,追肥量(鸭粪和牛粪各5kg/株;复合肥、磷肥和钾肥各1.5kg/株及三者混合各0.5kg/株)和追肥次数(1次、2次)对金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基肥以鸭粪+钾肥混合处理,施用量为每株15kg+1.5kg;追肥以施用钾肥1.5kg/株,追肥1次,槐米的产量和品质最高。【结论】在6种基肥试验中,鸭粪+钾肥的混合处理最优,鸭粪+复合肥+磷肥+钾肥混合处理最差;追肥以钾肥处理的产量最好,磷肥处理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土壤对引种玫瑰(Rosa rugosa)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重庆市玫瑰种植所用最典型的紫色土、水稻土和黄壤作为供试土壤类型,以济南平阴地区的紫枝玫瑰(Rosa rugosa‘Purple Branch’,PB)、甘肃苦水地区的苦水玫瑰(Rosa rugosa‘Ku Shui’,KS)和云南滇红玫瑰(Rosa rugosa ‘Dian Hong’,DH)1年生扦插苗进行盆栽实验(不施肥),测定株高、冠幅和生物量。【结果】引种的3种玫瑰在3种土壤中种植后,生长、生物量各不相同。其中,紫枝玫瑰在酸性黄壤上的株高、冠幅、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根系)均明显大于在其他两种土壤上的(仅株高与在紫色土上的差异不明显),因此,该品种最适种植的土壤类型为酸性黄壤,除株高以外,它种植在紫色土和水稻土上的指标差异不明显;苦水玫瑰和滇红玫瑰最适种植土壤类型为弱碱性紫色土,该土壤综合肥力最高。通过3种土壤类型的化学性质和生长指标相关性分析发现,在玫瑰苗期营养生长阶段,没有外源肥料补充情况下,水稻土的有机质、全氮含量最低,尽管它的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黄壤,但各品种综合生长表现均较差。相反,紫色土和黄壤有机质和氮含量高,对地上生物量和地下生物量生长均有利。【结论】紫枝玫瑰最适种植的土壤类型为酸性黄壤,苦水玫瑰和滇红玫瑰最适种植土壤类型为弱碱性的紫色土。研究结果对重庆市引种玫瑰之适生土壤类型选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北海市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海南蒲桃(Szygium cumini)、香梓楠(Michelia hedyosperma)、闽楠(Michelia macclurei)、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的冠幅、生物量和碳储量情况,为该地区建立人工林优势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两年生的巨尾桉、红锥、海南蒲桃、香梓楠、闽楠、杉木、马尾松进行常规的群落调查,采用收获法收集各树种的根、茎、叶、枝,通过实验手段测定其生物量、含碳率、碳储量。【结果】巨尾桉冠幅为其他树种的1.7~8.6倍,高度为3.1~6倍,基径为1.6~3.6倍;巨尾桉生物量高达17.2t·hm^2,其次海南蒲桃为3.6t·hm^2,其余树种生物量较低;巨尾桉含碳率在所有树种中居于中间水平,碳储量为其他树种的6~30倍。【结论】在同龄树种中,巨尾桉的固碳能力较强,可作为人工林生态固碳的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点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对比试验,摸清常规施肥下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现状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同时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棉花各生育期生长情况调查,棉花植株性状及产量调查,常规施肥和配方施肥处理棉花成本及效益分析,总结出配方施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出结论:配方施肥方法棉花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高于常规施肥,且可以提高棉花产量,表现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主要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中,同一生境(流动沙地)条件下不同龄级(3,4,5龄)差不嘎蒿的生物量分配格局.采用收获法选取了90株(每个龄级30株)差不嘎蒿,分别测定每个样株的冠幅、高度、单株重、生殖枝重、营养枝重和种子产量,并计算了生殖比、营养比和种子比.结果表明:流动沙地中的差不嘎蒿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的生物量分配与植株地上总生物量及植株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差不嘎蒿在地上资源(生物量)的分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负耦联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揭示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 Bunge)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和养分状况对缓释肥的响应规律,筛选最佳施肥量。【方法】 设置3个包膜缓释肥(美国奥绿肥5号)施肥量(0.4、0.8、1.6 g/株)和1个空白对照(未施肥),生长季末测定4个处理下苗木形态指标、养分状况和根系发育情况。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明苗木生长对不同施肥量的响应差异,同时将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与施肥量建立数学模型,预测最佳施肥量。【结果】 苗木地径、苗高、全株生物量、根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氮、磷、钾含量随着缓释肥施肥量的提高而显著增大,其中施肥量为1.6 g/株时达到最大,苗高、地径和全株生物量分别为24.0 cm、4.9 mm和3.9 g/株。根茎比则随施肥量的提高而减少,对照最大为2.8。地径、苗高、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与施肥量构建的数学模型R2均大于0.95。【结论】 低施肥量下养分主要用于根系的生长,随着施肥量增加,大部分养分开始往地上部分转移,促进茎和叶的生长。地下部分的第1径级(03.0 mm)根随着施肥量增加显著增加。综合5个数学模型预测结果,认为黄连木容器苗缓释肥最佳施肥量在1.28~1.95 g/株之间。  相似文献   

7.
