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辩学理论之所以科学在于它不仅具有特殊的意义,更在于它有普遍的意义。《资本论》作为经济科学,也在于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而且在更广的意义上揭示了商品经济乃至最一般的经济运动规律。对于《资本论》的逻辑起点的认识不同,会导至对《资本论》的逻辑体系认识不同,从而也导至对《资本论》的科学意义及现实意义的认识不同。因此,《资本论》的逻辑起点对于《资本论》的研究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和辩证逻辑的同志总要涉及到《资本论》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而在这里更经常讨论到什么是《资本论》的逻辑起点,什么是《资本论》的最抽象范畴的问题。毫无疑问,大多数人认为的《资本论》作为逻辑起点的最抽象范畴是商品,这个论点是正确的。然而却有许多人把这个论点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一部政治经济学文献,也是经济学说史上最光辉的科学成果,是一部人类杰出的经济学的巨著。《资本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而且有着十分严谨的体系、结构。这个严谨的体系、结构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结构,无疑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资本论》雄文四卷,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说法,一、二、三卷是“理论部分”,第四卷是“历史部分”即剩余价值理论史的部分。这里对《资本论》体系、结构的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根据对英国资木主义的考察结果,得出了一个科学的结论:资本主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它和以往的社会一样,必然要被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所代替。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是建立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基石,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正如恩格斯所说:“这两个伟大的发现——唯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言中明确地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但是,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此看法仍有分歧。原因是在于对马克思上述这句话中所说的“生产方式”一词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世界知识》2008,(21):68-68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蔓延。让自由资本主义走入了死胡同。批判资本主义的鸿篇巨著《资本论》重新成为欧洲读者的宠儿,尤其是青年一代。德国出版商说,马克思《资本论》的销售量相比2005年已提高两倍。“现在,马克思又成为了时尚。我们预计到了今年年底,销量还会增加很多。因为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本书做圣诞节的礼物。”马克思的著作中,  相似文献   

7.
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问题,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中论述“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时提出的。“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  相似文献   

8.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马克思运用“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原理,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资本主义制度代替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私有制,是第一个否定,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第二个否定,即“否定之否定”。重建“个人所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另一种提法。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的逻辑结构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用毕生精力和心血写成的科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座雄伟的里程碑。在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时,不得不赞叹马克思主义在其中所运用的科学严密的逻辑分析方法。在这个逻辑结构分析方法中,又以“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方法”;以及“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方法构成了《资本论》结构的稳定的“三大支柱性”的基本方法。本文试图探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是如何采用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并结合抽象到具体这些辩证逻辑方法来论述剩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与《资本论》的关系问题,是《资本论》创作和传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活经历与学术理路的细致考察,不难发现,恩格斯自始至终都参与了《资本论》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在《资本论》问世前,恩格斯一直在敦促和资助马克思完成创作,并启发和影响着马克思的写作;在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一方面费尽心力地编校和出版《资本论》的后续几卷,另一方面则通过论著保卫和发扬着《资本论》.因此,可以说,在《资本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中,马克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资本论》带有马克思的“印记”,也印有恩格斯的“标签”.  相似文献   

11.
仲帅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7):14-15,2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逻辑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资本的转换形式和资本的价值实体,说明了资本的逻辑起点;研究了扩大再生产和资本循环周转,指出了资本展开的逻辑路径;推论了资本逻辑不仅带来了一定时期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而且还引发了经济危机,并最终葬送资本和资本主义制度,回答了资本的逻辑结果。马克思的资本逻辑论,思路清晰,论证严密,为我们更好地认识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命运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革命导师们一向注重对外经济关系。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时,把对外经济关系看作是同以大机器为基础的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1857年马克思拟定的写作《资本论》的宏伟计划曾把“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作为六册计划中的两册;在《经济学手稿(1857年~1858年)》《导言》中,马克思在说明了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之后,指出还应当研究“生产的国际关系”,并且认为,应当由专门篇章来研究“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汇率”、“世界市场”等方面的内容。在马克思看来,对外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是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列宁说:“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是“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商品经济由于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生产关系体系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这就是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资本论》及其它著作中,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商品经济,特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一部真正科学的“资本主义经济论”,它所研究的商品经济的特征和规律 ,不仅揭示了社会化商品经济运动过程建立的完整的商品经济理论 ,也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资本论》对于我们进行市场经济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马克思所论述的劳动价值论和资本再生产的理论是我们宏观经济调控和企业经营管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两个最重大发现,其中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石。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主要论述了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来源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这就使一些学者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范畴,那么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有没有剩余价值,社会主义剩余价值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有何异同,以及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创造最大劳动剩余价值的途径有哪些,作者主要从以上方面简要地论述的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理论是《资本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花费了马克思毕生的心血。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和商品、货币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及针对资本主义在全球蔓延过程中日益产生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深人研究和系统分析,逐渐形成了科学的金融危机理论,对当今经济发展极具指导意义。根据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中所分析的金融危机产生及形成原理与现实条件,提出如何维护金融安全,规避和防范金融危机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对策,对我国经济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匈牙利思想家兼革命家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表达了自己对“什么是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在其中,他提出了“总体辩证法”的思想,这一思想有着深刻的背景和原因。卢卡奇受黑格尔影响较大,在黑格尔的辩证法中表述了“真理是总体”的思想,辩证法是力图把握世界总体而提出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述了资本主义商品世界的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社会成了以物的依赖关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卢卡奇从《资本论》中读出了马克思的“异化”思想。既然无产阶级处于自身被异化的处境,无产阶级的任务就是在实践上打破现存的物化结构,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不依赖于物的关系。那么无产阶级就要确认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自己的总体目标,以达到阶级意识的觉醒。为此,卢卡奇认为无产阶级就要掌握具有“总体性”实质的辩证法精神,辩证法不仅是一种认识方法,更是一种实践方法,不是抽象的描述事物运动状态的”解释世界”。在此基础上,卢卡奇表达了自己对辩证法的理解,认为辩证法即是主客体之间的互动,自然界也应归入社会历史范畴,从而不应忽视入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但是卢卡奇只是从“总体性”一个角度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并不是十分准确的,在实践中也容易造成变革现实的消极被动性,并且“总体性”并不能代表马克思原本意义上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了资本的积累理论与就业的关系,马克思的积累理论虽然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但是对于我国的就业工作仍然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社会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一到第三卷中逻辑缜密地提出了自己关于社会生产平衡的思想,对社会再生产理论的学习有助于认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社会各部门保持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一于《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