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无缝线路铺设,500 m长轨条之间的现场焊接、锁定及应力放散的研究;通过检测无缝线路在铺设过程中的轨温和锁定轨温,分析确定合理的无缝线路锁定和放散方式,使无缝线路的铺设能满足高速铁路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有碴轨道和无碴车道一次铺设无缝线路时,钢轨应力放散及无缝线路锁定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随着铁路运输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化轨道结构标志之一的无缝线路,正线铺轨里程已达到6.1万km.无缝线路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复杂的技术问题,施工中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不但体现不出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还会引起胀轨跑道,危及行车安全.为促进现代化轨道发展,提高无缝线路的质量,根据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线桥工程分公司多年的施工经验,现对无缝线路施工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低温下钢轨焊接、放散锁定,采用低温下闪光焊接机机械参数控制、焊接前焊轨接头加温、焊轨过程及焊轨后焊接头保温技术,并将其应用于施工中,形成焊轨接头局部小气候,利用移动保温棚、电热石棉网,有效地保证了低温下的焊接质量,采用大功率拉伸器,结合多点观测位移的方法,解决了单元轨节放散锁定轨温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温高压实验变形煤流动的宏观与微观力学表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俊来  杨光  马瑞 《科学通报》2005,50(Z1):56-56
对沁水煤田不同地区不同煤级的煤岩样品开展了同步升温和升压高温高压实验变形(温度200~500℃;围压200~500 MPa;应变速率0.5×10~(-5)/s;全量应变-10%).实验结果显示,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煤岩的强度有着显著的变化.对于煤岩强度的影响,温度的效应要高于压力的效应.结合显微构造分析可以认为,实验环境条件下煤岩的脆-韧性转变发育于200℃/200 MPa和300℃/300 MPa之间.煤岩的脆性变形产生了宏观破裂带和透入性破裂组合,而大量发育的波状消光、变形纹和动态重结晶颗粒等充分反映了较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晶质塑性变形过程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气候增暖对我国近40年植物物候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67,自引:1,他引:67  
郑景云  葛全胜  郝志新 《科学通报》2002,47(20):1582-1587
根据现代气象观测资料及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2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分析了近40年温度变化对我国木本植物候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候期地理分布模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物候期的提前与推迟对温度的上升与下降的响应是非线性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同等升降温幅度情况下,因降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推迟幅度较因升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提前幅度大;因升温而导致的物候期提前日数的变化率随着升温幅度的增大而减小,因降温而导致物候期推迟日数的变化率随着降温幅度的增大而加大。(2)物候期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模式因气候变化而呈现不稳定特点。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春季增温及秦岭以南广大地区的降温,东北、华北及长江下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提前,西南东部、长江中游等地区的物候期推迟;同时物候期随纬度变化的幅度减小。  相似文献   

