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离体植物组织平皿法这一新型筛选模式,我们从3000株待测放线菌菌株中筛选出了11株产抗菌株,并对其中四株链霉菌进行了深入研究(S-64,S-113,S-683,S-921)。由这些菌株产生的抗生素,每种都能够有效地抑制20多种真菌的生长;其中大多数为植物病原真菌。温室植株—病原菌接种复筛和广泛的田间试验都已表明,这些抗生素杀真菌剂能够有效地防治玉米小斑病,棉花枯萎病,苹果树腐烂病和梨黑星病。同时,这些抗生素对酸、碱、光、热处理有效好的稳定性。各种试验结果证明了“离体植物组织平皿筛选法”是一种简便易行、高效率、高特异性的农用抗生素杀真菌剂筛选模式。  相似文献   

2.
经过四十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人们发现的已知天当抗生素种类已超过9000种。因此在筛选工作早期,对于从自然界中筛选、分离得到的抗生素物质进行详尽的理化特性分析和化学结构鉴定,已成为抗生素研究工作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效液相层析、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核磁共振、质谱等现代理化分析技术和精密仪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这项工作的效率,并且使新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分析鉴定发展成为高度专门化的研究技术。然而在新抗生素理化特性和分离纯化研究的初步阶段,许多经典研究方法如抗生素的纸层析,电泳分析,硅胶薄层层析和化学基团显色分析等仍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根据这些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果,不仅可以了解到被测定抗生素物质的基本理化性状,还有助于设计新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方法,获得抗生素纯品,为进一步详尽的理化分析研究打下基础。本文将介绍使用常压纸电泳和硅胶薄层层析方法,对S-系列农用抗生素的化学基因解离特性和组份分析等方面所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C-和S-流形的不变子流形的基本特征,给出了一个S-或C-流形成为全测地子流形的充要条件。另外给出Ricci曲率张量的度量式表示。  相似文献   

4.
农抗BO—10是由中国农科院原子能所微生物室分离获得的一种多组分抗生素.是通过快中子复合照射,选出的比较稳定的在生产上有应用价值而无公害的诱变菌种。据报道:BO—10内吸性强,对多种病源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对白粉病特效。目前兰州番茄叶霉病发生较直,在生产上造成危害,为此.进行了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给出基于S-粗集的单向属性迁移集合,双向属性迁移集合以及单向信息系统的模型;又给出属性迁移的若干性质。从Skowron提出的分辨矩阵的角度出发,给出了S-粗集中的分辨矩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粗集理论上的属性约简算法。最后给出该算法在化学药品合成中的应用。由实验可证明,利用S-粗集的方法对化学药品合成需要考虑的众多因素进行属性迁移与属性约简,找到了对产品合成最重要的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可以降低开发的时间,提高实验的效率和产品收率。  相似文献   

6.
定义了可数仿S紧空间,它是可数仿紧空间和可数S-闭空间的共同推广.讨论了可数仿S紧空间的性质及其与可数ωS-闭空间、可数仿H(i)空间和可数近似仿紧空间的关系,推广了可数仿紧空间和可数S-闭空间的部分性质.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 K113快速堵渗胶凝剂是无毒、无臭、双组份的混配胶,性能稳定,耐酸、耐碱、耐热性好. 适用于堵塞水泥管道、水池、水槽、屋顶、水下建筑和地下工程等的渗漏.经试验用它补堵漏洞和裂缝100多处,未见渗漏,效果很好. K113快速堵渗胶凝剂系双组份,A组分为液体,B组分为固体粉末,内含一定量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算子的几种S-分解形式:2-S-可分解算子;半2-S-可分解算子;具有2-S-可分解性质的算子,并研究了它们和S-可分解算子的关系及相互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海洋链霉菌产生的抗生素S—111—9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生素S-111-9是由分离自厦门地区红树根际海泥的一株暂定名为厦海链霉菌所产生的。对该菌发酵液含有的抗生素进行了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快原子轰击质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它是一种碱性水溶性氨基环醇类抗生素,其分子量是614,分子式为C27H64N7O8。但与已知的氨基环醇类抗生素比较,在某些理论性质及波谱特征上均有不同,它是氨基环醇类抗生素的一个新成员。  相似文献   

10.
利用S-半正规子群的概念刻划了超可解子群,从而推广了张继平等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给出了代数R上的S-测度的定义,讨论了它的性质,并解决了一类S-测度的扩张问题(定理3.1,3.2,3.3),而这类S-测度包括了〔2〕中所研究的拟测度。  相似文献   

