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分子模拟手段来解析质子交换膜中质子的传递规律,对于深化质子传递机理研究,指导高效质子交换膜的开发工作,从根本上提升燃料电池性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根据质子载体的不同类型,介绍了质子传递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现状,指出了适用于分析Vehicle机理和Grotthuss机理的常用模拟方法,通过各模拟方法的比较,阐述了单一方法在模拟尺度和计算量方面的局限性,认为多尺度模拟法能够有效地解析影响质子传递的多重因素。在此基础上,指出开发高效、适用面广的多尺度模拟法是今后全面深入研究质子传递机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何祚清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1)
本文从质子淌度反常现象出发,着重讨论了水溶液中质子淌度的三种机理:经典质子传递机理,质子传递的隧道效应机理,水分子场助再定向——隧道效应机理。通过比较,我们认为第三种机理是目前解释水溶液中质子淌度的较好的一种机理。 相似文献
3.
M2M业务批量到达排队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M2M(Machine to Machine)业务的大规模应用给当前移动通信网络的QoS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问题,采用IBP(Interrupt Bernoulli Process)建模M2M业务的到达过程,业务以批量的形式到达,建立并求解了离散时间系统排队模型IBP/Geom/1/K.区别于传统的IBP模型,该模型每次到达的不是一个,而是一批.采用具有不同突发度的数学模型表征M2M业务每批到达的数量,在概率空间上求解队长的稳态概率,进而得到系统的吞吐量和丢包率等性能指标,并与相同排队强度下M2M业务单个到达时的性能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每批到达包数的突发度越大,系统的性能越差;在相同排队强 相似文献
4.
流感病毒基质蛋白1(matrix protein 1,M1)位于病毒包膜之下,形成一层壳状结构(衣壳),可与病毒的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包膜和病毒遗传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在病毒的组装与复制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不过,除N端有晶体结构外,全长M1蛋白的结构尚未解析.因此,人们对全长M1蛋白如何二聚化、然后多聚化形成病毒衣壳的过程知之甚少.为了解M1蛋白的二聚化机制,首先从M1的N端片段晶体结构出发,用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获得M1的全长结构模型;其次,对可能的M1二聚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分析其二聚化界面的氨基酸,由此发现了一种通过M1蛋白C端片段结合而形成的二聚体;最后,为验证模拟结果,用电镜三维重构方法分析了全长M1二聚体的构象,并提出了M1多聚化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5.
6.
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活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PS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高石灰用量条件下,由于强碱和氧化作用,黄铁矿表面生成Fe(OH)3,CaSO4和Ca(OH)2亲水性膜,黄铁矿被抑制.浮选实验表明,草酸、硫酸、磷酸等药剂能活化石灰抑制黄铁矿的浮选,XPS表面分析、电化学测试和溶液化学计算表明,这些活化剂能降低溶液pN值,且能与黄铁矿表面Ca2+,Fe2+,Fe3+形成络合物或难溶盐从黄铁矿表面脱附进入溶液,暴露出新鲜表面;同时,活化剂存在时,黄铁矿表面难以氧化,使高石灰抑制黄铁矿得以活化。 相似文献
7.
8.
在M2W发射机应用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其安全质量问题也受到了较多的关注,如果不对潜在的隐患问题进行解决,势必会对发射机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该文就主要对其日常维护和技术改造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M2M业务的传输技术是目前物联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M2M通信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资源调度算法无法满足新业务传输的需要.通过分析M2M通信特征,建立M2M业务模型,在传统资源调度算法中引入了α因子和β因子,提出了一种基于传统比例公平算法的改进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提高H2H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可信计算平台中的直接匿名认证(DAA)方案存在计算过于复杂的问题,在已有的DAA协议基础上,结合M2M网络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M2M网络的I-DAA方案.该方案建立在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困难性问题的基础上,利用零知识证明和双线性映射理论,在证书申请阶段将部分DAA证书中原来由TPM计算的参数改为用系统公开参数替代,极大降低了资源相对较宝贵的TPM模块的计算量.同时,该方案中TPM的秘密信息改由TPM自己选取,从而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开销.另外,TPM只需要申请一次DAA证书,以后即可直接向验证方提交验证信息,避免了一些现有协议的通信瓶颈.分析结果表明,I-DAA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降低了总体系统中尤其是TPM侧的计算复杂度,更适合于M2M系统及其他嵌入式系统应用环境. 相似文献
11.
