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作为大众文化之一的电视剧艺术.在以平面化、娱乐化、商业化为特征的大众文化语境下,受创作机制、市场份额、观众需求等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尽善尽美”,尤其容易受到媚俗的“侵袭”。本文试析电视剧作品中出现的几种媚俗现象。  相似文献   

2.
网络文学是一种结合了网络科学技术、大众文化、个人先锋行为的新的正在演变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在网络上写作和传播,具有大众文化诸多特征。网络文学需要健康发展,则应具备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下的回族作家回族化创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族作家创作的回族化和非回族化是回族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的两种现象。回族作家的回族化创作是回族文学的基本倾向和理想境界,重视对回族文化中的深层精神资源的挖掘和对他文化的吸取和互融,是回族作家立足自我文化下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是一种结合了网络科学技术、大众文化、个人先锋行为的新的正在演变中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在网络上写作和传播,具有大众文化诸多特征。网络文学需要健康发展,则应具备人文价值、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众文化蓬勃发展,成为时代文化的主流。大众文化的勃兴对文学的影响是相当广泛的,涉及到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体裁领域,其中又以小说、诗歌、散文领域最为明显。本文探讨了社会文化转型与作家身份认同,大众文化对各种文学体裁创作的影响。文学媒介的转向等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宗教蛊惑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蛊惑即宗教的世俗化和世俗欲望的神圣化。新时期文学文本中的宗教蛊惑倾向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 ,因为它神合了大众文化的世俗化本质特征 ,骨子里充满了功利主义的考虑。宗教蛊惑在社会文本和文学文本中的发生发展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它是以往政治社会的意识形态观念减弱、经济社会的消费主义价值观念勃兴、人的精神世界暂时“空场”、启蒙主义半途而废等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宗教蛊惑与宗教观念意识不是一回事。对于人的精神提升来说 ,宗教蛊惑只能是帮倒忙 ,其合法性有待证明。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社会,知识经济的网络数字化正改变着传统文学,代表了大众文化发展的主要文化形式和主流发展趋势。彰显着文学与大众的密切关系,使大众真正拥有了对于文学的权力。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学的概念,针对创作主体及工业化操作的大众化特征现象进行探讨。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让我们深入了解文学的新变化,使文学观念、文学手段与媒介传播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迟子建的小说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为了进一步挖掘她的创作风格和意图,体现她的文学价值。笔者将分析迟子建怎样执着地描写东北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挖掘人性灵魂深处的东西,凸显一种诗意化的生活方式。笔者分析认为,其小说体现的贵族精神正是中国当代小说创作所缺失的,这也是当前一个特有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9.
新写实是大众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它是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相伴生的一种文学运动。新写实文学实践具有自根自本的汉语文化背景,是由我们本土文化所哺育出来的,它的出现标示了一种本土化的大众文化话语的形成。新写实已经走向一种新的美学。新写实不对生活进行诗性追问,表现出与生活的原则同格,这表征了大众文化是一种品位不高的文化,大众文化的缺点通过新写实文本被证明得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10.
类型化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文学类型化有着多方面的动因:一是文学类型化有着传统的原因;另一原因是电视叙事的类型化和电视叙事作为儿童“元叙事”而导致儿童对类型化文学的接受。此外,文学类型化与大众文化盛行及文化产业化、文学商品化有关。文学类型化可能导致文学成为模仿写作和商业化写作。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塑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更加明显,网络文化更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强势文化,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事实上,浮躁的大众文化幻象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的本质,它表达的是特定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价值观。为正确引导大众的价值追求,应对大众文化进行适应性重塑。即大众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弘扬中国精神;注重以"情"动人,协调和整合价值取向;加强对话意识,顺应大众媒介特征,引领流行风尚。  相似文献   

12.
新写实是大众文化的文学表现形式,它是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相伴生的一种文学运动。新写实文学实践具有自根自本的汉语文化背景,是由我们本土文化所哺育出来的,它的出现标示了一种本土化的大众文化话语的形成。新写实已经走向一种新的美学。新写实不对生活进行诗性追问,表现出与生活的原则同格,这表征了大众文化是一种品位不高的文化,大众文化的缺点通过新写实文本被证明得千真万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应该富含刚健有为的精神“钙质”;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它需要传递文化的正能量;而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则需要有人文审美的意义赋予。网络创作要实现其价值书写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网络自由与文学担当、市场导向与艺术坚守的关系,以便让这一文学获得正确的意义向度,赢得积极的价值含量。  相似文献   

14.
面对暴力、纵欲、强奸等因素充斥文学作品的媚俗现象,文学批评家发出了批评、谴责、抗议之声,这是一种忧患意识和责任感的表现。但大多文学批判是基于对大众文化的同情而对目前文学所作的种种开脱,对文学对读者都很不负责。作为文学批评,应从作家心理开始,目前作家一味地打开无意识的大闸门,心理严重失衡,只是向社会展示那些负面人性。因此,作家要扪心自问,要肩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做一些真文学。  相似文献   

15.
短信文学是一种真正来源于日常琐碎生活的文学形态,它大都是由草根创作,注重从日常生活细节入手描述普通人的生活现象或本质,发掘和记录人类具体而实在的日常生活体验。通过对现当代文学发展史的考察发现,短信文学是一种最本色的对底层生活的自我叙述,标志着底层文学的崛起。短信文学以日常生活为叙事主体,在对日常生活丰富感性的体味和实现其感性满足的过程中,推动着文学理论走向一种生活的诗学。  相似文献   

16.
王朔是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他涉猎文学创作、影视创作与文艺批评,在 20 世纪末的文艺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也成为文艺界近年来关注的一个焦点,从而形成一种有趣的“王朔现象”。王朔现象是和一个时代联系在一起的,是我们进入八九十年代的文学叙述无法绕开的主要文学、文化现象。针对王朔及其创作评论界可谓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7.
“他律”代表着审美传统性,“自律”代表着审美现代性,二者彰显了文艺的两种形态,内在的行文逻辑和功能。审美自律使得文学从传统的社会学范式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审美现代性语境下,文学的功利性由创作动机、作品构成要素的内在功利转向间接的辐射的外在功利性批评。随着消费社会的出现,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学形成了严峻的挑战。因而,改变思维模式、重视文学所承担的社会功能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近代中国正处于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内忧外患的社会变革时期,多重的价值观念叠加,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冲突日益显现.而近代翻译文学的狂欢化现象颠覆了翻译精英文学作品一统天下的局面,提升了翻译大众小说的地位.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给予了这时社会文化特征最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李辉 《科技信息》2009,(30):I0146-I0146
在文学研究领域,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一直受到很大的关注。何谓大众文化?我们该如何正确地认识它?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旨在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审视,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由全球化冲击所带来的大众文化诉求的日益扩展为当代汉语文学的审美选择提出了全新的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向传统的文学审美方式提出了挑战。现实式的“审美”已越来越趋向于普适化,进而变成了人们生活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普适性的大众文化在日益蔓延,但文学也因此恰好有了从“诗”上升到“思”的机会和条件,它同时也为我们实现文学自身的精神超越提供了可能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