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稻田养鱼是利用水面养鱼的一种生产方法。既可利用稻田提供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儿吃掉稻田中害虫杂草。鱼儿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稻田养鱼,稻鱼共生,稻田增产又收鱼利,一举多得。  相似文献   

2.
本文概括了我们于1980—1982年,在重庆市蔡家公社进行的人为“稻、鱼、萍”生态系统的试验方法和结果。利用冬水田进行宽、窄行种植杂交中稻,其窝行距为:(15+5)×3—4寸;在水稻的宽行间开沟养鱼;并充分利用水面放养红浮萍。试验结果证明,经济效果十分显著。它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水面、水中和稻田土壤等生态因素来提高稻、鱼、萍的产量,其主要优点如: 1.采用这种宽窄行种植法的水稻产量相当于常规大田栽插法的产量,并能稳产高产。 2.此法养鱼,可延长放养时间,增加其放养密度,更有利于提高鱼的产量,并协调了稻和鱼的矛盾。 3.能充分利用水面的空闲时间和稻萍共生期的宽行间进行养萍,因此是积极挖掘肥源的重要途径。 所以,这个良好的农田结构不仅能获得稻鱼萍的高产,而且还能逐年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稻田这个生态系统值得更进一步的扩大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是一条山区冷浸田生态综合改良利用的新途径。1988年青田县土肥站在推广水稻垄畦法技术的同时,引进稻萍养鱼技术,并逐步形成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即在垄畦挖沟(坑),垄畦上种稻,沟中养鱼,水面养萍;以萍饲鱼,鱼粪肥田,以鱼除虫灭草。当年5.2亩单季晚稻试验田,亩产稻谷457.0公斤,鲜鱼58.0公斤,达到稻鱼双丰收,亩产值达829.6元,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近几年来,永嘉、松阳、景宁等县山区也相继开展垄畦法稻、萍、鱼共生技术的试验示范,据不完全统计,1990年至1993年累计示范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4.
西师生物系自拟课题“冬水田稻鱼萍丰产试验研究”,在西农农学系和蔡家公社等单位的大力协作下,从1980—1983年,经过四年的正式试验研究.先后在北碚蔡家公社两个大队的三个生产队进行了小区和大田的多点试验,1983年又经蓬溪、合川等县较大面积的推广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课题是以农田生态学的观点,立足于从改革冬水田的耕作制度着手,根本改变水稻的常规栽插方式,从而解决一般稻田养鱼方法中稻和鱼的种养关系,并采用养萍培肥为红线贯穿全试验过程,在稻田中增加了固定空中N素物质的重要途径 可达到肥水养鱼.肥土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大大提高了冬水田的肥力.加上水稻宽行间开沟方便易行.更有利于水稻前期的排水晒田和湿润生长条件,因此能有效地解决冬(囤)水田水稻稻坐蔸的问题.该研究是综合开发利用冬(囤)水田的有效途径,它既可囤水养鱼,又可防止伏旱和春旱等,还可对稻田进行免耕培肥,从而达到省工、省肥、资源利用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之目的,一般每亩年产水稻在900斤左右,鱼过100斤,萍达1.5百斤以上,年亩纯收入比对照田净增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5.
一、试验的目的意义 我国人口多,耕地少,农业必须走精耕细作的道路。要因地制宜,改革耕作制度,不断提高复种指数,做到用地和养地相结合,充分挖掘土地和空间,水中和水面的增产潜力。 干旱是威胁我省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长期来,抗御干旱的办法是:除兴修水利外,还利用稻田蓄水过冬,以备来年及时栽秧或抢雨栽插。这是我省水稻生产的一个传统经验,至今尚在发挥一定的作用。自一九七七年春,四川省委从本省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猛攻中稻,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方针后,我省中稻生产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提高,同时  相似文献   

6.
曾玉亮 《今日科技》2006,(11):58-59
到过青田的人,一定吃过红烧的田鲤鱼,那种鲜美的滋味,真是摧人唾涎、叫人难忘啊!我吃过鲜美的红烧田鲤鱼,也吃过香脆的烤田鱼干,但没有看到过“稻鱼共生”的情景,更不了解有关的知识。自打“稻田共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正式列入“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以来,我一直想去青田看看,但都未能成行。近日,正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来丽水开展科技合作活动,也就想出了一个参观考察稻田养鱼的主题。我们选择了距青田县城较近的仁庄镇冯洋村参观考察。在前往冯洋村的路上,陪同考察的县科技局办公室主任陈海毅向我们介绍:2005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全球食品安全令人堪忧的时代背景下,人们重新看到了传统有机种植的价值和魅力。中国浙江青田的稻鱼共生系统以其生态的种植方式和独特的耕种文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本文介绍了遗产所在地自古以来的耕种方式及政府保护措施,分析了当地居民如何利用现有资源,发展本土农业形态;并为了迎合社会需求,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创造经济利益,同时宣传当地的特色文化。最后,从文化基质、生态要素、土地效能、景观风貌和产业集成五个方面阐述稻鱼共生文化系统对现代生态种植及旅游产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几年来我社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早稻采用“点播稻”的栽培方法,取得了连年高产稳产,深受贫下中农的欢迎,点播面积迅速扩大,从1974年全社仅两个生产队的20多亩,扩大到1976年11个大队95%以上的生产队,点播面积达1000多亩占早稻面积的10%左右,亩产从1974年的900多  相似文献   