在磷肥(P)施用量分别为0.00、3.50、7.00、14.00、28.00g/m2的样地(0.50m×0.50m)上,播种4.00g高羊茅(Festuca elata Keng ex E.Alexeev)种子,重复4次,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对高羊茅株高、分蘖数、叶片数、生物量、光合速率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羊茅的株高与施磷量呈正相关,施磷量为28.00g/m2时株高达到最大值,为10.10cm;磷肥能促进高羊茅的分蘖,施用磷肥的高羊茅在一个月后的分蘖数是不施磷肥对照的1.13~1.33倍;施磷量为7.00g/m2时,高羊茅的叶片数、分蘖数、生物量达到最大值;磷肥能促进高羊茅的光合作用,施磷量为28.00g/m2时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为4.23μmol·m-2·s-1,磷肥对高羊茅的蒸腾速率影响不显著;不同磷处理样地的高羊茅在施磷肥一个月后其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和叶绿素(Chl)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综合分析认为,结合宜昌的地力情况和高羊茅草坪的养护特点,在施用基肥(N 15.00g/m2,K2O 12.00g/m2)的基础上,高羊茅草坪的磷肥施用量以3.50~7.00g/m2为宜.  相似文献   

8.
试验研究在稀土尾矿上不施基肥(对照组),施用粪污处理后的牛场沼液(B)、发酵牛粪(C)、牛粪养殖的蚯蚓粪(E)、发酵牛粪+牛场沼液(C+B)、牛粪养殖的蚯蚓粪+牛场沼液(E+B)5种基肥处理后,对皇竹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B处理未能提升皇竹草存活率、农艺性状和产量,显著低于其余4个处理组,C、E处理与C+B、E+B处理之间的存活率、农艺性状和产量差异不显著.C、E、C+B、E+B处理均能有效提升皇竹草的株高、分蘖数、茎粗、单株高重和产量,株高、单株重和产量上,以E和E+B处理效果最好,分蘖数、茎粗在4个处理组间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在赣南稀土尾矿上种植皇竹草,施用蚯蚓粪作为基肥对皇竹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处理实验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方法】本文对壳聚糖对模拟废水中微量重金属离子Cr的吸附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在实验室条件下,Cr3+的最佳PH=9,壳聚糖最佳用量均为10g/L,最佳吸附时间均为20min,温度均为常温,壳聚糖脱乙酰度均为85%。【结论】壳聚糖对水中微量重金属离子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吸附剂用于实验室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为桉树人工林的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4种不同经营措施试验(即,处理A: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处理B: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处理C: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和追肥;对照(CK):桉树采伐迹地形成的灌草坡),比较研究不同经营措施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除处理B外,其它处理林地的木本植物丰富度及其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与造林前相比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其草本植物的优势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指数也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P0.05),但种类丰富度则呈逐年下降趋势;处理B的木本植物香农威纳(Shannon-Wiener)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低于处理A、C和CK,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P0.05);处理A、C的草本香农威纳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sw)显著高于CK和B处理,而生态优势度指数(C)则显著低于CK和B处理(P0.05),A与C处理之间和B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工清理林地、人工除草抚育、施基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较小,而火烧清理林地、化学除草抚育和频繁施肥等经营活动将显著降低桉树人工林下的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林地清理方式下不同培肥措施对植物多样性的作用规律,为桉树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两种不同林地清理(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和3种不同培肥措施(加炭C、加氮N和套种绿肥)处理试验,比较研究不同林地清理和培肥措施的独立和交互作用对桉树人工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4年后,火烧清理林地的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人工清理林地(P0.001);两种清理方