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nvironmental 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anrhples of street dust and topsoil, which were collected along the roadway in the urban and suburb of Beijing, including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X), anhystere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 (ARM),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IRM) of all samples and temperature-dependence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ies and magnetic hysteresis parameters of representative samples. Obvious differences exist between the samples of street dust and those of topsoil. Compared with topsoil samples, the concentration of magnetic particles and high-coercivity components in street dust samples are higher, and the magnetic grains are coarser. Both dust and topsoil samples are dominated by ferrimagnetic minerals, and iron particles are only detected in some dust samp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eet dust samples reflect the characteris- tic of particles produced by industrial and traffic activities, and the magnetic property of topsoil sam- ples represent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articles from both anthropogenic and natural sources.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parameters is influenced by the environment where the samples are collected, like industry, traffic density and other road conditions. Hard 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 (HIRM) may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particles produced by traffic activity. Dust storm samples collected on 17 and 18 April, 2006 have different magnetic properties from street dust and natural particles, like loess and paleosol,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dust storm might be mixed with anthropogenic particulates during transport and falling.  相似文献   

2.
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类环境激素镉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镉污染状况、潜在危害和防治对策等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镉污染的来源较复杂,镉通常呈现在汽油、润滑油、工业和焚烧炉的排放物里;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镉污染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破坏生态系统;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镉污染研究为城市生态环境调控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决策依据;提高人们加强防治镉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莱芜市城区交通干道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基本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及其相关性,并对街道灰尘重金属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街道灰尘中Hg,As,Cr,Pb,Zn和Cu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70、11.7、60.6、52.9、96.3和30.3mg·kg~(-1),街道灰尘呈碱性,pH的平均值为9.40,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4.06g·kg~(-1),街道灰尘中6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除Cr外其他元素平均值均超过山东省土壤背景值.除Pb外,各元素含量均表现为从西向东降低的趋势;Cr、Zn和Cu两两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Hg和As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较弱;交通和工业生产可能是城区街道灰尘重金属的主要来源.健康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不同暴露途径非致癌风险熵均由大到小表现为口摄入途径、皮肤接触途径、吸入途径,口摄入为城区街道灰尘暴露风险的主要途径;各重金属对于人体的非致癌风险由大到小表现为As,Cr,Pb,Cu,Hg,Zn,儿童的非致癌风险大于成人,但均小于风险阈值1;As和Cr形成的致癌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4.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兰州城区街道峡谷内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扩散特征与街道峡谷风场、几何结构及两侧建筑物对称性这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在街道峡谷特殊地形和当地气象条件共同作用影响之下,峡谷内会形成一个完整的涡旋流场,其强度随着街道两侧建筑物屋顶来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机动车排放污染物浓度的高层建筑物背风面及街道地面产生堆积,形成高浓度区,随着建筑物屋顶来流风速的增大,涡旋强度增大,湍流混合加强,大气扩散速率增大,峡谷内污染物浓度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5.
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冬季大气沉降尘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参数的分析,认识其可能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从实验结果发现兰州市大气沉降尘粒径主要为10-50μm,各个采样点的PM2.5和PM10贡献突出,说明兰州市颗粒物污染严重.研究表明兰州市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来源主要为生活燃煤和汽车、工厂产生的废气;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于空气搬运作用迁移而来的黄土粉尘等;粒径〉50μm的颗粒物主要是由人为引入或由特大尘暴使大颗粒物近源搬运的结果.不同的功能区中,工业区内污染最大,其次为生活区和其他区.从整体看兰州市的4个行政区内大气沉降尘粒度特征有较大的相似性,除了受生活、汽车、工业以及黄土高原的影响外,兰州城市整体布局存在较大缺陷,工业区和生活区混杂、密集。布局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7年到2000年兰州市大气中TSP,SO2和NO的监测浓度,分析了大气污染的特征.兰州市主体处于黄河河谷盆地,由于静风和逆温频率高,大气的稳定度较高,是大气污染的基础原因.根据污染物的年排放量,用等标污染负荷法确定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了各种治理方案的环境效应,并根据天然气利用规划,用"箱"模式对兰州市的大气质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
兰州市街道尘埃元素质量分数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季节采集的兰州市街道尘埃样品,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其中41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并用富集因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兰州市街道尘埃样品主要含有Si,Al,Ca,Fe,Na,Mg,K,S,Ti,Cl,P,Mn,Ba及少量zn,Sr,Zr,Ce;基于对3个不同季节元素质量分数的对比,所测元素质量分数季节变化可分为4种类型:春高型、秋高型、冬高型和平均型.富集因子的计算结果显示Rb,V,Cu,Cr,Pb,La,Ni,Nd,As,Y,Sc,Ga,Co,Nb,Th等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的贡献;Al,La,Ce,S,As等元素在采暖期质量分数显著增高,主要来源于燃煤;Ba,Pb,Cl源于汽车尾气;Zn源于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8.
位于黄土高原和西北干旱区过渡带的兰州地区,在晚新生代发育了一套风成红黏土和冲积—河湖相沉积.这套地层详细的岩石磁学研究结果表明,磁化率等一些磁学参数在细节上可能反映成壤作用强弱,但在大的趋势上大致反映干旱化,在长尺度研究中可作为干旱化的指标.S-300mT等另一些磁学参数主要反映赤铁矿质量分数,与红度值明显相关,因此同红度一样可作为温度的指标.底部冲积一河湖相沉积中黏土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铁矿和赤铁矿;中下部红黏土沉积的主要载磁矿物是磁赤铁矿和赤铁矿,可能含针铁矿;中上部红黏土主要的载磁矿物是磁赤铁矿、磁铁矿和赤铁矿,可能含针铁矿.利用岩石磁学恢复的古环境表明,兰州地区在8.35~7.2 Ma是一个较为温暖的以冲洪积和河湖相为主的沉积环境;7.2~3.5 Ma主要为干陆地环境,同主体黄土高原一样接受粉尘沉积;6.3 Ma风尘沉积在沉积物中开始占主导地位;5.2 Ma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发生了急剧干旱化,可能伴随着快速降温;3.5 Ma开始的青藏高原运动A幕使兰州盆地瓦解,并于1.4 Ma开始接受黄土沉积,成为了黄土高原的西缘部分.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霾日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兰州市霾日的气候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80年代兰州市霾日发生较频繁,但整体呈减少趋势,尤其9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兰州的霾日一年内各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秋末和冬季,12月份最多,强度最强的霾日也集中在冬季;时次分布上春、夏季8:00出现霾日最多,而秋、冬季14:00最多;一年中霾日数成U型分布,与地表气温呈负相关,气温越低,霾日出现的概率越高;风速小于2m/s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70%也是霾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城市灰尘重金属污染的空间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ArcGIS的地统计学组件,分析了金华市城市地表灰尘中重金属Ph、Cr、Cu、Zn、Ni、Mn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上述重金属具有复合污染或一定的同源性特征,其中Pb、Cr、Cu、Mn可能主要受金华市城市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等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而Zn则受非结构性因素影响更大,来源比较复杂.Ph、Cr、Cu、Zn、Ni等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比较相似.  相似文献   