7.
高影  张振龙  杜银霄  董华  莫育俊 《科学通报》2004,49(23):2403-2406
对富勒烯C70 Raman光谱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 将C70分子吸附于银镜表面, 在不同温度下对它进行了表面增强Raman散射测量. 实验结果表明: 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强峰1565 cm-1的强度为标准100计算, 当降温到0℃左右, 某些特征峰的相对强度突然减弱, 其中最大的减弱幅度达到43%; 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 这些特征峰相对于1565 cm-1的强度又恢复到室温的数值并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这种Raman谱随温度的变化是可逆的. 由所得的实验结果推测: 0℃左右C70分子在银镜表面的吸附状态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而造成某些主要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大幅降低; 随着温度进一步降低, C70分子在银衬底表面的吸附状继续缓慢变化. 同时, 观测到了以前未曾报道过的8个C70分子新特征峰, 丰富了C70分子的振动谱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40年来增温时间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少鹏  王志恒  朴世龙  方精云 《科学通报》2010,55(16):1538-1543
过去几十年全球温度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评估其变化的方法无疑十分重要.过去评估气温变化趋势的通用方法是利用线性回归计算温度在一个时间段内的整体变化率.但是,不同时期的温度变化率往往是不同的,即温度变化过程中存在趋势转折点.这使得整体变化率只能反映温度变化的一个方面,可能掩盖某些阶段性特征.因此,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我国近几十年来的温度变化过程及其空间特征,使用分段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1961~2004年全国536个气象站点的年均温序列.结果表明:我国近40年来的年均温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的转折点,全国平均升温开始于1984年,增温率为0.058℃/a.在1984年以前,年均温无显著变化.从站点水平看,我国升温开始时间呈现由北向南逐渐推迟的空间格局:北方地区(40°N以北)升温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而南方大部分地区(40°N以南)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升温.特别地,青藏高原升温始于1983年.此外,不同地区的增温率存在较大差异.全国大部分地区升温率在0.05℃/a以上,新疆个别站点甚至达到0.1℃/a以上,但四川盆地、华中和华南地区升温率相对较低,在0.025~0.05℃/a之间.增温时间及变率的区域差异可能与寒潮和积雪的反馈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线性压缩机驱动的液氦温区闭式JT(Joule-Thomson)节流制冷系统,是实现深空探测目标的核心技术.为进一步探究闭式JT循环的压缩机工况影响和制冷温度变化情况,搭建了预冷型液氦温区闭式JT节流制冷机实验台.实验中,采用单向阀组与传统线性压缩机结合,获取JT循环所需直流流动氦气工质并提供节流所需大压比.考虑单级有阀线性压缩机压力能力,选取10 K左右预冷温度,测试了不同压缩机工况特性及节流孔的压力流量特性.通过调节活塞位移和压缩机运行频率,可以获得3.91 K的最低温度.该闭式循环JT制冷机在4.09 K稳定工况下可以获得10.8 mW的最大制冷量,为后续多级压缩和更低温区的闭式系统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既有线改造施工过程中,采取对换枕地段进行慢行限速.在慢行时间内,以传统换枕施工方式人工逐根对轨枕进行更换,受施工的干扰大、工效低、劳动强度高等因素影响,致使铁路线路质量较差,同时存在可能危及行车及行人的安全隐患.利用“开天窗”时间,通过运用无缝线路放散等技术,采取成段更换轨枕施工方法,有效避免了传统换枕施工的不利因素,施工效率及施工安全也得到了提高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南苏鲁超高压榴辉岩中罕见的原生高密度盐水溶液包裹体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沈昆  张泽明  肖益林  许志琴  J.Hoefs 《科学通报》2003,48(10):1076-1081
在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发现了原生高密度流体包裹体. 这种包裹体在超高压榴辉岩的石榴石中呈孤立和小群分布, 冷冻法确定包裹体的低共熔温度≤–52℃, 在重复冷冻-升温的特定阶段, 液相包裹体中出现气泡, 测得液-气均一温度≤–12.5℃, 由此得到流体成分属CaCl2-NaCl-H2O体系, 流体密度为1.27 g/cm3, 在相当于榴辉岩相峰期温度下的压力约为2.4 GPa, 接近超高压变质条件. 这类包裹体在榴辉岩的折返过程中与寄主矿物发生反应, 形成含水硅酸盐矿物, 并使其密度降低, 转变成气液多相包裹体.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根据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青藏高原中东部过去2485 年来温度变化幅度、速率、周期、原因及未来趋势, 发现研究区极端气候事件与全球同步出现, 如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和20 世纪增温等. 历史上最大的温度变幅和速率都发生在“东晋事件”(343~425 AD)期间, 而非20 世纪后半期. 过去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温度序列存在显著的1324, 800, 199, 110,2~3 a 的准周期 (P < 0.01), 其中, 1324, 199 和110 a 周期与太阳活动有关. 温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控于太阳活动: 千年尺度周期决定了温度变化趋势长期走向, 百年尺度周期控制了温度变化幅度, 而太阳活动极小期对应冷期出现. 预估结果显示未来这一地区温度将下降, 到2068 AD 前后温度下降到谷底, 2068 AD 后再次升温.  相似文献   

