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目的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其大鼠脑组织不同时间病理学改变情况.方法随机选取66只成年Wistat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n=6)、观察1组(脑缺血组,n=24)、观察2组(脑缺血再灌注组,n=36).采用线栓法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手术后HE染色,并分别采用TUNEL法和电镜观察大鼠缺血灌注损伤后神经元凋亡情况和细胞凋亡形态的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后0~63 h时其神经功能损伤最为严重,伴随时间的延长逐渐能得到轻微缓解和改善,再灌注24 h后神经功能明显好转,之后再次出现加重的趋势.研究发现:再灌注后神经元会出现凋亡,TUNEL阳性细胞集中在灌注后病灶中心的边缘区域以及皮层区.结论线栓法制备动物脑组织缺血灌注模型能有效用于脑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的临床分析,局灶区的神经元以凋亡、坏死为主,其中轻度脑缺血主要以神经凋亡为主,中重度缺血主要以坏死为主.  相似文献   

2.
VEGF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心区、半影区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检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对模型予以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24,72h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观察相应时间点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VEGF呈阳性表达,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h中心区及半影区VEGF表达明显增强,缺血3h再灌注24,72h缺血中心区VEGF表达接近正常,而此时半影区呈升高趋势,24h达到高峰,72h有所下降(与假手术组相比,P<0.05).相应神经元的病理组织学变化也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结论 正常脑组织中VE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增强.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神经细胞以坏死为主,半影区以神经细胞以凋亡为主.提示VEGF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中异黄酮成分"芒柄花素"对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脑屏障(BBB)的作用及抗神经炎症的效果.方法:大脑中动脉阻塞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伊文思蓝渗透实验计算BBB通透性,原位明胶酶谱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以及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因子mRNA表达.结果:芒柄花素可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BBB通透性,降低MMP-9的表达、脑内MMPs活性并减少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IL-1β)等炎症因子的mRNA在缺血脑片上的表达.结论:芒柄花素具有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BBB通透性和抑制神经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缺血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死致残的常见病、多发病. 近年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脑损害的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在缺血性损伤过程中除缺氧和能量代谢衰竭外,由缺血诱导的一系列瀑布样效应是导致缺血性神经元死亡的重要机制. 同时脑缺血损伤的研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诸如血糖浓度、脑温、脑血流量、血压、鼠种以及大鼠的性别等. 本文就脑缺血损伤的相关病理生理机制、影响因素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缺血后神经元的死亡机制作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温通针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NS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及其机制的研究始终是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这方面的报道很多.而缺血后因各种原因及血管自然再通带来的继发性再灌注损伤,在缺血性中风的损伤及预后有极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是否参与了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观察血清和脑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7-硝基吲唑对再灌注期间两者的影响.结果脑缺血45 min再灌注2 h后血清及脑组织中NOS活性及NO含量增加,再灌注8 h达高峰.7-NI能显著抑制再灌注期间血清及脑组织中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论 NO和nNOS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已制备的中药活性成分芍药苷的单克隆抗体的效价、敏感度、稳定性以及其与若干化学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性等进行了测定,据此评价单克隆抗体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为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提供现有条件下的试验方法和依据.检测结果显示免疫小鼠腹水的单抗效价达到1∶ 256 000,来自细胞株P1E6和 P5h10的单抗的灵敏度分别为0.080、0.124 μg/mL,亲和常数1.819×10-7 、2.815 ×10-7 mol/L.同时,所选5种化学结构类似物均显示极低的交叉反应性,证明了芍药苷单克隆抗体的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精丸对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大鼠提前30d灌胃黄精丸(相当生药量2~10g/kg)后,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比较,黄精丸组脑功能受损程度明显改善,脑组织SOD与GSH-Px水平显著升高,MDA、IL-1β、TNF-α水平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黄精丸对大鼠大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各种炎性因子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芍药总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探讨了草芍药中芍药总苷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为草芍药以14倍水煎煮2 h,煎煮2次,浸泡时间为6 h.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中心区、半影区bFGF的蛋白表达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采用线检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病学评分,TTC染色,光镜检测对模型予以评价,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3h再灌注3,6,24,72h缺血中心区、半影区bFGF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观察相应时间点、相应区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 在正常组及假手术组bF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3h及缺血3h再灌注3,6h中心区、半影区表达明显增强.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缺血3h再灌注24,72h缺血中心区bFGF表达下降,但仍较正常对照组高,此时半影区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24h达高峰,72h有所下降。