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00,2005和2010年海南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海南省幼儿、青壮年、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了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0年间,海南省国民体质状况良好,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幼儿身体发育水平持续增长,体质水平有所提高;青壮年和老年人肥胖率有所下降,力量指标呈下降趋势,主要体现在握力和背力指标上.  相似文献   

2.
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对2005年甘肃省3~6岁幼儿、20~59岁成年人、60~69岁老年人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国民体质的整体水平较低;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城乡之间、不同职业人群、经常锻炼与不锻炼人群之间体质达标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2005年8—10月在河西武威、张掖、酒泉地区成人和老年人体质抽样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甘肃省国民体质监测数据的建立和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海南省20项国民体质监测问卷调查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并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徐建国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6):97-99,102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苏州市2008年5600名3~6岁城乡学龄儿童的体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学龄儿童体格发育总趋势无明显特征。学龄儿童身体素质表现为男童在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度与平衡能力中有优势,女童在柔韧性上有优势。城市学龄儿童在下肢力量与协调性方面好于农村学龄儿童。农村学龄儿童在灵敏度方面好于城市学龄儿童。  相似文献   

6.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对2811例淮安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淮安市3~69岁居民的体质状况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与2000年相比,身体形态指标略有提高、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却有所下降,总体的体质达标率排序为老年人〉成年人〉幼儿。  相似文献   

7.
金成洙  刘丽萍 《科技信息》2010,(27):I0009-I0009,I0025
根据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统一要求,对延边幼儿、成年人及老年人的体质各项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延边州不同人群的各项指标存在着年龄、性别、城乡、职业上的差异,总体达标率偏低,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法,对威海市国民体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威海市幼儿的身体形态具有明显的性别特点;心脏功能随年龄的增长,男幼儿优于女幼儿,城市幼儿优于农村幼儿.成年人体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向心性肥胖的趋势.老年人身体形态各项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没有变化,机能和身体素质显著降低.与全国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分权重综合评价法”研究分析了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的体质状况。研究结果是,北京联合大学学生的体质状况在北京高校中属于中等水平,但发现其突出的弱点是学生的肺活量及肺活量指数明显低于全国、北京及其它高校。在体质水平发展的趋势上,增长高峰及出现递减趋势的时间都早于一般高校。学生入学两年中形态发育基本保持稳定,机能水平却在下降。身体素质水平在第一年男女生都明显增长,二年级多数的项目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2010年上海市国民体质监测20~69岁高血压检出人群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压人群的体质特征,为制定高血压人群运动健康促进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指标测试方法均依据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总体轻度高血压检出率为16.8%,中重度高血压检出率为4.5%.国民体质测试达到优秀、良好的比例中,重度高血压组轻度高血压组血压正常组.随着血压水平升高,形态指标均升高,并具有显著性差异;安静脉搏显著性升高,肺活量、台阶指数显著性下降;除背力、女性握力、男性俯卧撑外,素质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高血压人群具有明显的体质特征,形态呈肥胖,且表现腹部肥胖为主;机能指标和部分素质指标明显低于血压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1.
台阶试验是《国民体质测定标准》规定的成年组(20~59周岁)必测项目,目的是评价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通过研究及参与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实践,研究显示:台阶试验指数不能有效地评价不同体重受试者的心血管功能;不能有效地反映心脏功能的增龄性变化规律及其性别差异;亦不能有效地综合评价人体心肺功能。台阶试验应用过程中存在程序复杂、不易迅速准确掌握、器材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说明它是一项不够成熟的体质监测项目,有待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体质是健康的基础,体质变化差异是健康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该文以2005年、2014年两次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为依据,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基尼系数分解、逐步回归等方法,对我国城乡居民体质变化的地区差异特征与社会决定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2000年以来我国国民体质水平变化比较明显,总体呈现为“东升、西降,中部大致稳定”的地理格局,升、降水平相似的地区存在空间集聚趋势;2)国民体质变化的地区差异不断扩大,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东、中、西3大地带之间的差异和超变函数,地带内部省区的差异贡献较小;3)在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良好的健康初始状况和较高的住房支出是城镇居民体质改善的推动因素,农村居民体质的改善则得益于食品支出的增加,但住房和食品支出的进一步增加有可能导致体质恶化.研究结果为国家合理配置健康资源、缩小健康差距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2014年全国第四次国民体质监测太原监测点老年人体质的测试,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测量法等方法,得出结论:老年体协人群中优秀率和良好率分别高于非老年体协人群,不合格率低于非老年体协人群;与非老年体协人群相比在身体形态上无显著差异;老年体协的健身活动对提高老年女性人群的身体柔韧性(坐位体前屈)效果明显,对提高老年人肺活量、神经系统反应能力(选择反应时)和握力均有显著效果,对平衡能力和控制力(闭眼单脚站立)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7-18岁学生身体形态与国民体质监测均值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根据青海省2000年体质健康资料的数据从身体形态方面与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相比较,分析青海省儿童、青少年发育与全国平均发育水平差距的规律及趋向,结合青海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寻找青海省城镇儿童、青少年发育延缓的原因及对策,以求促进青海城镇儿童、青少年身体形态发育水平提高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高级知识分子体质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试验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潍坊学院高级知识分子的体质状况、健身情况和生活习惯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潍坊学院高级知识分子体质水平总体良好,但随年龄的增长体质量有所增加,收缩压及舒张压有所上升,肺活量逐渐降低,身体素质各指标呈明显下降趋势。男性45-49岁年龄段体质变化明显,应引起足够重视。健身状况不容乐观,多数被调查者没有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缺乏时间、场地以及指导是影响锻炼的主要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辽宁省几所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和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找出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质状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采用师专一年级女生在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多项指标与我国及日本青年女大学生的有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我校女生在身体形态上与我国其它院校大学生及日本类同,但在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显出发展不平衡,揭示出我校入校大学生女生体质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和改善这一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2002年颁布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辽宁省2005年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组别学生的各项指标得分对总评分的贡献进行排序。从而比较准确地反映我省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大学生不同生活方式对体质结构的影响.方法:设计、发放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习惯调查问卷表.用体成分测试仪进行体质检测,采用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对甘肃省西北民族大学藏族、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共1 501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和体质健康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各民族不吸烟和正常作息的大学生占大多数.男女之间前者有明显差异(P0.01),后者无明显差异(P0.05).各民族大学生运动习惯良好,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进行体育锻炼,男女生之间无差异性(P0.05).各民族饮食习惯良好.主食类主要是米类和面类,民族不同可能会有偏爱.身体质量数正常的人数占到了绝大多数,除藏族以外,男生、女生间与各民族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习惯良好、运动方式丰富、饮食结构合理、体质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20.
从全国组织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选取湖南省1985年、1995年和2005年大学生城乡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所获得的数据,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作20 a的变化比较分析,通过前后10 a之间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了解湖南省大学生体质现状特点及20 a学生体质状况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今后湖南省体育和卫生的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