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通过工艺和性能试验探讨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对40CrNiMoA钠涡轮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限温度淬火的调质工艺可使涡轮轴具有更高的强度和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温合金涡轮轴的加工是航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收集并总结了以往轴类零件的加工经验,针对高温合金涡轮轴的材料特性和结构特点,制定出了一套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有效地把零件的加工尺寸控制在了公差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涡轮轴是发动机的关键件和重要件之一,用于联接涡轮盘、轴承座等零件。由于涡轮轴在高转速、高温度、变负荷条件下工作,工作条件恶劣,因此涡轮轴工作可靠与否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寿命和安全。涡轮轴不仅传递扭矩还承受转子自身的重力、不平衡力等影响,所以轴的振动问题不可避免。该文简要介绍了采用模态试验的方法来分析、确定涡轮轴的振动特性,为某型发动机整机振动排故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涡轮轴发动机外场总装后试车发现的润滑系统循环不畅的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原因分析,根据故障排除方案,最终确定了发动机润滑系统循环不畅是该系统产生了气塞,来源于该系统组件堵塞和管路堵塞.为涡轮轴发动机故障排除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马健 《科技资讯》2012,(6):109-109
涡轴8系列发动机为自由涡轮式的涡轮轴发动机,具有性能比较先进,尺寸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的特点。发动机的压气机由一级跨音轴流压气机和一级超音离心压气机组成的混合式压气机,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增压比高、性能平稳的特点。本文根据发动机的压气机工作原理分析喘振的原因并提出维护建议及防止喘振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1000KW液力偶合器轴向推力工业测试的技术总结。总结中介绍了测试方法,分析了测试结果,对测试中产生的一些有规律性现象进行了讨论。 在测试的基础上对该偶合器轴承频繁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实测结果,涡轮轴向推力最大不超过一吨七。而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计算均超过此值数倍,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基于耦合分析法的涡轮增压器浮环轴承数值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以往对涡轮增压器的耦合分析中大都忽略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的导热,或者将导热过程简化,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的实际情况,将涡轮增压器轴承体、浮环轴承、涡轮轴、润滑油、冷却水作为一个耦合体,考虑各部件及相应物理场间的耦合关系,采用耦合分析法建立涡轮增压器轴承体的三维非稳态耦合数值仿真模型.该模型以三维瞬态热传导模型、动压润滑模型和润滑油膜传热模型为基础,对某型涡轮增压器浮环轴承的热、润滑、摩擦耦合进行分析,得到浮环轴承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并用试验证实耦合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涡轮增压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白车身工艺规划的内容与特点,归纳出白车身工艺规划中的信息构成与工艺信息管理需求,分别建立了基于产品数据管理理论的产品零件模型、制造资源模型和工艺知识模型,实现对制造对象、制造资源和工艺知识等工艺信息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以操作为核心的集成反映各生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工艺关系模型.应用表明,该模型很好地实现了白车身工艺规划系统工艺信息管理和工艺规划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于RP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快速模具制造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可以用于新产品开发和小批量生产 ,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率 ,实现批量订制 .本文介绍了典型的快速模具制造技术及工艺 ,其中包括 :直接制造模具的SLS工艺、3D- P工艺、SDM工艺和 DMLS工艺 ,间接制造模具的硅橡胶模工艺、Quick Cast工艺、喷射粘结成形工艺、Keltool工艺、金属冷喷模工艺和电铸工艺 .随着快速模具制造技术的完善 ,快速模具的质量将不断提高 .  相似文献   

