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科技新讯     
地球每年曾有500多天你知道吗:13亿年前地球每年有500多天,13~14个月。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矿研究所研究员朱士兴等人,从天津蓟县燕山古地层的“叠层石”研究中发现的。叠层石主要由蓝藻化石构成。蓝藻具有昼夜光照不同而生长不同的特性,其化石能准确记录日月变化,被称为“生物时钟”。蓝藻化石形成于13亿年前。——新华网  相似文献   

2.
于桥水库是引滦工程的重要枢纽,也是天津市最重要的水源地。引滦输水近50年来,于桥水库已经出现富营养化现象,近年来更是出现菹草爆发和蓝藻大量生长的现象。本项研究在全面调查于桥水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于桥水库富营养化规律和治理重点,建立了蓝藻预警模型,提出于桥水库菹草控制方案和蓝藻控制方案,并结合工程措施,使得2011年于桥水库菹草生物量比治理前降低40%、蓝藻的生物量降低60%。  相似文献   

3.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人们已知化肥容易导致淡水及海洋中的蓝藻数量激增,但近期一项由多家机构共同进行的研究发现,这种水中微生物自身就可以对湖中的氮循环和磷循环产生重要影响。研究人员发现,蓝藻如果在营养物含量偏低的湖中落脚,便会建立起正反馈回路,加大水中污染物和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使周围环境更适宜自身生存,并同时因污染水源而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该发现为蓝藻爆发提供了  相似文献   

4.
太湖、巢湖、滇池相继暴发蓝藻危机,湖泊问题再度进入公共视野.如果我们把目光稍微向前追溯几十年,就不难发现中国的湖泊在众多压力胁迫之下一直呈步步退让的萎缩态势.甚至一些曾经碧波浩荡的大湖,和它承载的繁荣和文明,几乎是在"转瞬间"僦灰飞烟灭,比如历史上的罗布泊.  相似文献   

5.
地衣是真菌和藻类(主要是蓝藻、绿藻)的共生体,它是改造陆地表面的先驱者,使陆地变成能够适合其他高等植物生长的环境。在地质记录中,地衣化石非常稀少,以前报道的最早的地衣化石来自苏格兰距今约4亿年前的泥盆纪硅质结核中;真菌化石的报道也很少,最早的、可靠的真菌化石记录是  相似文献   

6.
以道金斯为代表的基因选择论者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最终单位。维姆塞特认为基因选择的兴起和基因还原主义的思路关系密切。其实,基因选择的本质是自然选择在基因层次的运用,是自然选择+基因还原主义。因此,基因选择面临的困难实际来自基因还原主义。一些生物学家和哲学家已经开始质疑支撑基因还原主义的"基因"概念和"中心法则",而只有当基因还原主义被证明有问题时,我们才能真正颠覆基因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因选择论和基因多元论都认为基因是自然选择的单位,但两者有不同的理解。前者认为基因是唯一的最终选择单位,后者则强调基因层次的数量模型可呈现其他层次的自然选择。论文以本体论疑难为线索,梳理了从基因选择论到基因多元论的转变,论证其内涵是实在论基因到工具论基因的概念转换。基因选择论以表型性状到DNA分子的还原关系为前提,持有"实在论基因"(以物理DNA分子定义),因此遭遇了本体论疑难;基因多元论以基因与表型的代表关系为前提,持有"工具论基因"(以生物表型定义),这一概念转换可成功回避本体论疑难。  相似文献   

8.
文化基因是文化传承与变化的基本因子。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具有相同的特点,又具有社会性、多维性、选择性、无形性、多变性等特征。思维方式与核心价值观是文化基因的基本要素,共同构成了文化基因的"双螺旋"结构。中医文化基因包括思维基因与价值基因,象思维是中医文化的思维基因,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流动性与非逻辑性特征。人本、中和、自然是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构造了中医文化的价值基因链。中医文化基因控制着中医文化传承不断,维护着中医文化认同,决定着中医人行为规范,规定着中医学本质。中医文化传承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守护与传播中医文化基因,坚守中医思维方式与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人类基因组多样性研究成果证实人类种族之间存在基因差异的事实出发 ,概述了基因武器的产生背景 ,提出了基因武器的概念。对基因武器的原理、性能和特点进行了分析 ,对基因武器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制状况进行了介绍 ,对基因武器的发展态势及其潜在威胁进行了预测。提出了我国应当呼吁国际社会全面禁止基因武器的研制和使用 ,寻求对中华民族有效的生物药剂和疫苗 ,研制对抗基因武器的新型探测和防护器材 ,以及探索未来反基因战的战法、途径和手段等四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
1 1.青春永驻的秘方并没有隐藏在世界上哪个神秘的地方,而更像是存在于每个人的细胞里,或者更加准确地说,是在一个特定的基因里.加利福尼亚斯克里普斯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对90岁以上的老人的基因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99%以上的情况下,这些90多岁的老人的基因的功能完全正常,也就是说,他们的基因都能够指挥指定的细胞产生适当的蛋白质.老年人的基因和新生儿的基因几乎能够同样发挥作用.那么,如果老年的基因和年轻的基因同样有效,为什么我们还会衰老呢?  相似文献   

