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太空中拍摄到的地球大气照片,可以作为大气脆弱平衡状况的指标;得益于这种脆弱的平衡,生命能够在地球上存在——对于大气科学来讲,2006年无疑是“云团之年”。4月28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发射了两颗旨在研究各种云团上升和下降之结构因素和具体过程的气象卫星(代号为CLOUDSAT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82,自引:4,他引:78  
郑淑蕙 《科学通报》1983,28(13):801-801
一、引言地球上不同地区大气降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的组成是不同的,降水同位素的经典模式认为这种同位素值的差别是由于云团的冷凝遵循瑞利分馏的过程,即降水在云团中平衡冷凝后迅速从其中分离出来,造成不同地区降水中的同位素分馏,降水中同位素值的瑞利分馏简化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3.
顾震潮 《科学通报》1965,10(8):700-700
大气探测可以说是广义的气象观测。它不仅包括日常的气象观测,也不只包括气压、气温等天气动力因子的观察,而且还包括并非常规的、为预报以外的特殊要求而作的大气情况的测量,后者也是狭义的大气探测。大气探测的历史已很久,但有许多根本问题还需要研究探讨。例如要测什么,能测什么,如何测,如何用等等问题上,还有许多地方值得考虑和研究。大气作为一个研究对象,不仅是作为人类生活的直接环境,也是一种空间介质。日  相似文献   

4.
大气水汽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不仅在长时间尺度上与气候因子相关,而且对于极端天气事件也十分敏感.本文通过分析青藏高原中部那曲地区大气水汽?18 O变化,发现2013年10月15~16日在印度洋台风"费林"暴发期间,大气水汽?18 O达极低值?42.1‰,平均值低于一般值16.6‰.大气水汽同位素与同期气象观测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极低值与水汽来源相关.TRMM卫星日降水量分布及水汽反向追踪模型结果显示,该水汽来源于南部的孟加拉湾.这表明即使在季风结束期,印度洋水汽可以通过极端天气事件影响到青藏高原;这也表明极端天气事件有可能通过稳定同位素信号影响不同介质的稳定同位素记录.  相似文献   

5.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9,(9):12-12
巨型飞碟状云团 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近日拍摄到一个飞碟状的庞大云团翻涌着向地球大气层靠近,直逼非洲西部。然而遗憾的是,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看到这个外形怪异的云团,即使从可升入约23km高空的喷气客机上,也无法看到。  相似文献   

6.
南极冰--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 有人形象地把南极冰比作调节全球气候的"空调机",意思是说南极这个冰雪世界,它的大陆冰盖和南大洋的海冰,不仅决定着南极地区的气候,而且调节和影响着南半球乃至全球的气候.气象观测研究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海冰、海水和大气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是调节和影响全球气候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近地边界层温湿廓线与热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实验站2006和2007年7~8月取得的微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组合法、对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沙漠腹地夏季近地层大气温湿廓线、沙层温度、地表辐射及热量平衡等微气象特征的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夜间近地层存在逆温现象,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日间气温变化情况与此相反.塔克拉玛干沙漠地表辐射平衡以正值为主,除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以外,其他各辐射分量(总辐射、反射辐射、地表向上长波辐射、净辐射)均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呈现出标准的日循环形态.沙漠腹地地表热量交换以湍流感热占主导地位,只有一少部分热量以潜热形式输送给近地层大气,地表感热和潜热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升高和降低而变化,潜热最大值出现在凌晨,感热峰值出现在正午,观测分析还表明夏季沙漠下垫面对大气的加热作用较为显著,白天地面为强热源,晚上为弱冷源.  相似文献   

8.
烟波浩淼的台湾海峡是我国著名的大鱼仓,经常出没一种形状怪异、体态硕大的翻车鱼. 翻车鱼是一种世界上最大,形状最奇特的鱼,它的拉丁名字"翻车鱼"是伟大的瑞典自然学家林纳所命名的.翻车鱼还有个常见的英文名字叫太阳鱼,原因是它经常侧着身体在水面上,边休息边晒太阳.  相似文献   

9.
跟以前的认识相比,金星和地球具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包括闪电在内,然而,过去的理论认为闪电不可能存在于金星。从大小、质量、距离和化学成分等方面来说,金星跟地球是最接近的,然而,地球是生命的庇护所,金星却通常被描述得犹如"地狱"一般。金星上布满岩石荒漠,地表温度极高,足以将铅熔化掉;地表之上是让人难以忍受的大气,其中包含着令人窒息的硫磺酸云团。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球大气是一个极度复杂的流体。大气中的水在气态、液态、固态之间不断转换,在不同地方成云致雨,形成干旱和湿润的气候区。大气里还有上万种其他化学物质,有的能吸收阳光或红外线使地球表面变热,有的能反射阳光使地球表面变冷。  相似文献   