10.
主要分析了传统苎麻纺纱工艺中针刺梳理的缺点,提出采用牵切式平行梳理代替原工艺中的针齿梳理工艺,试纺中对纺制65Nm纯苎麻纱的工艺进行探讨、改进和优化设计,解决了工艺难点,得出合理的工艺路线和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1.
对三轴瓦主轴轴承润滑理论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合理的轴瓦曲率半径,其半径等于主轴颈半径加上4.4倍轴承最小间隙,并作了试验验证,解决了三轴瓦主轴轴承抱轴、烧瓦的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2.
揭示深立井及超深立井基岩段井壁地压应力的理论分析方法,为基岩段立井井壁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首先将立井基岩段井筒及围岩均按照轴对称受力状况建立力学模型,依据井筒开挖前后围岩受力状态的分析,通过围岩内表面与井筒外壁环向或径向应变相等原理,然后依据轴对称原理、弹性理论、静不定问题的求解方法等理论,求解出基岩段井壁地压应力的分布规律。所举算例得到的结果较为充分地反应了井壁中地压应力在井壁结构设计中的作用。其结果对深立井井壁结构的优化设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井壁围岩空间附加应力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煤矿井柱开采后井筒围岩空间附加应力观测情况,得出了各空间附加主应力值、方位角及倾角随工作推进的变化规律。观测结果表明:井筒上部围岩体在铅垂方向上受张应力影响,而井筒底部围岩体所受应力的大小和性质与工作面的布置方式、开采顺序以及井筒与工作面的相对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4.
跨距较长的轴在自身载荷作用下产生较大的挠度,进而导致轴高速旋转时离心力沿中线分布不均匀,从而加大了轴的挠度.在重力和离心力耦合作用下,轴端翘起导致轴端与密封件的磨损严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有限元分析模拟重力和离心力耦合作用下高速轴径向变形的方法,并将其应用于高速轴的设计中.结果表明,在2000 r/min的额定转速下,轴端的径向变形量达到64μm.通过优化轴承的位置,使轴端的径向变形量下降为1.8μm,有效的降低了密封件的磨损.最后,利用模态分析,发现改进设计后轴的额定转速有效的避开了其各阶临界转速.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竖井普遍采用反井法开挖,出渣孔孔径的确定及其稳定性对整个竖井工程至关重要。云南省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泰和隧道竖井为大直径深竖井反井开挖工程,围岩情况复杂,其出渣孔是否可以采用无支护的形式以及孔径的大小是决策的一个难题。采用理论分析以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竖井无支护出渣孔的孔径的选择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出渣孔合理经济的孔径。研究结果为施工中能够采用无支护的出渣孔及其孔径确定提供了依据。现场观察表明,出渣孔变形较小,能够正常使用。研究结果对设计和施工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轴系校中的影响因素及轴系校中的质量对船舶主机运行状态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主机曲轴轴心线和推力轴(齿轮轴)轴心线的对中问题,提出了在对它们进行安装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以汽车高速轴为研究对象,基于Solidworks软件,对高速轴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并将模型无缝导入ANSYS Workbench 13.0;基于ANSYS Workbench 13.0对高速轴的材料及属性进行定义,对高速轴进行网格划分以建立有限元模型,并添加与实际工况相同的载荷与约束;借助ANSYS Workbench 13.0对高速轴在汽车加速瞬间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获得高速轴在变载荷下的总变形分布云图、应力分布云图和应变分布云图;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高速轴的轴肩在汽车加速瞬间的总变形和应力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动力总成齿轮轴轴肩在工作过程中发生严重微动磨损的现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齿轮轴轴肩微动磨损仿真模型.通过对齿轮轴与轴承之间过盈配合的计算分析,得到齿轮轴过盈配合所需的最小过盈量,在此基础上对轴肩所受的微动磨损进行仿真分析,研究过盈配合对轴肩微动磨损的影响.通过分析在不同过盈配合下轴肩接触应力和轴肩变形量对微动磨损的影响表明:增大过盈量,轴承内圈与轴肩接触应力相应增大,轴承与轴肩接触面的相对变形量(即位移幅值)随之增大,轴肩微动磨损亦相应增大.因此,齿轮轴与轴承之间适当的过盈配合既可以保证静止状态下齿轮轴材料不出现塑性变形,又能使齿轮轴转动时有足够的接触压力传递有效转矩,可以有效地减缓齿轮轴轴肩处的微动磨损.  相似文献   

19.
在铆钉不同高径比情况下,采用试验方法从铆钉宏观变形和微观连接方面分析铆钉钉杆长度对连接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电电压升高,铆钉钉头变形量增加.电磁铆接对夹层材料厚度不敏感,对于不同钉杆长度的铆钉,铆钉钉杆变形均匀.随着铆钉钉杆长度增加,钉杆均匀性略有下降.在铆钉成形钉头处,有明显的剪切带生成.在铆钉钉杆与铝合金板连接处,铆钉与铝合金板紧密连接.在铆钉钉杆与复合材料连接处,铆钉与复合材料形成良好连接,对复合材料的挤压程度小,未出现复合材料分层和开裂.  相似文献   

20.
立井井壁厚度的围岩压力最大值确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立井井壁破裂事故的调研,将井壁变形灾害分为五类,提出采用适当强度的井壁承受常规围岩压力;预测可能发生变形灾害的类型,设计谐调变形井壁结构,躲开井壁不可承受的灾害性荷栽。推出了由围岩压力最大值确定井壁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通过与精确解进行对比分析,给出了该简化公式的误差补偿系数。千米深立井的井壁结构设计实践与分析表明:此简化公式不仅便于工程应用,而且所设计的井壁能够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最后讨论了井壁设计厚度的合理区间、井壁混凝土强度的合适等级,对抵御不同变形灾害的谐调井壁结构形式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