12.
从华中某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了3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4、S-5和S-7,在30℃,200 r/min恒温摇床上震荡培养14 d后,石油烃降解率分别为41.60%、40.59%和43.53%。经16S r DNA基因序列鉴定,S-4、S-5和S-7分别属于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Kosakonia属。通过实验表明,菌株的最适降解pH为7,最佳氮源为硝酸铵(NH4NO3),最佳氮、磷比为5:1,在添加营养元素的条件下,经过48 d的降解,S-4、S-5和S-7菌株对土壤中石油烃总降解率分别为74.24%、71.66%和80.29%。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水处理剂GMT-A的缓蚀性能与其分子量大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高速离心机分离后所得的GMT-A低分子量组份具有良好的缓蚀性能,而高分子量组份具有的絮凝净化作用。研究还证实,GMT-A水处理剂在絮凝净化与缓蚀两方面都具有比上述单一组份更优越的应用效果,表明药剂GMT-A分子间有协同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抗74是浙江省农科院筛选出来的一种对水稻纹枯病、小球菌核病有一定防治效果的农用抗菌素,以代替有机砷制剂。1972年,我所在早稻试验后,又对晚稻纹枯病的防治进行了试验。供试的药剂除农抗74外,还有多氧霉素、畏锈灵(化学药剂)、904、灰黄霉素等,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作为固体催化剂组份“内酯”和助催剂组份“外酯”的苯甲酸乙酯(EB)的MgCl_2-n-BuOH-SiCl_4-TiCl_4/AlEt_3体系催化剂对丙烯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酯”EB含量越高,Ti的负载量越低,EB与聚合活性有密切关系。只有通过“内酯”和“外酯”的协合作用,才能有效提高聚丙烯等规度至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仿瓷涂料是近几年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装饰涂料,它克服了石灰水、106涂料等存在的遮盖力差,易脱粉,防水性差等缺陷,集单组份、低成本、耐洗刷等优点于一身,虽造价略高于低档粉刷涂料,但涂后色泽柔和,手感光滑,质地似瓷,装饰效果和耐久性明显优于普通涂料,是一  相似文献   

17.
盐胁迫下水稻和黑麦幼苗蛋白质组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耐盐的779水稻幼苗中,盐胁迫后诱导出66kD/P15\5和26kD/p16.0的特异蛋白组份,并有多种蛋白质组份消失和含量减少现象,而在盐敏感的早花2号水稻中,虽然也有少数蛋白质组份被诱导产生,但没有检测到66kD和26kD两种蛋白质组份,并且双向SDS-PAGE谱型相对稳定,一般耐盐的黑麦幼苗中经盐胁迫后也诱导出26kD蛋白组份,因此,66kD,26kD两种蛋白组份可能与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Y1—xNdxBa2Cu3O7—δ微结构及临界电流密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Nd替代Y后对YBa2Cu3O7-δ(Y123)超导织构体的临界电流密度及微结构的影响,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名义组份为Y1-xNdxBa2Cu3O7-δ的先驱物,用熔融织构生长(MTG)工艺生长织构样品.结果表明,组份的熔点[θm(x)]随着x的增加而提高,并随着Δθ=θmax-θm(x)(θmax是MTG工艺过程的最高保持温度)的提高,织构体中CuO的含量增加,晶界之间及织构畴之间的弱连接的性质更加明显.由于晶粒内部及织构畴的磁通钉扎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临界电流密度JC随x的变化有1个最大值.  相似文献   

19.
奥美拉唑钠、兰索拉唑钠、泮托拉唑钠、雷贝拉唑钠和艾普拉唑钠五个质子泵抑制剂分子中含有手性亚砜结构,具有一对对映异构体.为了解以上五个质子泵抑制剂分子电子结构特征和ECD谱性质,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在B3LYP/6-311++G**水平上对上述化合物的S异构体在水溶液中的电子结构特征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在相同基组水平对其理论ECD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S-奥美拉唑钠、S-兰索拉唑钠、S-泮托拉唑钠、S-雷贝拉唑钠、S-艾普拉唑钠五种质子泵抑制剂中,Na(21)与N(11)、O(2)之间均存在键鞍点,同时成键.(2)S-奥美拉唑钠、S-艾普拉唑钠的ECD谱近似,在300nm附近均存在负性CD吸收带,主要来源于π→π*电荷跃迁;S-艾普拉唑钠在242nm附近还存在正性CD吸收带,该吸收带主要来源于苯并咪唑环到Na(21)的π→d的电荷跃迁.S-兰索拉唑钠、S-泮托拉唑钠和S-雷贝拉唑钠的ECD谱相似,在230、300nm附近存在两个负性CD吸收带,均来源于π→π*的电荷跃迁.  相似文献   

20.
激光催陈白酒因其经济意义巨大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各地纷纷用多种激光束进行辐照效果实验并研制催陈设备,但至今未见机理研究的专门报道。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一是白酒中微量组份复杂。乙醇与水占组份的98%左右,构成白酒的主体,其余为各种醇、酸、醛、酯等,多达一、二百种。微量组分的作用并不微小,恰恰是这些微量组份对白酒的香、味、风格等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已知其中几种物质分子对某种类型白酒的香、味起主要作用(例如清香型酒中的乙酸乙酯与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