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瓜离体雌核发育的过程及其早期生化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首次研究了黄瓜离体雌核发育的形态及细胞学过程,以及培养早期生理、生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雌核发育在培养的前6d即已开始,24d时形成胚状体,40d时形成成熟的胚状体.雌核发育的前6d,外植体POD酶活性急剧上升,SOD先上升后下降,Q酶活性明显上升但低于非雌核发育,Ca^2 -ATP酶和Mg^2--ATP酶活性变化较小且均低于非雌核发育.雌核发育的外植体IAA和ABA含量明显下降,iPA,Zr,CA3和CA4含量均有所下降并明显低于非雌核发育外植体.  相似文献   

2.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鲫雌核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遗传失活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的精子诱导红鲫(Carassius auratus Red Variety)进行雌核发育的研究. 红鲫的卵子经适宜UV剂量灭活处理的团头鲂精子激活后,在0—4℃下冷休克40min抑制第二极体的排出使染色体加倍,获得雌核发育红鲫. 它们的受精率、孵化率及成活率分别为(52.6±3.0)%,(23.6±4.1)%和(15.7±3.4)%,其成活率明显高于用鲤鱼精子诱导红鲫雌核发育的成活率(11.3±2.2)%. 以外形特征、染色体数目及性腺发育程度为依据对雌核发育红鲫与对照杂交鱼进行了区分和鉴定,结果表明,Ⅰ龄鱼的体色为红色,染色体数目为100,性腺发育正常的个体为成功的雌核发育红鲫;而染色体数目为124或148,性腺发育滞后的个体为杂交鱼,其中三倍体鲫鲂是不育的(2年观察证明),而四倍体鲫鲂2年才能达到性成熟. 以鲤鱼的精子作为对照,着重讨论了团头鲂精子作为刺激源的优势,即能提高雌核发育鱼的成活率,并可简化对雌核发育鱼的鉴定,研究证明团头鲂的精子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诱导鲫鱼进行雌核发育的刺激源.  相似文献   

3.
雌核发育是雌核控制下发育的一种重要的单性生殖方式。简述了鱼类雌核发育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国内外鱼类雌核发育单倍体研究的进展状况,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云南红豆杉为实验材料,比较了石蜡切片法、洋红简易染色法和整体染色透明法研究小孢子发生过程的效果,分析了用石蜡切片法及离体培养法研究雄配子体发育优缺点.在离体培养中,对比了不同的蔗糖质量浓度、培养温度及染色方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为针叶树种雄性生殖系统发育过程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整体透明染色法操作简单,能够反应小孢子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结构,是用于小孢子发育过程研究的比较理想的方法;对于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研究,需要用石蜡切片法与离体培养法相结合,在离体培养中,采用雄球花表面灭菌,自然散粉,低糖低温培养有利于防止污染,洋红染色法方便快捷,不需要特别的设备,是离体培养时比较理想的染色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中,对华农本地早柑橘成熟果实中未发育胚珠进行离体培养,通过胚状体发生途径,获得了32株再生植株.用流式细胞仪对这些再生植株进行倍性分析,发现有1株三倍体植株,并得到染色体计数确认,其三倍体发生频率为3.12%.这是柑橘成熟果实未发育胚珠离体培养获得三倍体植株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鱼类细胞工程育种的研究现状和成果。其主要技术包括核移植、细胞融合、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多倍体诱导,其中雌核发育和多倍体诱导是潜力较大的育种方法,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小麦组织培养中,几乎各种器官、组织均曾被用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比如小麦根、幼叶、中胚轴、种子、顶端分生组织、花药、原生质体、幼穗、成熟胚以及幼胚等.本文对及其离体培养下营养器官和花器官建成与发育研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小麦的组织发生学、胚胎学、细胞工程和遗传操作等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松科树种的离体培养技术相关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一直备受关注,并取得了不断的突破.笔者综述了松科树种离体培养的研究进展,对松科树种在直接器官发生、间接器官发生、体细胞胚胎发生、原生质体培养等不同离体培养方式所取得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外植体、培养基、激素等影响离体培养的因素和条件,对松科树种离体培养中有待进一步开展的机理性研究、成年母树营养器官离体培养技术、褐化问题、诱导生根和再生植株移栽技术、商业化生产应用、离体材料的超低温保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雌核发育黄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188尾6月龄左右雌核发育系黄姑鱼,分别测定形态性状,包括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躯干长(X_4)、尾长(X_5)、尾柄长(X_6)、尾柄高(X_7)、体高(X_8)和体质量。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复相关指数。结果表明,黄姑鱼雌核发育群体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长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最大,为0.897。通径分析得知,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通径系数=0.335),可确定为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决定系数分析结果和通径分析结果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选雌核发育黄姑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总决定系数为R~2=0.90;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全长、躯干长、头长、尾柄高、体高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Y=-164.333+2.707*X_1+3.204*X_3+9.886*X_4+29.171*X_7+17.041*X_8。  相似文献   

