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李建华 《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15(12):54-58
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儒生,在国破家亡的时候,最佳的做法莫过于合生取义了,但是面对明清之际的历史大变动,屈大均和大多数士子一样茫然无措,只得逃禅求生。这和平常老百姓眷顾生命,追求善果的做法是一样的。不过他能交游志士、凭吊垒、追怀先贤,进一步形成了儒生气质并弃禅归儒,积极参与抗清复明的活动,最终能忍受生活的煎熬以遗民终老,维护了一个士子的完美形象。其一生许多难解之谜多可以从他的儒生角色形成过程中的气节变化解释。 相似文献
3.
王曾瑜先生判断历史人物失节的标准不当,错误地将朱熹、张孝祥、范成大等名士划入失节的范围。他把专制腐败政治作为导致古代士人失节的第一位因素和士人失节是正常状态、守节反而是非常状态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丁贤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37-39
于谦是明代历史和杭州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于谦在国家与君主间以国家利益作为最高原则 ,在君国与身家中牺牲自己的小家保全国家 ,在日常行政中不避个人的恩怨得失。 相似文献
5.
高宏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5):35-36
冯道是五代十国时期重要的政治人物,屡经丧君亡国,却稳坐为官,被称为中国官场历史上的不倒翁,是故,历史上提到冯道,往往都是负面的评价。近代西洋民主观念传入中国后,历史学家对冯道有了不同的评价。本文基于史书文本对冯道进行重新解读,力图作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谨慎甄别、考证各种史料,以正确史实为据。只有以明代中晚期的历 史大背景为前提出发,坚持以促进社会发展、符合广大人民与民族国家利益作为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才能更为全面客 观地认识严嵩这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也才可能对他忠勤侍君、奉命唯谨的执政风格及其绩效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在当今的社会转型期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使道德未能“合法化”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使“有法不依”的现象不再个别。社会评价的相对合理性是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而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性和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是两者冲突的具体原因。只有通过法律与道德的互动耦合,在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上进行系统整合,才能保证人们行为的有序和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重新评价历史人物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就严嵩的重新评价而言,需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必须以事实为基本根据,二是要有明确的评价标准,三是要注意对历史人物的同情式理解。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洪波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2)
高校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具有政治理论课和历史课的双重性质,评价近现代历史人物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评价历史人物,要兼顾课程本身具有的两种学科性质的特点;要关注学术前沿,处理好教学与学术研究的关系。教学中对具体历史人物评价时,应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坚持"一看二比"的人物评价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阶段性"和"方面性"的结合。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采取"专题式"讲座和"互动式"教学。 相似文献
10.
11.
孙宏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4):500-502
数学理论的价值是数学与人的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数学能满足人的多方面的需要,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例如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精神价值;对数学理论的价值评价是人们对数学理论的价值的主观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价值评价的关键是评价标准,在探讨了历史上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对数学理论进行价值评价的现代性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价值哲学早已是我国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学术界有关哲学价值的文章有很多,讨论的问题范围也很广,提出的问题也很多。但不管如何研究,价值哲学的研究始终要涉及到价值评价方法的有关内容,在这里本文就价值评价方法中有关问题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吴敏洁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17(3):57-59
安乐死是一个有争议的社会问题,对它的讨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集中在安乐死的道德和立法问题上.本文就安乐死的道德问题展开论述,从生与死的辨证关系、人的生命权利.道德评价标准三个方面为安乐死提供伦理辩护.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的生产方式是社会进步内在要素中的根本要素的理论,表征着生产方式是评价社会进步与否的合理尺度。生产方式作为评价社会进步的合理尺度,实现了价值尺度与历史尺度的统一,它与人的尺度并不矛盾,也不与生态学尺度相冲突,并不否定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15.
杜阳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4,6(5):69-71
翻译批评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吸引了译界学者的广泛兴趣,但针对翻译批评的标准问题,学界仍莫衷一是。虽然从最初单一闭合的语文学范式发展到如今动态多元的标准,但标准的统一性和公认度仍较低,这对于翻译批评研究的发展较为不利。笔者在吕俊教授的《翻译批评学引论》一书的基础上,反思翻译批评研究的本体,分析当前翻译批评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价值学评价体系为基础的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翻译批评标准。同时结合《红楼梦》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分析,指出该标准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邓新文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1):18-24,115
马一浮和熊十力都是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全面反传统的历史背景中,挺身而出,坚决捍卫儒学价值的著名人物.二人虽相知甚深,却又和而不同.二人都以六经为依归,都以阐发六经大义为本分,但他们的六艺论,既有大纲大要上之异同,又有许多具体观点之分歧. 相似文献
17.
杨丁友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8,29(2)
"互见法"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中创造的一种叙事方法.<史记>中"互见法"的运用具有多方面的艺术价值,它不仅使<史记>五体结构组织得浑圆一体、严谨紧凑,使所撰写的历史事实、历史人物真实可信和富有感染力,而且还使所叙写和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活灵活现,实现了历史的纪实性和文学的艺术性的统一. "互见"叙事方法的运用,是司马迁<史记>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