而相应病理变化为:缺血3h可见轻重不等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缺血3h再灌注中心区及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病理组织学变化逐渐加重.结论 正常脑组织中bFGF呈弱阳性表达,缺血中心区及半影区随缺血再灌注2d内随时间延长表达增强,与神经细胞缺血改变加重呈正相关.提示bFGF对脑缺血损伤后的神经细胞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枢神经系统接受全身各处的传入信息,经中枢神经系统整合加工后成为协调的运动传出,或者储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成为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中枢神经系统易受到致病因素影响而发生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同时亦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而血脑屏障能够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对血脑屏障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与综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更新与更全面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用1,3,4,6-四氯-3α,6α二苯基苷尿(Iodogen)法对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基进行1125I标记,获得了比活度为740MBq.mg^-1,放化纯度为95.7%的125I标记的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基,标记率高达85%,利用该标记物研究血脑屏障对其进入脑的阻碍作用,结果显示血脑屏蔽能够阻止完整的钙调神经磷酸酶B亚进入脑,但是它的降解肽段能够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素对缺血性记忆障碍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行为观察和生化检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灯盏花素对小鼠缺血性记忆障碍和血脑屏障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前脑重复缺血再灌注使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1),同时伴随脑内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上升(P〈0.01)、脑组织伊文思蓝(EB)及水含量升高(P〈0.01).灯盏花素治疗可提高缺血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使脑组织EB含量下降(P〈0.05和P〈0.01)、水含量减少(P〈0.05),使血脑屏障损伤程度有所减轻;同时,伴随MPO活性的下降(P〈0.05和P〈0.01),炎症反应减弱.提示灯盏花素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损伤,改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该作用可能与灯盏花素提高脑组织抗血脑屏障损伤和抗炎症反应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E-DHA)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及其脑水肿的影响.选用雄性断奶沙土鼠灌胃给予二十二碳六烯酸乙酯(150 mg/(kg·d))或等体积溶媒10周,阻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血流10 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再灌注后脑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歧化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钾、钠-ATP酶(Na ,K -ATPase)活性,脑水含量,钠、钾离子浓度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存活百分数.结果表明:E-DHA预处理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MDA水平,阻止GSH含量、GSH-PX和Na ,K -ATPase活性下降,而对SOD的活性未表现出明显作用;E-DHA亦调节缺血再灌注沙土鼠脑组织钠、钾离子浓度,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死亡.提示E-DHA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机制可能其与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We observed changes of intermedin (IMD) and its receptor system mRNA expressed with renal ischemia/reperfusion (I/R) injury in the rat and explored the protective effects of IMD pretreatment on renal injury. In comparison with sham group kidneys, I/R-injured rats had severe pathological changes; renal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was decreased ( 34.8%) and tissue malondialdehyde (MDA) was increased (+34%; both p<0.01); renal IMD content and mRNA levels were decreased by 63.5% and 48.2%, respectively (both p<0.01); and CRLR, RAMP1, and RAMP3 mRNA levels were decreased by 39.5%, 11.2%, and 21.2%, respectively (all p<0.01).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IMD (1.0 and 5.0 nmol/kg) and ADM (5.0 nmol/kg), MDA content was lowered by 49.2%, 37.3%, and 36.9% respectively (all p<0.01) and SOD activity was increased by 37.2%, 22.1%, and 19.7%, respectively (all p<0.01). Thus, renal I/R injury in rat downregulated IMD and its receptor system and pretreatment with IMD attenuated I/R-induced renal functional and structural damag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后白细胞介素 (IL - 6、IL - 8)含量的变化。方法 :制备大鼠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模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血清IL - 6、IL - 8含量。结果 :在脑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 ,IL - 6、IL - 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并且IL - 6水平有着逐步升高的现象 ,而IL -8在脑缺血后 2 0min及再灌注 1h后其含量呈持续性显著增高 (P <0 .0 1) ;再灌注 1~ 48h内虽有所降低 ,但仍维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结论 :IL - 6、IL - 8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建立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体外细胞培养采用无血清培养。实验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采用氧糖剥夺(OGD)法模拟在体缺血,应用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干细胞的OD值。结果细胞OGD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最初活性升高,随后活性下降,4h、6h显著差异(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此方法建立的细胞体外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果可靠,能应用于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