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契丹民族的兴起   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1400多年前,契丹作为一个民族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了。他们兵强马壮,骁勇善战,一位名叫耶律阿保机的部落首领统一了契丹各部,于公元916年建立了契丹国,947年改国号为大辽。辽王朝最强盛时期,曾经雄霸中国半壁江山,疆域北到外兴安岭、贝加尔湖一线,东临库页岛,西跨阿尔泰山,南抵河北和山西北部,可谓气壮山河。  相似文献   

2.
契丹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唐代末年,契丹贵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了辽王朝.这是一个显赫的民族.然而,自明朝以来,这个民族突然在历史记载中消失了.他们到哪里去了呢?这一直是一个令史学家困惑的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3.
奚族是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地带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作为草原民族的一支,奚族是一个兼收并蓄的民族,其文化同样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契丹辽朝时期的奚人逐步形成了牧放、狩猎兼及农业的多样化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4.
李平 《天津科技》2004,31(6):44-45
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的人对于萧峰一定不会陌生。萧峰是契丹人,契丹的本意是“镔铁”,也就是坚固的意思。在我国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中,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凶狠、搏击长空的民族曾经扶摇而起,挥斥长城内外,轰轰烈烈地拓创了200余年的辉煌,直到今日,俄罗斯语还称中国为契丹,可见它的影响是多么深远。但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不可一世的民族,自明代以来就集体失踪了,  相似文献   

5.
金代是我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女真统治者在灭辽侵宋统一北中国的过程中,强制进行民族大迁徙,把原来各自生活的汉、女真、契丹、奚等民族交叉迁到一块杂居。这些民族经过一百几十年的共同生活,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风俗习惯和婚姻等方面频繁交流,到元代统一全国以后,它们的民族特征逐渐一致,实现了一次民族大融合。本文拟就金代民族融合的进程和特点,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6.
宋金和战时期纠缠着汉族之宋、契丹之辽、党项之夏、女真之金的多元对峙,各民族通过竞争和交流,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混战与融合交织的典型阶段。梳理该阶段的宋金“和战”可以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特征管窥一斑。  相似文献   

7.
对23个契丹人骨样本线粒体第一高可变区(364 bp)进行了扩增和测序, 得到22个不同序列. 构建了契丹、 达斡尔及对比人群的系统发育树, 结果明, 契丹与外蒙的遗传关系最近, 与达斡尔的遗传关系也较近; 契丹与达斡尔的序列在突变位点和突变率上存在较大差异. 表明虽然契丹与达斡尔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 但达斡尔不一定是契丹的直接后裔.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关于其族名“达斡尔”的词源词义在学界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尚无定论。主要有契丹“大贺氏”说、索伦语“耕田者”说、蒙古说、“大胡人”音转说、契丹“大辽”说等几种说法。对各种观点、见解进行了简要的考辨,认为“达斡尔”一词来源于姓氏,即源于地域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9.
王曾是北宋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兼文武之道、秉外交之赋.在出使辽国的过程中,面对挑衅不卑不亢、从容应对,维护了宋朝的国威和尊严.他的"夷夏之防"观念也颇具前瞻性.同时,王曾出使契丹后所写的<上契丹事>,不但开阔了宋人的视野,还为后人了解契丹地理环境、路程形势以及北部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等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契丹艺术研究首先要重视契丹艺术的生成与契丹多元、开放的文化观念的关系。契丹艺术不仅对中原各艺术形式进行了全面的借鉴,同时也是在北方各少数民族漫长的碰撞、融合和整体推进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忽视了这一点,就很难把握契丹艺术的整体面貌。契丹艺术研究还应与契丹艺术遗产的保护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胡瓌是9、10世纪间专门表现北方草原民族生活题材的主要代表画家。其生活年代、族籍以及真实的身份一直都留有阙疑,目前各方的研究多数赞同把胡瓌确定为辽代契丹人。经过考证,认为胡瓌是唐末生活于河北地区的少数民族贵族后裔,因此,他的艺术成就并不能作为辽代契丹人文化、艺术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道教的发展在金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全真、大道、太一等新教派;道徒人数众多,“虽十庐之邑,必有香火一席之奉”;跨越了民族界限,从汉族发展到女真、契丹等少数民族,成为多民族的宗教;传教地区从汉族为主的中原地区,扩展到东北、西北等少数民族居住地区。道教为什么能在女真贵族统治下获得如此的发展?它与女真统治者是什么关系?在社会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的影响非常深远,也是服饰演变的催化剂.以女真族和契丹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为例,探讨宋代服饰中民族文化交流问题,指出应用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民族服饰文化.  相似文献   

14.
李萌 《洛阳大学学报》2006,21(3):102-103
辽统治者注重学习汉文化,受汉文化影响,非常重视绘画艺术。因此,辽代画家辈出,作品丰富。辽代绘画在接受汉文化影响的同时,又受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审美特点的影响,产生了一些不同于汉族艺术的新的艺术现象和美学特征,体现出契丹民族游牧文化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5.
辽朝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契丹族建立的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引进了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在统治者的倡导下,在辽朝存在的200多年中,中原地区的儒家文化在辽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等领域,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民族大迁移,尤其是少数民族大迁移造就了北京城。辽、金、元、明、清五朝,均有民族大迁移。尤其是明清两朝,均将北京的前朝居民迁移出去,本族居民迁移进来。在今天的北京,辽代契丹人留下了天宁寺塔,金代女真人遗下金太液池的一汪清水,元代蒙古人的胡同和六海水系还在沿用,明代汉族工匠建成了宫殿、长城和十三陵,清代精美的皇家园林和王府建筑后人至今无法企及。  相似文献   

17.
引子到现在为止,我们日本人民对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的一些事情才有了实际的认识.因为最近,我们有了和汉民族以外的人民直接接触的机会,并在国内出版了村松一弥著的《中国的少数民族》(每日新闻社,1973年)和周达生著的《中国民族志》(NHK文库1980年)等书籍.我们对中国少数民族的认识一天一天的加深了.然而,从另一方面说,民族的名称都有它一定的翻译词汇,而在我们的书报上却常常有弄错的现象.从这些最基本的知识应用中,就可以看出日本人民对于中国人民了解  相似文献   

18.
渤海是以粟末为主体建立起来的一个地方性民族政权,在中国东北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渤海人内徙营州,在他们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契丹反唐失败后,参与叛乱的渤海人举部东归,返回故里。他们根据当时的内外形势,因地制宜,在其活动区域内选择了"旧国"作为国都所在,不仅巩固了新生的政权,而且还发展成为"海东盛国"。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1896年诞生于美国,1982年引入我国,经过三十年不断努力,中国民族植物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理论体系、内容和方法,在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文化多样性保护和社区发展等领域,取得一些研究进展和若干成果.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植物学会发  相似文献   

20.
在封建时代,民族平等是相对的,而民族歧视是绝对的。尤其是在北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后所建立的政权之下,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现象一般都显得较为突出。辽王朝在拥有了燕云十六州后,自然也不例外,但辽统治者在遭遇汉人抵抗后,很快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民族政策来减缓燕云汉人的抵抗情绪。最后,辽王朝不仅赢得汉人的民心,稳定了自己在燕云地区的统治秩序,而且促进了汉族与契丹等民族间的相互融合,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