11.
基因隐私的伦理和法律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隐私是个人隐私的深层次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隐私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基因隐私进行单独的伦理和法律规范.在伦理上只有从根本上防范基因决定论,在法律上只有专门设立基因隐私权,才能对基因隐私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保护.本文着重讨沦基因隐私所带来的问题以及伦理和法律对其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低氧适应相关基因及其研究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低氧适应基因是指一类低氧诱导表达并参与低氧适应反应的基因群.目前已发现低氧适应基因30余个,其主要通过对机体红细胞生成、血管生长和舒缩、糖代谢和应激反应等生理功能的调节,提高机体的氧摄取和氧利用能力.HIF-1作为重要转录因子在这类基因的表达调控方面具有关键作用.系统认识低氧适应基因及其生物学功能,对于探索低氧损伤防护和促进低氧适应的医学策略和相关医药措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现阶段我国开展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策略应考虑(1)重视生物性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2)重点开展生理性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3)以低氧应激为导向进行低氧适应相关基因的研究;(4)注重低氧适应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研究;(5)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究低氧适应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13.
人体中是否有基因可以抵抗艾滋病?哪些基因与人体抗艾有关?在暨南大学举行的“首届中国东南部艾滋病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关专家透露,广州及美国医学机构的合作研究后,曾在白人身上发现的“抗艾滋病基因”—“杂合子”基因,目前同样在中国人身上找到了。该基因在白种人身上已找到暨南大学艾滋病基因与疫苗研究中心、广州市传染病医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艾滋病分子病毒学实验室合作进行有关抵抗艾滋病感染与基因关系的研究。目前,研究组已采集到1000多份健  相似文献   

14.
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控制后代基因的两种可能方式。虽然二者有很多类似之处,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在对胚胎的处理方式上有很大的区别。朱利安·萨乌列斯库等人认为,这些差别意味着基因编辑存在对人影响的(person-affecting)伤害风险,而基因筛选则不存在这种风险。这种风险上的差别为基因编辑比基因筛选的伦理问题更为严重的观点提供了辩护。然而,上述观点在基因编辑的收益、伤害的风险问题,以及非同一性问题这三方面都面临着有力反驳。要解决基因编辑与基因筛选的伦理优劣问题,需要在这三方面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1,(1):F0002-F0002
近年来,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将基因或QTL导入水稻品种已屡见报道,但得以应用的品种极少,且直接利用高产QTL(高产数量性状基因位点,以下简称“高产基因”)进行超高产育种还未见前人报道。究其因,一是野生稻中存在大量对产量不利的性状干扰;二是连锁累赘,即目的基因与不利基因的紧密连锁是育种中难以克服的难题。该项目经过10年攻关,突破野生稻高产基因利用的技术瓶颈,在国内外率先成功构建了一个野生稻高产基因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体系,获得突破性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所谓基因疗法,就是利用正常基因填补或替代基因疾病中某些病变或缺失的基因的治疗方法。近年来,英国牛津和美国费城的一些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对因患有罕见基因疾病而影响视力的病人们进行了治疗,成功使他们的视力获得改善。意大利的科学家们也宣布,他们使患有另外两种基因疾病的病人病情得到了减轻。这些研究结果以及web of Science网站上记录的引文统计,都着眼于基因疗法中的一个类别——而它从诞生伊始,就可谓是备受阻挠。  相似文献   

17.
与克隆技术不同,基因编辑技术打破了人类基因的自然性,对后代人生命是一种"强"控制,因而后代人的尊严受到着更大的伤害;克隆技术是在为后代人"复制"亲本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是在精准化地"设计"后代人的基因,因而后代人生物学特征的自主选择权被更加剥夺了;克隆技术被用于优生,只是在选择和复制当代人具有的"好"的基因,而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制造和增强"优势"基因来助力优生,这会更加破坏人类生物学特征的平等性。因此,基因编辑技术在涉及人的尊严、后代人自主权和社会公正等伦理问题上,具有不可忽视的新的伦理挑战。  相似文献   

18.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运用Citespace101软件,从发文量、国家与机构、作者、期刊、引用文献和关键词等多个角度对基因编辑伦理研究进行分析,梳理基因编辑伦理的历史发展、方向与内容,探寻基因编辑伦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发现:(1)基因编辑伦理研究内容从非人类基因编辑转向人类基因编辑;(2)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方式由被动介入转向主动介入;(3)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方法由原则主义向实证主义转变;(4)基因编辑伦理的研究层次由个别国家学者主导转向全球广泛参与;(5)基因编辑伦理的未来研究方向可从研究对象、道德行为主体、伦理审查制度、伦理研究专题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新突破的前夕由于认识上出现混乱,竟使得哥德施米特起来激烈反对基因概念。他认为“没有基因这回事”(1937),主张最好“是放弃基因概念”(1938)。哥氏瞩目于“明天的基因论”。他从当时蛋白质化学的材料出发,设想未来的基因论中的基因是化学分子——蛋白质。蛋白质分子链上的任何断裂与重新排列导致特性的破坏或损伤,结果产生“表现型的变化”,因  相似文献   

20.
秃顶新发现     
美国科学家最近报道,他们发现了与人类脱发有关的基因。这种基因与一种少见的、严重的遗传性秃顶的病变有关。脱发基因以几种形式影响人体毛发的生长,最常见的是雄激素脱发基因,或者称作男性脱发染色体,在男性脱发患者中,约有80%是这种基因影响的。另一种常见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