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催眠咒语,你一定听说过吧。古典神话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等)马上进入深深的睡眠之中。我们爱看的电影“哈里·波特”中,也出现了这种威力无比的“催眠咒语”。那么,如果我告诉你:神话中神秘莫测的“催眠咒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应用,你一定会说:“可能吗?真是不可思议啊!”  相似文献   

2.
《诗》的至高性体现为它的"法典性",即所谓"宗教性",也就是《诗》在其接受过程中呈现的若隐若现的"神性"——原始宗教思维(动作、仪式思维)。通过引《诗》、赋《诗》和用《诗》,我们可以看到原始宗教思维围绕《诗》所发生的内化、外延和转化。这让我们不得不猜测《诗》的原始状态便是具有宗教性质的"咒语"或"祈祷辞"。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7):56-57
潜入梦境盗取别人潜意识中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这是电影《盗梦空间》中的桥段,梦境和催眠被描述得神乎其神。现实生活中的催眠到底是怎样的,银行卡密码、商业机密、感情经历,这些深藏心中的秘密,被催眠时会说出来吗?记者近日亲身体验,为你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4.
正《有点儿心机又如何》节目里田中奈美实讲了这样一句话:"这些套路我都用了,可是你看看我,还是单身。"所以,唯有真心才是爱情长久的秘诀。一切技巧都是出自真实的爱意,那样带来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说起催眠,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样的场景?是催眠师拿着怀表在你面前摆来摆去引你入睡,还是电视节目中催眠师一声令下观众立刻失去意识?总之,这些仿佛都是带着些骗术的不可思议的情景。然而,催眠实际上是心理学的一部分,应该称之为学科。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这样解说:人的意识就像浮在表面、仅占10%的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5.
数字时代的“芝麻,开门”!:IBM ViaVoice是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周 《科技潮》1999,(12):154
很多人看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做事,也有很多人对于阿里巴巴能够用咒语"芝麻,开门!"让山洞的门自动开启感到古人想象力的丰富。在中国的神话故事里面也有用咒语驱动物品为人类干活的故事。最典型的是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叫声"变",毫毛就变成了孙悟空想变的东西,一般是一只小猴子,也有的时候是一个木鱼呀什么的。阿里巴巴属于阿拉伯世界的神话故事,孙悟空属于东方的神话故事,在欧洲,用咒语来运动物品的构想也是层出不穷的。不要说西方童话里面那么多巫婆巫师都会说咒语,就在一位西方音乐家(对不起,音乐家的名字我忘记了,不过他的作品很多人都知道)的作品里,也有一个《小巫师》,小巫师用咒语驱动扫帚来取水,结果闹出了大笑话的。  相似文献   

6.
正电影《催眠大师》的热映,在影迷中掀起一阵"催眠热",稀奇古怪的问题层出不穷:催眠真那么防不胜防,能让人重回童年,亲历梦境?能封存记忆,治疗心疾?催眠术,在古代被称为祝由术,最早是用来骗人的骗术,也经常和封建迷信联系在一起,后在西方被用于一些疑难病症的治疗,逐渐转换为心理学的一个门类。近日电影《催眠大师》的热映,在影迷中掀起一阵"催眠热",稀奇古怪的问题层出不穷:催眠真那么防不胜防,能让人重回童年,亲历梦境?能封存记忆,治疗心  相似文献   

7.
亢霖 《世界博览》2011,(6):82-82
对于卧底来说,"洗白"和"洗黑"的结果都是惨败,留给内心的终极困扰则是:我是谁?如果你生活在敌人当中又被当成自己人,你多半是警方派到黑帮的卧底。当然,你也有可能是个地下党。前者在港产片《无间道》里,后者在内地电视剧《潜伏》里。《无间道》成为近年来港产片的巅峰,"双卧底"叙事模式是主要原因之一。黑帮里有警察的卧底,警察里也有黑帮的卧底,搅和在一起,张力十足。  相似文献   

8.
《锦衣归》是明清传奇,其中既有南方方言代词也有北方方言代词。北方方言人称代词复数"我每"、"你每"、"他每"反映了"每"在金元以来的词曲作品中的沿用。北方方言人称代词"自家"、"咱家"、"喒家"、"俺家"、"奴家"、"奴"、"某"、"某等"都可以用于人物自称,疑有社会方言色彩。《锦衣归》的代词系统不同于但非常接近现代汉语的代词系统。  相似文献   

9.
课堂奇遇记     
"《机器人总动员》可真好看!"早上,艾幻想刚进校门,看见嘻嘻哈,就上前跟她谈论昨天在电影院里看的电影。"我以后要是导演,你就是女主角。"嘻嘻哈吹牛道。艾幻想一脸不屑地说:"算了吧,你要是导演,那这电影估计也没人愿意看,没人看的话,我当你的女主角有什么意义?"两人聊着聊着,踏进教室,发现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他们在嘀咕什...  相似文献   