10.
瓜尔豆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瓜尔豆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观察及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与花萼特征、花蕾大小和花药颜色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还调查了花序中不同序位的花蕾小孢子发育时期的规律。结果表明,瓜尔豆小孢子发育呈现高度一致性,与花器外部形态密切相关。依据花器形态特征即可判断小孢子发育时期,从而为瓜尔豆花药离体培养接种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瓜离体雌核发育早期的特异蛋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进的IEF-SDS-PAGE技术研究了黄瓜雌核发育早期的特异蛋白质表达,并发现了11个特异多肽点,其中3个(A 1~A 3)可能是开启分裂基因表达的一类反式作用因子,起到抑制该基因表达作用.8个(B 1~B 8)可能是启动雌配子分裂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产物,以上特异蛋白在多次重复中均显示出良好的重复性,因此认为,这些特异蛋白可能对黄瓜雌核发育早期的启动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生物技术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和研究,包括人工雌核生殖和雄核生殖,多倍体诱导,细胞核移植,细胞和组织培养,细胞融合和基因工程等。  相似文献   

13.
银鲫人工杂交试验中雄核发育现象的RAPD实验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为手段,对生野鲫,雄性异育银鲫及其杂交FI代(选择性状接近父本的5%F1代),父本回交F1你进行了遗传多态分析,从150个随机序列引物中筛选得到9种引物,并用它们可得到36个用作遗传标记的RAPD多态性条带,其中的22条父本显性条带均遗传子代,而14条母本性条带则均未被遗传子代,对两亲本和子代中的RAPD标记条带的分布情况及相似系数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均支持  相似文献   

14.
雌核发育的高背鲫,成熟分裂前期共经历了细线期、偶线期、凝线期、粗线期和双线期5个发育阶段,显示出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基本特征.但也存在一些差异,表现在偶线期染色体可能没有正常配对,进入粗线期在等长上全面发生了分离,以致双线期没有交叉和二价体灯刷染色体形成.这些差异是前期的一种改变,是雌核发育高背鲫由第一减数分裂前期演变成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只有一次姐妹染色体分开的一种己有的成熟分裂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海南具有代表性的十字花科、葫芦科、豆科和茄科四大类蔬菜上所发生的害虫种类及其发生概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害虫种类8目22科62种,并对其发生概况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为发展蔬菜生产和防治害虫提供了一份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我国鲤鱼遗传改良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鲤鱼遗传资源丰富,并且重视鲤鱼的开发利用和遗传改良。常用的鲤鱼遗传改良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和多倍体育种、引种驯化等,近些年来,细胞核移、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等生物技术发展很快。遗传改良成果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8.
“粮食供需平衡风险”定义为未来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供需的影响程度。基于IPCC 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中B2情景气候条件下的我国粮食生产模拟结果, 构建该框架下我国粮食消费分析情景, 最终建立以自给粮食供应程度为核心的粮食供需平衡风险标准。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 探讨县域尺度上近期、中期和远期的气候变化将会给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带来怎样的风险局面。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我国的粮食供需平衡形势。3个时段内, 粮食供需风险局面严峻形势由高到低排序: 中期>远期>近期。具体地, 中期面临的供需风险的县市比例高达66.99%, 其中中风险和高风险区域范围最广, 两者所占比例高达29.5%; 近期风险形势相对较为缓和, 上述比例降低到25.54%, 其中高风险县市比例较低约为10.72%, 中风险约为14.82%; 在空间格局上, 黄淮海区、黄土高原区、西南区以及青藏区的东缘面临的风险形势相对较为严峻, 东北区、甘新区以及内蒙及长城沿线区则相对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