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综放工作面俯采坡度过大是制约正常回采的重要因素,届时工作面顶板围岩稳定性变差,架前或架间窜、翻矸现象频繁,严重影响安全生产。本论述以红会四矿4703综放工作面开采实践为例,通过采取对应措施,实现了地质构造带内综放工作面大坡度俯斜开采的正常进行与安全生产,取得良好效果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一种叉车用整体倾翻式钢管夹的设计及应用。该装置由前架、后架、夹臂、倾翻缸、夹臂控制缸构成。前架通过倾翻缸实现前后倾斜,后架保持静止,夹臂通过油缸控制实现张开与抱拢,既可减轻门架前后倾过程中存在的晃动,又可保证钢管、木材等货物在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了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3.
锚网支护技术在当前深基坑支护中,具有安全可靠,适应性强,施工周期短,施工灵活机动等优点,且工程造价低;在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与降低工程成本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本文介绍它在十一矿翻矸系统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张晓根  时建华 《科技信息》2007,(36):309-309
介绍了济宁三号矿在综采工作面除正常的防尘措施外,另在采煤工作面研制应用了煤层注水降尘、移架自动喷雾、在回风流中使用挡矸帘等防尘措施,综合防尘技术在综采工工作面的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类似生产条件下的防尘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一、项目提出背景杨庄煤矿NⅡ520工作面设计长度1280m,面长160m,截止到改造时剩余走向长度880m。该面为仰采,仰采角度5~15°,平均10°,煤层存在夹矸,且夹矸为极松软的泥岩,厚度变化较大,夹矸厚度0~2.2m,夹矸将煤层分为5-1和5-2,煤层连同夹矸最小厚度2.4m,最大厚度5.7m,平均3.5m,直接顶为泥岩,易掉落。该面原使用的为ZY4600-16/36型综采支架,由于该支架架型较小,性能低下,回采中  相似文献   

6.
根据鹤岗富力矿含中位厚夹矸煤层地质条件及煤的赋存状况,应用RFPA2D数值模拟软件分别对-450南18-2工作面含0.5、1.0、1.5 m厚夹矸开采煤体的运移情况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动过程中,上部顶煤垂直方向的位移量均大于下部,而下部顶煤始动点距工作面的距离均大于上部。夹矸层强度与煤层强度既定情况下,工作面顶煤的运移规律及破碎程度均与含夹矸层的厚度相关。含1.0 m厚夹矸顶煤总位移量大于含0.5、1.5 m厚夹矸顶煤总位移量;含1.0 m厚夹矸顶煤比含0.5、1.5 m厚夹矸顶煤破碎充分。该研究为含夹矸条件下厚煤层综放开采冒放工艺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王文举 《科技信息》2012,(36):401-402
本文综合阐述了“沉井施工技术”的形式、设计要点、使用范围、施工工艺及经济效果的比较。结合对“某煤矿翻矸系统”项目的设计与施工,说明该技术是一种性能、价格比较优越、工期或成本均占优势的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滨  闫丕江  邢永鹤 《科技信息》2013,(19):419-419
在煤矿、化工、电厂等生产企业中,带式输送机必不可少,因为带式输送机具有结构简单,运输能力强,便于操作和维护等特点,是运送物料的良好工具。落差大的转载点会将普通的托辊、托辊架损坏,时常造成皮带严重跑偏,容易造成皮带的损坏,特制缓冲床在运矸皮带落差大的转载点设计、应用,延长了皮带机的使用寿命,节省了材料费用,减少了职工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
冒矸破碎分形模型的建立与维数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冒矸破碎的机理及分布状态,从分形几何学的角度建立了冒矸破碎统计自相似分形模型,并通过随机破碎个数与自相似比的数学期望,给出了冒矸破碎分形自相似维数的计算公式;最后讨论了分形维数在冒矸破碎模型中的表征情况及取值范围。为冒矸破碎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彭庆存  彭文宗  李妍 《科技资讯》2023,(10):125-130+142
煤与矸石识别是实现煤炭高效利用的重要环节,是实现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发挥煤与矸石各自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煤与矸石的识别方法发生了很多变化,正在由传统手工分拣识别向智能化、无人化靠近。近年来,智能开采不断被人们提出,煤矸识别如何紧抓时代的大潮,利用智能开采提高工作效率,是当今煤炭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阐述了智能开采和煤矸识别的概念;其次分析了传统与现有的煤矸识别方法的不同和射线识别煤矸基本原理,对X射线管理和γ射线管理的不同进行了对比;最后针对基于智能开采的射线煤矸识别方法提出了一些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型岩巷连续排矸组合系统在邢东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岩巷掘进施工的排矸系统,构建了新型岩巷连续排矸组合系统,即"履带挖斗装载机+皮带机+水平矸石仓+耙斗装载机+矿车"。迎头出矸采用移动式挖斗装载机,实现迎头快速扒、装矸;后路运输采用水平矸石仓配合矿车,实现了迎头施工和后路运输的平行作业。通过对比分析邢东矿-760皮带大巷和轨道大巷,发现新型岩巷连续排矸系统大大提高了出矸效率,解决了制约巷道掘进速度的排矸问题;总结了该新型出矸系统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2.
崔成刚 《甘肃科技》2004,20(12):49-49,37
作为铁路货场仓库的主要装卸工具,电瓶叉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操作者和货物的安全。在实际运用中电瓶叉车的内门架翻边变形问题一直存在安全隐患。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对电瓶叉车进行试验性改造。门架改造后的叉车效果显著,消除了门架不安全隐患,延长了电瓶叉车内门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修成本。  相似文献   

