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讨了以邻频丁基苯酚为原料,四氧化碳为溶剂,硝酸为硝化剂硝化合成DNBP(邻频丁基-4,6二硝基苯酚)的新工艺,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条件对DNBP收率的影响,确定了合成DNBP的最佳工艺条件,在此反应条件下DNBP的收率约为85%。对含酸废水进行了进一步处理,实验证明,含酸废水可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硝酸硝化对叔丁基苯酚制备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存在生产效率低、安全性差等问题,本文发展了一种在微结构反应器中连续安全合成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方法。首先,使用加热柱塞泵熔化固体对叔丁基苯酚实现连续进料,接着原料和高浓度硝酸在T形微混合器中迅速混合,再经管式反应器生成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考察硝酸浓度、硝酸温度、硝酸与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停留时间以及总流速对对叔丁基苯酚转化率和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浓度为7.5 mol/L、硝酸温度为22.4℃、硝酸与原料的摩尔比为1.2、反应温度90℃、停留时间10 s、总流速为2 mL/min为最优条件。在最优条件下,对叔丁基苯酚的转化率达到98.7%,邻硝基对叔丁基苯酚的收率达到79.9%。  相似文献   

3.
由8 羟基喹啉与亚硝酸发生定向亚硝化反应,再与稀硝酸发生氧化反应合成5 硝基 8 羟基喹啉.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亚硝酸钠用量对亚硝化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和硝酸浓度、硝酸用量、反应温度对氧化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5 硝基 8 羟基喹啉的总收率为76 19%,并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证实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硝基氯苯动力学的研究,为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节邻位、对位硝基氯苯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氯苯硝化反应为液液相反应,在硝酸-硫酸-废酸体系中,研究了氯苯硝化反应的反应过程,根据反应传质情况推导了氯苯硝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实验测得了氯苯在上述体系中硝化反应的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5.
确定超声波辅助方法合成5-硝基-2-羟甲基苯甲酸的最佳合成条件。以丙酮为溶剂,硝酸铝为催化剂,水杨酸发生硝化反应制备5-硝基-2-羟基苯甲酸。结果表明,合成5-硝基-2-羟基苯甲酸的最佳反应条件为:n_(水杨酸)∶n_(硝酸)∶n_(硝酸铝)=1.0∶14∶0.2,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70℃,产率可达50.8%。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HZSM-5催化剂上硝酸酯硝化烷基苯的区域选择性,以满足绿色硝化反应环境和经济双重要求。实验发现反应具有高对位选择性。在硅铝比为62.2的HZSM-5催化剂上,以硝酸正丙酯硝化甲苯、乙苯、正丙苯和叔丁基苯时,产物邻对比例能分别达到0.38、0.33、0.30和0.12,较甲苯硝硫混酸硝化的1.63显著降低。在所选择的几种硝酸烷基酯中,甲苯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按硝酸正丙酯、硝酸异辛酯、硝酸异丙酯和硝酸环己酯顺序增强。  相似文献   

7.
 硝化反应是合成医药、炸药、染料、农药等的重要反应。综述了非传统硝酸体系硝化的新型绿色自由基硝化反应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NO2+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NHPI)硝化体系、NO2+O3/O2+无机催化剂硝化体系。分别介绍了这两种硝化剂体系的发展历程及其参与的硝化反应的机理和应用情况,以及一些新近其他自由基硝化反应的机理及应用。分析表明,自由基反应过程中,可能优先生成C自由基,选择性地生成C-硝基化合物,为杂环化合物选择性C硝化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绿色自由基硝化环境友好、原子经济性良好,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HZSM-5催化剂上硝酸酯对烷基苯的选择性硝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ZSM-5催化剂上硝酸酯硝化烷基苯的区域选择性,以满足绿色硝化反应环境和经济双重要求。实验发现反应具有高对位选择性。在硅铝比为62.2的HZSM-5催化剂上,以硝酸正丙酯硝化甲苯、乙苯、正丙苯和叔丁基苯时,产物邻对比例能分别达到0.38、0.33、0.30和0.12,较甲苯硝硫混酸硝化的1.63显著降低。在所选择的几种硝酸烷基酯中,甲苯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按硝酸正丙酯、硝酸异辛酯、硝酸异丙酯  相似文献   

