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有机纤维素溶剂--NMMO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纤维素溶剂NMMO的发展历史、结构特点、一般性质,分析了其作为纤维素溶剂的溶解机理和工艺方法.使用该溶剂溶解纤维素具有工艺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溶剂可回收,且溶解过程完全是物理过程的优点,是一种纤维素的优良溶剂.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可溶于NaOH/尿素/硫脲复合溶剂体系.实验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NaOH/尿素/硫脲的浓度对纤维素溶解的影响,以及各种溶解条件对溶解效果的影响.通过用XRD、FT-IR表征了该体系下所得的再生纤维素膜.结果表明:纤维素在该水溶液体系下的最佳溶解条件:NaOH的质量分数7%,尿素的质量分数7%,硫脲的质量分数10%,冷冻温度-10℃,在该条件下对纤维素有很好的溶解性能且纤维素溶解再生后为纤维素Ⅱ.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中的溶解和溶液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作为纤维素的复合溶剂,研究了纤维素在其中的溶解行为和溶液性质,发现该体系在-10℃条件下能快速溶解纤维素,其溶解是一个没有衍生物生成的直接过程,该纤维素溶液在过高温度下易凝胶化.  相似文献   

4.
使用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水溶液作为纤维素的复合溶剂,研究了纤维素在其中的溶解行为和溶液性质,发现该体系在-10℃条件下能快速溶解纤维素,其溶解是一个没有衍生物生成的直接过程,该纤维素溶液在过高温度下易凝胶化.  相似文献   

5.
NMMO工艺纤维素膜结晶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纤维素为原料,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采用相转化法制备非对称纤维素膜.利用X-射线衍射法对该工艺纤维素膜的结晶结构进行分析,讨论了铸膜液浓度、凝固浴温度及添加剂对膜结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Ⅰ在NMMO.H2O中溶解并固化成膜后,得到的是纤维素Ⅱ,而不能形成纤维素Ⅰ;提高铸膜液中纤维素浓度、凝固浴温度及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用量都可使该工艺纤维素膜的结晶度增大,添加少量的NH4Cl致使纤维素膜的结晶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本文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的ZnCl2水溶液溶解不同聚合度纤维素的能力,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65%以下的ZnCl2水溶液由于其Zn2+被完全水化作用而不能溶解纤维素,当达到或超过该浓度时,Zn2+可与纤维素分子链作用,使纤维素溶解,且65%ZnCl2水溶液的溶解效果最佳;但随着纤维素聚合度的增大,其溶解度下降;本文研究还表明通过添加尿素可改善纤维素的溶液的流动性。经ZnCl2水溶液溶解后的再生纤维素的聚合度(DP)下降;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再生纤维素为纤维素Ⅱ结晶变体;红外分析结果显示ZnCl2水溶液是纤维素的非衍生化溶剂,且再生纤维素分子内氢键减弱。  相似文献   

