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河南省4所民办高校在校学生的体育意识及终生体育观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终生体育观念有待提高;学生体育动机被动、不明确;学生喜欢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男、女生体育习惯差异较大;学校的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组织形式等是影响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刘子仪  王淑坤 《科技信息》2012,(28):294-294
高等学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学习和独立运用的衔接点,对学生踏入社会后的体育观念和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永玲 《科技信息》2009,(6):244-244
本文在理解终身体育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对目前体育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使学校体育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俊成 《科技信息》2011,(7):I0217-I0217
本文分析了体育意识的形成、本质特征及其教育意义,认为学校体育教育应重视和加强学生体育意识教育,把培养学生体育意识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并贯彻整个教育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理解终身体育含义的基础上,分析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对目前体育教学提出合理的建议。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使学校体育真正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所提出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董秀华 《科技信息》2009,(5):209-209,186
学生毕业后继续坚持体育锻炼者很少,即在学校几年的体育教育中,并未形成“终身体育观念”,作者认为这与在校时的体育教学中理论课时安排太少有关,体育理论教学时数不足,使得学生体育知识贫泛,体育意识淡薄影响了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本文通过分析试图让人们了解对学生体育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及长效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顺利衔接是终身体育的必然要求.采用文献法研究认为,实现二者的衔接必须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在体育实践和体育意识的互动中培养体育意识;通过体育俱乐部和家庭体育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在实践上的交流和融合;强化个体体育能力和社会体育能力的培养;转变学校体育资源专属的观念,建立服务大众的意识,学校体育场地所有权、使用分配权交给政府,管理上实行“学校、社会两扇门”制度,整合体育人力资源,实现体育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8.
学校体育是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学生在获得体育科学知识、体育能力、体育意识的同时也深受体育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这种影响尤为突出。文章以高校体育文化为主线,讨论体育文化对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阶段,对实现终身体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体育通过快乐体育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养成积极主动参与体育的习惯;传授体育文化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锻炼的方法和体育能力;创造全方位的体育的环境,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0.
张希勇 《科技信息》2011,(3):294-294
学校是造化人的地方,而学校体育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部分,现代体育教学理念,除了教授体育大纲的教材内容外。其中更重要的正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习惯,因为学生个体只有短短的几年在学校里,而更多的时间在于学校外,把这一课题推出来讨论有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认真分析体育文化的性质与特点、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等基础上,着重就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4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体能,强化主体;活跃气氛,增强活力;提高情趣,美化生活;优化竞争,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2.
对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并在本质功能的前提下对一般功能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应改变过去以竞技或以锻炼身体为中心,而转到以培养合格“人”为中心上来,使学校体育教育更好地为培养跨世纪的全面发展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文化之所以难以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高校文化主体不明确或说缺失是重要原因。立足于主体间性理论对高校文化的主体进行考察分析,可以看出高校文化中主体的多样性,学生、教师、学校管理者和学校工勤人员都是高校文化的主体,其中,学生是高校文化的首席主体。学生成为真正的精神主体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高校文化中学生主体缺位的状况,促使学校文化真正进入学生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4.
球类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化融合共建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类课程改革必须与校园文化建设融合 ,充分挖掘体育活动的潜在健身功能和教育价值 ,让学生更广泛地认识、了解和体验体育文化、艺术和体育活动的关系 ,介绍了与校园文化融合的球类课程改革模式的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操作程序和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海派学校体育文化是上海在历经多年的学校体育改革和实践的过程中积淀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上海地方特色的体育教育文化.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有助于满足上海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文化需要,促进其对海派城市文化的认同,使上海的学校体育事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包括学校体育观念、学校体育制度、学校体育活动内容的创新等方面.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学校体育文化的交流、融合、原始创新等.目前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不高,创新的动力正在积累之中,创新机制尚未健全,需要在完善机制,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动力方面进一步努力,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体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海派学校体育文化创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论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学校体育教育的属性与特点,对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进行了探讨,认为学校体育具有丰富的育人功能与得天独厚的育人优势。正确认识,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与优势,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为拓新学校体育教育观念,迎接新世纪人才挑战。提出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实质在于努力提高现代化人才的整体素质,并将其提高到实施新世纪人才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分析了在新世纪只有科学、完整意义上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具有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寻求有利战机和把握取胜时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校园运动会改革与体育宣传周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的校运会如果不进行彻底改革,已无法适应新时期学校体育的使命,文章从组织架构、项目内容、时间跨度、赛事组织、奖项设置和计分办法等几方面提出构建体育宣传周的构想.实践证实,体育宣传周既可改变传统校运会的诸多弊端,促进校园体育锻炼的广泛开展,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又能为体育专业学生提供完善自我、提高实践能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胡冬生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3):112-113,119
支撑一所“名校”的根本是学校的文化。学校文化反映学校的精神内涵,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文化立校”也就是用文化来管理学校。学校发展由“制度治校”上升为“文化立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经过长期的文化积淀和传承培养,至少要产生两次飞跃,一次是学校的主干规章制度升华为学校文化,第二次是学校制度文化升华为学校精神,从而达到“无为而治”、“大道无形”之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州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小学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与研究,根据其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在贵州少数民族边远地区中、小学校利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实施体育课程教学的意义与可行性,提出在实现国家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基础上,在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框架中开发与构建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体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