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知识》已经创刊65年了。当年胡愈老在创刊词中把它亲昵地称作“小东西”,如今这“小东西”在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已经顽强地生存了65年,而且在65年的长时间中始终为帮助读者认识世界、为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而贡献自己“小小的力量”,这是我们这些曾在或仍在《世界知识》工作的“世知人”所深感欣慰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世界知识》杂志的一名老读者。记得在1956年我12岁时,从《世界知识》上读到“怎样学习国际时事”笔谈会的文章,作者有刘思慕、李纯青、王铁崖、梅汝璈等专家。笔谈会向读者介绍学习国际时事的方法和体会。我如获至宝,把那些文章汇集在一起,保存至今。从1957年开始,我就坚持订阅《世界知识》,直到“文革”《世界知识》停刊。1979年《世界知识》复刊的消息传出时,我正在南京护理沉疴不起的父亲,我当即汇钱给泗阳的亲戚拜托他为我订阅《世界知识》。从那时至今我一直订阅这本我喜爱的杂志不辍。  相似文献   

3.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自去年从报刊亭初识《世界知识》以来,已订阅了一年,它每一期的内容都使我获益良多,为贵刊朴质、平实的文风及作者理性、睿智的才思所触动。现今市场上的书报杂志种类繁多、良莠不齐,《世界知识》如不是因为它七十年如一的办刊理念及令读者称心的质量,是无法长期占有一块固定可观的市场份额的,可见贵社在此方面的“内功”之深。《世界知识》对国际政治经济覆盖面应该还是很全面的,我父亲自我向他推荐贵刊以来现在几乎是每期必览、无一不读,他的工作也因长期阅读《世界知识》受益不浅。“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了!”这是52年前胡愈之老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号上发出的呼号,至今它仍然使人感到发聋振聩。正是追随这呼号,《世界知识》孜孜不倦地以传播世界的信息为己任;也正因为此,我们有了知己、朋友,也有了老师和学生。11月8日,他们之中有23名优秀的代表来到了《世界知识》编辑部。他们是我们邀请来的,也是他们自己热切地奔来的。他们便是由中国和平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参加出题的这次国际知识竞赛的优胜者。  相似文献   

5.
《世界知识年鉴》创刊于1952年,以后逐年或隔年出版一次,深受广大读者欢迎。1966年停刊。我社恢复以来,读者纷纷来信要求出版新的年鉴。现决定于今年下半年出版《1982年世界知识年鉴》,全书约210万字,为16开精装本。每册估计定价7.40元。  相似文献   

6.
中断已久的《世界知识年鉴》又问世了。对于世界知识出版社来说,这是继1979年《世界知识》杂志复刊之后的又一件大事。一本书的真正价值要由读者来估量,要由社会来鉴定。过去几十年,我社先后出版过十二本年鉴,所以这是一种为读者熟悉和欢迎的工具书。这次出版的是1982年的年鉴。许多单位为它的出版向我社表示祝贺。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批年轻的富有朝气的学者。他们聚首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的一间普通的教室。话题是严峻和宏大的——“机遇与挑战”。前不久一批年长的国际问题专家在《世界知识》上谈“我们所处的时代”,《世界经济导报》开展了关于中国“球籍”问题的讨论,给了他们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了向国内广大读者介绍世界情况,传播国际知识,一个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欣赏性、可读性的刊物——《世界知识画报》即将在七月创刊,同读者见面了。《世界知识画报》是在中央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诞生的。赵紫阳总理给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李连庆的信中,非常关切地表示:“知道《世界知识画报》即将创刊,很高兴。祝你们全社同志共同努力,把《世界知识画报》和《世界知识》杂志办好。”李先念同志给《画报》创刊号的题词是:“扩大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为画报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姬鹏飞同志的题词:“推荐知识,开阔视野。——祝贺世界知识画报创刊”,对画报提出期望。著名画家华君武、李苦禅、常书鸿、王森然、古元等的题词作画祝贺,为画报的创刊增辉。《世界知识画报》是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文并茂的综合性画刊,取材新颖生动、内容丰富翔实,举凡世界见闻、国际动向、各国风光、民族习俗、名胜古迹、文体科技、史地人物、珍禽异兽等项目尽皆包括,并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画史等连载栏目,为读者提供系统、形象的知识。《世界知识画报》为彩色胶印,汇文图于一体,老少咸宜;赋知识以趣味,雅俗共赏。在创刊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献词     
《世界知识》创刊于1934年9月16日。本期欣逢55周年诞辰。《世界知识》作为一个国际时事刊物,是半个多世纪国际风云变幻的忠实“记录者”和“见证人”。它目睹了沧桑多变的世事,走过了一条不平坦的道路。它的面貌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但它的精神,55年来是始终一贯的。《世界知识》从创刊之日起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刊物。不管天地间发生什么事,它坚决拥护党的领导,忠贞不渝地在党的领导下工作。《世界知识》从问世起,就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国际形势。这使它能够在重重迷雾中看清历史方向,在曲折的历史进程中,坚持走社会  相似文献   