13.
针对综放开采技术在结构复杂煤层中应用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相似模拟实验研究结构复杂厚煤层综放开采时厚夹矸层、顶煤及顶板岩层的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含厚夹矸层厚煤层顶煤冒放性较差,其位移显著增加的位置更接近于煤壁;顶煤破碎受夹矸层厚度的影响较大,夹矸层达到一定厚度,顶煤放出效果不理想,直至不能放出。开采模拟观测和实测数据分析结论基本一致。该研究为扩大放顶煤安全高效开采范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在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夹矸破坏程度的影响以及夹矸对顶煤冒放性的影响导致顶煤冒放的难易程度.结果表明:厚煤层错层位巷道布置取消了区段保护煤柱,首采工作面和接续工作工作面连接成整体.随着接续工作面的不断增加导致发挥作用的关键层位置提高,使工作面支承压力增大,同时使夹矸的承载增大.与传统巷道布置相比,错层位巷道布置下工作面支承压力对夹矸破坏剧烈,夹矸破坏充分,顶煤冒放性较易,进一步推出错层位巷道布置下煤层中夹矸的断裂步距缩小,煤层中夹矸的临界厚度增大.  相似文献   

15.
使用结构简单的恒温管式炉设备,以ZnO及无定形碳粉末为原料,高纯Ar气为载气,在单晶硅和Al2O3基底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在600~1100℃范围内翻备了择优取向的纳米ZnO晶体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ZnO薄膜阵列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讨论了生长条件对纳米ZnO晶体阵列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我国较薄厚煤层综放开采中存在的含矸率高、端面易冒落等问题,采用选择适当的支架、合理的放煤工艺、提高正规循环率、防止架间漏顶煤、尽可能的减少端面暴露的无支护空间和及时进行端面支护等具体的技术措施,在较薄中厚煤层中实现了高产高效的放顶煤开采。  相似文献   

17.
李建宇 《科技资讯》2010,(28):103-103
本文依据夹矸层物理力学性和它在煤层里的赋存状态对夹矸层分类,分析夹矸厚煤层综合开采顶煤的破碎特点,并且本文分析了夹矸层给煤层可放性带来的影响的原因,根据煤矿的实际工作地质条件,得出夹矸层给顶媒可放性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淮南矿业集团潘三矿井下运输系统复杂,岩巷掘进中一直存在掘进速度与出岩能力的矛盾,该矿在实际施工中深挖内潜,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在岩巷独头掘进中优化出岩系统,应用多台扒矸机、胶带机、临时矸石仓,施工中做到储、装、运一体化,加大出岩能力,大大的提高了岩巷的掘进速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这一出矸系统的应用情况介绍,阐述了其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综采工作面坚硬不均匀夹矸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硬且不均匀的夹矸一直是薄煤层工作面正常开采所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大安山煤矿10槽东二工作面夹矸分布特征,提出了机割与松动爆破相结合的处理方案.该方法最大机割夹矸厚度为300 mm.松动爆破严格控制钻孔方向、层位以及装药量.坚硬不均匀夹矸处理技术,减少了采煤机切割阻力,提高了矿井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中国煤炭赋存条件复杂,由于煤层夹矸、开采导致夹矸等原因,直接影响商品煤的质量,若直接燃烧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从原煤中分拣矸石任务艰巨,势在必行。但目前煤与矸石的分离工作主要依靠人工完成,存在生产环境恶劣,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为了解决目前煤矸石分拣难题,提出柔索驱动拣矸机器人方案,实现煤矸石的"快、准、稳"分拣。首先,以索拉力最小方差为目标研究拣矸机器人冗余柔索拉力优化求解方法,提出以最小索拉力为基础的3个索拉力性能指标,研究最小索拉力在机器人工作空间竖直中线、水平切面以及整个工作空间的分布规律,进而对拣矸机器人的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其次,基于最小索拉力,定义并求解最小索拉力工作空间。拣矸机器人末端抓斗处于最小索拉力工作空间等值曲面内部,满足预定的稳定性要求。最后,仿真分析最小索拉力等值曲面的分布特征与规律,拣矸机器人末端抓斗处于最小柔索拉力所形成的等值曲面内部,满足预定的稳定性要求。研究结果为柔索驱动拣矸机器人的进一步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