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水稻泛素缀合酶基因OsUbc13的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亚细胞定位模式及其互作分子,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作用机理奠定基础。创新要点:首次对植物Ubc13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及蛋白互作研究。研究方法:通过序列比对及聚类分析进行OsUbc13的序列特征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进行OsUbc13的表达模式分析;通过聚乙二醇(PEG)介导转化烟草BY-2原生质体进行OsUbc13亚细胞定位研究(见图4);通过酵母双杂交进行OsUbc13的蛋白质互作分析(见图5和表1)。重要结论:OsUbc13编码具有153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同源序列具有很高的相似性;该基因在水稻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内稃、雌蕊、雄蕊和叶片中的表达量较高,而根、茎和外稃中的表达量较低;低温、甲基磺酸甲酯(MMS)和过氧化氢(H2O2)胁迫处理使胚性愈伤中OsUbc13的表达量显著上调,甘露醇、脱落酸(ABA)和氯化钠(NaCl)胁迫则使愈伤组织中该基因的表达量降低;OsUbc13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蛋白表达于质膜和核膜处;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约有20个蛋白可能与OsUbc13存在相互作用,其中OsVDAC(与细胞凋亡有关)、OsMADS1(与花器官发育有关)、OsB22EL8(与活性氧清除及DNA 保护有关)和OsCROC-1(为Lys63聚合泛素链形成及运行无误性DNA 损伤耐受机制所必需)四个蛋白经验证确与OsUbc13互作。  相似文献   

2.
钠离子依赖的中性氨基酸转运蛋白SNAT2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广泛表达,具有转运中性氨基酸的功能,在谷氨酸-谷氨酰胺循环、肝脏糖质新生等生物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方便测定SNAT2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和定位,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和酶切连接将HA标签蛋白与SNAT2的C末端连接,构建了真核生物表达载体pBK-CMVA(1098—1300)-SNAT2-HA表达载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该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到SNAT2-HA融合蛋白在细胞膜上的正确表达和定位.pBK-CMV△(1098-1300)-SNAT2-HA表达载体的成功构建,为今后对SNAT2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研究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4及BMP信号通路相关成员在发情周期小鼠子宫中的表达模式。创新要点: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系统地研究了Bmp2和Bmp4及其BMP信号通路相关成员在小鼠子宫中mRNA水平表达模式,同时运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BMP2蛋白在小鼠子宫中的定位模式。研究方法:重要结论:收集发情周期各个时期小鼠子宫,一侧子宫角贮存于液氮或-80℃冰箱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另一侧子宫角用40mg/ml多聚甲醛固定用于BMP2蛋白免疫组化定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Bmp2的表达水平在发情前期显著高于发情期和发情后期(P〈0.05),Bmp4的表达水平呈现显著波动,但Bmp2与Bmp4差异不显著(P〉0.05)。Bmprla和Bmpr2的表达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无显著变化(P〉0.05)。然而,Bmprlb的mRNA水平在发情期显著下降(P〈0.05),在发情后期上升。此外,Bmprlb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相应时期Bmprla和Bmpr2的mRNA水平(P〈0.05)。三种R—Smads差异地表达于小鼠子宫,并且Smad1和Smad5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Smad8(P〈0.05)。此外,Smad4的表达水平在整个发情周期无显著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MP2蛋白在整个发情周期差异表达,并主要定位于子宫腔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我们的结果提供了BMP2和BMP4及其BMP信号通路相关成员mRNA水平表达变化信息,这些数据为论证BMP在子宫内膜中的作用如子宫内膜的退化与重塑提供量化和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杂交和免疫细胞荧光等方法首次研究了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和窖蛋白-1(Caveolin-1)在大鼠皮肤组织中以及角质细胞系中的表达,探讨了二者的表达关系和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大鼠皮肤中有ERα36的表达,其表达的量与Caveolin-1的表达量呈负相关,且存在性别差异和部位差异;(2)表皮角质细胞中有ERα36的表达,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且与Caveolin-1共定位.提示新型雌激素受体ERα36存在于皮肤细胞中,且可能参与Caveolin-1介导的雌激素信号转导,在雌激素治疗皮肤疾病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和Fhit在3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研究凋亡抑制蛋白Livin和Fhi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和意义。结果显示Livin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Fhit蛋白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子宫内膜癌组织(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随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的增加,Livin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上升,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下降,而且Fhit蛋白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Livin蛋白和Fhit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果提示Livin和Fhit异常表达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Livin和Fhit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4v6和p16表达产物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鳞状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5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CD44v6和p16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D44v6蛋白在CIN中的表述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且高于CIN中的表达(P〈0.01),p16蛋白在CIN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也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1);CD44v6和p16两种蛋白在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CD44v6和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提示这两种蛋白有可能作为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一种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在已构建的蜡梅花转录组数据库EST序列分析的基础上,采用 RACE技术克隆获得蜡梅热激蛋白 HSP70的cDNA序列,命名为CpHSP70‐1(GenBank登录号:KR071130).该序列全长2520 bp ,包括196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653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含有3个 HSP70家族典型基序.CpHS P70‐1蛋白与其他真核生物的HSP70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聚类分析显示其属于定位于细胞核/细胞质的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支持该蛋白分布于细胞核的预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 CpHS P70‐1基因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其在各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成熟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在不同花发育阶段呈现持续稳定的表达模式;该基因在低温和高温诱导下表达量提高,而且对高温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AHA2蛋白位于植物细胞细胞质质膜上,该蛋白在原核蛋白表达体系中无法重组表达.已经报道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表达体系操作复杂、成本高昂.本文利用RT-PCR、分子克隆等技术构建了植物AHA2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毕赤酵母(PiChia)对AHA2蛋白加以表达.利用亲和层析和分子筛层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高质量的处于高活性态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9.
以HDAC4为“诱饵”,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人肝cDNA文库得到“猎物”蛋白,通过GST Pull-down,Co-IP,荧光共定位等技术验证HDACA和“猎物”的特异性结合,并通过成人多组织cDNAPanel确定“猎物”的组织表达谱.通过体内、外蛋白结合实验证实了HDACA与MIF4GD(MIF4G domaincontaining)蛋白特异性互作,且两者亚细胞共定位于细胞质内,并确定了MIF4GD在胎盘、肝脏和胰腺中有特异性表达.本实验发现并验证了HDACA与MIF4GD的特异性互作,并确定了MIF4GD的特异性表达谱,为深入研究两种蛋白的功能及其所参与的生理过程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高产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hEGF),并探索提高外源基因在pET-3c:BL(DE3)表达系统的表达水平的途径。方法:根据大肠杆菌对密码的偏爱性,合成编码53个氨基酸的hEGF基因,分别以非融合蛋白和融合蛋白两种方式表达。计算机两者mRNA的翻译起始区(translation initiation region,TIR)的结构。结果:融合蛋白表达产量为27%,非融合蛋白的表达用SDS-PAGE检测不到,两者均具有促细胞增殖的活性。融合蛋白mRNA的TIR的△G值较非融合蛋白的高。结论:在pET-3c: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以融合蛋白方式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表达效率高且不影响其活性,此外,mRNA的TIR的结构可能是影响外源基因在本研究的表达系统的表达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