10.
1949年9月,《世界知识》第一次为自己举行了纪念活动——纪念创刊15周年。编辑部的同人们去找了他们一直崇敬、过去曾给他们许多关怀的周恩来。于是就有了周恩来的这幅题字。从1958年第1期起,《世界知识》刊名采用了周恩来的题字,一直延续到现在。1950年《世界知识》从上海迁到北京,1957年成立直属外交部的世界知识出版社。周恩来曾在外交部的讲话中鼓励外事干部阅读《世界知识》,《世界知识》也是他自己经常阅读的杂志。1956年周恩来批准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西方国际问题著作。与周恩来一样,邓颖超也对《世界知识》非常关怀。1984年她为…  相似文献   

11.
新年刚过,编辑部便接到来自中国驻印度使馆李名刚参赞的电话,商谈在“中印友好年”到来之际,由驻印使馆在《世界知识》上开设一个介绍印度的专栏,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此后,两地之间热线电话不断、电子邮件往来频繁。终于双方商定,从这期开始,《世界知识》在“外交”板块中开设“印度写真”专栏,主要由中国在印度的外交官、学者、记者及其他爱好写作并致力于中印友好交流的各界人士撰写他们在印度的见闻和思考。此专栏是在孙玉玺大使的大力倡导下问世的,而且他还在百忙中为专栏撰写了首篇文章《大使眼中的加尔各答》。——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12.
我们深感沉痛,最近三位《世界知识》的老战士——钱俊瑞、孟用潜、柯柏年同志。相继离开了我们。他们都是著名的国际问题专家,曾经为《世界知识》的成长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他们的逝世,不仅使党失去了几位优秀党员,也使《世界知识》失去了几位卓越的导师。我和这三位同志相交较久。他们都是我的良师益友。而我和他们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同《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13.
“猎兔犬2”号、“勇气”号、“机遇”号,在全世界掀起了空前的“火星热”。很早以来,火星就在激发着人们的想象力。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的,是一幅1939年的漫画:火星上的两个小精灵,正在用一架望远镜观察地球。他们看见了什么?———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日本法西斯分子,正在地球上共同挥舞着屠刀!这正是当时“地球人”处境的写照。也许在火星小精灵看来,人类的所作所为挺可笑的———他们自诩为万物之灵,却总有人在屠戮同类。一次世界大战不够,还要再来第二次。不知这幅漫画出自中国或外国哪位艺术家之手。它登在《世界知识》第十卷第一期,即1…  相似文献   