式下加C、加N和套种绿肥均明显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但优势种保持不变,均为蔓生莠竹、弓果黍、小花露籽草和五节芒(套种绿肥中的小花露籽草除外),显著降低植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两种清理方式各处理林下植物功能群谱完全相同,均表现为禾草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藤本植物杂草植物入侵植物;两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火烧清理和人工清理条件下,加C、加N、套种绿肥处理均极显著影响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林地清理方式与不同处理的交互作用也对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数产生极显著的影响。【结论】火烧和人工清理林地及加C、加N、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对林下植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影响。从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视角出发,在桉树人工林的经营中应尽量减少加C、加N和套种绿肥等培肥措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炼山和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和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阐明炼山和套种绿肥条件下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的作用关系。【方法】在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青山试验场测定炼山和套种绿肥(山毛豆)处理下的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灌上(灌木层地上部分)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全磷含量最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土壤层次的加深而递减,而土壤全磷则呈表层土的含量最高,随后减少再逐渐回升的趋势。炼山处理降低了林下植物中的有机碳、全氮含量,尤其是草上(草本层地上部分)和灌上(P0.05),却提高灌下(灌木层地下部分)的全磷含量(P0.05);炼山降低0~60cm土层的有机碳及全磷含量,降低0~10cm土层的全氮含量,提高10~60cm土层的全氮含量。套种绿肥后,林下植物有机碳含量降低,灌木层的全氮含量提高;显著降低草本层的全磷含量,而显著提高灌上的全磷含量;显著降低0~10cm的土壤有机碳及全磷含量(P0.05),小幅度降低0~10cm、10~20cm土层的全氮含量(P0.05)。炼山+套种绿肥处理,土壤表层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显著提高,林下植物草上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单一的炼山或套种绿肥处理恰好相反。炼山提高林下植物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却降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值;套种绿肥总体上提高林下植物的N∶P和C∶P,降低林下植物的C∶N和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炼山+套种绿肥对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影响显著,总体降低林下植物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尤其是草上及灌上组分(P0.05)。林下草本和灌木层植物的地上部分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呈负相关关系。【结论】炼山和套种绿肥对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与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有显著影响,炼山+套种绿肥比单一处理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土壤表层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以及林下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全氮和全磷含量。  相似文献   

13.
大叶栎营养杯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年1~5月在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试验场,选用L9(34)正交进行大叶栎(Castanopsis fissa)试验,考察营养土配方(林下表土,林下表土 草皮灰 农家肥按100:30:20比例混合),林下表土 农家肥 磷肥按100:20:3比例混合)、追肥次数(不追肥,每月追肥1次,每月追肥2次)和营养杯规格(直径×高度:14 cm×12 cm,12 cm×18 cm,10 cm×16 cm),对大叶栎苗木的株高、地径及根系生长的影响,挑选出最佳的大叶栎营养杯育苗组合.结果表明:影响大叶栎苗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营养土配方;使用混合比为100:30:20的林下表土 草皮灰 农家肥作营养土,规格为12 cm×18 cm(直径×高度)的营养杯进行育苗,育苗期不追肥,是本次试验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4.
