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均苯四甲酸酐、二苯醚为原料,以1,2-二氯乙烷为溶剂,无水三氯化铝为催化剂,在吡啶存在下,通过低温傅-克亲电反应合成了具有梯形结构的聚酮酸和聚醌,考察了溶剂体系对反应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聚酮酸的热关环,用IR、TG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它们具有优良和耐热性和耐溶剂性。  相似文献   

2.
PTMG聚氨酯灌封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四甲撑醚二醇,甲苯二异氰酸酯和MOCA溶液为原料,采用半预聚体法合成了高性能聚氨酯灌封料。并考察了w(-NCO)、n(-NH2)/n(-NCO)值,后硫化时间,相对湿度对聚氨酯灌封料机械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取代聚二乙炔(PDA)类化合物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许多突出优点,N-炔丙基-2-甲基-4-苯基咪唑的合成,为研究新型杂环取代聚二乙炔类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聚天门冬氨酸阻垢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L-天门冬氨酸为原料采用聚合-水解二步反应合成出具有优异阻垢性能的聚天冬氨酸,考察分析了它对碳酸钙的阻垢作用及相关机理。  相似文献   

5.
以K2S2O8为引发剂,在反相乳液中合成淀粉接枝聚丙烯酰胺(s-g-PAM)。经水解,制备成相应的阴离子型衍生物,并研究了它们的耐温性、耐盐性及抗剪切力性质。结果表明,接枝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耐盐性,它们的高粘度将有利于采油。  相似文献   

6.
聚天冬氨酸的阻垢缓蚀性能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介绍了聚天冬氨酸的合成工艺,并以L-天冬氨酸为单体采用热缩聚合法合成了聚天冬氨酸,并对其阻垢分散性能和缓性能做了研究。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水处理药剂。在5.0mg/L的添加量下,其阻垢率已接近100%。  相似文献   

7.
取代二乙炔(PDA)类化合物作为非线性光学材料具有许多突出优点,N-炳丙基-2-甲基-4-苯基咪唑的合成,为研究新型杂环取代聚二乙炔类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NCO基在聚氨酯预聚体合成过程中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正平  赵钢 《应用科技》2002,29(2):32-38
研究了聚氨酯预聚体合成过程中,-NCO其含量对预聚体性质的影响,考察了聚氨酯预聚体贮存时间与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二氮杂萘联苯型聚芳醚聚合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类双酚化合物与二卤单体反应,以及类双酚与对氯苯腈反应合成了3种模型化合物;通过对模型化合物的结构分析,证实了该新型类双酚单体中N-H参与亲核取代反应,形成了C-N相连而非C-O相连结构,进而提出了类双酚单体经亲核取代反应合成聚芳醚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环氧树脂和甲苯二异氰酸酯合成了环氧封端聚恶口唑烷酮预聚先,研究表明,采用了n-C4H9OLi作催化剂比AlCl3-O复合物更大优质。探讨了各种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获得了较发好的聚合物反应条件,由此合成了环氧当量近600且分子中几乎不含三聚体的环氧封端聚恶唑烷酮预聚物,并对预聚物进行了IR及溶解性表征。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聚N-乙烯基乙酰胺接枝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链转移自由基聚合和端基置换反应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单封端聚N-乙烯基乙酰胺(PNVA)大分子单体,以此大分子单体为反应性分散稳定剂,使之与苯乙烯在乙醇/水的混合介质中进行分散共聚反应,制得表面PNVA接枝聚苯乙烯(PNVA-g-PSt)聚合物微球.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激光光散射仪和电子显微镜等对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微球动力学直径及其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NVA大分子单体浓度、苯乙烯浓度、引发剂浓度和聚合温度对微球粒径有较大的影响;溶剂组成对聚合物微球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Cu2+为模板离子,丙烯酸、丙烯酰胺及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苯乙烯(St)为骨架单体,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铜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考察了Cu2+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确定引发剂用量的基础上,考察了功能单体种类、介质pH值、Cu2+/功能单体摩尔比以及DVB/St质量比等因素对印迹聚合物吸附性能的影响趋势,得到了较优的合成条件,并提出了乳液法Cu2+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识别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微乳液介质合成了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苯乙烯(St)三元聚合物(AM-AMPS-St).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时间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测定了聚合物水溶液的表观黏度,表明其有良好的耐温耐盐抗剪切性能.  相似文献   