7.
离子液体中纤维素的溶解及再生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探讨了不同来源纤维素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代盐([bmim]Cl)中的溶解性能,并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热重分析等手段对木浆纤维素在离子液体[bmim]Cl中溶解和再生前后的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经活化的纤维素可直接溶解于离子液体[bmim]Cl 而不发生其它衍生化反应,原纤维素聚合度越低,溶解越容易。再生纤维素分子量较原纤维素有所降低,结晶状态由纤维素Ⅰ转变为纤维素Ⅱ,再生后纤维素热分解温度降低,热稳定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8.
随着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得合成气继而生产高品质液态烃工艺的日益成熟,天然气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设计了一种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采用自制预混燃烧器,对非预混和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采用CHEMKIN4.0中的预混燃烧模型,对实验过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预混优于非预混非催化部分氧化工艺,温度低,无积炭,进一步验证了适合甲醇合成的最佳实验条件是V(O2)/V(CH4)为0.50,温度为900℃,压力约为100kPa,出口气体中V(H2)/V(CO)约为2.00。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可以在氢氧化锂/尿素的混合水介质中溶解.选取三种不同分子量的纤维素,在N,N-二甲基乙酰胺/氯化锂体系中进行溶解,并通过粘度法,准确确定其分子量.而后,在4.2%氢氧化锂与12%尿素的水介质中溶解它们.通过粘度法测定其特性参数,得到该溶液体系的M—H方程:[η]=1.695×10^-3Mη^0.914(mL·g^-1).并测定了体系的ML和q值分别为387.5nm^-1和6.1nm,显示纤维素在该溶剂中以半柔性链的形式存在.同时,采用SEM和POM(polarized optical microscopy)分别研究了纤维素在溶解前后结构的变化,同样证实在氢氧化锂/尿素体系中纤维素可以很好地被分散,且通过不同的组装方式形成新的集聚态结构.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在ZnCl_2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及再生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的ZnCl2水溶液溶解不同聚合度纤维素的能力,发现:质量分数为65.0%以下的ZnCl2水溶液不能溶解纤维素;当ZnCl2水溶液的质量分数达到或超过65.0%时,未被水分子饱和的Zn2+可与纤维素分子链作用,使纤维素溶解,且65.0%的ZnCl2水溶液的溶解效果最佳;随着纤维素聚合度的增大,其溶解性能下降;经ZnCl2水溶液溶解后的再生纤维素的聚合度下降.广角X-射线衍射(WAXD)分析表明再生纤维素为纤维素Ⅱ结晶变体;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显示ZnCl2水溶液是纤维素的非衍生化溶剂,且再生纤维素分子内的氢键减弱.  相似文献   

11.
Tbe N - methylmorpholine - N - oxide (NMMO) - water solvent was used to dissolve the cellulose that was achieved by means of hydrothermolysis. Sample B, RS and WS used here were made from beech, rice straw and wheat straw respectively. They could be completely dissolved in the NMMO - water system. A commercial a - cellulose was employed in the comparative experiment. The entire dissolving process was Investigated. At a given temperature, the vacuum condition applied to the mixture of the cellulose and NMMO - water was very importan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issolution of cellulose and shorten the dissolving period. After dissolution,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DP) of all samples was measured by viscometry. Longer dissolving time and higher temperature could cause the degradation of the dissolved cellulose. N- propyl gallate could prevent the degradation of cellulose during the process of dissolution.  相似文献   

12.
浅埋薄层岩盐溶腔稳定性的数值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延长盐矿井的寿命,避免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陷,并合理利用形成的溶腔,必须探讨岩盐水溶开采过程中影响溶腔稳定性的因素,以便即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文章采用ADINA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薄层岩盐水溶溶解形成的溶腔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薄层岩盐矿床而言,溶腔的稳定性随其高度的减小而显著增强,随跨度的增大而有减弱的趋势,倾角对溶腔的稳定性影响很小;圆柱形溶腔最为稳定,其次为倒锥形,组合模型为过渡形态;影响溶腔稳定性的因素由强到弱顺序为:溶腔高度,溶腔的几何形态,溶腔的跨度,岩盐层的倾角。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聚硅材料对有机物堵塞的溶解作用,对聚硅材料的性质做局部分析。由于聚硅材料是分散在柴油中,所以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对比方法排除柴油的干扰。静态和动态溶解实验可以考察聚硅悬浮液对有机物的溶解速度,在此采用溶解比值Kr作为定量分析的参数。经证实聚硅材料促进了有机物的溶解速度。动态实验显示的溶解速度快与静态实验,但是溶解比值与静态结果接近。玻璃模型的微观观察可以直观地证实,聚硅悬浮液的溶解作用优于柴油。模拟油层条件的宏观驱替实验则更明显地证明了聚硅悬浮液对有机物的溶解可以提高岩石的渗透率,是增注机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对用可溶性维纶(PVA)伴纺生产高支高密纯棉色织面料的两种工艺路线("纱线染色、织造、退维"和"纱线退维、染色、织造")进行分析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先退维、后染织"的工艺路线,退维股线的强力较低,可织性差,进行产业化生产的难度较大;采用"先染织、后退维"的工艺路线,织造效率和布面质量能得到保证,可应用于产业化生产;色织布退维后,织物的白度降低,颜色变浅,但无明显沾色现象.  相似文献   