10.
核心提示:想必大多数人知道"无底洞"是从《西游记》中读到的,你可曾想过我们生活着的地球也有这样的洞?事实上,在中国、土库曼斯坦、希腊等世界各地都已出现深不可测的"无底洞",科学家至今也未能作出合理解释。地球上真的存在"无底洞"吗地球上是否真的存在"无底洞"?按说地球是圆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真正的"无底洞"是不应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各种山洞、裂口、裂缝,甚至火山口,也都只是地壳浅部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2,(10):4-5
虽然催眠这一领域目前仍待开垦,但其作为一种医学治疗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教育、体育等实践领域。在学者们看来,催眠治疗是被催眠者自身觉悟的过程,而不是催眠师暗示的过程。催眠最重要的不是控制他人到达某种状态,而是激发人的潜能,改掉坏习惯,克服长期的心因性疾病。进入别人的梦境,植入新的记忆——随着《盗梦空间》的热映,催  相似文献   

12.
清代滇籍学者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在中国传统《诗经》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清代《诗经》文学读解的扛鼎之作。方氏解《诗经》的诸多精到之处,论者已多有论及;唯其所标举的"托辞"却鲜有人注意到,而"托辞"正是其"原诗人之始意"的重要方法,也是其判定"诗"与"史"之分界及拓展诗之"言外意"的重要手段。当然,"托辞"的泛化也是方氏诗学不可回避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在对《逸周书》动词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将其821个动词做了分类。从语法分类可以看出它们的时代特点,即相对于甲骨文类型已经非常齐全;相对于中古汉语动词总量较小,每类动词也相应较少。助动词、特殊动词的小类中,古汉语中有的先秦汉语也都具备。中古汉语动词总量上千,每小类动词也更丰富,如助动词中可能类的"得"、"耐"、"而",意愿类的"肯"、"愿",必要类的"应"、"当"等,但在《逸周书》中都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4.
小易 《科技智囊》2011,(5):73-73
此句属于《系辞》中的名句,句虽不长,但是意蕴不少。先来看"洗心",先儒多解释为"先心",然而帛书《易》中作"佚心"。"佚",从人,失声,忽也,本义为隐逸的人,引申为佚乐其心、无所作为之义。"洗"为涤除、洗濯的意思。联系下文"退藏于密"来看,似乎帛书《易》中"佚心"的解释更为贴切。但是作为"洗心"来解释,也别具含义,"洗心"更强调的是"圣人以此齐戒,以神明其德"这个过程,澄静内心,荡涤疑虑,借助"洗"而整肃自身,达到"洗心"的目的,继而把德行提高到高深而纯净的境界。据说"洗心革面"这一成语也是由此而来的。  相似文献   

15.
吴琼 《长沙大学学报》2011,25(6):114-116
通过以《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将军令》、《浔阳琵琶》、《平沙落雁》等乐曲为例,探究"逆分型节奏"和"渐变结构原则"在琵琶传统乐曲序部中的运用,使音乐在板式的连接上不再是机械的重复,带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同时,又由于这些乐曲序部的右手指法、音区、音高、力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即使运用了同一种节奏型、同一种速度原则,也会准确地表现不同的乐思,体现了"同中存异"的个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参照大徐本《说文解字》以及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在对《说文.肉部》涵盖的140个字进行逐字考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意义对其进行了大致的分类,并分析了某些"肉部"字字义的转移以及"肉部"字中蕴藏的文化内涵。汉字发展演变中"肉部"与"月部"的混淆也是一个应当注意的问题,本文从字本义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7.
竹简《文子》二次论及"经",四次提到"传",学者多据此认为简本《文子》当时已称"经",且分为上经、下经两篇;甚或认为简本《文子》包含了"经"、"传"、"说"三部分。上说皆可商榷。考之典籍可知:简本《文子》中的"经"非指《文子》本书,而是指《老子》;"传"也是指他书,具体何指,文献阙而难征。竹简《文子》的出土表明,先秦时期《老子》本书虽未题以"经"名,但已被他书尊称为"经",取得了事实上的"经"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说文解字》中有许多如"宅、室"等表示"居室"的字,它们之所以没有根据语言的经济性原则而归于一统,是因为它们在社会中分别充任不同的角色,体现不同的文化蕴义。《说文解字》在训解这些字字义的同时,也传播了中国丰富的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19.
卢旭 《当代地方科技》2010,(14):167-168
为复兴儒学,李翱首推《中庸》作为经典依据,试图重构儒家心性理论。《复性书》中,李翱以"诚"论"性"、以"诚"论"情"、以"诚"论"道"、以"诚"论"明"等,归旨于"天人合一"之境。本文以《中庸》"诚"的观念为红线,从性、情、道、明等角度,考察李翱《复性书》心性思想与《中庸》的相承性,以回溯思想源流的方式梳理和反观李翱《复性书》心性思想的渊源和脉络。  相似文献   

20.
张青  张明 《皖西学院学报》2009,25(4):101-103
莎士比亚的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的《奥赛罗》曾经引起过无数的争议。"嫉妒说"曾在《奥赛罗》研究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但也有很多莎学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嫉妒说"加以否定,指出《奥赛罗》中蕴涵的人文主义思想并不能以嫉妒一说简单诠释。就"嫉妒"背后隐藏的种种原因和动机,探讨了造成奥塞罗悲剧的一些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