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机织物及其纱线弯曲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织物及纱线弯曲刚度的理论研究成果,借助实验手段考察研究了织物及其中纱线的弯曲性能与纤维线密度,纱线结构及织物结构的关系。获得如下主要结论:纱线的弯曲刚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平方线性相关,二者的单相关系数在0.70以上;织物中纱线的弯曲刚度还与织物紧度、纱线捻系数,织造和染整加工中的张力等因素有关,织物的弯曲滞后量主要取决于织物的弯曲刚度。  相似文献   

2.
经、纬纱线在织物内不同屈曲程度的配合,将使织物呈现不同的几何结构相和具有不同的物理机械性能;而织物经、纬纱线的屈曲波高及经、纬密度的合理配合,是由经、纬纱线的直径决定的。在当前纤维品种和纱线结构日益丰富的时代,研究织物内纱线的直径系数,显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提出:1. 纱线的自由态直径系数和织物内纱线直径系数宜给以区别的观点;2. 织物内纱线直径系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织物透湿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研究织物透湿的四种途径,即织物中纱线与纱线的空隙、纤维本身、纱线中纤维与纤维之间的空隙以及由织物表面曲屈波所引起的自由空隙对织物湿传递的影响.对纯棉织物的透湿阻抗理论计算的结果用实验加以对比,它们之间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以针织物、机织物、非织造布为研究对象,经聚吡咯气相沉积方法制备导电织物,分别探讨了纱线线密度、织物密度、织物组织、织物面密度对织物导电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织物组织相同的情况下,针织物的纱线线密度或织物密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当纱线线密度在一定范围内时,机织物的纱线线密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但当纱线线密度过大时其导电性反而有所下降;机织物密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改变机织物组织结构时,绉组织、8/3纬面缎纹、蜂巢组织织物的导电性有所不同;非织造布的面密度越大,其导电性越好.  相似文献   

5.
织物耐磨性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市售九种织物做纱线滑移试验,初步得出了纱线滑移力与织物耐磨性的一般关系。  相似文献   

6.
实测了新合纤面料中具有代表性织物的剪切性能、纤维形态结构、纱线结构与织物结构,然后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织物的剪切刚度与其它诸因素的关系,发现在经向紧度普遍大于纬向的情况下影响织物经、纬向剪切性能的主要因素为经向的织物紧度、纱线的捻系数、纱线的细度及纤维的比表面积,这些结果可供化纤长丝织物的性能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模拟机织物的顶破过程,采用宏观、细观两种建模方法分析了顶破过程中机织物的应力应变分布、能量吸收机制以及摩擦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宏观建模方法能简单、快捷地预测机织物的顶破性能;细观建模方法可以详细地描述顶破过程中的纱线伸直、纱线滑移、纱线断裂和裂口延伸.模拟结果表明,织物主应变分布决定了顶破的破坏位置;主应力分布决定了破坏延伸方向.顶破发生前,纱线应变能是主要的能量转化方式;纱线发生断裂后,应变能部分转化为摩擦耗散能和纱线动能.另外,提高织物与顶破弹子之间的摩擦作用可以显著提升织物的顶破性能.  相似文献   

8.
纯棉织物免烫整理后,拉伸、撕破强力下降,严重影响了织物的耐用性.通过研究免烫整理前后织物的拉伸和撕破强力、纱线的强力和伸长率、交织阻力、形态结构,分析影响撕破强力的因素.研究表明,纱线结构、强力以及伸长率对撕破强力有显著影响.强力和伸长率高的纱线织成的织物被撕破时受力三角区大,共同受力的纱线根数多,撕破强力高;组织结构、经纬纱密度影响纱线间的交织点及滑移情况.交织点少,纱线间滑移容易的织物的撕破强力高.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平纹织物纱线移动响应机制,以典型平纹机织织物为对象,进行多加载工况下纱线移动行为的数值模拟,系统考察摩擦因数、模型尺寸及预应力对纱线移动响应的影响规律,进而深入探讨了抽出纱线断裂长度、抽断强度、纱线间摩擦性能及基布所受预应力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平纹机织织物峰值抽出载荷与摩擦因数、模型尺寸及预应力呈正相关,预...  相似文献   

10.
以精纺粗花呢纯毛织物为例,探讨纤维、纱线、织物结构因素及后整理工艺条件对精纺粗花呢织物起毛起球的影响.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建立纱线和织物结构参数与织物起毛起球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各种影响因素的变化预测精纺粗花呢起毛起球等级.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地区小麦麸皮化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我国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为原料,对其化学组成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测得小麦麸皮中灰分质量分数5.41%、木质素质量分数6.01%、淀粉质量分数25.90%、脂肪质量分数3.45%、戊聚糖质量分数19.42%、综纤维素质量分数46.05%、纤维素的质量分数2.35%及总糖质量分数89.62%,实验结果表明,黑龙江地区的小麦麸皮中综纤维素含量较高,其中以半纤维素为主;戊聚糖含量较高,木质素含量低,易于提取戊聚糖,适应于作为制备功能性食品低聚糖的原料。  相似文献   