11.
兰州现代特大尘暴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国内外较先进的SKC-2000光透式粒度分布测定仪对兰州1993年5月5日发生的特大尘暴沉积物进行组距为0.25Φ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为均值6.444Φ,众数5.00-5.25Φ,单峰极正偏的粉质重亚粘土,大致与黄土粒度旋回中古土壤的粒度构成相当;沉积物分选差,属大气动力条件很不稳定的快速气下堆积;Kd平均3.37,较兰州马兰黄土高,且镜下发现石膏矿物晶形完好、含量高达0.08%,较兰  相似文献   

12.
兰州市交通噪声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5年(1996—2000年)兰州市城区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对兰州市交通噪声污染现状给予评价;同时分析了交通噪声的年际变化原因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科学通报(英文版)》1999,44(Z1):181-181
We made comparison of magnetic property between two loess/paleosol sediments from the Beiyuan section, Linxia and the Shajinping section, Lanzhou. The two sections apart only 100 km in NE-SW direction. At the Beiyuan section, enhancement of the low-fiel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RM susceptibility and SIRM are observed in paleosol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s among these three parameter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two magnetic components, i.e. the background component and the enhanced component. The unblocking curves of low-temperature IRM give strong evidence for the idea of the two components. On the contrary, the magnetic parameters are almost constant throughout the Shajinping section. The enhanced component is not found in the Shajinping section.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background component are indistinguishable between the two sections. Contrasting magnetic properties imply the difference of soil form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two sections.  相似文献   

14.
兰州城市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兰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地矛盾突出,地质灾害发育,由人类工程活动所引发的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占到致灾总数的90%以上.由于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平山造地、绿化灌溉、污水不合理排放、城市垃圾无序堆置,以及矿产资源开采等为主的人类工程活动,成为城市地质灾害频发的触发因素.通过综合分析各类人类工程活动对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影响,现状台塬坡脚建筑、平山造地等工程形成的黄土边坡,是城市地质灾害易发频发区段,是防治的重点.充分认识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主控因素,科学合理规范人类工程活动,是有效预防和避险兰州城市地质灾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兰州城市区工程地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兰州市最新地质构造、地震研究成果,结合城镇化进程中兰州市区南北山前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城市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客观因素.在已有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划分基础上,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重新进行兰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将城区划分为岩(土)体稳定性好、中等及差三个区、六个亚区.其中安宁区迎门滩、七里河区崔家大滩高漫滩岩(土)体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条件好;安宁堡至十里店一带、七里河区职工医院至文化宫一带的Ⅰ、Ⅱ级阶地岩(土)体稳定性中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这些区域可作为城市区今后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兰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回顾兰州城市边缘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规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卫星城镇发展是保证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西北河谷型城市环境政策评价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河谷型城市的内涵及其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成因,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结合有关计算,划分出兰州市近17年来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演进阶段过程,为兰州市的环境政策评价提供数量依据,从环境政策成效、环境政策成本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对兰州市环境政策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8.
铜陵市酸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铜陵市2006-2010年的酸雨观测数据、降水化学分析资料和常规空气质量及气象资料,结合多种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铜陵市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陵市的酸雨污染日趋严重,降水酸度在秋、冬季略高,郊区酸雨较城区严重;铜陵市的酸雨污染属于硫酸型,SO42-和NO3-是主要的阴离子,Ca2+和NH4+是主要的阳离子,各种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局地差异,郊区低于城区,Ca2+和NH4+对降水酸度影响较为显著;铜陵市酸雨污染受区域性酸雨污染和本地污染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部分城市的TSP和SO2质量浓度数据,通过克里格空间插值法,直观反映了1990~2000年煤烟型污染在我国三大地带城市之间的变化态势,发现TSP和SO2污染中心有由东部向西部转移的动向.目前,三大地带城市之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环境梯度,西部地区部分工矿业城市已成为新的污染中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受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致.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东部高物耗、高污染工业也有向西部转移的趋势,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危险.出于保障西部环境安全的考虑,其资源的开发应采用跨越式发展模式,同时要加强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通过选择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4个方面的22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可挖掘潜力较大;各子系统间发展较协调,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