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 ,是反映城市历史发展脉络、展示城市文化、促进城市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然而随着旧城市的改造与更新 ,大量富有历史氛围与传统气息的历史性商业街区受到很大破坏。文章从城市设计的角度 ,在简要阐述商业街区的现状与相关理论、分析其社会文化结构及空间类型的基础上 ,探讨对城市历史性商业街区进行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历史街区是城市的身份象征和文化归属,保护历史街区,弘扬历史文化,传承历史文脉,对每一个城市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文化价值。该文以探索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复兴为目的,通过对街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以及街区发展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规划思路,解决历史街区的复兴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阶段快速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种传统与历史决裂的"大跃进"状态,城市空间所承载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正在被遗忘。在城市文化振兴的当今,历史文化街区的兴盛来源于旅游业与商业的跨界融合,市场化已成为历史街区改造的重要动力;而商业项目的发展如果结合了当地的传统建筑或者历史文化也是相当具有感染力的。如何打造保有市场生命力的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在此以成都远洋太古里为案例分析进行相关总结。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五里街历史风貌街区项目背景、传统文化和人文资源的研读,提出保护原则与框架,并对街区保护与整治措施、保护与开发利用等核心问题进行探索,以确保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城市记号得以保留。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城市历史街区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更新,以双城市四野历史纪念馆及周边环境的改造为例,将历史文化保护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从城市设计的手法和保护原则入手,提出了可再利用(PCD)的现代城市设计原则和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旧城改造的设计实践,最终实现了旧区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城市发展的统一、动态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功能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区建筑规划建设,应完善城市风貌的特征建设,着重把握以下几方面特性:1研究把握街区建筑的建筑风格及文化特征,有利于创造具有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的城市风貌街区建筑风格及组合形态具有传统的文化特性。城市的建筑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史书,尊重历史文化,就必需保护城市的文脉。不同时期的建筑因使用材料和建造技术及文化生活、行为方式的不同,表现山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组合形态。因此街区建筑具有建造时期历史文化的印记。妥善地保护具有代表意义的街区建筑,就是对城市风貌历史文脉的保护。城市街区建筑在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发展前景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发展规律、城市发展规律和人居环境科学角度,分析了旧城区改造的必然性.针对北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三类,即完全原样保护的区域、高档住宅区和旅游商业区的建议,并主张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分别对这三类地区的具体改造方案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广州上下九是一个有着浓郁地方特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商业街区。在该历史商业步行街区的整体改造项目下,通过配套设施与广场文化相结合的设计思路达到消费与人文、历史与现代、保护与发展的多重平衡;通过对国外案例的研究,策划一系列与公共配套设施相关的艺术活动以激发传统历史商业街区的文化活力;在设计实施上,通过对街区传统建筑群落风格、街区商业历史的了解与分析,以及针对消费群体的用户研究,整合出的系列设计,将同时满足在街区整体风格和使用功能上的双重改造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经常是拆除旧有建筑,重建新"文物",使得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千城一面";如何保留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城市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比分析台北市与喀什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昊  岳婷 《甘肃科技》2014,(11):3-5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张掖市正在经历从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的过程。城市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持城市的整体活力不断加强,如何将传统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得以保留,有必要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以张掖市文庙巷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为例,提出了历史文化街区从遗址保存走向文化再生的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太原市较为集中的历史遗址及周边的调研分析,发现街区现存的若干问题.混乱的街区环境、建筑形象以及交通状况等严重制约着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历史遗址的保护、街区建筑的改造、整体街区环境营造以及创建人文环境等,探索出一条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街区,以提升太原的历史文化底蕴,并体现太原悠久的历史和地域风情.  相似文献   

12.
天水这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从古建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着手,将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既要保留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同时也要对街区现代化设施安装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指导,既要保护古建及街区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满足生活的便利性和开发的经济性;应该加强古建管理者和历史街区居住者对古建及传统民居的科学认识,要修旧如旧;加大文物管理部门的建设审批权限,以文物工作者的专业知识指导老街区及其周边的工程建设,保证新建建筑物不影响不破坏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对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既要注重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也要注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重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人文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城市改造中应注意保留街区的人文色彩.如果街区建筑采用全部拆旧建新的方式,可能出现两个问题:一,仿传统建筑的新建四合院雕梁画栋影响原街区的建筑风格;二,巨额建筑费用,必然使街区更换新主人,通过原住户表现的老北京风俗也会人去物失.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应考虑以房改加危改的形式,修缮原建筑,保留部分老住房户,政府着重做好街区规划,解决市政设施建设,居民和单位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外迁或留住,留在文化保护街区的单位和居民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共同营造本区域的人文色彩,通过法律的形式把保护规划落在实处.  相似文献   

14.
在对铜仁市木黄镇土家族、苗族民族特色街区的整备改造案例解说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村镇保护、再生的建设原则和方法。论述了少数民族传统街区整备规划的基本依据是对城市历史形态调研、数据信息采集和分析。以定性、定量为依据的基础上开展规划改造实施计划,从对非物质和物态两个方面变迁的把握,才能有效地制定城镇发展策略、建设标准和原则。同时,提出了保护民族传统建筑文化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要解决保护、传承与使用之间的相适性问题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城市中的历史街区受到了严重破坏,本文以江门市历史街区保护为例子,分析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意义,研究探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方法。做好历史街区的保护和规划的关键,是提高对历史街区的认识,认真学习,研究保护规划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更新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规模的改造是城市新陈代谢的一种基本的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造方式,在改造资金的筹措、规划设计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化"是城市的天性,"多样化"同样是历史街区的天性,而历史街区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正是适合历史街区"多样化"天性的改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遗产是指城市中建成的文化遗产,即能够体现一个城市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具有传统和地方特色的文化古迹、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物等。本文在分析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李瑛 《甘肃科技》2010,26(1):155-156,189
结合天水市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小巷道改造工程,总结了老城区的小巷道改造设计工作,供今后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与空间句法理论与方法相结合,以泉州古城为例,对独立系统与嵌入系统两个尺度下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进行分析.实证数据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层次分明的街巷空间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地方性特征的突出表现,而内外清晰的空间关系则是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渗透性特征的主要体现,在科学的开发利用与规划保护下,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空间结构的地方性与渗透性可以得到有效的延续和拓展,但须警惕城市规模扩张及传统文化迷失导致核心基质的边缘化.  相似文献   

20.
 由于城市化建设中忽略了对历史街区的更新改造,导致承载着宝贵文化资源的历史街区渐渐消亡。在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HUL)的框架下,对广州一德路历史街区进行研究,并通过一系列改造措施,提供一条一德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路径,确保当代干预行动与一德路历史环境中的遗产能够和谐共处,实现一德路历史街区的历史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