12.
超声降粘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超声对原油的降粘效果,比较了不同含水率时超声对原油降粘作用的大小,发现原油含水率为32%时,降粘率仅为22.4%。含水率为50%时,降粘率可以达到83%,但此进形成的乳状液不稳定,在原油中掺入表面活性剂,再经超声处理后,形成的乳状液比较稳定,其粘度也较小。  相似文献   

13.
烯效唑和多效唑对万寿菊生育及生理活性的调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万寿菊幼苗上盆后,根灌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及多效唑,明显提高其过氧化物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速率,降低呼吸消耗,降低内源吲哚乙酸含量,进而显著缩短节间,抑制其株高,减少叶面积,增加叶厚,增加花朵数,从而使其花艳叶绿,提高观赏价值.在低浓度下,烯效唑的活性明显大于多效唑  相似文献   

14.
利用白酒糟稻壳制备无污染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白酒糟中的稻壳制备吸附剂可获得产率高、悬浮率高的处理水体油污以及其他相关废水的优质吸附剂.经有关检测可确定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研究优化了白酒糟稻壳制备吸附剂条件:含水率为59.89的样品炭化时间为105min;含水率为48.03的样品炭化时间为105min;含水率为30.57的样品炭化时间为90min;含水率为22.15的样品炭化时间为50min;含水率为6.2的样品碳化时间为30min;碳化温度均为400℃.  相似文献   

15.
康德的至善概念实际上有四种含义,即“最高的善”——德性、“完满的善”——德性与幸福的统一、人类“共同的善”——“伦理共同体”、“最高的本源的善”——上帝。四种至善及其逻辑关系不仅形成了康德的至善论思想,而且构成了康德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康德伦理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物理学中的熵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熵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入手,讨论了3种熵的来源,探讨了负熵的概念以及其在开放系统中的重要意义。用熵理论分析了能量的品质,指出高熵值的能量是低品质的,而低熵值的能量是高品质的。用负熵的理论分析了生命的运动规律,指出负熵的存在是生命能够维持正常活动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三维电极电解法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三维电极电解法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槽电压、停留时间、污水的pH值和电导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电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生活污水的最佳处理槽电压为12 V,停留时间为80 min左右,CODCr的去除率在70%以上,处理电耗受原水电导率影响很大。三维电极电解法具有操作简便、能耗较低等特点,是处理生活污水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移动机器人运动规划路径较长,实际运动轨迹与理论运动轨迹误差较大。对此,设计了移动机器人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并对控制系统输出误差进行仿真验证。建立移动机器人平面简图,给出机器人运动方程式,采用平面栅格来描述机器人运动规划路径。引用传统PID控制器并进行改进,设计了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给出了移动机器人PID控制输出系统在线调节流程。采用MATLAB软件对机器人输出误差进行仿真,比较PID控制和模糊免疫PID控制输出误差大小。结果显示:移动机器人采用传统PID控制系统,稳定调节时间为1.0 s,产生的最大误差为0.83 mm,系统输出误差较大;移动机器人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稳定调节时间为0.5 s,产生的最大误差为0.59 mm,系统输出误差较小。移动机器人采用模糊免疫PID控制系统,响应速度快,追踪误差较小,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在地震资料数字处理中 ,分辨率与信噪比是一对相互制约的矛盾 ,为了在反褶积处理过程中控制信噪比 ,从理论上分析了反褶积后剖面信噪比降低的原因 .以不同相位子波为例 ,从时间域出发 ,利用最小平方反滤波原理计算出反褶积算子 ,并验证了反褶积后剖面信噪比的降低是受反子波能量的影响 .为了兼顾分辨率和信噪比 ,进而分析讨论了反褶积中的白噪化问题 ,提出可以用加入白噪的方法来控制信噪比 ,但白噪不易加入过大 ,否则 ,由于加入白噪后求出的反子波不再是原来子波的逆 ,从而又将影响剖面分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任何艺术产品都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感性展现。这种展现始终离不开形象,因而必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再现";然而,这种展现终究是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呈现,因而本质上还是一种"表现"。更准确地说,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在再现中表现或在表现中再现而以表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精神创造活动。正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这一点,决定了任何艺术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创造某种自成一体的象征物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涵括了再现、表现和象征等因素在内的精神物态化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