11.
陈珍 《科学之友》2010,(1):32-32
聋哑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大街上经常能看到他们三五成群,边走边比划着"交谈"。要说他们之中有什么奥秘,或许人们不大相信。其实,他们之中确有一些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12.
(续上期 )测量我们的超慢光的速度相对容易一些。我们用耦合光从侧面照射原子云团 ,并沿长轴把探测光脉冲射入原子云团 ,然后只是坐在原子云团后面等待光脉冲的出现 ,用光电倍增管探测光脉冲的到达时间。为得知光脉冲的速度 ,我们随后需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测量原子云团的长度 ,我们利用第三束激光———成像光束来完成这项工作。成像光束与耦合光和探测光成直角、垂直地穿过原子云团。原子会在成像光束中产生一个“吸收暗斑” ,我们用照像机对原子云团快速拍照可记录下该暗斑 ,进而可测量原子云团的大小。把光脉冲停住我们已经知道如何让光…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从小对植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最近,我对自己居住的小区房屋周围和绿化地带进行观察发现,在上海这座繁华的都市,就在我们身边,生长着各种各样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草本植物。它们有的喜欢阳光干燥的沙地,有的喜欢生长在墙角石缝,各种门类都有,不下几十种。我们小区位于上海西区,这里小桥流水,绿树成荫,环境非常优美。细心观察,我发现墙角边、石缝中、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探索》2006,(6):8-9
极光,是一种常常出现于纬度靠近地磁极地区上空的彩色发光现象。161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是这样描述极光的:夜空中,北半边出现了五彩斑斓的光芒,就像太阳升起时的晨曦一样。太阳活动时会释放大量的带电高能粒子流(可达10千电子伏),带电高能粒子进入地球高层大气时,与大气分子作用后就会产生五彩斑斓的光芒。由于地球磁场的作用,进入地球的带电高能粒子流会转向极区,因此极光经常会出现在那里,也就是我们的所说的极光。极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颜色呢?极光的颜色是由地球大气中的气体所决定的。太阳粒子和氧原子、氮原子相碰撞,氧原子会发出…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气CO2浓度日变化、季变化及长期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跃思  王长科  郭雪清  刘广仁  黄耀 《科学通报》2002,47(14):1108-1112
1993~1995年北京大气CO_2浓度上升较快,年平均增长率为3.7%,1995年平均浓度达到最高,为(409.7±25.9)μmol·mol-1,随后缓慢下降.强度基本稳定的CO2源与迅速增大的CO_2汇的共同作用导致北京1995~2000年大气CO_2浓度逐渐降低.CO_2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冬季出现峰值,平均浓度为(426.8±20.6)μmol·mol-1;夏季出现谷值,平均浓度为(369.1±6.9)μmol·mol-1.CO_2浓度季变化主要受物候季节变化控制.北京大气CO_2浓度日变化强烈,峰值一般出现在夜间,谷值出现在白天,平均日较差>34.7μmol·mol-1.年际季变化分析发现冬季和秋季大气CO2浓度变化基本控制着大气CO_2年际变化趋势,夏季浓度年际季变化对大气CO_2变化总趋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浩瀚的海洋,运动不息;海洋上空的大气,也无时无刻不在流动变化.在大气的底层,海洋与它紧紧的接连在一起,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亿万年以来,一直密切地相互关联着,是大自然里一双重要的对偶系统.  相似文献   

17.
周明煜 《科学通报》1982,27(3):156-156
一、引言在夜间,稳定大气边界层是很难维持定常的,其中气象要素经常随时间发生变化.因此研究夜间大气边界层特征,尤其是辐射逆温过程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对大气边界层物理的基本理论研究和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等实际问题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石 《科学之友》2004,(8):24-25
包围地球的空气被称为大气。像鱼类生活在水中一样,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大气的底部,并且一刻也离不开大气。大气为地球生命的繁衍、人类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环境。它的状态和变化,时时处处影响到人类的活动与生存。但地球大气一开始并不是现在这样子的,它是伴随着地球一起成长,经过了亿万年不断“吐故纳新”才变成今天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19.
童年,总给人们留下一些美好的回忆。对我来说,儿时的玩具是最有趣的,莲花灯就是其中之一。每到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的晚上,我和街坊四邻的小伙伴们凑在一起,有的手里提着个莲花灯,有的举着荷叶灯,还有的举着个蒿子灯,一起满街边跑边喊:"莲花灯,莲花灯,今儿个点了明儿个扔。"那时街上没有现在这么多、这么亮的路灯,特别是小胡同里,如果赶上阴天没月亮,漆黑一片,我们的灯就会显得格外明亮耀眼。从远处看,只见点点灯火在移动,看不见人。莲花灯放出粉红色的光;荷叶灯的光是白色的;而蒿子灯是在鲜蒿子上的每个枝杈上拴上点燃的香头儿,虽然比不上莲花灯、荷叶灯那么明亮,却是星星点点,有点像现在的圣诞树,别有一番风趣。孩子们举着它跑,远看去像点点流萤。  相似文献   

20.
前沿     
《科学之友》2020,(6):4-5
正研究人员发现两处"恒星摇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银河画卷"巡天计划发布一项重要成果。研究人员在银河系中发现两个孕育恒星的巨大分子云,分别命名为"大江分子云"和"凤凰分子云"。此次研究成果发表在天文学权威刊物《天体物理学杂志》上。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是一个旋涡状星系,它的旋臂附近隐藏着一些浓浓的云团,其中一些主要由氢气分子组成的云团就是分子云。分子云是恒星的前身,被称为"恒星摇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