14.
《世界知识》创刊在1934年。那时日寇正步步进逼,广大人民被国民党禁锢在黑暗中。胡愈之先生在创刊词上激情地说,《世界知识》在这个时候呱呱堕地,决不是偶然的。他呐喊:祝福这小东西罢!它将帮助你认识世界!在走向“世界的中国”的途程上,它将尽一点小小的力量。“世界的中国”,一语震聋发聩,召唤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为中华民族的图存救亡、为扫除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奋笔疾书。本文作者郑森禹同志便是早期投入《世界知识》工作的积极的一员。“文化大革命”以后他曾担任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发表郑森禹同志的这篇文章,一是为了不忘前辈的业绩和初衷;二是为了在温习《世界知识》的历史中了解时代的前进;三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监督我们,鞭策《世界知识》不辱使命。一本杂志存在和成长60年,是很不容易的。它历经坎坷,同时又得到有力的支持和鼓励。它之有今天和今后,说明时代需要它,我们的事业需要它。  相似文献   

15.
在本期,我们向读者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几期《世界知识》的封面。1949年下半年,《世界知识》喜事不断。随着上海的解放,6月17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永久停刊”的《世界知识》复刊;9月15日,《世界知识》迎来15岁生日,周恩来应编辑部请求为“世界知识创刊十五周年纪念号”题词,周恩来的手书后来成了这本杂志的标志;半个月后,新中国宣告成立。可以想象,当时编辑部同人与读者、与全国人民一样,是何等扬眉吐气。此时的《世界知识》内容更加丰富,她欢呼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反映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气象,介绍世界范围内革命和进步潮流,抨击帝国主…  相似文献   

16.
宋明江 《世界知识》2014,(18):75-75
<正>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后,《世界知识》复刊,世界知识出版社也恢复了业务,而且创建了《世界博览》、《世界知识画报》等新的刊物,并出版了大量的国际问题图书,使整个出版社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我就是在这期间有幸于1978年9月来到《世界知识》杂志工作的。忆及当年到《世界知识》编辑部报到后开始工作的情景,一幕幕往事如在目前。报到后我接的第一个任务是修改一篇介绍拉美某国(我已忘记哪一国)的文章。当时编辑部的两位领导许鲁野和朱烈同志令我先写一份修改提纲,经他们审批后再动  相似文献   

17.
去年我在《世界知识》上连续发表了《漫话欧洲王室》之后,有一位老朋友对我说:“你的文章写得不全面啊!”我分辨说,“杂志篇幅有限,哪里容得如许材料,譬如说,英国女王自有御前的整套班子,行止亦有定则……”他立刻摆手打断我的话说:“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谈的都是眼下在位的王室,我还想知道那些下了台的君主。他们在哪  相似文献   

18.
我谈世知     
我是一名军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军人,作为一个充满求知心与好奇欲的青年,我有极大的了解外部世界的渴望。就这样,怀着一种特有的目的,我结识了《世界知识》,以及《世界知识画报》,可以用“相见恨晚”来形容我第一次读完本年度第3期“世知”时的心境,那天我把图书馆还有的(也不知一共有多少期)一下午加一晚上全阅读了,没有感到累,有的只是莫名的快感与喜悦。现在,“世知”已成了我最最要好的朋友。我是一个爱好思考与分析的人,每当我读完一篇文章,尤其是时事评论性的,都觉得自己也有满肚子的话要说,我想“世知”的其它忠实读者也有和我类似的情…  相似文献   

19.
同志们,朋友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前夕,我们在这里聚会,纪念《世界知识》杂志创刊暨世界知识出版社成立65周年,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借此机会,向在《世界知识》这片园地上辛勤耕耘的几代编者、作  相似文献   

20.
翻检《世界知识》关于国际热点问题的文章,与“坏消息”有关的竟然占了相当比例。这倒不是因为我们信奉“坏消息才是好新闻”的所谓新闻准则,以此吸引读者的眼球。世界是在“好消息”和“坏消息”共同伴随下走过新世纪的最初几年的。持续不断的地区冲突、各种形式的危机与对抗、甚嚣尘上的恐怖主义、一次接一次的战争(不管是以什么样的理由和名义———人道主义干预、反恐还是其他),还有借不安的形势而出现、只能使形势更不安的“新帝国主义”……“坏消息”多,说明了当今世界的某种现实。难怪在北京举行的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引起众多媒体和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