9.
王浆是蜜蜂主要产品之一,价值高,产量稳。江浙地区定地饲养蜂场主要以生产王浆为主,转地饲养蜂场,目前王浆产值也已占总产值的30%~50%。王浆是我国出口蜂产品的当家产品,在国内也有广阔市场。近年对王浆高产的配套技术研究很多,日臻成熟,据浙江大学畜牧兽医系实验蜂场采用蜂种一蜂具一饲料配套技术实践,每群蜂年产王浆可达2.5kg以上。现将其归述如下:一、王浆高产蜂种的应用引进高产王浆蜂种,加以繁育,是提高王浆产量的有效措施,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中国农科院养蜂研究所、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平湖县农林局…  相似文献   

10.
李贤之 《杭州科技》2000,21(3):25-25
杨村桥镇地处浙西区 ,土壤比较瘠薄 ,但温光条件尚可。尤其320国道横穿该镇 ,交通比较便利。“八五”期间 ,该镇种植业结构作了较大调整。草莓稻在该镇有了长足发展。几年来 ,草莓前作早稻亩产达到500余公斤 ;草莓亩产值1996年曾达到1万余元 ,有千斤粮、万元田之称。因此 ,近几年以来 ,该镇草莓稻面积占全镇水田面积30 %强 ,绪塘村草莓稻面积更达水田面积50%以上。该镇农田种植业结构变化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因此 ,在农业生产上必须因势利导 ,适度推广粮经双丰收的草莓稻高产栽培模式。现将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  相似文献   

11.
稻茬田栽培蘑菇,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项新课题,是种植业增加经济收入的一种新方法,是发展粮、菇生产的一条新途径,其栽培新技术是: 一、选建料床与栽培时间 稻茬田栽培蘑菇.宜选用茬口早、排水好、通风畅的田块,它具有成本低、见效快、周期短、后茬肥、效益高的特点。早茬水稻收割一离田,及时栽培蘑菇,作畦要科学,方法要新颖,以南北向好,每畦宽1.5m,长  相似文献   

12.
谭荫初 《安徽科技》1999,(11):36-36
大蒜原产亚洲西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栽培历史。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现介绍几种新的栽培技术。 1 快速催芽育苗。蒜瓣休眠期长,蒜皮包得又紧,常规播种需要半个月以上才能出苗;若采用下述任一法催芽,不仅可以提早出苗,而且出苗率高,幼苗粗壮,生长快,产量高。 (1)人尿催芽。将选好的大瓣蒜种,用人尿浸48~52h,待蒜瓣发红,捞出稍沥干后播种。播种后加盖6~9cm覆盖物,如猪、牛粪,草或湿稻草,5~6天即可齐苗。 (2)剥尖皮催芽。用剪刀将瓣尖皮剪去,或用手剥开蒜尖皮,现出蒜尖肉即可播种,播种后加盖6~9cm如(l)的覆盖物,7~8天可齐苗。  相似文献   

13.
姬菇是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很受国外客商欢迎的营养食品之一,且产量较高,原料广泛,适应性强,经济效益大,很有推广价值。但是,在菇农实际栽培中,由于对姬菇栽培技术掌握不好,姬菇产量不高,因此种植姬菇面积不如平菇种植的面积大。为了提高姬菇的产量扩大栽培面积必须探讨姬菇栽培新技术。我们从河北省微生物  相似文献   

14.
15.
16.
稻鱼工程是指对农田田坎进行工程化技术改造后,在稻田里进行种植和养殖轮换生产或同时生产的综合技术,也称工程化稻田养鱼,它包括稻鱼果、稻鱼藕、稻鱼菜、稻鱼鸭等多种稻鱼种养模式。泸州市现有稻田200余万亩,其中宜渔稻田100万亩以上。2007年全市稻田养鱼50余万亩,渔产量2.9万吨,占全市渔产品总量的43.94%。其中,工程化  相似文献   

17.
潮阳市水产局1996年4月份在河溪镇六十一斗洋1.33公顷半咸淡池塘开展鱼、虾、蟹混养的模式试验取得成功,同年10月份通过了验收鉴定。经6个月的养殖,共收获斑节对虾1034.5公斤,锯缘青蟹309公斤,鲻鱼585公斤。总产值101239元,纯利52330元,1/15公顷获纯利2616.5元,是原来单一养殖效益的3倍,成绩显著。该项目已申报1997年度科技成果进步奖。鱼、虾、蟹混养的主要  相似文献   

18.
胡德荣  刘国庆 《汉中科技》2009,(5):25-25,34
为解决汉中盆地小麦湿害和病害问题,总结制订出稻茬小麦规范化高产栽培技术,主要是选用优良品种,开沟排湿,精细整地.种子处理,适时适量播种,抓好冬前管理、春季管理和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养殖幼蟹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开展了“蟹稻共生”技术的试验与推广工作。蟹稻共生开启了立体农业生态型种养技术的新模式,它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增加效率、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其发展形势非常迅猛。但关于幼蟹培育池蟹稻共生增产增效的原理,研究工作还十分落后。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麻鸭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稻鸭共生(稻鸭组)和常规网上平养(常规组)两种饲养模式下饲养至体重达1.8kg,屠宰并测定其肉用性能。结果表明:①两组间的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胴体重、胸肉重、肝重、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肉率、胴体率无显著差异(P〉0.05);②稻鸭组的皮脂厚降低7.40%(P〉0.05),肌胃净重提高了5.43%(P〉0.05);③稻鸭组腹脂重、腹脂率分别降低了15.09%(P〈0.05)、11.76%(P〈0.05),腿肉重、腿肉率分别提高了8.10%(P〈0.05)、11.40%(P〈0.05),两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