为给有机粳稻栽培中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开展农家肥(腐熟的人畜粪)施用技术研究。以高原粳稻楚粳28号为试验品种,采用盆钵种植,设置两个变量因子,即3种施肥量(100g/钵、200g/钵、300g/钵)和4种施肥方式,设施用复合肥料(颚中复合肥)和不施任何肥料两个对照,研究对高原粳稻的穗部性状、产量、收获指数和养分的利用率。结果表明:随农家肥施用量的增加,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也随着增加,当施肥量增加到4500kg/667m2时,其有效穗、实粒数、着粒密度、产量等方面都达到最优并且超过了施用复合肥料的穗部性状和产量,并能提高稻株对土壤中N的利用率;不同施肥方式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大田生产上建议农家肥的施用量为4500kg/667m2左右,施肥方式可根据农家肥积存的速度、劳动力的多少和田间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本试验中,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量,N、P、K含量和吸收量均以A处理(NPK复合肥+牛粪)最高,其与CK(NPK复合肥)、B(NPK复合肥+秸秆)、C(NPK复合肥+低硼)、D(NPK复合肥+高硼)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烤烟生长发育最优,N、P、K含量与吸收量_达到稳定阈值,分别为1.96%,0.25%,4.82%与5.22,0.65,12.89 mg/plant.施加农家肥和硼肥均使烤烟各器官中硼的含量有所增加,尤以施加高硼的D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叶菜在连作障碍土壤中的安全生产措施,采用设施大棚小区试验,以土壤pH、土壤电导率、病害防效及增产率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土壤调理剂和木霉LTR-2联合施用对小油菜连作障碍土壤的修复作用,并根据土壤养分含量测定结果,进行了减肥试验。结果显示:经7 500 kg /hm2土壤调理剂处理后,土壤pH由4.50升至6.95;土壤电导率由675.10 μS/cm降至519.70 μS/cm。施肥后与施肥前相比,B(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复合肥)和C(土壤调理剂+有机肥I+LTR-2+复合肥)处理组中土壤pH均下降,土壤电导率均升高。经一茬种植后,与施肥后相比,收获时的pH分别从6.43和6.57降至6.06和6.26,土壤电导率由1 011.43 和959.47 μS/cm降至955.70 和863.43 μS/cm;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复合肥)组相比,小油菜种植前后,B和C处理组中土壤pH和土壤电导率都存在显著差异;B和C处理组中根腐病防效分别为65.39%和80.77%;增产率分别为27.48%和33.59%。A、B、C三个处理速效养分在土壤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剩累积。与常规处理A'(有机肥III+复合肥)组相比,D'(有机肥I+LTR-2+1/3复合肥)处理组在减施复合肥66.67%的情况下,增产率为9.31%。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犃狉犱犻狊犻犪犼犪狆狅狀犻犮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出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不出林为材料,研究6种不同栽培密度下不出林的形态、生物量及其分配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除平均根长外,不同栽培密度对不出林单株的株高、地径、分株数、叶片数和根数均影响不显著;不出林根冠比和比根长均随栽培密度的增大而显著降低;随着栽培密度的降低,不出林单株地下部分鲜干重、地上部分鲜干重和总鲜干重均显著增大,但每小区总鲜干重显著减小.【结论】10cm×10cm 栽培密度的不出林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索适用于黄花倒水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栽培措施,为黄花倒水莲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以黄花倒水莲组培苗为材料,研究种植模式、立地条件、种植密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施肥时间对黄花倒水莲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山地、林下种植模式,黄花倒水莲的产量和成活率明显提高。选择在4月移栽幼苗,成活率可高达(97±2)%,高于其他月份。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时,平均产量最高。施用有机肥时,产量较施用复合肥、不施肥明显增加;当施肥量为750 kg/666.7 m2时,产量达到最大;每年于6月施肥效果最好,其次是4月。综合考量,为提高黄花倒水莲的产量,种植地应选在山地,采用林下种植模式;4月移栽;种植密度为50 cm×50 cm; 4-6月施用有机肥约750 kg/666.7 m2(每株约0.2 kg),分两次施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广西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严重,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限制植被修复的因素之一,筛选乡土高效解磷菌株,可以加快修复石漠化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查筛选石漠化地区常见植物根际土壤解磷菌,检测解磷菌株解磷能力,并将优良菌株培养后接种至顶果木(Acrocarpus fraxinifolius)幼苗根际土壤,检测解磷菌对植物的促生效应。【结果】石漠化地区土壤中解磷微生物丰富,共筛选出20株解有机磷菌和24株解无机磷菌,分别属于11个类群,其中,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石漠化植物根际土壤解磷菌的优势类群。解有机磷菌解磷能力为35.4~79.2μg/mL,解无机磷菌解磷能力为112~253.2μg/mL。接种解磷菌剂对顶果木生长和养分吸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植株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增加14.5%~30.5%,根系生物量比对照增加27.6%~45.7%。接种IP-HLG1和IP-CTM11处理的植株氮、磷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处理,分别比对照处理高9.3%、19.7%和24.6%、20.3%。与对照处理相比,接种菌剂处理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了34.5%~69.1%,IPHLG1和IP-CTM11处理增加显著。【结论】石漠化土壤中解磷菌以假单胞菌属为优势类群,筛选的解磷菌株IP-HLG1和IP-CTM11对顶果木幼苗生长具有显著促进效应,对石漠化土壤磷元素活化能力较强,可作为研发微生物肥料的潜在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