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家族的跨种属感染和跨亚型变异的统计学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统计学视角分析甲型流感病毒基质蛋白2(M 2)的种属差异和亚型差异。首先,用氨基酸对的可预测性将1129个M 2蛋白质转换成1129标量数据,然后用Ⅰ型ANOVA分析这些数据,寻找是否存在种属和亚型的区别,最后用Ⅱ型ANOVA确定组间和组内的差异,进一步追踪跨种属感染和跨亚型突变的原因。得到3条统计学证据,说明甲型流感病毒可能发生跨种属感染和跨亚型突变,其原因是由于各种属和亚型之间的屏障不够强壮,导致突变易于跨越到其它种属或亚型。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声波传感器 (BAW)系统研究了 2 -巯基苯骈噻唑(MBT)在酸性、中性和碱性介质中的缓蚀行为 ,并提出了相应的缓蚀机理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提取物体外对流感病毒H1N1、H3N2的抑制作用。方法:用狗肾细胞(MDCK)观察姜黄素体外对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A型流感病毒H3N2亚型病毒的直接杀灭作用。结果:姜黄素最大无毒浓度为12.5g/L,对H1N1有效抑制浓度为6.25g/L,对H3N2有效抑制浓度为1.56g/L。结论:姜黄素提取物确有明显的抗H1N1、H3N2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进化理论,探究了甲型流感病毒PB1蛋白与PA蛋白上具有共同进化可能性的保守九聚片段 (C9MP)。结构信息显示PB1蛋白的第1-15位氨基酸与PA蛋白的第239-716位氨基酸具有相互作用域;对该区域变异分布的分析发现,PA蛋白第670位氨基酸Q所在的C9MP与PB1蛋白的第9位氨基酸F、第12位氨基酸V和第13位氨基酸P所在的C9MP在PB1-MP1相互作用面上具有最低的共进化值。结合DSSP程序的分析表明,由PA蛋白第670位氨基酸Q与PB1蛋白的第9位氨基酸F、第12位氨基酸V与第13位氨基酸P构成的区域可能成为潜在的相互作用位点。 相似文献
16.
李来才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2):193-195
用量子化学UMP2方法,在6-311 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CFH2与臭氧反应机理,全参数优化了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和产物的几何构型,在UIQCISD/6-311 g^**水平上计算了它们的能量,并对它们进行了振动分析,以确定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同时应用经典过渡态理论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研究结果表明,CFH2自由基与臭氧间的反应活化能很小,反应活性很大,其对大气臭氧的损耗也将很大.同时发现CFH2与O3的反应是强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MP2(Full),B3LYP,QCISD/MP2方法在6-311G(d,p)水平上对Cl原子与HNCO反应的微观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MP2(Full)和B3LYP对反应位能面上的各驻点进行几何构型的全优化,振动分析和IRC计算证实了中间体和过渡态的真实性和相互连接关系.3种方法计算得到了几个反应通道的反应活化能.研究表明,Cl原子进攻HNCO中的H原子为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 相似文献
18.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4-78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MK/6-311+G(d,p)和组合能量算法BMC-CCSD,研究了CH_3CCl_2与NO_2的反应机理,得到了体系的势能面信息和详细的反应机理.反应物发生碰撞后,其中NO_2中的N原子和O原子可以分别进攻CH_3CCl_2中-CCl_2基团上的C原子而首先形成络合物,然后从络合物开始经历一个或者多个过渡态生成产物或者直接分解成产物.共找到了11条反应通道,计算结果表明CH_3CClO和CH_3CCl_2O是反应的主要产物. 相似文献
19.
用量子化学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研究了7-羟基喹啉二水和二甲醇复合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水助及醇助催化质子迁移反应,优化得到了反应物、过渡态和生成物的几何结构,结果表明,在水助及醇助催化质子迁移过程中,3个氢原子都参与了迁移过程,醇助催化质子迁移反应途径在甲醇溶液中的活化能垒比水助催化质子迁移反应低,在甲醇溶液中的反应比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更容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