13.
雷击事故威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了解输电线路的雷电特性是线路防雷的基础.文章列举了目前的雷电参数研究方法,分析了与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紧密相关的雷暴日、地面落雷密度、雷电流幅值及雷电流波形等雷电参数的问题;分析了国内输电线路防雷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不同区域沿线输电线段的综合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4.
深部岩石圈温压条件下烃类存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体系中压力高达3 GPa, 温度高达700℃的条件下进行了褐煤加水的模拟实验, 分析了实验产物中的烷烃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变化规律, 并讨论了高压高温对有机质演化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高压抑制了液态烃的生成, 使高峰值后移; 相同压力条件下, 温度升高有利于有机质的成熟演化; 压力增加会抑制或延迟油气的生成和有机质成熟. 高碳数烷烃在地幔高压力条件下仍可以存在, 这不仅突破了“生油窗”的传统概念, 而且还加深了在异常高压高温区寻找油带富集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量子信息技术和深空探测等领域的蓬勃发展,对2 K以下温区高可靠、长寿命、小型轻量化、高制冷效率低温制冷机的需求日益迫切,高频脉冲管耦合Joule-Thomson(JT)的复合制冷循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国际上以该循环获得2 K以下温区的成功实践,均是在脉冲管分系统使用氦-4而JT分系统使用氦-3作为循环工质的情况下获得的.氦-3在地球上存量稀少、价格高昂,是阻碍这一循环在更广范围内实用化的关键瓶颈.本文对以氦-4为唯一工质的四级高频脉冲管耦合JT的复合制冷循环开展了理论与实验研究,分析了基于该循环获取2 K以下温度的关键难点和可行性,从采用间隙密封的直流线性压缩机的低压压力和多级间壁式回热器的低压侧压降损失入手,理论预测出在40 kPa系统充气压力下可实现1.1 kPa的压缩机吸气压力和438.6 Pa的低压侧总压降,从而能获得1.54 kPa的饱和蒸气压,此时采用氦-4节流可实现1.78 K的制冷温度.同时,在氦-4超流态工况下,分析了小界面温差的Kapitza热导对冷头蒸发器内超流氦热传递的影响,并给出了在此基础上JT循环参数优化的限制条件.设计出的制冷机的无负荷温度经过...  相似文献   

16.
冰芯记录所揭示的青藏高原升温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姚檀栋 《科学通报》1994,39(5):438-438
许多研究证实,青藏高原不仅在全球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对全球变化十分敏感,本文将以最新的冰芯资料阐述青藏高原的升温和青藏高原对全球升温的敏感性.冰芯样品中温度的最好指标是稳定氧同位素(简写δ~(18)O)和稳定氢同位素(简定δD).本文的讨论以稳定氧同位素为基础.以稳定氧同位素作为冰芯样品中反映温度的指标时,一个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冰芯样品中的稳定氧同位素是否反映了温度的变化.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从1989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能重离子束与靶物质相互作用的特点, 提出了进行中能重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计算的方法. 与高能离子束中弹核碎裂为主要因素和低能离子束中能量歧离是惟一因素相比, 中能离子束深度剂量分布的计算包括了随贯穿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能量展宽和一个简单的弹核碎裂假设. 计算了中能碳离子束和氧离子束的相对深度剂量分布, 并将它们同实验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 计算得到的Bragg曲线在Bragg峰的上游和下游与实验测量相符合. 由于计算和实验条件的限制, Bragg峰区计算与实验结果出现了偏差, 但在实验误差范围内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基本符合. 细致分析了造成这一偏差的原因, 并给出了由于这些原因带来偏差的幅度.  相似文献   

18.
王乃华  Joseph Burger  程林 《科学通报》2013,58(5-6):490-494
阿尔法磁谱仪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大型物理科学实验仪器, 包含6组精密探仪器和650个微电子处理器. 主要目的是探测暗物质和反物质的存在. 对阿尔法磁谱仪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进行了设计、分析和实验研究. 采用环路热管作为主要散热元件, 既能保证在热态环境下, 热系统具有足够的散热能力, 低温冷却器不超温(+40℃); 又能保证在冷态环境下, 低温冷却器温度高于运行温度下限(?20℃). 结果表明, 低温冷却器热控制系统运行稳定, 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检查中发现某35 kV线路工程部分浇筑混凝土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共有16基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整改以保证工程质量.计划采取加固、部分拆除重新浇筑等措施,基础形式仍用原设计施工图.方案为首先对耐张塔的基础进行处理,待耐张塔的基础强度满足紧线强度后再进行直线塔基础的处理.  相似文献   

20.
在青藏高原安多微陆块中发现了高压基性麻粒岩,其峰期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单斜辉石+石英+金红石.该高压麻粒岩经历了两期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呈后成合晶产状,早期退变质矿物组合是Opx+Pl±Spl,晚期退变质矿物组成是Hbl+Pl.温度与压力计算表明,高压麻粒岩相峰期变质温度为860~920℃,压力为14.6~15.6kbar;早期退变质的形成温压为820~890℃和8.8~11.5kbar;晚期退变质条件为550~670℃和5.2~6.5kbar.其退变质作用P-T轨迹为顺时针型近等温降压到降温降压的过程,指示该麻粒岩经历了俯冲至深部地壳层位(~50km),之后又快速抬升到浅部地壳(~20km)的变质过程.该高压麻粒岩的形成可能与安多微陆块和羌塘地体中生代时期的弧-陆碰撞作用有关,这对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