14.
报道了一种液相芯片的微球敏感元件载体的制备方法.利用分散聚合法,以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乙醇和水作为分散介质,合成了微米级单分散性聚苯乙烯微球,详细探讨了单体浓度、引发剂、稳定剂的用量对微球的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并对微球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作为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载体,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粒径约2.2 μm,并且表面光滑致密,适合下一步在其表面引入羧基、氨基等功能基团以进行表面化学与生物活化,从而制成液相芯片的敏感元件.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利用异丙基硫杂蒽酮/N,N-二甲基氨基对苯甲酸乙酯(ITX/EDAB)光引发体系制备两种末端带有ITX残留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ITXH)和马来酸酐-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MV-ITXH),然后借助ITX基团的可逆偶合与断裂机理分别以PMMA-ITXH引发苯乙烯单体常规乳液聚合,以PMV-ITXH引发MMA单体无皂乳液聚合。对聚合产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形貌等进行了考察,并与本体聚合产物进行比较,发现:末端带有ITX基团的大分子引发剂可以很好的引发单体(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的乳液聚合;常规乳液聚合相对于本体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及产物分子量大的特点;无皂乳液聚合获得产物粒子粒径均匀、胶乳稳定。  相似文献   

16.
铁(Ⅱ)-邻二氮菲络合物催化的苯乙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铁(Ⅱ)-邻二氮菲络合物(Fe(Ⅱ)/phen)为催化体系,以苄氯为引发剂,对苯乙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苯乙烯与甲基丙烯酸丁酯的嵌段共聚进行了研究.发现本体系可有效地控制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2  相似文献   

17.
以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苯乙烯(St)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P(NIPAM-co-St)微球。在制备过程中,综合考察了反应时间、引发剂用量、相比、搅拌速度4个因素对P(NIPAM-co-St)微球的粒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加引发剂量、延长反应时间对减小微球粒径的影响最大,而增加相比则起着相反的作用;当搅拌速度在600 r/min,引发剂量为4%,相比为2.5%,反应时间为12 h的单分散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乳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系阻尼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等单体合成聚合物乳液,将乳液共混后涂膜测试其阻尼性能.考察了聚合物的选择、共聚比、共混比等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多梯度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乳液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阻尼材料,其中高温区阻尼响应聚合物用PMMA比用P(St-BA)共聚物好.  相似文献   

19.
在1,1-二苯基乙烯(DPE)存在下,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初始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出含有DPE片段的大分子引发剂PMMA-DPE;然后以PMMA-DPE 为引发剂,以苯乙烯(St)和马来酸酐(MAn)为共聚单体,乙酸异戊酯为溶剂,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的聚(苯乙烯-马来酸酐)(Poly(St-alt-MAn))的微球。研究了 PMMA-DPE 的用量对聚合物微球的形态、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采用 FT-IR, UV-Vis, 1H-NMR和 GPC 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 SEM 观察了聚合物微球的形貌。结果表明,PMMA-DPE 能够引发 St 和 MAn 的共聚合,随着 PMMA-DPE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的转化率呈增大趋势,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呈下降趋势,而粒径分布系数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surface modifying agent and internal compatilizer of inorganic and macromolecule composite materials,P(St/MAH/BA)terpolymer,was synthesized in butanone by solut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using styrene(St),maleic anhydride(MAH),and butyl acrylate(BA)as monomers and 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as an initiator.Some affecting factors on terpolymers yields such as polymerization time,reaction temperature,solvent volume,initiator content,and reactants ratios were studied.Furthermore,the structure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terpolymers were primarily characterized and determin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and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rpolymers are random polymers and the yields are low,but the thermal decomposed temperature of terpolymers P(St/MAH/BA)is around 220 ℃ and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s(Mw)achieve 1.189×105 g·mo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