15.
纤维素/NMMO溶液溶解方法及其溶液的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yocell工艺中浆粕的溶解是十分关键的步骤,纺丝溶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该溶液的可纺性和丝的质量。本文讨论了有关溶解工艺的一些特点,特别着重介绍了目前国外一些公司的溶解方法,并结合本课题组的一些研究经验,提出了有关表征溶液质量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6.
HCO3-/CO32-浓度对X70管线钢钝化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循环伏安法研究了X70管线钢在不同浓度的NaHCO3 /Na2CO3 溶液中的钝化行为。结果表明,材料在该体系中具有明显的钝化现象,随溶液浓度升高,X70钢钝化变得困难。利用Parkins的边界条件,确定了X70钢在1mol/LNaHCO3 +0.5mol/LNa2CO3 溶液中发生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电位区间为-560~-650mV。X70钢在钝化过程中表面发生的反应比较复杂,电极过程包含Fe的阳极溶解、生成钝化膜、钝化膜的化学溶解三种过程。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X70钢在活化钝化过渡区表面钝化膜的组成,证实了对电极过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溶垢剂DEED 溶垢效果的影响因素,采用失重法对溶垢剂开展了溶垢剂浓度、温度、时间以及pH 值 对溶垢效果影响因素实验研究。首先,采用化学方法对溶垢剂的溶垢机理进行分析,得出溶垢剂DEED 中能够与Ba2+ 发生螯合反应的主要官能团,从而更准确合理地解释各因素对溶垢剂溶垢效果的影响。其次,对影响溶垢剂溶垢效果 的因素进行实验研究。在实验条件下,溶垢剂浓度为9% 时,溶垢率高达82.41%。溶垢时间和温度对溶垢效果影响较 大,随着溶垢时间的增加,溶垢率逐渐增加,在前24 h,溶垢率增加幅度较大,符合油田施工要求。在溶垢时间为24 h 时,当温度从25 ?C升高到85 ?C 的过程中,溶垢率由32.02% 增加到82.88%。pH 值对溶垢剂化学结构中羧基的电离 度及鳌合性能影响很大,从而影响溶垢剂溶垢效果,在溶垢时间为24 h 时,当pH 值从6 增加到12 的过程中,溶垢率 从8.37% 增加到81.26%,在油田施工时,可以考虑注入碱性前置液。  相似文献   

18.
拜耳法中石灰用量与氧化铝溶出率和碱耗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拜耳法高压溶出过程中,添加石灰可以改善赤泥相组成。采用这种工艺,可以提高氧化铝溶出率和降低碱耗。研究表明,这一水硬铝石的溶出,采用传统公式计算Al2O3理论溶出率和碱的化学损失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采用较高液固比(20∶1)的实验条件,避免了因硅酸钠与铝酸钠反应形成水合铝硅酸钠(钠硅渣),可将氧化铝熟料溶出二次反应动力学过程分为SiO_2进入铝酸钠溶液和Al_2O_3损失两个动力学过程,详细研究了SiO_2进入铝酸钠溶液过程的动力学行为. 通过选择合适的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获得了该过程的动力学方程. 方程表明,该过程的表观活化能较小,仅为24.86kJ·mol~(-1),说明其过程发生需要突破的活化能能垒较小,相应反应较易发生,其动力学机理与表面化学反应有关,也与扩散有关. 铝酸钠溶液中Al_2O_3质量浓度对过程的影响远远大于铝酸钠溶液中Na_2CO_3质量浓度和NaOH质量浓度的影响,因此认为熟料溶出过程中,导致SiO_2进入铝酸钠溶液的原因主要是熟料中的硅酸钙与NaAl(OH)_4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盐类矿床水溶开采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盐类矿床的水溶开采机理,岩盐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机理与规律,岩盐溶解之后的盐溶液运移传输规律,以及水力压裂双井对流系统溶腔形状的变化分析,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岩盐溶解机理的数学表达式,盐溶液密度分布规律;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水溶开彩盐溶液的运移传输规律,并最终建立了水溶开彩的数学模型,及水溶开朋中岩盐溶解、盐溶液运移及溶腔变形的控制方程,为水溶开彩理论的建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