9.
在微波辅助下,以五水硝酸铋为硝化试剂进行对氯甲苯硝化反应选择性研究,对反应产物进行了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同时讨论了溶剂、催化剂及其用量、五水硝酸铋用量等对反应的影响,优化条件下,硝基对氯甲苯的产率为70.6%,4-氯-2-硝基甲苯的选择性为64.5%。通过计算两种硝化反应产物中间体的能量解释了反应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传统的邻硝基苯胺合成方法进行改进后,用浓硫酸代替了发烟硫酸;用63%硝酸代替了发烟硝酸,提高了反应温度,使其在常温下进行反应,转化率和总收率都有提高。我们在指导学生合成地巴唑的实验中一直采用传统的磺酸基堵位法合成中间体邻硝基苯胺,由于用到了发烟硫酸和硝酸,硝化反应温度低,流程长,很难掌握实验条件,因而收率很低。为此,我们对邻硝基苯胺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用浓硫酸代替了发烟硫酸;用63%硝酸代替了发烟硝酸,提高反应温度,使其在常温下进行反应,转化率和收率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1.
无水三氯化铁催化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叔丁基苯甲酸和甲醇为原料 ,无水三氯化铁作催化剂 ,采用蒸馏分水工艺 ,回流温度下合成对叔丁基苯甲酸甲酯。讨论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醇酸摩尔比等因素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 :n(甲醇 )∶n(对叔丁基苯甲酸 ) =5∶1,催化剂用量 8.4 % (相对于对叔丁基苯甲酸 ) ,反应时间为 3小时 ,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 ,产品转化率为 92 .5 %。经沸点测定、折光率测定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12.
首先, 以微孔结构的ZSM-5沸石为前驱物, 经碱液处理不同时间后与介孔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 水热处理后制备微孔-介孔ZSM-5分子筛, 并用X射线衍射(XRD)、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 N2吸附 脱附和透射电镜(TEM)等方法表征微孔-介孔ZSM-5分子筛的理化性质. 其次, 将微孔 介孔ZSM-5分子筛作为苯酚叔丁醇烷基化反应的催化剂, 利用苯酚转化率与2,4-二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测试所得材料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 [JP2]碱处理1 h可获得微孔和介孔复合较好的ZSM-5, 且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苯酚叔丁基化催化性能, 苯酚的转化率最高为86.2%, 大分子2,4 二叔丁基苯酚的选择性可达57.9%.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甲基叔丁基醚作为叔丁基化试剂,硫酸作为叔丁基化催化剂,研究了苯酚叔丁基化反应,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叔丁基化反应的影响。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选择地得到了2,4-二叔丁基苯酚。  相似文献   

14.
以N-正丁基-2-甲酯基-5-甲基苯磺酰胺(Ⅰ)和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为主要原料合成了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N′-(5-乙酰胺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基)脲(Ⅶ). 与N-溴琥珀酰亚胺反应,得到N-正丁基-5-溴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Ⅱ),产率60%; 和叠氮化钠反应得N-正丁基-5-叠氮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Ⅲ),产率73%; 经催化加氢得N-正丁基-5-氨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Ⅳ),产率75%; 用乙酰氯酰化得N-正丁基-5-乙酰胺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Ⅴ),产率90%; 经取代得5-乙酰胺甲基-2-甲酯基苯磺酰胺(Ⅵ),产率77%; 和N-(4,6-二甲氧基嘧啶-2-基)苯基氨基甲酸酯缩合,得到,产率63%.  相似文献   

15.
对叔丁基苯甲酸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对叔丁基甲苯(PTBT)为原料,氧气为氧化剂,冰醋酸为溶剂,醋酸钴为催化剂,考察了合成对叔丁基苯甲苯甲酸(PTBA)的影响因素,确定了该氧化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90~95℃,原料与溶剂配比1:4(m:m),催化剂质量浓度w=0.1~0.2,PTBT的化率可达100%,收率为87%。  相似文献   

16.
乙醇与叔丁醇合成乙基叔丁基醚的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国产D-7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剂,进行了以乙醇和叔丁醇为原料,在常压液相下合成乙基叔丁基醚(ETBE)的醚化反应动力学研究.考虑在实验条件下,因叔丁醇分解为水和异丁烯而引起的体积减少以及水在催化剂上的吸附阻碍效应等影响因素,建立了该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赖氨酸专一性的蛋白水解酶进行了酶促人胰岛素半合成反应,猪胰岛素经该酶切去B链羧基端丙氨酸形成去丙氨酸胰岛素素DAI。进一步在水/有机溶剂介质中该酶的转肽反应,使B链生成苏氨酸叔丁酯羧基末端,水解去酯后产生人胰岛素。研究了转肽反应的最佳条件。转肽反应生成的人胰岛素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8.
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是合成抗氧剂1010的原料.在此详细地介绍了由2,6-二叔丁基苯酚与丙烯酸甲酯制取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反应中反应时间、催化剂纯度及加入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甲酯工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聚乙烯醇(PVA)中空纤维膜,以渗透蒸发技术分离了乙醇-水、叔丁醇-水以及乙醇-叔丁醇-水混合物。根据研究体系的实际,定义了分离系数、渗透通量以及渗透蒸发分离指数的数学表达式,并以此为基准,考察了分离条件与上述分离特性参数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渗透蒸发分离指数随温度及供给液浓度的增加呈单调递增趋势,随供给液流速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多输入、多输出时不变线性系统 x=Ax + Buy =Cx 在矩阵组 ( A,B,C)为不确定 ,但取值于一个给定的有界闭集的情况下 ,系统的可控性与可观性的充分条件。采用矩阵不等式进行讨论 ,为解决此问题建立一个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